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海湖传
分类
作者 耿占坤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个牧羊人,这使我像一个初次到都市去的乡村孩童一样,既兴奋又充满好奇。

索南吉给我准备一团糌粑、一块大饼和—杯奶茶作为午饭,迎着初生的太阳,我同经验丰富的才宫加一起,率领着一支600多只羊的庞大队伍向山里进发。

走过村前的牧场,再穿过一条不算太长的山谷,然后再翻越两道山梁,两个多小时后,大约走了六七公里的路程,我们才来到预定的放牧地点。在穿过山谷的时候,我们被一个举着小红旗的人挡住,因为前面在炸山采石,随着几声巨响,烟尘从山坡上升腾而起,大小不等的石块哗啦啦地流淌下来,堆在山谷里,几辆拖拉机等待着装运,据说是为了修公路用。在大约200米长的一段山坡上,有好几处采石点,山坡的草层大面积地被剥去或被压坏、碾坏,山上岩石张牙舞爪,山谷里到处是散落的石块,爆炸声和脚下草地的震动在羊群中引起了一阵骚乱,几头牦牛在前面奔逃。大约20分钟后,我们得以继续前进。

早晨的草原上仍然有点冷,出发的时候我穿着一件大衣正合适,但是当走到目的地的时候,身上已经出汗了,大衣拿在手上显得十分多余,才宫加说,等到了山上还用得着。其实山里的草场并没有划分到户,牧人们可以随便选择在哪里放牧,才宫加把羊群赶到这里来是有理由的,我看到,这里的牧草显然要比刚才经过的地方更为丰美,勤劳的牧人是不辞辛苦的。才宫加说,他经常要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放羊,而今天是为了照顾我。如果再翻一两个山头我怕真的吃不消,看来我已经难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牧人了。我对自己有点失望。

才官加把一块石头甩到羊群前面,然后打一声长长的口哨,得到命令的羊儿明白,它们可以开饭了。羊群在山坡上停下来吃草,我和才官加爬到山顶上。山坡很陡,这是一段不足200米的距离,但爬到山顶时的感觉告诉我,这里差不多有4000米的海拔,同时看到,我们距那个积雪的山峰只不过一尺之遥。

在山顶,我的呼吸还没有恢复正常,眼前的景象就在瞬间侵占了我的心。

北面,4000多平方公里的青海湖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的全貌。青海湖像一个深居官闱的王后,终于赐我一睹她的真身芳容,使我由衷地感到满足和激动,我臣服在她的尊严、美丽和温柔之中,她允许我以赞美之情注视她。天气真是好极了,在晴空覆盖之下,青海湖是那样美丽、那样博大、那样碧蓝。不,是比蓝还要蓝的青色。漫长的湖岸线呈一个巨大的弧形,在岸边,没有工厂的污染,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现代化建筑物的破坏,只有宽阔的绿色草原铺展在她的周围;在广阔的湖面上,没有游船,没有人为的琼楼玉阁,只有那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的海心山清晰可见,在白云的陪伴之下,海心山像一艘古老的帆船,缓缓地航行在千里碧波之中。因而青海湖不仅是美丽的,她更是神圣的,这是一个吉祥的圣湖。望着她,直到把你的精神、你的灵魂投入其中,你就会变得纯洁而高尚,因为她是一位女神;想着她,直到把她的恬静、她的温柔融进你的心里,你就会感到甜蜜而幸福,因为她是一位多情的女神。从脚下到湖边至少有十几公里的直线距离,可我总觉得,假如纵身一跃,就能够像只鸟儿一样轻轻落在她的身边。

突然,一阵强烈的风呼啸着从我头顶传来,气流扑到我身上,我急忙抬头,一只鹰从我上空十几米的高处平展着宽大的翅膀向湖边俯冲而去,在山坡上划出一道阴影。于是我转向雄鹰飞来的方向。

南面,是重重山峦。我惊异地看到,在下面看似平淡无奇的这座青海南山,却隐藏着如此壮观的景象。这里峰峦层叠,变化多端。一座座山头之间峡谷纵横,绿草如茵,在朝阴的山坡上,生长着大片大片的灌木丛;山中可见许多奇峰怪石冲破草丛或灌木林生长出来,有的孤芳自赏,有的结帮成片,石峰并不高大,却充满了怪异的力量,让人想起某个神魔的城堡来;群山之间,大大小小的山峰制造出一片片幻觉般的阴影,使群山充满了神秘的气氛;山中的草地上,有一群群的牛羊出没,偶尔能听到牧人的高声吆喝或一两句歌声,却看不到他们的身影;空中不时有三两只苍鹰掠过,它们或高飞或低旋,傲然地巡视着自己的领空,也随时准备着向地面某个不谨慎的小生命发起攻击;在雄鹰翅膀的阴影笼罩下,机灵的鸟雀却无所畏惧,它们自由地飞翔,像一个个精灵,不停地唱着美妙的歌。我的目光停留在不远处的一道山梁上,那里有一排什么东西,黑糊糊的,我原以为是牦牛,但仔细看看,却发现那是一排秃鹫。用望远镜把它们拉到眼前时,我本能地向后倒退了几步,十几只秃鹫毫无表情地蹲在那里,阳光在它们那金属般的秃脑袋上闪耀,那样子的确让你不寒而栗。我猜想那附近也许有一个天葬台,因为秃鹫一般是不群居的。秃鹫是转化肉体、引导灵魂走过黑暗升向光明的再生之鸟,它让人想到死亡,也让人想到生命。

太阳渐渐升高,温暖的阳光抚慰着纤弱的小草,它把草叶上的寒霜凝成露珠,然后又悄悄地收走。草叶已经无可挽回地开始泛黄。一年一度,秋风与寒霜毫不怜悯地迫使这些弱小的草木把整整一个夏天吸纳的阳光释放出来,一点一点,直到抵达那燃烧的辉煌。像蜡烛以自身的燃烧创造光明,这些草木以自己的生命创造了这个季节的灿烂和让人心醉的美丽,如一支天鹅之歌,而牧人就是它们的知音。

在寒冬即将来临的草原上,我看到一些小花仍在开放。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有金黄色的,有蓝色的。这些花很小,很不起眼,但又很醒目。在这个只有菊花受到人们的关注、得到诗人赞美的季节,它们的开放也许是不理智的、不合时宜的。也许它们是出于无奈,也许它们根本就不在乎。的确,如果只是为了得到人类的赞扬,它们又何必选择在这荒山野岭栖身呢?但它们也并不是孤独地开,又默默地败去的,因为阳光看到了它们、月亮星星看到了它们,风伴它们舞,鸟雀和野蜂为它们歌唱。我想,对于它们,这就足够了,它们的渺小与质朴承受不了都市的喧嚣与华丽,如果它们被人类注意到了,那仅限于这些同它们一样默默无闻的牧羊人。是的,这些小花,它们不会搔首弄姿哗众取宠,它们也不争奇斗艳让人对它大加赞颂,它们只是以宁静羞涩的微笑,让你感到从心底升腾起一股无言的喜悦,让你体会到生命以单纯自由的形式而蕴涵的美。犹如一个真正的牧人,他一无所求,却得到了一切,达到了完美。

P26-28

后记

我一直渴望以更加理性的方式,以更多的资料占有和深入考察,把这本书写成一部有关—个特殊地域的人文地理著作。结果由于时间、精力和个人喜好的原因,我最终还是在这里停留了下来。我对这个年轻又古老的湖泊了解甚少,因此,我只是站在青海湖南岸的一个圆点上,并从这里出发沿着湖畔行走,把我所看到听到的,体验到的和思考到的讲述出来。因而这本书只是有关青海湖局部的一个切面,并且这个切面带有极大的主观色彩。甚至对于许多本该是学术性的问题,我却更多地采用同当地人交谈时得到的说法和判断,不免以讹传讹,所以请学者们原谅我不具有科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并容忍我的冒昧。

我想它近于一支挽歌:赞颂、祈祷、忧虑和心中轻声的呼唤。对青海湖的赞美意味着维护我们生存于其中的大自然的秩序,对青海湖的召唤意味着祈愿人与世界万物之间的信任亲和。青海湖是一个综合体,她包含着一个古老的自然伦理,包含一种由她而产生的,对于整个人类都具有深远意义的生活和文化模式,这种生活和文化本身也许只属于极少的一部分人,但其中所体现的悲喜苦乐,蕴涵的智慧与创造,以及它所具有的永恒诗意与美,是属于我们大家的,它与我们生命中那古老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渴望一脉相承。

在这个计算机或者叫做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以一种固执的、自欺欺人的、近于迂腐的目光关注着真诚、和谐、善良、纯洁、信仰、爱与美等等这些陈旧的词语所包含的东西,似乎过时得有些可笑。但我一直执著地相信,假如人类的灵魂无法编成计算机程序,假如我们的心灵尚没有被机械所取代,这些东西对于人类的意义就不会失去。所以我并不为自己的落伍而惶恐不安。

我深信,生活——自然——文化,三者之间的和谐才是构成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这个世界不由分说的变化促使我去注视那些令我心仪却注定要改变的事物。

我们的历史与文化在改变。那些已经传承了数百年、数千年,我们原本相信可以永远传承下去的事物,当我们想要认真地看看它的时候,却发现它早已被抛弃了;那些新的发明、创造,那些先进得令我们惊奇的事物,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它、熟悉它的时候,却发现它已经成为过去;那些思想、理论、观念,甚至一些情感,在我们还没来得及理解它的时候就已经被取代了。

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在这样改变。你去年走过的那条街道今年已经不认识了;你的朋友去年居住的地方,今年再去拜访时却发现那里已经变成了广场;你童年时曾在那里偷摘过—个桃子的果园,现在却被一家倒闭的工厂占据着。

我们还在大规模地改变着自然的面貌。我们到处堵截江河,而不是疏浚它,目的是迫使它创造更多财富以供我们享用;那些曾经孕育了无数生命、孕育了一个个部落和族群、孕育了神话和江河的苍山翠岭,已经被我们剥得赤身裸体。

我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变化。以金钱为强大动力的现代社会把那些不符合其标准的一切视为“野蛮”或“落后”,完全无视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无视它对于人类发展的意义。“落后”的必须改变,别无选择,因为它太不强大了。于是人类在追求“文明”化的进程中却消灭和失落了文明,人类将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分约简,最终化成一个可以用来解释一切事物的抽象而简单的公式。文明不再是一个令人兴奋和着迷的多彩迷宫,而成了一间四壁冰冷、令人恐瞑而压抑的牢房,它不再产生诱惑、诗意和美感,相反,它产生的只是困惑、焦虑和痛苦。生活的欢乐和欢乐的生活成为一种幻想,取而代之的是为生存而挣扎。

青海湖也在变。我知道,如果我仅仅满足于感慨而无所作为,许多年以后,会有一个比我更加困惑忧虑的人站在湖畔,他会以极度的失望敲着我的颅骨埋怨说:你当初干吗不做点什么呀?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本书是在我的兄长耿占春的一再鼓励之下才动笔的,否则我没有这个信心,因为多年来我就抱定这样一个想法:有他写作我就不再制造文章。江西沟乡是我最初的立足之地,现在已经退休在家乡草原抱孙子的藏族乡长曾太本先生给了我大量而直接的帮助,这远远不是用感谢所能扯平的,好在友情不用记账。我已经至少有六年没有去看望拉羊才让一家人了,他最小的女儿如果没有出嫁就应该读大学了。我不能忘记湖畔那些淳朴的牧人和他们温馨的家,无论我是较长时间地住在那里或仅仅是坐下来聊过一阵天,喝了一碗奶茶,他们既没有把我当作贵。宾也不把我视为不速之客,而是把我看作他们的一员。他们对我的热情与信任是真诚的,他们把自己真实的生活与情感展示给我,把自己的希望与困惑讲给我听,使我得以有真切的经历和感受,让我去理解和思考。显而易见,那些图表、数字和有关的资料是我不能编造的,客观存在得益于别人的劳动。为了给我更多的时间,我的妻子和儿子免去了我许多次洗碗的义务。最后,出版社的朋友们用他们的智慧把这些文字变成了书。

本书的部分内容写就于十年前。某些说法或思想现在看来未免有点过时或有追逐时髦的味道,但我想没有必要去修改或者舍弃它,它甚至因为带着那个不可重复时期的烙印而令人回味。今天,一切仍旧处于不可改变的变化之中。比如,连续几年举办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让道路愈加平坦通畅,青海湖畔的传统生活和水土仍在迅速流失,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让这片芳草碧水走进了众多大诗人的字里行间,人们从青海湖偷捕上来的湟鱼越来越小,新成立的青海湖管理局接管了生态维护和旅游开发,青海湖……

2009年6月

目录

上篇

自序:一个古老的地域距世界有多远

蓝色梦想的远古海

被一个牧民家庭接纳

作为牧羊人的荣耀与尴尬

青稞和田鼠的秋天

生活往复,阳光每天都新鲜

同藏族乡长夜话

湖边的现代文明据点

迁徙,牛背上移动的家

我和格桑花的姐妹们

唱赞与祈祷的日子

下篇

窥视女神的容颜

倾听岩画的诉说

追随朝圣者的脚步

感悟海心山的脉动

触摸时空的肌肤

体会四季的心情

一闪而过的风景

人与自然的秘密

女神远去或者归来

后记

序言

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一角,青海湖以一种远离世界的原始而存在,以一种面向世界的自信而展开,以一种接近世界的忐忑而徘徊。作为一个地域和一种生活的神圣象征,青海湖拥有自己的文化时间和文化空间,拥有自己完整而独特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方式,她生活在自己的梦想和历史进程之中。这是许多人不知道或不能理解的。而这一切也都在急剧的变化之中,许多事物甚至来不及为人所知。哲人说,宇宙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的规律。在人类的历史上,也许没有哪一个时代像我们今天这样不可预见地富于变化了,仿佛一切都稍纵即逝。那些逝去的事物也许不会完全变成烟云,但是风吹雾散之后,面对尘埃中的几枚碎片,我们注定无法在想象中把它复原成一个装满芳香乳酪的器皿了。这就是我想要讲述它们的理由。

这是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熟悉的地方,一些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熟悉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我不试图讲一些奇情异事来满足或适应某种人的猎奇心理,也不想编一个美丽的故事来哗众取宠或感动什么人。这只是一些事情,日常的、琐碎的事情,关于它的时间、它的生活、它的话语、它的智慧、它的歌唱与哭泣、它的水和草,以及我的思想和情绪。如此而已。

然而,这些并非特别的事物却有足够的理由促使我去关注和讲述它。

青海湖浩瀚而美丽,她是远古海洋消失后在高原上留存下来的一段记忆,她记得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然变迁。在她周围,是广阔的优良牧场,这里是勤劳而善良的氐羌人、吐谷浑人和今天藏族牧民的家园。因而,在这湖的记忆中,也就同时储藏了他们的歌与舞、他们的帐房和羊群,储藏了这些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的面孔及那些喜怒哀乐,储藏了他们生活的沧桑和演变。她有太多太多的悲剧和喜剧故事不为我们所知。我常常面对湖水,就像面对一本用另一种文字写成的史书,我试图猜测那些符号,从那只言片语中认识和了解一些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在风的季节、花的季节、冰雪的季节,在金色的丰收季节,我来到这里,在这湖畔的草原上,我同牧民们一起生活。我同他们一起睡在土炕上,一起喝着用牛粪火煮开的奶茶,一起放羊、唱歌,一起打酥油、宰牛,我跟随他们转场游牧,我用极不准确的青海汉语方言同他们聊天(然而他们之中许多人除了藏语连这种方言也说不好),语言的阻碍使我更加注重用沉默和观察、用情感和心灵去接近他们,去理解他们的生活。

在这种接近和理解中,我渐渐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其中。我从心理和情感上把“他们的”湖、“他们的”生活变成了“我的”湖与生活,继而变成“我们的”湖与生活。我被这自然中的美和生活中充满人性的诗情所激动,并为能被接纳而深深自豪。这是一种自然而真实的生活,其中充满了与自由和人性的直接对话,它与自然伦理协调不悖。我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不带有人工的痕迹,我身边的所有人都没有伪装和面具,他们的情感和思想溢于言表。在这里,除了高大的护羊犬,我无须小心翼翼地提防什么,我也不必按照某个人的意志或某种人为的规定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去想什么或不想什么,没有谁为我的思想和情感画一个圈,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为我的脚步挂出一个“免进”的牌子。在这种状态中我深深理解到,只有在自然规律支配下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自由的生活、人道的生活,那种依照人为的规定循环往复的机械运动是何等的虚假乏味,那完全不能算作生活,仅仅是一种活命的手段而已。这就是青海湖、草原和牧人教给我的。

我要讲述的这个地方是一个在当今世界相对封闭和落后的地方,但却不是世外桃源,它也许不会像深圳或浦东,一夜之间渔村变成都市,但它在改变,在不可逆转地改变。我要说的这个湖泊也许长期内(我没有说永远)不会消失,但她在改变,而湖畔周遭的那些生活将注定要消失,成为后来人无法想象的传说。伴随着这种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的消失,她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她所创造的那个文明也将必然失落,无可挽回。其实,单单想一想我们将要失去那份自然的美丽、生活的温馨、精神的欢乐和心灵的宁静与超脱,就足以惋惜和悲伤了。我还试图想知道,在这种变化中,什么被改变了,人们失去和将要失去的、得到和将要得到的东西具有何种意义,人们如何看待和对待这些变化,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传统与现代、神与凡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于是我不想默默地为它送行,我想努力地用我的笔挽留下一些什么,当然我力不从心,也许我只能留住那只鳞片爪,并且它显得那么苍白,但我相信这并非是无益的,或许在偶然问它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某种启示,在我们倦怠而暗淡的生活之夜摩擦出星点火花。

我承认,对于我所讲述的地方,我所讲述的人和生活,我并非了如指掌,甚至几乎达不到略有所知,这是我无穷的遗憾。我热切地渴望进入这个伟大自然和伟大民族的内部,进入那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情感之中,然而我发现我终归属于另一个文化范畴的人,我所使用的语言、思维方式和我的生活定式限制着我,使我只能停留在表面。然而一种热情又促使我不能放弃。

因此我采取了第一人称的讲述方式,我将我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和想到的讲给你听,我一边走一边对你说:看,这儿。瞧,那儿。我也会不由自主地感叹道:啊,多好啊!或者:噢,太遗憾了!于是这种讲述方式便为我的主观感情和体验色彩找到了借口。我没有妄想通过写作去解决什么学术的或历史的、现实的某些问题,我也从未把写作当成一种事业,对我来说,写作一直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因而在我写这些文字时,它们就是我湖畔生活的继续,是我对生活的进一步体验和思索。我相信,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过一种自然真实的生活更重要的事情。

我所写的这些文字,是我所讲述的那些人看不懂的,至少是他们绝大多数人看不懂的,但我希望有人告诉他们:那个曾来过这里的人,那个曾住在你们家的人,他说他喜欢吃你们的糌粑,那香味让他永远难忘。

内容推荐

对青海湖的赞美意味着维护我们生存于其中的大自然的秩序,对青海湖的召唤意味着祈愿人与世界万物之间的信任亲和。青海湖是一个综合体,她包含着一个古老的自然伦理,包含一种由她而产生的,对于整个人类都具有深远意义的生活和文化模式,这种生活和文化本身也许只属于极少的一部分人,但其中所体现的悲喜苦乐,蕴涵的智慧与创造,以及它所具有的永恒诗意与美,是属于我们大家的,它与我们生命中那古老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渴望一脉相承。

本书是耿占坤描写青海湖的一部散文集。

编辑推荐

耿占坤,热爱自然,敬畏神灵,感恩生活,眷恋家庭。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笔、诗歌、散文写作。近十年来,出版专著、散文随笔集、诗集:《有阳光的田野》、《山寨纪事》、《雪域圣湖》等。本书是他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第一人称优美地描绘了青海湖的美丽,藏族人民的纯朴、善良,以及青海湖的历史演变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