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教学都具有教育性。如何把握教学的教育性,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施良好的课堂教育,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
本书所探讨的正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理论结合实践,结合丰富形象的案例阐明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德育的模式、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德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德育较难落到实处,新课程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以此为契机,很多学校和地区开始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贯彻道德教育,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本书所探讨的正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理论结合实践,结合丰富形象的案例阐明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德育的模式、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一章 教师素养与德育
第一节 教师道德素养与德育
第二节 教师语言素养与德育
第三节 教师心理素养与德育
第四节 教师信息素养与德育
第二章 课堂师生关系与德育
第一节 课堂和谐师生关系概述
第二节 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德育价值
第三节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原则
第四节 构建和谐课堂师生关系促进课堂德育的实施策略
第三章 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与德育
第一节 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概述
第二节 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德育价值
第三节 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原则和策略
第四节 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促进课堂德育的实施策略
第五节 巧妙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第四章 教学内容与德育
第一节 教学内容与德育概述
第二节 挖掘和补充学科教学德育资源的意义
第三节 课堂教学德育资源挖掘和补充的原则
第四节 挖掘和补充课程德育资源促进课堂德育的实施策略
第五章 教学方式与德育
第一节 自主学习方式与德育
第二节 合作学习方式与德育
第六章 课堂教学评价与德育
第一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第二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第三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第四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