六国相印不免一死——苏秦、位极人臣终被放逐——吕不韦、秦宫厮杀玉石俱焚——李斯赵高蒙恬蒙毅、常胜将军兔死狗烹——韩信、伴君伴虎忠良被诛——晁错、闻名细柳饿毙囹圄——周亚夫、度田不实媚上招祸——张饭、大罪大功全家覆灭——窦宪、全家擅权一夕尽除——梁冀、名节高尚党锢遇害——李膺、比富竞奢因财致命——石崇……孙宝镛创作的《解读王朝(重臣卷)》讲述了历代重臣们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解读王朝(重臣卷)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孙宝镛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六国相印不免一死——苏秦、位极人臣终被放逐——吕不韦、秦宫厮杀玉石俱焚——李斯赵高蒙恬蒙毅、常胜将军兔死狗烹——韩信、伴君伴虎忠良被诛——晁错、闻名细柳饿毙囹圄——周亚夫、度田不实媚上招祸——张饭、大罪大功全家覆灭——窦宪、全家擅权一夕尽除——梁冀、名节高尚党锢遇害——李膺、比富竞奢因财致命——石崇……孙宝镛创作的《解读王朝(重臣卷)》讲述了历代重臣们的故事。 内容推荐 “伴君如伴虎!”这是封建皇权社会的千古名言。 从公元前1046年的西周到1911年的清末,历朝历代都有重臣死于非命,有被车裂的、腰斩的、枭首的,还有被“夷三族”、“五族”或“九族”的。其中杀戮重臣最多的是明朝。朱元璋打下天下,封了功臣250人,杀了96人,占在任重臣的38.4%! 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安乐”。皇帝尊崇的是御民之术,臣民难测的是帝王之心。 孙宝镛创作的《解读王朝(重臣卷)》讲述了历代重臣们的故事。 《解读王朝(重臣卷)》包括了专权卖国死有余辜——贾似道、力革弊政倏忽身败——王叔文等内容。 目录 代序关于《解读王朝》(韶华) 立国功臣殒身一旦——伊尹 变法革新惨遭车裂——商鞅 六国相印不免一死——苏秦 位极人臣终被放逐——吕不韦 秦宫厮杀玉石俱焚——李斯赵高蒙恬蒙毅 常胜将军兔死狗烹——韩信 伴君伴虎忠良被诛——晁错 闻名细柳饿毙囹圄——周亚夫 度田不实媚上招祸——张饭 大罪大功全家覆灭——窦宪 全家擅权一夕尽除——梁冀 名节高尚党锢遇害——李膺 比富竞奢因财致命——石崇 英武一世覆败一时——苻融 大将遭诛长城被毁——檀道济 高举义旗英勇悲壮——杨玄感 残酷狠毒祸及骨肉——来俊臣 力革弊政倏忽身败——王叔文 忠贞勇武贬死雷州——寇准 专权卖国死有余辜——贾似道 女真仓颉蒙冤赐死——完颜希尹 功臣逆臣上万冤魂——蓝玉 狠毒奸佞天理不容——魏忠贤 贪求无厌赐令自尽——和珅 附录历代被杀大臣统计表 历史上大批诛杀大臣案件表(部分) 试读章节 集市并不怎么热闹,稀稀拉拉有几个卖东西的,顾客就更少。伊挚看见一个卖鞋的人仰脸躺在鞋摊的边上,还用草帽扣着脸,嘴里哼着小曲:“酷热的太阳,该死的太阳!你为什么还不灭亡?与你同归于尽,也是我的愿望。”伊挚走过去。那人以为来了主顾,就摘下草帽,看着伊挚。伊挚的脸黑黑的,头发乱蓬蓬地半遮着宽宽的前额,尖尖的下颏上长着密密实实的胡子,佝偻着腰,赤着脚。见他身上连一个装钱的褡裢都没有带,卖鞋的也就知道他是个不名一文的人了。 “你刚才唱的是什么歌?”伊挚用低沉沙哑的声音问那卖鞋人。 “哟,这个歌这么流行,你还不知道?在我们莘国,几乎人人都会唱。听说,我们莘国的人也是从夏国的人那里学来的。”莘是夏朝的属国,在现今陕西省合阳县附近。 “你们怎么不喜欢太阳?没有太阳会一片黑暗。”伊挚问。 “我们当然喜欢太阳。可这首歌里说的太阳指的是夏桀。”那人小声说,“我们现在这么穷,还不是多亏了他!他为了玩乐,什么花点子都想得出来,那么多宫殿不够他用的,还要特意修一个倾斜的宫殿,叫什么‘倾宫’。修个台子几丈高,叫‘瑶台’。用红色的玉石装饰他的屋子,用白色的玉石修大门。他喝的酒有多少,谁也不知道,反正酒要装在大池子里面。他还用酒糟筑成长堤,叫什么酒池糟堤。他还抓人给他打仗,弄得我们地也种不上,只好做几双鞋来卖。可是这年头,有几个人穿鞋?看来,我要么去打仗,或者死在疆场,或者让人家抓去当奴隶,要么就得自卖为奴了。” 伊挚问:“换个太阳就能好吗?” “我看能好。你听说东方有个商国吗?他们的祖先是燕子生的——就是飞来飞去的小燕子。人家现在是越来越强大。听说,商国的王叫作成汤,可仁义了!有一次,他布下一张大网捕雀。他向苍天祷告说,让四面八方的鸟都到我的网里来吧!后来,他想了一想,又说,哎呀,这不是把天下的鸟都捕尽了吗?于是,他让人把网的三面都打开了,只留下一面。他又重新祷告说,愿意向左跑的就向左跑,愿意向右跑的就向右跑。不听你的话的,那就到我的网里来吧!人们都说,成汤对禽兽都这样仁慈,何况对待人呢?他还诚心诚意地敬奉鬼神。所以,很多国家的人都向往商国。那里的百姓生活比我们安定富裕多了。连我们莘国也在讨好人家,这不,我们莘国的国君已经答应把女儿嫁给成汤了。据说,商国很快就要来迎亲了。我国的国君正在给女儿购买陪嫁的奴隶呢!” 其实,这些消息伊挚早就听说了。他想借这个机会挤进商国的统治集团,便来到了这里。卖鞋人的话更证实了他得到的消息,坚定了他的信心。他问清了王宫的地址,找了去,说明自己想卖身为奴。国王的管家看他能说会道,就收下了他。这样,伊挚就随着一大批男女奴隶,作为莘王女儿的陪嫁,来到了商国当时的都城亳(b6,在今河南省商丘市附近)。开始时他只是干一些宫内的杂务。他烧饭烧菜的技术很不错,有一天他用一只鼎烧肉汤,特意把鼎安放在成汤的必经之地。成汤回宫时,果然闻到了烧肉的香味,又循着香味找到了这只鼎和正在烧肉的伊挚。他情不自禁地说:“啊,好香的肉啊!你用的什么办法把肉烧得这样香?” “因为我用了上好的作料。这同您当国王一个道理:您要当好国王,不是也需要好的大臣帮助您吗?好的大臣对于国王,就像好的作料对于肉一样的重要。” 一个奴隶的话当时并没有引起成汤的注意。但离开伊挚以后,他的话还是回响在他的耳边。这个奴隶怎么会有这样富于哲理的比喻?他一定不是一个一般的奴隶。成汤想了几天,觉得自己确实需要几个富于智谋的大臣,帮助他实现那尚未让他人知道的目标。他决定去找那个奴隶,就向莘夫人问清了他的姓名,让人到奴隶们住的地方去找他。可是找了几次,伊挚都没在,不是去打水,就是去买东西,等也等不回来。第五次,成汤亲自去找,总算找到了他。“我很想听一听先生对治国的看法。” “国君可以分为九种。”伊挚并没有谦让,就开门见山地讲起来,“依靠严刑苛法来治国的,称法君;依靠自己的勤劳治国的,称劳君;靠平等地对待臣下来治国的,称等君;自己无力治理,而把大权授予大臣的,叫授君;独断专行,不听劝告的,称专君;自满轻敌,招致国破家亡的,称破君;治国不善,国内不能容,寄居在外的,称寄君;兵坚甲利,疆土稳固的,称为固君;还有一种是小孩子继承王位,由别人代行国王权力的,称为三岁社君。我希望大王您能从这九种国君中吸取长处和教训,成为一个受到国人爱戴拥护的能够富国强兵的国君。” 成汤觉得伊挚的看法确实很有独到之处。“常言说,看水,可以照见自己;看百姓,可以知道一个国家治理的情况。先生觉得这句话是否有道理?”那时,铜镜还没有出现,人们要看见自己的样子,只有拿水当镜子。 “大王坚信这句话,说明大王很英明。只有这样,您才能够听到各种反映,才能把国家里面那些贤能的人吸引到您的身旁。希望大王能够坚持下去。” 、 成汤说:“我想让先生做我的近臣,帮助我出谋划策。但是,如果你不能完成你的使命,我就会惩罚你,甚至要你的命,决不会宽恕。”从此,成汤就让伊挚做帮助他治理国家的大臣,官名“阿衡”。古代把掌握管理大权的人称为“尹”,从那以后,人们就把伊挚叫作伊尹。 成汤给伊尹的第一个任务是到夏国去。当时是夏朝,夏国是各个诸侯国的国上之国,夏的国王就是天子,也就是天下的统治者。其他各国每年都要派人到夏去进贡、复命,也就是报告本国的情况。伊尹执行的就是这个任务。到了夏国,他目睹了夏王桀的贪残无道,没有在夏国久留,便急急忙忙回到毫,向成汤报告了夏桀无道、百姓抱怨、诸侯不满的现状。这更加坚定了成汤伐桀灭夏的决心。P1-3 序言 我不是一个历史知识很丰富的人,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当历史学家。但是我常常读些史书,想从历史的发展中寻找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几年我从上古到清末,系统地读了些史料。使我吃惊的是,自西周以来近3000年的历史中,死于非命的帝王竟然那么多!占在位帝王的比例那么大!我便按朝代做了若干张统计表。其中一张是“死于非命的历代帝王比例表”。此表分为四栏: 一、纪元:自公元(前、后)××年至××年。 二、在位帝王:该朝从××帝至XX帝,在位帝王共XX代,亡于×朝。 三、该朝在位帝王平均享年(生卒年月不详者未计)。 四、死于非命的帝王数目、死亡原因及其在该朝在位帝王中所占的比例。 这几项统计,头两项前人作过,属于普及知识范畴,但后两项,就我所接触的史书,尚未见过。我列了二十几张各朝各代表和一张“总表”(因为夏商史料不全、不准,我是从西周开始统计的)。统计数字所表明的结果很令人吃惊: 一、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1911年,共2957年。 二、从西周武王到清朝溥仪,共84个王朝,882个在位帝王。 三、在位帝王平均享年41.7岁。 四、在882个在位帝王中,有288个不得善终(被杀死、缢死、饿死、毒死),占在位帝王的32.6%。也就是说,100个在位帝王中,有近l/3不得善终。其中有4个王朝100%的帝王被杀,有25个王朝50%以上的帝王被杀。帝王的平均寿命40来岁,可以说是短命鬼。 五、在被杀帝王中,有18个未成年帝王,占被杀帝王的7.4%。 帝王是权力的最高象征,掌握着举国的生杀大权,这么多在位帝王被杀,就不能不令人想一想有关“什么是历史”和“权力”的一些问题了。 令人深思的还有:这些被杀帝王中,按我们习惯认识的常理,应该是被农民起义军所杀。可是统计表明,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宫廷政变的夺权斗争中互相残杀而死的。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个崇祯皇帝,是在李自成攻进北京时,上吊自杀的(只能算半个)。所以,我在“总表”的“附记”中说了一句:“被农民起义军杀死的极少,其比例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这又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总表”有一个“附表”,即把在位30年、活到50岁以上的皇帝列了一个“长寿皇帝表”。按我掌握的资料,在历史上可以说寥若晨星,一共不到30个。我列了20个,并在一条“小注”中作了说明。 从此表可以看出: 凡是开国的、治国的、对人民实行“仁政”或“勤政”、重视文化的朝代,延续的时间都比较长,帝王平均享年高,被杀的少;凡是继位的帝王反复争权夺位的、荒淫无道的、压迫人民特别残酷的王朝,统治时间都比较短,被杀的帝王比例大,帝王大多是短命鬼。这也是一种规律。 统治和被统治是残酷的,统治集团内部之间的这种斗争也是非常激烈和残酷的。 其中还有值得思索的一个问题是:历史是怎么发展的?每次农民起义建立的只是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战争之后无不哀鸿遍地,尸横荒野。倒是某个王朝统治比较稳定的时期,科学文化发展了,则会有一个被称之为“盛世”的时期。 在“非正常死亡表”中,还有三张“王子”、“后妃”和“重臣”的“非正常死亡表”。 在某一个皇帝在位时,如果不立太子,内部矛盾暂时潜伏下来,一旦要立太子了,即这种统治权力更迭时,皇帝与太子、皇子与皇子(因为皇帝的儿子很多)、拥立此皇子与拥立彼皇子继位的大臣派系之间,甚至王妃之间的斗争,便激化起来,使用的手段也特别毒辣、残酷。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兄弟之间便互相杀将起来。但本表只统计在位皇帝的“非正常死亡”;如果把被杀的王子、王妃、大臣也统计在内(还有其他原因被杀的),那就太多了!纵观古今各朝各代,概莫能外。因此,后三张表统计都比较简单。因对方施展阴谋而“暴崩”的皇帝,史学家未证明是被杀的,也未计算在内。 制订了这些个“表格”后,我没想到发表,只是作为自己认识历史、思索权力的规律性的一个资料,有时也作为和二三好友谈话的题目。后来和一位文学界的朋友谈及此表,他建议我编一种套书。我本来有许多小说要写,可是,我觉得此事很有意义,自己也有兴趣,即组织几位又是史学家又是作家的朋友(即阎德荣、吴梦起、郎享伯、孙宝镛同志)着手编写,又过了一年多,编成了四卷书。 编写之前,我和这几位同志曾经商量了几个问题: 第一是读者对象问题。此书是作为史料写,还是作为文学作品写?我们认为,对象应该是最广大的普通读者,让他们通过此书了解历史和思索历史;不是为史学家提供资料——他们掌握有比我们还多的资料。要特别注重可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力争达到雅俗共赏。 第二是文学性和历史真实的关系问题。第一要符合历史真实,但必须有文学性,有可读性。我们遵循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事,即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要符合历史真实;小事,即情节和细节,可以运用文学描写手段。或者叫作“以史为骨,以文为肉”。这是用文学手段写作历史题材作品的共同规律。 第三是选材问题,即多和少的关系问题。历朝历代的宫廷斗争,留下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我们只能选择具有典型性和有特色的故事来写。如果悉数收录,那是百八十卷也写不尽的。 第四是篇幅问题,即大和小的关系问题。每个帝王,每段历史上的这类故事,都可以写成一部中篇、长篇小说,或者多集电视连续剧,如果尽情地这么写开了去,这不是本书所能做到的。所以,我们规定每个入选的故事写5000至1万字。每卷三四十个故事,约25万到30万字。 第五是求全和不全的关系问题。在近3000年历史84代王朝中,280多个帝王被杀,还有数不清的王子、后妃、重臣被害,而我们只选择几十个故事,显然不足以囊括历史。为补缺遗,我们在每卷后面列了一个“附表”,或可从中约略窥见全貌。 《解读王朝》的四卷分别为: 第一卷《帝王卷》,主要写历代帝王为夺取江山、巩固自己的权力,互相杀戮的故事,特别是内部宫廷政变中的自相残杀,是极其残酷的,本书第一卷的附表中,有18个未成年皇帝被杀,有的只当了一天皇帝就送了小命,可见内部的夺权斗争的激烈! 第二卷《王子卷》。权力这个东西是极其敏感的,历代王朝都是如此。平常矛盾还隐蔽着,每当要立太子时,即权力的转移时刻,矛盾便激化起来。要保这个太子登基和要推那个太子继位的各个派系,互相间便争得不可开交,大多以阴谋或血刃相见。因为他们权力的“运行机制”是世袭,是皇帝指定“接班人”,立长立庶有老规矩,但由于各种因素又不能尽行老规矩,或是由于实际威胁,或是由于猜忌多疑,于是便父杀子,子弑父,兄杀弟,弟杀兄,宫廷便笼罩在刀光血影之中,要说明的是:皇帝们的王子太多,不可胜记,其中被杀者数目不准,也无法像对在位帝王一样列出比例,后面的附表只能由斑见豹。 第三卷《后妃卷》。我国古代女人本来是不参政的。但后妃们一旦置身于权力的漩涡中,和立太子、当太后联系起来,也就卷入了权力斗争,有的成了牺牲品,有的则“比男人更凶残”,如吕后。也是因为皇帝们的后妃太多,被杀者难以列表,更算不出比例。如果算出来一定是个可怕的数字!但我们还是列了个“历代后妃非正常死亡情况表”。 第四卷《重臣卷》。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稍不小心,皇帝老儿就会要你的脑袋。况且不少重臣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参与了夺权斗争,被杀头、赐死的难以胜记。冤假错案不少,作恶多端该死者也不少。这一卷主要写他们的故事。 编就这四卷书,掩卷深思:权力这个东西像张魔椅,都想坐上去;坐上去为了保住它,什/z,道德、良心、父子之情、夫妻之义,全化烟化灰了,其残忍程度有时比对异族他国的敌人都凶。还觉得可悲的是:这些帝王们自己也读史书,殷鉴不远,但那魔椅总是驱使他们去重复这段历史,这里有什么不可抗拒的规律吗? 电视连续剧《唐明皇》的主人公——这个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也曾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废了几个皇后,杀人者、被杀者都没有好结果,悲哉! 这套书分别由四位作家写作。文章的风格基本上是统一的,但也不免有些差别。我想,在一套书中,不求统一风格也好,若总是一个调子,会引起读者的“审美疲劳”。换换口味,可能更有兴味。 我是怀着浓厚兴趣提议编这套书的,和几位作家一起做了“总设计”,由我主编,荫柯和亚方同志任副主编。 在我制作第一卷那一部分“附表”的时候,曾经请教作家、清史研究家凌力同志和本书的另几位作者,为我作了校订,在这里表示感谢。 韶华 2008年8月28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