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体生物钟使用手册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美)珍妮弗·爱克曼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介绍关于你身体的新科学,一天24小时内发生在身体里的错综复杂而又奇妙有趣的事情。

然而,一卷书无法涵盖所有方面,甚至连仅仅发生在一日当中的经历也难以详尽描述。此书中的话题选择反映了作者的个人偏好,也反映了作者对其他人兴趣的揣测。从爱抚到高潮,从处理多重任务到记忆,从健身到压力,从疲倦到睡眠,都是此书将要探讨的话题。

内容推荐

著名科普作家珍妮弗·爱克曼以其敏锐的眼光,生动的文笔,揭示了人体的秘密。从感官的刺激到睡梦的幻想,通过带领我们体验人体典型的一天,展示了人体前所未见的繁忙、巧妙、神奇的历程。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遗传学和医学成像的发展使我们可以深层次地观察人体,其中最令人惊叹的发现之一就是:人体是有高度节奏感的生物。它就像一个时钟——测定秒、测定分、测定天数和生命中的季节。爱克曼将个人生活中的点滴和每个人的生活经验穿插起来,揭示我们的行为与生物节律同步的重要性,以及轻视它们就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灾难。通过本书,我们会了解到一天中喝鸡尾酒、小睡、安排体育运动、吃药以及其他事情的最佳时间。这本书生动有趣、深入实际、引人入胜,会使你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你的身体,了解你的身体。

目录

前言

CHAPTER 1 早晨

 一、唤醒你的身体——生物体内部的节律与太阳活动同步

 二 倾听身体的声音——人体5种感觉的交叉活动

 三、一心二用——往往连最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

CHAPTER 2 中午

 四、午间的牙齿——在饮食中寻找身体的奥妙

 五、午餐之后——食物和胃肠的一场对话

CHAPTER 3 下午

 六、困倦期——让身体来一次午后的小憩

 七、百病之源——压力是引起身体损耗、疾病和死亡的重要根源

 八、让身体动起来——运动是最好的医药

CAHPTER 4 傍晚

 九、派对的面孔——酒,一个很好的缓解压力的借口

CHAPTER 5 夜晚

 十、心醉神迷——夜晚是性生活的最佳时间吗

 十一、夜晚的空气——伴随黑夜而来的身体上的小毛病

 十二、睡眠——睡眠是恢复人体平衡,修复身体的最好方式

 十三、狼的时刻——死亡的高峰时间

致谢

试读章节

一、唤醒你的身体——生物体内部的节律与太阳活动同步

从醒来进入完全清醒的状态,这一过程会比较缓慢。刚醒来时那种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状态叫做睡眠惯性,几乎每个人都有。

我的眼睛只能睁开一条缝,刚好能看清时钟上的数字:早晨5:28,比定的闹铃时间早了2分钟。除了远处一只燕雀发出的轻柔婉转的鸣唱,周遭仍是一片宁静。虽然星光渐渐黯淡,但是再过1小时,太阳的第一缕光将会从地平线上升起。

或许你和我一样:在等待闹钟的闹铃响起,却提前一两分钟醒来。可能你不是因为睡足了而自然醒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有人抱怨一些细小的噪音会吵醒他们,那是典型的早晨的噪音,比如,高速公路上渐起的车辆行驶声,或者过往的邮车声,甚至是机械闹钟,闹铃响起前发出的轻微嘀嗒声。的确,即使在睡眠时,我们的大脑也很善于处理声音,因此我们才会买听觉型闹钟,而不是嗅觉型闹钟。尽管有人说,他们曾被臭鼬的腐臭味和过滤咖啡的醉人香气薰醒过,但是,一项新的科学研究却证明了相反的结论:布朗大学的专家们证明,人在睡眠初期,对于薄荷油和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吡啶(焦油中的一种成分,常用作木柴的除草剂)会毫无反应。不要指望鼻子做你的哨兵,研究人员指出:“人类嗅觉的警醒能力还不足以唤醒睡眠中的人。”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大量证据显示,那些细小的噪音可能并非来自身体外部,而是来自于身体内部。好似一种受思维控制的智能型小闹钟,让大脑为醒来做准备。当普莱茨·拉维(Peretz Lavie),一位以色列科学院的睡眠研究专家,在研究人们是否能够在没有外部提醒的情况下,在规定时间自觉醒来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很多被试验对象都在规定时间的前后10分钟的时间内醒来,甚至当规定的时间是凌晨三点半那么早时,结果依然一样。这真是一种超强的时间判断力,甚至比人们在醒着的时候对时间的判断还要精准。另一项研究表明,这一点仅仅是对睡眠需在特定时间结束,这种预期心理就使得应激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在血液中的浓度上升了30%,这足以证明大脑是在准备清醒过来。

至少在我们有些人体内,潜意识即使在睡眠时也会保持着与时钟同步的运行,所以能在大脑“期待”的时间点上促使某件事发生,比如在某个时间起床,正像它在我们清醒时的运动机理一样,潜意识会触发某些化学成分的增加,以使我们清醒、活动。期待——曾经被认定是只存在于潜意识的能力,实际上可以在我们睡眠时允许(或者强迫)我们在预定的时间自动醒来。

简直是天方夜谭吗?

或许你不曾遇到这样的问题,或许你和大多数人一样,只能被真实的剌耳的闹铃声、音乐或者有闹钟功能的收音机里传来的DJ的讲话声吵醒。对于你,早起的过程照例是按一下继续小睡的按钮,赖在床上再偷睡十几分钟。事实往往是因为你确实需要多睡会儿。在一个平均睡眠不足7小时,而不是理想的8小时的国家里,大多数人都会有轻微的睡眠不足,尤其是在平时的工作日。不幸的是,你关掉闹钟后挤出来的那段短暂的睡眠并不能起到恢复精力、振奋精神的作用,研究人员说,那是因为这样的睡眠浅而且断断续续。就算你能一直睡到下一次闹铃响起的时候,睡眠质量仍然会被对起床的预期所影响。

当然,还有一些人,睡眠深沉到即使用最吵最响的闹钟也不会闹醒他们。针对这种天生顽固的瞌睡虫,1855年一种安装了驱逐器的床被发明了出来。如果酣睡的人对床的内置闹钟没有反应,侧面的围栏就会松下来,使床倾斜,在床上睡觉的人就会被摔下床来。最近,马萨诸塞科技研究院一个聪明的工作组设计出比这个稍微人性化一点的仪器——“时钟”,一个有茸毛的像海绵一样的机器人闹钟。它从床头柜上滚落到地面,靠一套轮子迅速走开,躲到房间比较难找的角落里。每天它都会找一个新地方藏起来,寻找闹钟过程中的千辛万苦会让哪怕最能睡的人也不敢赖着枕头了。

从醒来进入完全清醒的状态,这一过程会比较缓慢。刚醒来时那种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状态叫做睡眠惯性,几乎每个人都有。

噢,要是能在半睡半醒(半醒,hypnopompic,即所谓的完全从睡眠中醒来前的半意识状态,该词源于希腊语中的“睡眠”和“派遣”)之间多躺1分钟,让思绪自然地苏醒,来迎接可爱的、悠然而至的新一天,那该多好啊!然而,很少有人享有这样的奢侈体验。如果醒来的感觉很费力,那是因为事实的确如此。在睡醒、起床的瞬间里,心跳会出现短暂而剧烈的加速,血压会骤然升高,血液中压力激素——可的松的浓度也会达到顶峰。

“大脑的活力不能在短短7秒钟内,从0升到60。”哈佛大学的节律学研究员查尔斯·捷斯勒(Charles Czeisler)笑谈道。大多数人在晚间临睡前的体力和脑力工作表现都要胜过刚睡醒后。“这很滑稽,”捷斯勒说:“但是在刚睡醒后的1小时内,大脑的表现甚至要比你熬了24小时不睡觉后的表现还差。”1950年,美国空军用惨痛代价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当时空军准备实行一种新的训练方法,即让飞行员在跑道上的飞机里过夜,这样他们可以在驾驶舱里睡觉,随时准备执行任务。当飞行员被从睡梦中惊醒,接到命令后立即起飞,结果飞行事故剧增,这种训练方法也被取消了。

2006年,一个科研小组在正式量化睡眠惯性的过程中发现,实验对象的认知能力,初醒时跟醉酒后的水平差不多。最严重的睡眠惯性也会在醒后10分钟内消除,但是它的影响却可能会持续长达2个小时,其严重程度部分取决于醒来时所处的睡眠阶段。拉维尔的研究小组发现,人们如果在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阶段被叫醒,可以很快苏醒,适应环境、反应敏捷,并且比较健谈。拉维尔说,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是进入苏醒状态的前一站,是由睡眠状态醒来的最佳时机。其特征还包括频繁做梦,大多数醒后印象深刻,可以清晰回忆起来的梦,可能就是在这一阶段产生的。

……

P14-17

序言

你即你的身体。它限制了你,也支撑着你。它束缚和控制着你,招你喜欢也让你烦恼。然而,它的活动就像一个谜。我们得承认: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虽然大部分人对于自己身体正面的特征了如指掌——脸部的对称和轮廓起伏、躯干的曲度、大腿的围度、腹部的凸起、脚趾的伸展等。但是,又有多少人明白身体内部的秘密呢?圣·奥古斯汀说过:我们好高骛远地探寻高山和宇宙的奥秘,却对自己身体内部的奇妙不假思索。

健康的时候,身体的运转如此顺利,我们甚至会忘记了它的存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当身体出现疾病和紊乱时,才会引起我们对身体的关注。事实上,很多人是在努力地逃避了解身体内部的情况,因为他们潜意识里认为没有状况是最好的状况。

其实不然。明白这个道理是缘于曾经有一阵子,我因为生活紧张劳累,患上了严重的流行性感冒。这场感冒令我好几个星期都打不起精神,并且剥夺了我所喜欢的身体感觉:劳动和运动的快感、孩子们身上香甜的气味,还有其他的感官快乐,比如好胃口、酣畅的睡眠。当我终于康复了的时候,我不但为重获健康而倍感放松和快乐,而且突然开始对认识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健康时身体的快感来源于哪里?偶尔的健康问题如何产生?我意识到自己对身体内部的奥秘一无所知,不论在健康还是生病的时候。比如,我不知道消化的过程,以及它的前奏——饥饿感产生的深层原理。正是这一神奇的过程把营养素的缺乏转化成身体对食物的渴求,或者它的对立面——反胃产生的机理。病毒对身体的影响,酒精对大脑的作用,以及长期的压力对精力和健康的损益,对于这些我都毫无概念。我知道我的身体在早晨运作得比下午和晚上更高效,但是我完全不知其所以然。

尽管那一次重感冒差点夺去了我的生命,但我却从中吸取了教训,开始意识到我的整个生命都寄存在这一艘血肉之躯所组成的生命之船上,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当然它的“去日”在一天天临近。即便是我们人类中长寿的人也只有大约70万个小时的寿命。人生只有一次,谁都无法多活一次。那么对生命多一点点了解难道不好吗?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了初步认识。我知道心脏在胸腔左侧跳动,靠近我宣誓时放手的位置。我知道梳头的时候会清除新陈代谢死去的细胞,这是一个我会抓住一切机会向朋友们津津乐道的奇闻。我知道零食——比如一整盒葡萄干,进入胃里之后会产生反应。我还知道如果不午睡我就会脾气暴躁。除此之外,我就没有多想了。就这样,在之后的大约30年里,我对身体的了解就仅限于此。后来,那次重感冒就像通往大马士革路上遭遇闪电一样惊醒了我。

为了弥补我的无知,我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去读医学院。想象着,研习《格蕾解剖学》(Gray’s Anatomy),致力于研究记忆神经和骨骼,精读《手术刀》(Lancet)、《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0urnal of Medicine),把其中描述的神秘的临床综合症状作为案例学习:“一个10岁女孩反复出现腹痛”“一个22岁的男性从南美回来后发生畏寒和发烧症状”……医学与侦探工作有着相似之处:严密地观察、分析、判断、提出解决方案。但是35岁从零开始学习医学,将会使我的育儿期生活混乱不堪。同时,我至少还清楚自己体质上的一个弱点,那就是必须保证睡眠。这就注定我不具备成为医生的先决条件,因为医生的作息时间是紊乱的。就在我准备开始为期两年的医学硕士学位预科课程的前一天晚上,我梦见自己从一座桥上跳下去,结果头朝下地陷入一片泥沼之中。第二天早晨,我取消了医学院学习计划。

10年后,我开始筹划以作家的身份重拾这一主题。这之后的几年间,我四处搜寻最新的健康资讯,读过数十部医学著作和数以百计的医学刊物。我游走于专家的实验室,参加他们的论坛、会议和讲座。我关注自己身体所经历的重要变化,并且用自己的身体做过无数次试验。

我发现自己的多年等待是正确的。我们对身体的认知大部分来自于我们从最近一段时间里大量爆发的新发现。在最近的5~10年间,科学界在对饥饿、疲劳、锻炼、感知、性、睡眠,甚至幽默的基础认知有了飞跃性的进展。10年前我们还不敢想象可以获得解答的问题,如今都已了解——比如,就在你阅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你大脑的哪一区域最为活跃,或者,持续的压力对于腰围的影响,或者通过怎样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这些讯息对于以下这个曾经令科学无法做出解答的问题,提供了答案或提示:为什么同样是与患感冒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你可能被传染,而你的伴侣却不会?在夫妻为了红色裤子是否可以搭配深红色衬衫而争吵的现象背后,是否存在着某种生理原因?为什么你的同事可以肆无忌惮地大吃大喝而不会长胖,可是你连喝凉水都会长肉?

在最近10年间,我们认识到我们的身体只有1%属于“人类”,99%是属于微生物范畴的,至少从细胞计数角度上看是如此(你我看起来与细菌外形迥异,是因为细菌的细胞比我们人类的细胞小很多)。我们知道锻炼会增强肌肉的力量,睡眠不足会导致体重增加。我们开始意识到“时间就是一切”——如果你想要身体处于最佳状态,就不能只关心身体需要做什么,更要注意在什么时间去做。

很多知识是通过研究身体正常功能丧失的案例中获得的。正如17世纪的解剖学家汤姆斯·威利斯(Thomas Willis)所说:“大自然总是喜欢在它被击败的路上更加坦诚地展示自己的奥秘。”如胃口不好的时候,我们才了解到饥饿的化学原理;从面相识别失误中,我们才获得对面相学的新知;从失去触觉的人身上,我们才明白了抚摸的生理学意义。

用于观测人体内部而发明的新工具促进了其他科技突破。在过去的几个世纪,研究过程需要在不幸的病人身上残忍地开出一个伤口,以显示之前深藏体内、不可观察到的内脏器官。比如说,对器官活动最近距离的观察机会发生在一次偶然性事件中——埃里克斯·圣·马丁(Alexis St.Martin)胃部的一个小孔,这使得名叫威廉·伯玛特(William Beaumc)nt)的军医有幸亲见消化器官的运动情况。此后,20世纪出现了X光照像,可以拍出包裹在血肉里面的骨头的清晰图像,只不过它是静态的。在最近10~20年里,新的摄像技术——正电子X线断层摄影(PET)扫描、机能磁共振摄影(FMRI),以及多种“监听”细胞活动的方法,已经使得人们可以洞悉正常运转中人体内部的动态情况了。脑电图可以即时显示出大脑的运转情况,正如我们辨别一张脸,学习一门语言,在拜占庭城里辨认方向,给一支乡村小调打拍子,或者像讲个笑话那么容易。新工具的使用,使我们能够窃听到人的肠道细胞的动静,我们不但发现那里是人体的“第二脑”,而且发现那里还是一个长着长茸毛和充满沟回的生物有机体。

与此同时,遗传学的巨大进步也帮助我们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探寻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机理。最主要的一部分关于人类基因的知识来自于对其他生物体,如:老鼠、果蝇、斑马鱼的研究推理。令专家们欣喜的是,各种生物体的生理反应,从真菌到人类,通常都是相同的。就连低等的酵母菌和你的生理反应都是类似的。

在所有这些激动人心的新发现中,有这样一条:我们人体内部有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节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时钟”。1621年,学者罗伯特·波尔顿(Roberlt Burton)这样写道:没错,我们不仅有时间意识,而且还有一个遵守时间的身体。人体内部有一整套生物钟体系,给我们的生理活动分配时间。这些生物钟既包括位于大脑“司令部”的中央生物钟,也包括分布于全身各个细胞里的生物钟,它们影响着我们的一切活动,从我们早晨何时愿意起床到下午纠错阅读的准确性,从我们傍晚跑步时的速度到在深夜派对上握手的力度。我们一般是不会注意到体内的这些生物钟的节奏的,只有当我们违反作息节律,在值夜班、乘飞机穿越不同时区、调整到夏令时等情况下,才会真切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然而它们掌控着极其广泛的日常活动的周期性运作,从每一个基因的运动直至复杂的活动——我们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我们的酒量以及对认知挑战的反应等等。通过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使其与体内生物钟的节律合拍,你就可以使自己在会场上的表现达到最佳状态,或者使你的牙痛降到最轻微的程度。如果违背生物钟的节奏,你恐怕真的会伤害到自己。

本书旨在介绍关于你身体的新科学,一天24小时内发生在身体里的错综复杂而又奇妙有趣的事情。当然了,并不存在典型的一天,也没有典型的身体经历。(我在此借用梭罗的话:“我不该讲自己这么多,如果我认识第二个和我一样的人的话。”)物理学家或许可以用统一性原则来研究电子和水分子这样均质的事物,但是生物学家所面对的事物却是极富有多样性特点的。没有哪两个动物是完全一样的,即使是克隆出来的。同样,也没有哪两个细胞或者DNA分子是完全一样的。虽然最近的研究显示,我们人类从基因学角度来看,相同性要超过相异性,但是从解剖学、生理学、行为学等角度来看,人类的个体之间仍然存在着数以百万计的细小而显著的差异。我们的口味、新陈代谢,以及品尝食物、观察事物的方式都各不相同。每个人抗压力、承受酒精的能力、入睡和起床的时间偏好也都各有千秋。同一样食物,对于这个男人是补品,对于另一个男人可能就是毒药;对于这个女人是小刺激,对于另一个女人可能就是致命伤;这个人的夜晚,可能正是另一个人的白昼。

甚至在同一个个体身上,也存在着差异性。在一天、一年、一生的时间段里,我们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呈现的是许多个不同的个体。正如蒙泰古(Montaigne)所说:我们与自己的差异正如我们与他人的差异那么多。

然而,我们的身体经历却有许多相似之处。一卷书无法涵盖所有方面,甚至连仅仅发生在一日当中的经历也难以详尽描述。此书中的话题选择反映了我的个人偏好,也反映了我对其他人兴趣的揣测。从爱抚到高潮,从处理多重任务到记忆,从健身到压力,从疲倦到睡眠,都是此书将要探讨的话题。

书评(媒体评论)

富有真知卓见的文字向我们呈现了我们称之为人体的精妙机制。

——《柯克斯书评》

这是研究正常人体生理学方面的一本全新、有趣的书,带你经历引人入胜、非凡奇特、面面俱到的人体之旅。

——《纽约时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0: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