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四章,“前言”部分主要对论文的研究对象、范围、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思路、以往的研究综述和体例安排等进行必要的说明和介绍。论文主体为第一至第四章,主要将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历史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高潮期和定型期五个时期(根据体例安排,其中之定型期只在结语中简单提及,并不作为论述的范围)进行梳理论述。“结语”部分则试对全文作一简要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开拓研究的思路和方向等。附录一和附录二则主要考察论述影响早期文学史书写的相关因素,譬如学术分科的现代转化、教育体制和(史学)教育改革等对文学史书写的影响。
本书主要是考察和研究晚清至抗战前的中国文学史书写历史,重点探讨文学史书写历史中文学史观(包括文学观)、文学史编撰体例的特色及其发展演变。
第一章 中国文学史书写之萌芽期——以林传甲、黄人著《中国文学吏》为例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林传甲与《中国文学史》
第三节 黄人与《中国文学史》
第四节 余论
第二章 中国文学史书写之探索期——兼论变学的近代变革对文学史书写的影响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夏曾佑与《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第三节 刘师培与《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1917年)
第四节 梁启超与《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1924年)
第五节 王国维与《宋元戏曲史》
第六节 余论
第三章 中图文学史书写之发展期——兼及考据化学术背景对文学史书写的影响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鲁迅与《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史略》
第三节 胡适与《白话文学史》
第四节 余论
第四章 中国文学史书写之高潮期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郑振铎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第三节 周作人与《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第四节 余论
结语
附录一 学术分科:史、文独立与早期文学史毫写
附录二 (史学)教育制度衍变与文学史书写
附录三 历史理论视野下的文学史分期观念考察史学
附录四 避现代中国文学史著作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文史哲淡隐,社会科学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