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爷爷的传说
所谓长者爷爷就是指唐高祖李渊的叔叔李通玄。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他。那是说他在紫金山的华严寺悉心研读佛教经典《华严经》,以及他专心著述的故事。下面这个故事是由于人们对他的崇敬而演绎出来的有关他的神话传说。
话说李通玄来到紫金山以后便隐姓埋名,专心致力于研读和著述,深受当地民众的崇敬。但人们不知道他就是武德皇帝李渊的叔叔,人们都唤他为李长者。李长者居于华严寺后,他的生活起居都由庞梁村一心向善的财主庞全照应。等到李长者完成他的著述以后,他一方面贪恋紫金山秀美的风光,一方面感念庞全多年来对他的照顾,所以就不想离开这个地方。于是他就决定留在华严寺闭关清修。庞全敬佩李长者的志向,每日照常为其三送斋饭。为了不影响他闭关修炼,庞全与长者约定,斋饭送来以后就放在大殿的供桌上,以敲罄三下为号,李长者即出来取饭。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庞全黑发变成白发,仍然一日三餐供饭不辍。
有一天庞全为李长者送去早饭回来以后对妻子说,长者想吃西瓜,他要到什贴买西瓜,让妻子中午替他送饭。并嘱咐她将饭放到供桌上,敲罄三下告诉长者饭已送来,然后出殿走百步以后才可回头。虽然庞全的妻子为李长者做饭若干年,但她从未见过他的模样,心里当然好奇。那天中午她把饭送去放在供桌上,并按庞全的嘱咐敲罄三下便离开大殿。但她没有走够百步,就忍不住回过头去。这一回头不打紧,她竞看到了一个白发垂足,白须盈丈,人不人鬼不鬼的怪物。庞全的妻子不由得大叫一声:“怪物!”然后撒腿就跑。
庞妻的一声喊,也把李长者吓了一跳。他以为是庞全伺候了他这么多年,大概是厌了,才让别人替代。他不想再麻烦庞全,就决定离开寺院。于是他收拾书籍行囊,出华严寺向西北方向而去。
翻过两道山梁,李长者来到一条小河前,正要涉水过河,却被黑、黄两只老虎拦住去路。李长者见状,对老虎说:“要不你们吃了我,要不你们就让开路。”但老虎既不吃他,也不让路。李长者又说:“你们要嫌我脏,那我就下河洗洗,洗干净了你们再吃。”于是李长者跳到河里把自己洗了个干干净净,然后对老虎说:“来来!你们吃吧!”但老虎仍然不吃。李长者笑笑又说:“既然你们不吃我,那你们就跟我走。黄虎当我的坐骑,黑虎给我驮书籍行囊。”两只老虎点点头,于是,李长者跨上黄虎,越过那条小河,继续向西北走去。黑虎驮着长者的书籍行囊跟在后面。
再说庞全买回西瓜,问妻子饭送了没有?妻子说:“原来我每天伺候的是一个白毛怪物。”庞全一听,知道不好,急忙来到华严寺,但寺内已是人去殿空。庞全想,李长者来自晋阳,一定是向晋阳而去,于是急忙向西北方向追赶。
庞全翻过几道山梁,来到一条小河边,看见河边布满老虎的蹄印,便不禁大惊失色,急忙循着蹄印过河追了下去。追到一个村庄(这个村后来叫做“虎唤村”),村边有一个农夫正在锄地。庞全急忙上前询问。那农夫说看见一只黄虎驮着一个白毛老人,一只黑虎驮着行囊跟在后面朝东北方向去了。庞全闻言,又急忙转向东北追去。
庞全又追了一程,爬上一道缓坡,又看到一个村庄,庞全又上前打听。村边的人告诉他。白毛老人骑着老虎已走大老远了(后来这个村就叫“大远村”)。庞全闻言,顾不得停留,继续向前追赶。
庞全一路追一路问,一直追到寿阳县北方山的上寺,李长者已在上寺坐化了。长者仙逝,庞全万分心痛。跪在已经坐化的长者面前,声泪俱下:“我来晚了,我来晚了!”
正在庞全伤心之时,空中突然响起李长者的声音:“庞功德主,感谢你对我的一片诚心!”他嘱咐庞全:“请把我的头割下来,带回紫金山,再塑上一个假身,供在华严寺如来三世佛的下首。这样,我在方山上寺是假头真身坐上首,在紫金山华严寺是真头假身坐下首。日后你要仙逝,可坐在华严寺三世佛的上首。”
听罢空中嘱咐,庞全知道李长者肉身已经成佛,遂遵照长者的安排,将长者佛爷的头带回紫金山,并塑成真头假身像,供在华严寺正殿三世佛的下首一殿内。李长者成佛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前来焚香叩头,并称李长者为长者爷爷。
再说庞全一生向佛,慧根早具,待到把长者爷爷的像塑好后,即到华严寺出家修行,后也遂长者爷爷的法旨,在华严寺正殿三世佛上首的一间殿内坐化成佛,华严寺也就成了佛国圣地。善男信女们纷纷解囊,为长者爷爷扩建寺院。紫金山周围的东蒜峪村,要罗村和寿阳的王家庄,胡家堙村还组成四社村,为华严寺起了一年一度三月二十七日古庙会,以解长者爷爷的寂寞。P85-87
《乌金山风情》一书在各方人士的关注下出版了。本书旨在全面地介绍乌金山的历史、文化、景观、宗教、植被等各方面的情况,以便游客走进乌金山的时候,可以通过这本书,对乌金山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作为国家森林公园,乌金山不仅有着我们可以引以为豪的大面积原始森林,而且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到乌金山旅游,不仅可以享受千顷林海给我们带来的回归自然的情韵,而且还可以通过许多人文景观去寻觅历史的足迹。让游客一方面感受大自然造化的神奇,一方面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这就是我们编撰出版本书的初衷。
在这里我们应当特别提及的是乌金山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在乌金山的核心旅游区,我们可以看到多处修葺一新的寺庙群和其他宗教景观。我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宗教的神圣、宁静和深邃。我要说的是,这些寺庙群仅仅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乌金山还有大大小小几十座寺庙遗存散落在千顷密林中,有的寺庙还与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密切相关。比如紫金山的华严寺就与唐代著名佛教传播人李通玄有关,再如大洪山的镇寿寺就与曾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空王佛”的田志超有关,现在已经修葺一新的太清官就与宋代全真教掌门人王重阳有关,这些都需要我们下工夫深入地研究和挖掘。
其次,有关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和民女李三娘的传奇爱情,以及刘知远建立后汉的历史史实;战国时期剑侠盖聂的生平以及他与荆轲的交往;清代湖北提督张彪的历史贡献等等,都应该进行研究和宣传。尤其是他们都与乌金山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更值得我们采取各种方式去做文章。
任何形式的旅游归根到底都应该是文化的旅游,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一定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所以,千方百计提高乌金山的文化档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好在这些工作随着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这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本书的编写过程以及我们围绕乌金山开发所做的一切历史资料收集和整理丁作就是例证。
在这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区委区政府领导与各方面人士的大力支持。王建林书记和王继堂区长特意为本书作序,晋中市有关领导以及中华诗词学会和省诗词学会的不少会员为乌金山旅游区撰写楹联,姚奠中、张颔、水既生等一批文化名人为乌金山寺庙书写楹联匾额,这些都大大丰富了本书的内容。在这里我们特向各位领导和各位学者、艺术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我们还应该特别提到《榆次时报》记者韩杰先生和乌金山林场场长王长青先生,本书的许多资料都来源于他们多年的宝贵积累,在此我们一并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本书一定还存在不少缺陷,希望读者不吝赐教。我们一定会择善而从,在本书再版的时候进行完善和修改。
2009年7月8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自古以来,位于榆次以北罕山之阳的乌金山就以其绚丽多姿的景色、美丽动人的传说、悠久厚重的历史撩动着无数名士才子、文人墨客的心扉。
当你徜徉在乌金山风光怡人的怀抱中时,你会深深地感到:她是一处天然的氧吧,这里山峦起伏,植被丰盈,层林覆盖,郁郁葱葱,实为黄土高原上不可多得的绿色明珠;她是一块人文的美玉,这里与佛教圣地五台山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水晶院曾被誉为五台山下院,文殊菩萨讲经的传说,黑龙布雨济世的神话,为这片青山平添了许多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她是一座英雄的名山,这里曾走出过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汉人成佛第一人唐代“空王佛”田志超、清代湖北提督张彪等历史人物,尤其值得我们景仰的是,我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韩麟符和抗日英雄高同杰也都生于斯,长于斯。
1993年,乌金山因其植被珍稀、景观奇特、涵养气候被林业部确定为国家森林公园。2008年以来,这里历史遗留下来的一大批名胜景观,如水晶院、玉皇阁、藏狮洞、黑龙池、大慧石、天缘谷、龙王庙、太清官、九峰塔等得到有序开发,第七届榆次文化旅游节开幕之际将全面向中外游客开放。这真是岁月无情,山水有意。正如唐代诗人张继所吟唱的那样:“谁谓天生真可学,山中亦自有年华。”当我们轻轻拂去千年沧桑给乌金山遮上的薄薄尘埃时,我们的眼前不禁为之一亮。婀娜多姿的乌金山必将成为三晋大地人文与自然景观水乳交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当今世界,旅游业已逐步成为发展最快的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使人类一直以来“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拥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榆次,东依太行,西俯汾谷,北枕罕山,南抱八缚,潇、涂二水缠腰而过,尽显旖旎风光,抒写一抹锦绣。厚重的文化底蕴、秀美的自然风光、发达的交通区位、驰名中外的晋商文化,构成了榆次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近年来,榆次区委、区政府确立了“提升竞争力,再创新优势,全力打造现代晋商中心区”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园区工业、文化旅游”三大特色经济,将文化旅游与工农业发展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立志打造山西中部旅游龙头和北方文化生态旅游名城,取得了明显成效,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晋商文化之乡”和“中国晋商文化研究基地”。2000年以来,先后修复了堪称“中国儒商第一家”的常家庄园、集中国传统文化于一身的榆次老城,抢救开发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普查古村落范本——后沟古村。2008年4月,我们借鉴多方经验,本着“政府宏观管理、市场运筹资金、保护开发并重、突出生态效益”的原则,引人民营资本,分三期启动了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保护性修复。至此,榆次的旅游产业由一张白纸,迅速构建成为今天的庄园(常家庄园)、老城(榆次老城)、古村(后沟古村)、名山(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一体的旅游格局。
我们坚信,随着我区旅游产业的不断完善,打造文化旅游名城目标的不断推进,榆次的旅游产业将迅速崛起,成为推动我区实现赶超发展的支柱产业。一个充满活力、特色鲜明、山川秀美、和谐文明的现代晋商中心区,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向我们快步走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自古以来,位于榆次以北罕山之阳的乌金山就以其绚丽多姿的景色、美丽动人的传说、悠久厚重的历史撩动着无数名士才子、文人墨客的心扉。
当你徜徉在乌金山风光怡人的怀抱中时,你会深深地感到:她是一处天然的氧吧,这里山峦起伏,植被丰盈,层林覆盖,郁郁葱葱,实为黄土高原上不可多得的绿色明珠;她是一块人文的美玉,这里与佛教圣地五台山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水晶院曾被誉为五台山下院,文殊菩萨讲经的传说,黑龙布雨济世的神话,为这片青山平添了许多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她是一座英雄的名山,这里曾走出过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汉人成佛第一人唐代“空王佛”田志超、清代湖北提督张彪等历史人物,尤其值得我们景仰的是,我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韩麟符和抗日英雄高同杰也都生于斯,长于斯。
《乌金山风情》一书在各方人士的关注下出版了。本书旨在全面地介绍乌金山的历史、文化、景观、宗教、植被等各方面的情况,以便游客走进乌金山的时候,可以通过这本书,对乌金山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作为国家森林公园,乌金山不仅有着我们可以引以为豪的大面积原始森林,而且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到乌金山旅游,不仅可以享受千顷林海给我们带来的回归自然的情韵,而且还可以通过许多人文景观去寻觅历史的足迹。让游客一方面感受大自然造化的神奇,一方面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这就是我们编撰出版本书的初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自古以来,位于榆次以北罕山之阳的乌金山就以其绚丽多姿的景色、美丽动人的传说、悠久厚重的历史撩动着无数名士才子、文人墨客的心扉。本书旨在全面地介绍乌金山的历史、文化、景观、宗教、植被等各方面的情况,以便游客走进乌金山的时候,可以通过这本书,对乌金山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作为国家森林公园,乌金山不仅有着我们可以引以为豪的大面积原始森林,而且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到乌金山旅游,不仅可以享受千顷林海给我们带来的回归自然的情韵,而且还可以通过许多人文景观去寻觅历史的足迹。让游客一方面感受大自然造化的神奇,一方面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