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心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吉炳轩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百姓向朝廷借官的启示

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32年,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四月,光武帝刘秀亲自率军征伐隗嚣。在进军中,颍川郡出现民变,盗贼蜂起,掠夺侵占所属县城。河东郡的守军也发生叛乱。这些民变、军变都离京城不远,直接影响到京城的安全。八月份,刘秀就急忙返回京城,九月初一回到宫中。刘秀在布置平叛中对执金吾寇恂说:“颍川临近京城,应当及时平定,只有您才能胜任这件事情,请您以九卿的身份,率军出征。”刘秀没有直接下命令,而是以商量的口气来说,这也是刘秀的用人风格,尊重人,理解人,推心置腹地同臣下商量事情。寇恂对颍川的盗贼看得不重,而且对平乱也心中有数,就没有直接接受这个任务,而是对刘秀说:“颍川郡之所以盗贼变乱,是因为听说您带兵到陇西、蜀国远征去了。您不在京城,他们才敢胆大妄为,乘机作乱。现在您回来了,只要一出面,这些盗贼就会害怕而归顺,不需要大动干戈。我愿意手执兵器为您做先锋。”刘秀接受了寇恂的意见,亲自率军出征。正如寇恂所判断的那样,颍川的盗贼看到皇帝亲征,也就全部投降了。

公元26年,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寇恂曾任过颍川太守,而且政绩不错,当地老百姓都很怀念他。史书记载他曾把扰乱地方的军人抓起来斩首示众,明正典刑。由此可见,他执法公正,从不徇情。他还担任过汝南太守,在任上时,盗贼清静,郡中无事,而且还曾兴修乡校,大办教育,很得百姓拥护。刘秀让他到颍川平定盗贼,也是知道他曾在这里做过太守,而且治理有方,熟悉情况,并想让他再到这里任职。现在刘秀亲自出马,盗贼平定了,也就不再提寇恂到颍川任职的事情。但在回军的路上,老百姓挡住了刘秀的车马,请求他把寇恂留下来。《后汉书》的记载是:光武所经之处,百姓纷纷遮道请求,说:“愿陛下复借寇君一年。”老百姓向皇帝借官,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刘秀答应了百姓的要求,把寇恂留在长社县(今河南长葛),让他安抚当地官民,收容投降的残余盗贼。

寇恂是东汉跟随刘秀创业打江山的著名将领之一,“云台二十八将”榜上有名,是开国的功臣。史书说他“明习经术,德行高尚。一生戎马,奋其智勇。治民有方,威望素著。屈己为国,顾全大局。朝廷倚重,遐迩闻名”。在当时也是被世人称道的。我们今天不去更多地评述寇恂的历史功绩,仅就百姓向朝廷借官这件事来说,就值得深入思考。一个人在地方为官,而且处于乱世,能够做到让老百姓心服口服,并向皇帝当面提出“再借用一年”,的确是很感人的。如果寇恂心中没有百姓,没有为百姓办多少好事,老百姓绝对不会提出这种要求。一些官吏在任时,还可能有不少人说好,恭维之声不绝于耳,一旦离开,人民就开始骂娘。这样的事情不少。所以,看一个官吏,不仅要看他在位时的政绩名声,更要看他离位后的群众评价。如果都能做到像寇恂那样,老百姓主动向朝廷借官,天下肯定大治。当然,现代社会,这种现象不会有,但如果真正让人民去选官,选举自己信任的官,同借官的性质当是一样的。

百姓向朝廷借官,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件十分特殊的事情,虽然罕见,但寓意深刻。这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对能为人民办事、能确保一方平安、能给人民带来幸福的官吏,人民群众是信任、爱戴、拥护,并留恋的;二是提出借官,就说明对现任的官吏是不满的,说明现任官吏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连社会治安问题都解决不了,在他的管理下,人民没有安全感,既不能安居,也不能乐业;三是对朝廷的用人制度是不赞成的,你的制度选不出好官,老百姓就按照自己的评判标准,向朝廷借官,借来的官比你派来的官好。

这一发生在近两千年前的事情,对今天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至少有三点:一是做领导的,应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怎样赢得人民的支持,为人民干点什么,能使人民真正富裕安康。人民是最公道的,干得好,干得不好,人民心里都有一杆秤。二是对谁负责的问题,是对上负责,还是对下负责,是做给上边看,还是真正为了人民干。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是不一样的,我们常说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要一致起来,因为两者是不矛盾的,都有一个共同目标,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这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要走了样的。对上负责、做给上边看和对下负责、真正为了人民干,由于着眼点不同,结果往往大相径庭。唯上还是唯下,这是个为政观的问题。三是怎样选人用人问题,也是用人观的问题和用什么样的办法选人用人问题。是用亲近的人、自己信得过的人、照顾各种关系的人、会说不会干的人、善于搞各种关系的人,还是用老百姓信得过,能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而不唯上、不媚上,不去拉关系、走门子、投其所好的人;是凭实绩用干部,还是凭感情用干部,是让人民群众来定干部,还是由上边少数人来选干部,把选拔干部的权力交给谁,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P50-52

目录

为政以善,善于施政

选拔领导干部重在看实绩

为之于未有,理之于未乱

心中无私方能治国

为官不能求利

吏治好坏要在得人

用人要有“瘦己肥民”的胸怀

切莫再搞品状相妨

忧不在寡,而在不安

“浮夸风”溯源

奢侈浪费也要治罪

身处脂膏不自润

利是义之和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荐人不当要追责

尊重人,才能用住人

百姓向朝廷借官的启示

亡国皆由腐败起

引导舆论的另一种艺术

匿罪不报也犯法

人各有能有不能

爱才用才就不能苛责

人无常俗,政有理乱

古今日食心意不同

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

劝谏进言的艺术

要防藉小信而成大不信

嗜酒误国又丧命

圣王用刑,惟诛元恶

辩论朝堂,择善而从

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唐朝的意见箱制度

计较名位,误国害人

害人必害己,设瓮应入瓮

“菩萨心肠”祸国殃民

武则天为什么长住洛阳

政由己出,明察善断

半脸对独眼,母子同遭灾

汉唐的巡视制度

“伴食宰相”也可赞

焚书只为读书多

狐假虎威,虎诚狐奸

忠臣不和,和臣不忠

小人为何颇能得志

自古小人皆不义

汉代的一次治河大讨论

精明·苛细·疏漏

兔不死,狗有用

中华一家亲,同为炎黄根

鲜卑族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

“吃人”的历史

和尚称帝,尼姑为后

“失鹿逐鹿”的劝谏

将在外要敢于临阵决断

唐代一次民族政策的大讨论

信则莫疑,慎处异论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涎水吐在脸上也别擦

内蕴神明,外当玄默

严谨执法又敢于死谏的人

唐太宗的“露居亦无伤”

诤谏不易,纳谏更难

剖身藏珠与迁宅忘妻

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

所居不过容膝而已

家有贤妻是男人的福气

敌逸劳之,饱使饥之

丧礼为何守制三年

怨结于下,威玩于上

射幸数跌,不如审发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决策不当民遭殃

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官场积弊由来已久

隋朝短命原因浅析

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糟糠之妻不下堂

天子无愁人民愁

有利百姓可自专

十羊九牧百姓苦

文笔日繁,其政日乱

天命难知,人道易守

才能来自于自信与勤奋

国家安全在德厚不在城坚

人情不尽,难知世事

音乐质在人和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其中蕴涵了大量做人处世的道理与为政治国的经验教训。《清心集》作者吉炳轩从政之余,喜览史书,又勤于思考,善于从这些典籍资料中发现至今还有借鉴意义的事例与言论,评论其得失,总结其经验,随手写下一篇篇生动畅达的随笔文字。

《清心集》以古鉴今,古为今用,不论对于普通读者,还是党政干部,都有参考意义。

编辑推荐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知今。

吉炳轩编著的《清心集》所选文章都是可读性很强的历史随笔,长见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我们对历史和现实的了解。对各级领导干部为政施政,对老百姓做人处世都有帮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1: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