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长聂荣臻,上海市市长陈毅,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天津市委书记、市长黄敬,广东省委(原华南分局)书记、省主席叶剑英,浙江省委书记、省主席谭震林……
本书聚焦红墙内外故事,为我们揭秘开国高层的传奇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开国省委书记省长(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文辉抗//叶健君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北京市市长聂荣臻,上海市市长陈毅,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天津市委书记、市长黄敬,广东省委(原华南分局)书记、省主席叶剑英,浙江省委书记、省主席谭震林…… 本书聚焦红墙内外故事,为我们揭秘开国高层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天津市委书记、市长黄敬,河北省委书记林铁,山西省委书记、省主席程子华,内蒙古自治区(原内蒙古分局)区委书记、区主席乌兰夫,吉林省委书记刘锡五,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启龙,上海市委书记饶漱石……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三十五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省委书记、省长们的生平事迹。 目录 第一章 北京市委书记彭真 一 “为了斗争,他们拿着命拼。” 二 历史紧要关头,受命主掌东北局 三 担任北京市委书记,一千就是18年 四 “文化大革命”期间,彭真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打击 五 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 第二章 天津市委书记、市长黄敬 一 爱好戏剧的黄敬成了出色的中共党员 二 一二·九爱国运动的指挥员和战斗员 三 战斗在冀中平原上 四 重拳出击,治理首都门户天津 五 毛泽东传话给病中的黄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三章 河北省委书记林铁 一 在冀中平原创造战争史上的奇迹 二 领导冀中土改,支援平津战役 三 出任河北省委书记 四 主政河北的林铁抓出了一批影响全国的典型 五 应林铁请求,毛泽东挥笔题了“一定要根治海河” 六 一份实事求是的总结改变了林铁的命运 第四章 山西省委书记、省主席程子华 一 在晋察冀边区最困难时,程子华显示了领导政治、军事、经济工作的才华 二 “门卫”原来是省主席 三 担任“京官”的程子华奔波在经济建设主战场, 第五章 内蒙古自治区(原内蒙古分局)区委书记、区主席乌兰夫 一 担任中共六大翻译的蒙古族青年 二 “百灵庙暴动”造就了蒙古族的抗日劲旅 三 促成内蒙古东西部统一,结束内蒙古数百年分裂历史 四 主政内蒙古 第六章 吉林省委书记刘锡五 一 “不革命行吗?”站在革命潮头的刘锡五成了反动派的眼中钉 二 身处逆境的刘锡五,把监狱当做特殊的战场和学校 三 北方局的“干部之家” 四 出任嫩江省委书记,经略东北显奇能 五 主政吉林的刘锡五不畏权势,同高岗对着干 六 “我是共产党员,死也是共产党员” 第七章 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启龙 一 出身贫寒与满门忠烈 二 毛泽东给张启龙平反 三 毛泽东说:佳木斯是“东北的延安” 四 主政黑龙江 五 听了张启龙的汇报,毛泽东兴奋地说:“很好,这样做,就有办法了” 六 “将张启龙调离中央组织部,撤销副部长工作,下放到南京市任副市长是不妥当的” 第八章 上海市委书记饶漱石 一 陈毅对饶漱石说:“小黠大痴,小隙沉舟。你若一意孤行,必有翻船落水之日。” 二 为一件小事,他夜闯中南海 三 在个人私欲驱使下,饶漱石和高岗走到了一起 第九章 浙江省委书记、省主席谭震林 一 “云从龙,风从虎,虎啸生风撼山林,还是叫‘震林’好!” 二 被官府通缉的谭震林无意中上了井冈山 三 扣上“邓小平等反党活动同道”的帽子,经受了党内第一次考验 四 突发的“瑞金事件”成了林彪“四人帮”诬陷谭震林的“证据” 五 化装成大客商的谭老板出没在敌占区 六 参与苏中七战七捷,率部激战淮海前线,指挥中集团率先渡江,解放战争立奇功 七 脱下戎装的谭震林成了浙江党政一把手 八 坐镇华东局,主持“打虎” 九 “震林同志的确不整人,不搞阴谋,受过他批评的人不要误解。” 十 深入农村调查,支持“三包一奖”,谭震林对农村、倾注了感情 十一 “砍脑袋,坐监牢,开除党籍,也要斗争到底!” 十二 “文字上可以改,但基本观点不能动。”晚年的谭震林卷入笔墨官司 第十章 安徽省委书记、省主席曾希圣 一 一门两虎将,曾氏兄弟火线入党 二 破译敌台密码,我军情报工作的开拓者 三 毛泽东说:“没有曾希圣的二局,就没有朱德和我了。” 四 新四军中的“富七师” 五 主政安徽十三载 第十一章 福建省委书记、省主席张鼎丞 一 有人讥笑他身上的旧长袍穿了三代 二 张鼎丞拒绝了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的委任状 三 蒋介石布置八个正规军十多万人对付他八支旧枪的队伍 四 毛泽东称赞他是模范的共产党员 五 担任福建党政一把手 六 “西湖小鼎”成了共和国的“大鼎” 七 刚出“牛棚”,谢富治找他谈话,“你还是有罪的”。张鼎丞马上回答:历史将宣判我无罪! 第十二章 江西省委书记陈正人 一 与毛泽东同病相怜的人 二 毛泽东点将,陈正人重返故土 三 “打一个军民联合清剿顽匪的歼灭战” 四 指挥经济战线的三大战役 五 为袁文才、王佐平反昭雪, 第十三章 山东省委(原山东分局)书记、省主席康生 一 在康生一生中,最光荣的事是参加了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二 整风运动大权在握,康生别出心裁提出一个公式:整 风=审干=肃反,“三位一体” 三 谁也不会想到,担任中共山东分局书记重任的康生,突然撂挑子不干了 四 “理论权威,’康生当上了中央“文化大革命”小组顾问。直至中央副主席 第十四章 河南省委书记张玺 一 “狱中青年里最好的一个” 二 战斗在冀鲁豫根据地 三 “三渡黄河移北岸,让与大军摆战场” 四 奉命考察了河南的土改,傅作义、梁漱溟赞叹不已 五 计划经济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第十五章 湖北省委书记、省主席李先念 一 要解决难题,“找李先念去!” 二 毛泽东高度赞扬: “李先念是将军不下马的” 三 “背敌以对顽,背顽以对敌”,李先念灵活运用攻守策略,开辟华中敌后战场 四 冲出蒋介石“钢铁防线”的两着妙棋 五 新官上任,李先念扎扎实实烧了三把火 六 李先念的“挡”、“排”、“蓄”治水三字经 七 困难时期,中国的财政管家 第十六章 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 一 借别人的文凭考上省立三师,从此开始了他六十余年的革命生涯 二 “三落三起”的师政委 三 南下苏北显神通,北上东北展雄才 四 主政湖南,终结湘西百年匪患 五 “我不是你的救兵,是反兵” 六 “在原则问题上,不能掺杂个人恩怨在里边” 第十七章 广东省委(原华南分局)书记、省主席叶剑英 一 叶县长怒斥道: “金钱买不动我的心!”令人将300块光洋悉数退回一 二 周恩来说:这个人我了解,可以吸收入党 三 “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 四 叶剑英舌战群儒,蒋介石乱了方寸 五 “为新政权呐喊,就是要有这么一股劲头!”毛泽东风趣地跟叶市长说 六 叶剑英纵谈羊城接管 七 “挺作南天柱”,羊城“领头羊” 八 仔细看了叶剑英的报告,毛泽东说:叶帅找到了一个好方法 九 当叶剑英走过来时,弥留之际的毛泽东眼睛突然一亮,轻轻地抬了抬手。“黑云压城城欲摧”,1976年10月,“四人帮”政变夺权迫在眉睫 第十八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广西省)区委书记、主席张云逸 一 百色起义中,他是邓小平的得力伙伴 二 毛泽东高度评价:张云逸不愧为将才! 三 执政返故土,成为广西军政首脑 四 心底系人民,大义弃旧怨 第十九章 四川省委书记、省主席李井泉 一 李井泉扛着从河里捡来的步枪,参加了革命队伍 二 统领游击队驰骋大青山 三 毛泽东说:“你干得很好,为四川人民立了一大功!” 第二十章 贵州省委书记苏振华 一 毛泽东称赞他是工农知识化的典型 二 与“老乡”苏政委并肩作战,纵队司令员杨得志如鱼得水 三 苏振华恼了: “你们怕什么?人民是站在革命一边的。土匪翻不了天!” 四 苏振华的治黔计划 五 “苏振华有军队工作的经验,也有地方工作的经验,军队不用,我们用” 第二十一章 云南省委书记宋任穷 一 “我们开小差也要北上,那时候可不要因为开小差而开除我们的党籍” 二 “冀南正是艰难时期,你回去了,干部战士多根主心骨” 三 在贵州安龙就任云南省委书记后,与老搭档陈赓率军迅即人滇 四 主政云南,精心筹划促发展 第二十二章 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宁夏省)区委书记、主席潘自力 一 力排众议,他不同意将许权中“永远开除党籍” 二 杨虎城送他出国留学,福兮?祸兮? 三 他两次爬雪山、过草地 四 他下令烧烟,烧得满城烟香 五 “阿訇”不是地主,斗争的重点应是“二地主” 六 从省委书记到驻外大使,潘自力游刃有余 第二十三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委(原新疆分局)书记王震 一 在与许克祥军队较量中,工人纠察队长王震膝部中弹 二 “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王震不计个人安危。挺身而出 三 南泥湾,王震和三五九旅一万多名勇士,一手拿枪,一手拿镐 四 为抓王震,胡宗南下了一道奇特的命令:见到八路军的马夫、伙夫就抓! 五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王震主动请缨率部进军新疆 六 “你可不要小看了新疆,新疆比你过去经营的那个南泥湾要大得多哟!” 第二十四章 北京市市长聂荣臻 一 开国大典,聂荣臻是阅兵总指挥 二 就在聂荣臻成为北京市第一任民选市长的当天,市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封闭妓院的决议 三 “市长这个官我不想当,对科学技术工作我倒很有兴趣” 四 毛泽东提出,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聂荣臻受命领导“两弹”的研制 五 “两弹”攻关,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对西方来说,是神话般地不可思议” 第二十五章 上海市市长陈毅 一 毛泽东对陈毅说:担任上海市长如何? 二 陈毅强调“不入民宅”,解放军要以严明的入城纪律作为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 三 陈毅市长亲手挂起“上海市人民政府”的牌子 四 反动分子狂叫:“解放军可以打进上海,人民币则进不了上海!”陈毅决心打一场“经济战线上能淮海战役” 五 台风、暴雨、大潮汐“三碰头”,陈市长临危不乱;封锁、血案、大轰炸“三威胁”,陈老总针锋相对 六 陈毅对上海的工人说:“我们是归队来了!”他恭恭敬敬地向工人们鞠了一躬 七 一些工商界知名人士说:我们认识共产党,就是从认识陈毅市长开始的 八 上海文化界人士大聚会,陈毅说:“我也算知识分子出身” 九 陈毅向中央连发六封电报,坦诚直言。毛泽东复电:“甚好,甚慰” 第二十六章 河北省省主席杨秀峰 一 “红色教授”投笔从戎 二 杨秀峰的人格魅力成为发展革命力量的招牌 三 主持查处开国第一大案 四 邓小平在谈到杨秀峰时说:“‘文官不爱钱,武臣不怕死’,他兼而有之” 五 一生鞠躬尽瘁,堪为后人楷模 第二十七章 黑龙江省省主席于毅夫 一 学生时代的于毅夫,“愿做个战场上的无名英雄” 二 当“长期怕当亡国奴的事情到眼前”时,于毅夫意识到“只有找到共产党才是唯一的出路” 三 周恩来对于毅夫说:只要东北救亡总会的牌子、《反攻》的牌子存在,蒋介石就很难出卖东北 四 “贫苦清寒,自有乐在其中,我的名字决不能和特务连在一起” 五 转战在黑山白水之间,于毅夫险遭敌人暗算;迎来新中国诞生,于毅夫成为黑龙江省首任省府主席 第二十八章 江西省省主席邵式平 一 新中国刚成立,邵式平就给李富春写了一封充满对老区人民深情的信 二 在敌人眼中,邵式平是“邵阎王”;毛泽东则称邵式平是“地质学家成了军事家” 三 邵式平走过一段弯路,毛泽东说:“性格豪放的邵大哥,不要老想过去,要多想将来” 四 主政江西,邵式平干了几件惊人之事,周恩来感叹:“江西老表,气魄不小” 五 解放不久,邵式平就亲自率团慰问老区人民;然而他回自己家乡,却是在七年之后 第二十九章 河南省省主席吴芝圃 一 二十出头的县委书记吴芝圃挑起了指挥农民暴动的重任 二 冒着被捕、杀头的危险,吴芝圃战斗在敌人的眼皮底下 三 两次经营豫皖苏边区,彭雪枫亲切地称他为“老母鸡” 四 敢于负责,勇于认错,主政河南十余年的吴芝圃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第三十章 湖南省省主席王首道 一 王芳林、王一分、王首道,为革命他曾三易其名 二 受到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的湘赣省委书记 三 从“左”字号监狱解救刘志丹 四 “到南方去画一张红色的地图” 五 东北财经“总管” 六 湖南省政府第一任主席 第三十一章 贵州省省主席杨勇 一 从江西到陕北,杨勇三次中弹 二 他导演的“吕梁三捷”成为成功战例 三 纵横驰骋,转战中原 四 在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的岗位上 五 打不赢美国鬼子。我不回来 第三十二章 云南省省主席陈赓 一 黄埔“三杰”之一,参加第二次东征时救了蒋介石的命。只因他是共产党员,蒋介石未敢重用 二 情报科长“王庸”,神出鬼没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身陷囹圄以后,宋庆龄出面营救,蒋介石上阵说降 三 美国大使馆武官卡尔逊称三八六旅是“中国最好的一个旅” 四 神机妙算,痛歼“天下第一旅”;逐鹿中原,“朝蒋介石的胸膛上砍了一刀” 五 数千里大追击、大迂回、大围歼,将五星红旗插到祖国西南最边陲 六 主政云南,大刀阔斧创新业 七 援越抗法,法国人成为陈赓手下败将;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成了美军的“伤心岭” 八 创办“远东唯一”的军事工程学院 第三十三章 甘肃省省主席邓宝珊 一 伊犁起义,荣立战功 二 蒋介石电令他绕道宁夏,邓宝珊说“我偏要走延安” 三 打开傅作义的心结,架起北平和平解放的桥梁 四 “蒋介石不信任你,始终不让你当甘肃省主席。我们让你回甘肃工作。献身桑梓” 第三十四章 青海省省主席赵寿山 一 从农家子弟到一军统帅,赵寿山的思想逐渐转轨 二 巧斗蒋介石 三 毛泽东亲自批示:赵寿山可作为中共特殊党员,党龄从“双十二”算起 四 出任青海省政府主席 第三十五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原新疆省)主席包尔汉 一 考察德俄使他思想有了“决定性的变化” 二 中国最大省的省主席 三 治理新疆建奇功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北京市委书记彭真 在山西南部城市临汾和运城中间,有一个曲沃县。曲沃县内,有一个名叫侯马的地方,当时还只是一个偏僻的小镇。在20世纪初,这个小镇上居住的人并不多。镇上有个垤上村,村里有户农家姓傅。1902年10月12日,傅家迎来了一个虎虎生气的小男婴。父母几经琢磨,给孩子取名为傅懋恭。这个名字虽然笔画多,念起来也颇为绕口,但却饱含了父母对儿子的期望。 父母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儿子傅懋恭,后来成为中国革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只是他后来并没有继续用傅懋恭这个名字,而是改名为“彭真”。 一 “为了斗争,他们拿着命拼。” 这是毛泽东对坚持狱中斗争的彭真给予的高度评价。1914年,由于家境贫寒,12岁的彭真才开始读私塾。五四运动爆发那年,彭真考入曲沃县第二高等小学。既富求知欲又富爱国心的彭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萌生了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成为县里的学生领袖。在带领同学们进行反帝爱国宣传的同时,彭真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领导才能。 1922年,20岁的彭真离开偏僻的小县城曲沃,考入了省立第一中学。在省城,他的眼界顿时开阔起来,学业和生活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参加了进步组织——青年学会,与大家一起阅读进步书刊。在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后,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逐渐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1923年,彭真在太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经山西籍的中共早期党员高君宇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彭真与高君宇等人共同创建了山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太原支部。彭真先是担任支部委员,随后担任支部书记。作为中共山西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彭真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先是在太原、石家庄领导学生和工人运动。1926年调天津工作,先后任中共天津地委组织部长、市委书记,中共顺直(包括当时北平、河北、山西、山东、察哈尔、河南等省市)省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彭真不得不把本名“傅懋恭”搁置在一边,而使用了许多化名,“彭真”就是其中之一。 1929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顺直和天津的党组织几乎被敌人全部破坏。彭真被捕,并被反动当局判以9年的重刑,关押在天津第三监狱的“新监”。监狱当局对“新监”政治犯的管理很严,生活待遇极差。如果不是狱外党组织和亲友的接济,根本无法生存下去。在狱中,由于环境恶劣,彭真患下了被称为不治之症的肺结核,还患了痢疾。但是,他并没有半点悲观。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聂荣臻每月给狱中的彭真送两瓶鱼肝油,靠着这难得的鱼肝油和顽强的意志,他一方面与反动派作斗争,一方面与病魔搏斗,终于挺了过来。后来彭真曾多次动情地对女儿说:“那个时候组织也非常困难,聂荣臻同志坚持给我送鱼肝油,就靠这鱼肝油,我才捡了这条命!” 为与敌人斗争,彭真在狱中组织了党支部,并担任书记。随着斗争的深入,敌人对狱中政治犯的管制更严。为此,狱中党支部经过讨论,决定发动一场绝食斗争。经过周密策划,7月2日,绝食斗争开始,政治犯们喊出了“改善生活待遇”、“反对虐待”、“我们要生存”、“我们绝食是以死求生”等口号。尽管敌人采取多种手段,软硬兼施,甚至将彭真等二十几个骨干分子转到天津陆军监狱,企图分化瓦解政治犯。但是,绝食斗争很快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声援。记者要求对狱中绝食事件进行采访,天津南开中学的学生也要求探望。天津几大报纸也登出了第三监狱的政治犯们为生存、为改善生活条件而绝食斗争的消息。此时,天津、河北处在阎锡山的统治下,阎锡山怕事态闹大,只好命他的亲信天津市公安局局长曾延毅妥善处理此事。曾延毅不得不亲自到监狱里和政治犯谈判,最后答应了政治犯们的全部要求。5天的绝食斗争取得了胜利。这场斗争充分反映出彭真和狱中支部高超的斗争艺术和斗争策略。这场斗争后,敌人将彭真转到北平监狱关押。 1931年底,蒋介石一度下野,由林森接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新主席发布了一个特赦令,其中规定将重刑犯减去1/3的刑期。彭真等人也在减刑之列,他的刑期从9年减为6年。到1935年秋天。彭真终于出狱。在狱中6年多的时间里,彭真不仅丰富了斗争经验,而且阅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增加了理论修养。 1945年2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演讲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北方,华北也有好多的党员像彭真、薄一波,当然还有很多。他们在班房里头。只有我们英勇奋斗?人家不艰苦奋斗?他们在班房里头和敌人斗争。……为了斗争,他们拿着命拼,因为这样坐了班房,少数侥幸逃脱的没有坐班房。应该估计到他们的成绩。 毛泽东对像彭真这些坐过敌人班房的坚定的共产党员,给予了高度评价。 彭真出狱后,担任了中共北方局驻冀东代表。上任后,他在中共北方局的领导下,改组京东特委,重建冀辽特委,纠正了王明“左”倾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错误。不久,彭真调任北方局组织部长。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彭真代表北方局领导学生运动。他多次到北平解决学生运动中的分歧,推动华北各界抗日救亡运动的大联合。根据斗争的需要,他组建了中共北平学委和北平农委,改组了中共北平市委。在他的指导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在北平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有力地领导了全面的抗日救亡运动。西安事变爆发后,彭真代表北方局向北平市的党组织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和平解决以及团结抗日、共同御侮指示的精神。他还亲自向许德珩等爱国人士宣传中共中央处理西安事变的方针。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彭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表现出了一个成熟的共产党人高超的斗争艺术,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37年,彭真正式并固定地使用“彭真”这个名字。这年5月,他到延安出席中共中央召开的苏区代表大会(也称全国代表大会)。由于在党的白区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彭真被推选为白区代表团主席、大会主席团的成员,成为党在白区工作的重要代表。5月6日,彭真在大会上发言,强调了党在白区工作中充分运用统一战线形式、广泛发动群众抗日的重要性。同时,他也指出党在白区工作中必须保持独立性,否则只有给国民党当尾巴。在延安期间,彭真还参加了中央召开的一系列会议,讨论党的白区工作方针和策略原则。 抗战期间,彭真一度在延安担任中共中央城市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长。他在敌后城市工作方面的经验,为他部署党的城市工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在党的七大上,他系统地阐述了党的地下斗争的历史经验,以及隐蔽精干、利用合法形式、团结群众、积蓄力量的方针。 二 历史紧要关头,受命主掌东北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彭真作为北方局组织部长,参加并领导了党在华北敌后创建根据地和开展游击战的工作。1938年至1941年,彭真又作为北方局代表、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北方分局)书记,和聂荣臻一起领导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晋察冀,彭真等人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深入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大力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实施了一套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晋察冀边区也因此被中共中央誉为“华北党的模范”、“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与此同时,在彭真参与领导下,北平、天津、唐山等地敌占区的中共地下党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打击和消灭敌伪反动力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晋察冀工作期间,为巩固根据地,粉碎日寇的“扫荡”,坚持敌后抗战,彭真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持制定了《中共北方分局关于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这个纲领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地总结了边区抗战的经验,对边区建立“三三制”政权、坚持国共合作抗战、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大众文化、各民族平等等方面的问题,都作出了明确的政策规定。这个纲领颁布实施后,受到边区各界群众的拥护,也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同时,对推动全国各地区团结抗战和民主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晋察冀的工作,为彭真在边区政权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1941年6月至8月期间。彭真就晋察冀边区的建设经验。在延安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作了七次详细汇报。这些汇报,经过彭真认真地整理后,由中央批转各根据地党委,后来还出版了单行本。对彭真汇报的内容,毛泽东作了高度的评价,称之“是马克思主义的”。 …… P1-4 后记 本卷主要撰稿人是: 雷国珍、叶健君、王龙彪、程波、唐振南、王小平、刘佑平。 参与本卷撰稿工作的还有:肖巧平、刘佑平、张雪梅、詹腾芳、王东辉、周英、张金榜、李仕银、刘先根、周志峰、初卓、刘福贵、赵惠、陈瑛。 本书在写作中重点参考了近年来出版的大量有关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传记、生平纪实、研究文章 ,吸收了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借此表示衷心感谢! 《开国省委书记、省长》的编写是一项较大的工程。由于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尽管编者精心组织,力争使本系列书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编者的水平及精力所限,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 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