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般的城市——散文随想集》汇集了作者苏爱根近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散文、随想文集,其中小部分文章已在报刊上发表。书中文章的篇幅多数在千字左右,都是有感而作。文中,作者不吝笔墨地赞美他称之为“梦幻般的城市”的家乡扬州,追忆了难忘的少年时光,抒发了对诗情画意的瘦西湖和个园的偏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梦幻般的城市--散文随想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苏爱根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梦幻般的城市——散文随想集》汇集了作者苏爱根近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散文、随想文集,其中小部分文章已在报刊上发表。书中文章的篇幅多数在千字左右,都是有感而作。文中,作者不吝笔墨地赞美他称之为“梦幻般的城市”的家乡扬州,追忆了难忘的少年时光,抒发了对诗情画意的瘦西湖和个园的偏爱。 内容推荐 《梦幻般的城市——散文随想集》一书收录了作者自2008年到北京工作以来三年多的时间里,利用业余时间撰写的八十余篇文章。这些文章或长或短,均为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读、所感,内容涉及记人、记事、记情、记景、记理,文辞清新优美,文风朴实真诚,毫无矫揉造作、雕琢粉饰,是一段人生岁月的真实记录。作者对国家、对家乡、对亲人、对朋友、对母校、对工作、对生活的真挚感情和深切眷恋流淌其中,令人感动。 《梦幻般的城市——散文随想集》由苏爱根编写。 目录 端午节里也思乡 走出心魔 漫步莱茵河 故事的题目叫《三十二年》 做蜜蜂还是做苍蝇 向前看,才有永远的 新天地 境由心造 到国家大剧院看芭蕾舞剧 家有男儿初长成 难忘的雨 喝茶 买书 芦苇滩随想 闲论个园 漫话沧桑古运河 中年人的寂寞 苏东坡与小人 奥运开幕式彩排观感 苏东坡与女人 让理想的旗帜飞扬——奥运比赛观感 秋的随想录 魅力四射的篮球冠军争夺赛 你绚丽地离去——写在北京奥运会闭幕之际 多读点书,做点实事 苏东坡与我 我是一名人大人 永远的高山仰止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 世界上最卑小的是只为 薪水工作的人 做一个有善良心的人 最好的养生之法是保持宁静 在水一方的伊人是梦中情人 论知足知不足 谈谈三境界 电影《超强台风》观感 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 冬日述怀 圆明园断想 北京的精神 新年感怀 一声清晰的呼唤 宽容是一种博大而深邃的胸怀 我的小学老师 杜甫的另一面 感动是浇灌生命之花的泉水 春天的遗憾 散步中轴路 漫话读书 最美瘦西湖 “5·12”永远的伤痛 也话书房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夏日的回忆 生命的感悟 燃烧着的青春多绚丽 人生的态度 做真实的自己 永远记住他 悉尼印象 快乐的安华西里 率性地读书 秋 北京的初雪 静香书屋 梦幻般的城市 最适合自己的生活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和而非同 往事如风 梦魂深处是故乡 登大山,茫茫然——元宵节有感 春天的感想 北京的夏日 无用之用,乃为大用 真实感人,真情动人——《唐山大地震》观感 他和她 又得浮生一日凉 风起的日子,笑看落花 秋雨黄花瘦,清照千古秀 我的父亲 有爱天涯也咫尺——写给远在多伦多的儿子(一) 让崇高的目标引领人生的航向——写给远在多伦多的儿子(二) 做时间的主人——写给远在多伦多的儿子(三) 宁可做一个落寞的君子——写给远在多伦多的儿子(四) 试读章节 端午节里也思乡 中午,负责接待工作的经理端来粽子的时候,我才猛然想起端午节已经来临。 闻着粽叶的清香,我的心思回到了家乡。 我生长在扬子江畔,春天的时候当江滩上一夜间冒出一大片绿油油的芦苇苗时,那种美丽是惊人的、令人震撼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芦苇苗就长成了几米高的芦苇,芦苇滩变成了浩浩的芦苇荡。清晨走在江堤上,江水轻轻拍岸,江风送来芦苇荡的阵阵涛声,感觉惬意,回味悠长。 ‘ 每到这个时节,我的母亲、婶娘、阿姨、姐妹们都会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采摘新鲜带露的芦苇叶,芦苇荡里不时传出她们欢乐的笑声。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个浸泡着芦叶的大木盆,芦叶的清香很远就能闻到。家庭主妇们和姑娘们忙着裹粽子,粽子的基本原料是糯米,通过添加红枣、咸肉、绿豆、花生等,可以做成各式品种。粽子的裹法很有讲究,太紧了不容易煮熟,吃起来也吃力,太松了容易变质不易保存,口感也不好。 在我的家乡,外婆和母亲裹的粽子可以算是最好,不松不紧,糯米的分布均匀恰当,煮熟后清香四溢并且有咬嚼感。可惜我再也吃不到外婆裹的粽子了,她老人家三年前已经仙去。 外婆健在的时候,我曾经允诺带她到我工作生活的地方住一住、看一看,如今她老人家只能在天堂眺望她外孙所在的美丽城市扬州。每念及此,禁不住潸然泪下。“子欲养而亲不待”,古人的悲伤体会深深印在我的心中。 好在我还可以好好孝敬我的母亲,可以吃到母亲亲手裹的粽子。 想到这里,我立即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打了个电话:“妈,儿想吃您裹的粽子!” 2008-06-08 走出心魔 前些日子,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专程来看我,说是看我,其实不如说是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我的这位同学说,他对择偶的要求并不高,感情每每是真诚地付出,结果却屡屡受到伤害。还有,平时工作十分努力也很出色,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也不错,可每到关键岗位需要提拔用人时,总轮不到他。他说人生无聊,很不快乐,常有一种厌世的感觉。 我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我们都已经人到中年,经历过太多的不如意。近些年来,外婆、奶奶这些深爱着我、我挚爱的亲人相继离我而去,父亲也身患重病。我一次又一次经历丧失亲人的痛苦和对生命的无奈。在事业方面,我确信工作是立身之本,不敢有丝毫懈怠,经常加班加点,奔波忙碌,从不吝啬奉献自己的智慧,付出了青春和健康的代价。他已是南方某市的厅局级领导,而我只不过是一个处级干部。 到底是什么让他觉得人生灰暗,如此的不快乐?我想是心魔,是心中的偏执。心魔只做一件事,就是不断地提示你:你倒霉,你不行,你完了。每个人在经历坎坷遭受挫折的时候,心魔都会像阴魂一样出现。赶不走心魔,它就会像利剑,穿透你的心脏,使你失去生命的活力。走不出心魔,它就会像硫酸,腐蚀你的意志,使你失去生活的乐趣。 我请他品茶,在我家的庭院里。他熟谙茶道,是个中高手。 先品茉莉花茶。茶壶中盛两三勺花茶,滚开的水冲下去,立时茉莉的芬芳四溢。我用碗倒茶递给他,他笑了,只轻轻地呷了一口。我们都想起了大碗喝茶、大杯喝酒、大声唱歌、豪情满怀、意气风发的大学时代。课余饭后,我们喜欢到宿舍喝他泡的功夫茶,那时候总觉得茶杯太小,刚到嘴边茶就没了,最后总是大家拿出各自的茶缸,抓一把茉莉花茶,开水一泡,牛饮起来。再品绿茶。在几个晶莹透明的玻璃杯内,先盛上八十度左右的开水,然后取出杭州龙井、苏州碧螺春、扬州绿杨春、黄山毛峰各少许置于杯中。在开水的浸泡下茶叶缓缓下沉,快沉到杯底的时候,又悄悄上浮,在沉浮之间,嫩芽绿叶的身姿逐渐展开。龙井凝绿厚重,一旗一枪,有王者风范;碧螺春披绒娇柔,一心两叶,乃江南小家碧玉。茶叶娇嫩碧绿,茶水清香飘逸。我请他选一杯品尝,他说,每一杯都那么漂亮诱人,难以割舍,还是多欣赏、多看看吧。接下来品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是半发酵茶。这是功夫茶的一种,它需要上好的茶具,需要时间和耐心。取出宜兴的紫砂泥壶,先用开水烫壶,然后盛台湾冻顶乌龙至茶壶的三分之一,用滚开的水冲泡。第一泡的茶水一般不喝,叫做洗茶,但可以闻香。第二泡以后,茶水的甘洌清香就逐步显现出来。到了第三泡,茶味已经醇厚绵长,品后齿颊余芳。乌龙茶的色和味可以持续到七泡、八泡后。品过乌龙茶后,继续品铁观音。我备有上好的福建铁观音,它的甘香醇厚、优雅逸致,其实是乌龙茶难以企及的。他品了又品,赞不绝口。最后,去掉泥壶中的茶叶,冲入白开水。壶水注进茶杯,请他品尝,他抿了一口,说是好茶。 人生如茶。青年的时候,就像茉莉花茶,图的是绽放、爽快。壮年的时候,就像绿茶,爱情和婚姻充满诱惑,学不会放弃,就什么也得不到。中年的时候,就像乌龙茶和铁观音,因为有历练,所以内涵丰富,有滋有味。老年的时候,一切回归自然,平平淡淡才是真,白开水也能喝出茶的味道来。 我的院子里,有海棠三株,紫薇、金桂、蜡梅各一棵,还有一个小小的池塘。春天的时候,海棠花开,白的像雪,红的像火。夏天,紫薇盛开,绿叶蓝花,煞是好看。金秋时节,桂花满枝,香飘邻里。寒冬腊月,蜡梅枝上一串串金黄色的花苞在冰天雪地中次第绽放,香气袭人。花开花落,年复一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池塘里,几条红鱼悠闲自在,池水中倒映出天空的云彩,浮云流过,就像一幅幅幻灯片。当初布置院落的时候,只是根据个人的喜好随心所欲罢了,没想到院景正好应了明朝洪应明的一副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茶解人生,花释功名。不知能否帮他走出心魔,快乐地生活。 2008-06-21 P1-5 序言 苏爱根同志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友,也是我的扬州同乡。在其散文随想集《梦幻般的城市》付梓之际,苏爱根同志诚邀我作序,我翻阅了书稿,欣然应允。 《梦幻般的城市》一书收录了作者自2008年到北京工作以来三年多的时间里,利用业余时间撰写的八十余篇文章。这些文章或长或短,均为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读、所感,内容涉及记人、记事、记情、记景、记理,文辞清新优美,文风朴实真诚,毫无矫揉造作、雕琢粉饰,是一段人生岁月的真实记录。作者对国家、对家乡、对亲人、对朋友、对母校、对工作、对生活的真挚感情和深切眷恋流淌其中,令人感动。作者不吝笔墨地赞美他称之为“梦幻般的城市”的家乡扬州,追忆难忘的少年时光,抒发对诗情画意的瘦西湖和个园的偏爱,我作为一个扬州人,读来倍感亲切。 读完这本集子,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勤奋好学、富于情趣和梦想的热心人,是生活的有心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醉心于读书和写作,努力保持一份宁静淡泊的心境,这在浮躁和功利的社会中颇为不易。古人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的“三余”和“马上、枕上、厕上”的“三上”来读书写作,使得读书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境界。文集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写于深夜或者凌晨,可见作者之勤奋。作者关于“率性地读书”的主张、买书读书的经历,作者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和对苏东坡的推崇,都表明了作者的趣味和修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读书与写作,足以养德,足以明智,足以怡情,足以润身。我常说,大学是需要文气的。所谓文气,是一种文化气息、艺术趣味和人文情怀。大学不仅要有专家,也要有文人;大学的师生在从事专业性的学术活动的同时,还应该有丰富多彩的、创造性的文化艺术活动,诸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等,用以涵育德性、陶冶情操、滋润身心。而读书与写作,则是养成文气的重要方面,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于大学如此,对个人亦然。 养成文气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保持宁静。《文心雕龙》中说“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就是这个道理。我曾经说过,保持校园的宁静,是应对时代变革的最佳选择。在一个充满诱惑和浮躁的变革时代中,能够静心读书,潜心治学,殊为不易。古人讲“静以修身”,作者也在多篇文章中强调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对于修身养性、踏实工作、积极生活的重要意义,这是作者切身的体悟和追求的境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和具体部门的管理者,能够自觉地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学习和文学创作,努力抵制诱惑,摒弃浮躁,以“多读点书,做点实事”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这一点难能可贵,值得在政府部门和企业界加以提倡。如果我们的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都有这样坚持读书学习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以及有感而发、有思而作的文气和习惯,这对于改善我们的文风和作风、建设学习型社会将是大有裨益的。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相信苏爱根同志这本情真理切、文辞朴实的散文随想集,一定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得到读者的喜爱。 是为序。 2011年2月24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