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朦胧诗新编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洪子诚//程光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诗选在朦胧诗概念上,取较宽泛的理解。除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朦胧诗时期的相关诗人、诗作外,也包括与朦胧诗有关联的“文革”期间“白洋淀诗群”的作品。收入的朦胧诗诗人的作品,时间基本上以80年代中期为下限。

内容推荐

本书广泛吸收二十多年来对朦胧诗和朦胧诗运动的研究成果,摒弃历史成见,对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和朦胧诗运动进行了认真、客观而必要的整理。

在“文革”结束后的历史转折时代,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新诗革新的起点。它所表现的激情与表达方式,为后来的新诗写作者开启了富有成效的创造空间。至今尽管已有多种选本面世,但它们大多出现在十多年前,很多重要诗人和诗歌由于各种原因都有所遗漏;更由于二十多年来学术研究的进步,诗歌思想的发展,人们对朦胧诗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今天,出于诗歌史研究上的考虑,也是为着对朦胧诗的那些并未失去的价值的重新确认,重新编选这些作品,希冀给当代诗歌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个更好的阅读文本。

目录

序/洪子诚

北岛卷

 日子

 雨夜

 黄昏:丁家滩

 回答

 一束

 走吧

 太阳城札记

 一切

 你在雨中等待着我

 陌生的海滩

 宣告

 结局或开始

 迷途

 无题(永远如此)

 红帆船

 我们每天早晨的太阳

 古寺

 枫叶和七颗星星

 是的,昨天

 归程

 船票

 同谋

 明天,不

 彗星

 走向冬天

 履历

 随想

 主人

 很多年

 峭壁上的窗户

 雨中纪事

 关于传统

 这一步

 界限

 触电

 另一种传说

 孤儿

 空白

 挽歌

 诗艺

 可疑之处

 自昨天起

 寓言

 期待

 语言

 无题(对于世界)

 别问我们的年龄

 单人房间

 青年诗人的肖像

 回声

芒克卷

 天空

 冻土地

 白房子的烟

 路上的月亮

 秋天

 十月的献诗

 心事

 我有一块土地

 城市

 葡萄园

 昨天与今天

 阳光

 黄昏

 雪地上的夜

 一棵倒下的树

 四月

 春天

 爱人

 阳光中的向日葵

 一夜之后

 如今的日子

 一个死去的白天

 灯

 归来

 晚年

食指卷

 命运

 烟

 酒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相信未来

 愤怒

 热爱生命

 岳重卷

 三月与末日

 白洋淀

 致生活

黄翔卷

 独唱

 野兽

多多卷

 蜜周

 当人民从干酪上站起

 秋

 黄昏

 少女波尔卡

 能够

 致太阳

 手艺

 玛格丽和我的旅行

 乌鸦

 北方闲置的田野上有一张犁让我疼痛

 同居

 教诲

 给乐观者的女儿

 乐观者女儿的回答

 图画展览会

 妄想是真实的主人

 一个故事中有他全部的过去

 登高

 从死亡的方向看

 造物

 歌声

 北方的海

 语言的制作来自厨房

 冬夜的天空

 火光深处

 告别

 马

方含卷

 生日

 孤独

 在路上

 谣曲

齐云卷

 巴黎公社

 长安街

 无题(大雨中有两只)

田晓青卷

 虚构

 天堂的语言

 季节的传说

 伟大的闲暇(节选)

林莽卷

 黄昏,我听到过神秘的声音

 空白的诗页

舒婷卷

 寄杭城

 致大海

 秋夜送友

 赠

 春夜

 珠贝——大海的眼泪

 船

 呵,母亲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中秋夜

 自画像

 在故乡的山岗上

 茑萝梦月

 四月的黄昏

 这也是一切

 思念

 往事二三

 小窗之歌

 也许?

 致橡树

 路遇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流水线

 无题(我探出阳台……)

 枫叶

 双桅船

 赠别

 旧宅

 小渔村的童话

 礁石与灯标

 黄昏剪辑

 还乡

 “?。!”

 神女峰

 惠安女子

 会唱歌的鸢尾花

 黄昏星

 阿敏在咖啡馆

顾城卷

 别

 一代人

 结束

 在夕光里

 远和近

 雨行

 泡影

 感觉

 弧线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

 简历

 冬日的温情

 回归

 微微的希望

 年夜

 给我逝去的老祖母

 小春天的谣曲

 季节·保存黄昏和早晨

 有墙的梦寐和醒

 静静的落马者

 门前

 穷,有一个凉凉的鼻尖

 净土

 早晨的花

 提示

 懂事年龄

 应世

 方舟

 内画

 狼群

 河口

 周末

 自然

 在白天熟睡

 很久以来

 是树木游泳的力量

 我承认

江河卷

 纪念碑

 我歌颂一个人

 葬礼

 祖国啊祖国

 没有写完的诗

 星星变奏曲

 从这里开始

 假如

 四月

 故园

 室内

 回旋

 接触

 生日

 月光

 交谈

 火车或传统

 创造之夜

 太阳和他的反光(组诗)

 自言自语

 水墨的空白

 我得重听贝多芬

杨炼卷

 大雁塔

 我们从自己的脚印上

 你,是海

 一个北方人唱给长江的歌

 神话的变奏:给一个歌唱的精灵

 诺日朗(组诗)

 飞天(《敦煌》组诗之三)

 命运(《敦煌》组诗之五)

 颂歌(《敦煌》组诗之六)

 墓地(《半坡》组诗之五)

 墓园

 休眠火山(《人与火》之一)

王小妮卷

 我感到了阳光

 风在响

 碾盘

 碾子沟里,蹲着一个石匠

 爱情

梁小斌卷

 雪白的墙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一个少年在呼唤他喂养的鸽子

 我与这个世界并无仇恨

 因为,习惯上

“朦胧诗”纪事

试读章节

雨夜

当水洼里破碎的夜晚

摇着一片新叶

像摇着自己的孩子睡去

当灯光串起雨滴

缀饰在你的肩头

闪着光,又滚落在地

你说:不

口气如此坚决

可微笑却泄露了你内心的秘密

低低的乌云用潮湿的手掌

揉着你的头发

揉进花的芳香和我滚烫的呼吸

路灯拉长的身影

连接着每个路口,连接着每个梦

用网捕捉着我们的欢乐之谜

以往的辛酸凝成泪水

沾湿了你的手绢

被遗忘在一个黑漆漆的门洞里

即使明天早上

枪口和血淋淋的朝霞

让我交出自由、青春和笔

我也决不会交出这个夜晚

我决不会交出你

让墙壁堵住我的嘴唇吧

让铁条分割我的天空吧

只要心在跳动,就有血的潮汐

而你的微笑将印在红色的月亮上

每夜升起在我的小窗前

唤醒记忆

黄昏:丁家滩

——赠M和B

黄昏,黄昏

丁家滩是你蓝色的身影

黄昏,黄昏

情侣的头发在你肩头飘动

是她,抱着一束白玫瑰

用睫毛掸去上面的灰尘

那是自由写在大地上

殉难者圣洁的姓名

是他,用指头去穿透

从天边滚来烟圈般的月亮

那是一枚定婚的金戒指

姑娘黄金般缄默的嘴唇

嘴唇就是嘴唇

即使没有一个字

呼吸也会在山谷里

找到共同的回声

黄昏就是黄昏

即使有重重阴影  阳光也会同时落入

他们每个人心中

夜已来临

夜,面对着四只眼睛

这是一小片晴空

这是等待上升的黎明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已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如果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P2-4

序言

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和朦胧诗运动,距今已经二十余年。在“文革”结束后的历史转折时代,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新诗革新的起点。它所表现的激情与表达方式,为后来的新诗写作者开启了富有成效的创造空间。今天,重新编选这些作品,不仅出于诗歌史研究上的考虑,也是为着对朦胧诗的那些并未失去的价值的重新确认。

《今天》的创办

1976年“文革”结束之后,当代诗歌的创新活力,主要来自“复出诗人”的创作,特别是来自“崛起”的,以青年诗人为主体的“新诗潮”。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文革”期间,一些地方存在着后来被称为“地下诗歌”的“潜流”。“文革”结束之后,社会政治、诗歌文化环境出现重要变化。在目标上,带有与“当代”前三十年的诗歌主流“断裂”的诗歌思潮开始涌动,并在当时呈现“反叛”的姿态。这种“断裂”,既是诗歌“内容”(取材,表达的观念、情绪)上的,也表现在艺术方法方面。它们由于表现了某种“异质”倾向,而不能为当时的“主流诗界”普遍认可。不过,在主要是城市知识青年和大学生的阅读群体中,已迅速蔓延,并产生强烈反响。大多数作品难以在由国家控制的报刊上登载,因而,最初采用“非正式”的发表方式。“文革”期间延续下来的传抄仍是主要手段,而自办诗报、诗刊、自印诗集,也开始成为重要方式。许多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学,出现了同人性质的诗刊,并形成各种诗歌“小圈子”。最早创办并影响广泛,后来与朦胧诗有密切关联的自办刊物,是出现于北京的《今天》。

《今天》创刊于1978年12月23日,由北岛、芒克等主办。它刊登小说、诗、评论和少量外国文学译介文字②。小说虽然占据不小的分量,但主要影响是诗歌。创刊号上署名“本刊编辑部”的《致读者》(代发刊词,由北岛执笔),表达了《今天》同仁当时的社会、诗歌理想。在引用了马克思的论述来批判“文革”期间实行的“文化专制”之后,表达了一种人们普遍存在的“创世纪”激情,……“四五”运动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一时代必将确立每个人生存的意义,并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自由精神的理解;我们文明古国的现代更新,也必将重新确立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的地位,我们的文学艺术,则必须反映出这一深刻的本质来。

《致读者》之后的宣告是:“今天,当人们重新抬起眼睛的时候,不再仅仅用一种纵的眼光停留在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上,而开始用一种横的眼光来环视周围的地平线了。……我们的今天,植根于过去古老的沃土里,植根于为之而生,为之而死的信念中。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尚且遥远,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今天,只有今天!”

《今天》共出版九期。它刊载了食指、芒克、北岛、方含、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严力等的写于“文革”期间或写于当时的作品。如舒婷的《致橡树》、《中秋夜》、《四月的黄昏》、《呵,母亲》,北岛的《回答》、《冷酷的希望》、《太阳城札记》、《一切》、《走吧》、《陌生的海滩》、《宣告》、《结局或开始》、《迷途》,芒克的《天空》、《十月的献诗》、《心事》、《路上的月亮》、《秋天》、《致渔家兄弟》,食指的《相信未来》、《命运》、《疯狗》、《鱼群三部曲》、《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愤怒》,江河的《祖国啊,祖国》、《没有写完的诗》、《星星变奏曲》,顾城的《简历》,杨炼的《乌篷船》,方含的《谣曲》等。其中,不少后来被看作是朦胧诗的“代表作”。除刊物外,还出版《今天》文学资料三期,《今天》丛书四种。其间,还在玉渊潭公园组织过两次诗歌朗诵活动,并两次协助举办当时的先锋美术活动“星星画展”。1980年9月,《今天》被要求停刊。其后成立“今天文学研究会”,很快也停止了活动。由于《今天》在这段时间产生的影响,以及它的组织者和撰稿人在“新诗潮”中的地位,《今天》、“今天诗群”的作品,在后来的诗歌史叙述中,被看作是朦胧诗的核心,甚至被看作就是朦胧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21: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