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依照企业自身情况选择一系列合理假设,对财务数据进行适当调整而形成。财务严格说来是“做账”,具有一定的弹性,是真实的谎言。
本书作者将自己十几年的跨国财务经历,以风趣、幽默、富含哲理的实例、事例、故事,精彩呈现。书中描述财务基本知识、财务实务操作、财务战略、财务智慧、财务数据的弹性,以及弹性背后的财务思想实质。
来自真实职场中的财务智慧,上班途中、下班之后、无聊的会议上、临睡前片刻,随时随地,你都可以拿出来读一读,瞧瞧热闹,看看门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钟文庆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财务报表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依照企业自身情况选择一系列合理假设,对财务数据进行适当调整而形成。财务严格说来是“做账”,具有一定的弹性,是真实的谎言。 本书作者将自己十几年的跨国财务经历,以风趣、幽默、富含哲理的实例、事例、故事,精彩呈现。书中描述财务基本知识、财务实务操作、财务战略、财务智慧、财务数据的弹性,以及弹性背后的财务思想实质。 来自真实职场中的财务智慧,上班途中、下班之后、无聊的会议上、临睡前片刻,随时随地,你都可以拿出来读一读,瞧瞧热闹,看看门道。 内容推荐 为什么财务报表总被认为是假的?利润真的存在吗?财务数字的真真假假,看似自相矛盾的很多都有合理的解释?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财务里的门道和热闹,上可让企业扭亏为盈、利润倍增,下可让企业倾覆倒闭,投资者血本无归。 财务总以保密的姿态示人,除了防止竞争对手,总还有一些天地知、你我却不知的缘由。其实财务数字的真真假假,看似自相矛盾的很多关系,都有合理的解释。 本书作者钟文庆,历任多家著名跨国公司财务总监和首席财务官,以其亲身经历和感悟,真实讲述“财务背后的那些事儿”。无论你是想洞悉基本财务知识的投资者、企业家、创业者、经理人、学生、普通社会大众,还是想拜师学艺、更上层楼的财务专业人员,阅读本书,都能深受启迪,感悟智慧。 目录 精彩推荐 前言 第1章 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 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给财务一个假设,它可以把地球撬起来 数字的弹性 第2章 资产的误解 是真佛说家常话 整个中国都在做假账? 你也是一个负资产吗? 过期的凤梨罐头 ”没有资产,就是最大的资产”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品牌 吴宇森的鸽子 轻资产战略 最令人头痛的流动资产 中国人的信用问题 出口信用管理 戴明博士的鸡蛋库存管理 最昂贵的流动资产 啤酒游戏的财务意义 我的”大概齐”管理方法 第3章 负债者言 分清资产与负债 飞行里程也是负债 财务杠杆就是用别人的钱赚钱 负债的结构性问题 “垃圾债券”的故事 负债的人生 第4章 所有者权益 资本和创业 亚马逊公司的故事 第5章 收入的实现 收入不等于现金 创意会计中的真假收入 第6章 话说成本 形形色色的成本 不要卖给我任何东西 罗斯·佩罗的EDS “我们没有流血,却都已牺牲” ”一茶一坐”的故事 小老树的故事 视执行成本如胆固醇 成本中心 电子商务和亚马逊 1瓶蒸馏水值90元? 谷子和市场费用 目标成本 标准成本 机会成本 资本成本 客户成本 质量成本 研发成本 沉没成本 边际成本 第7章 现金为王 《绿野仙踪》的真正意义 盈利的公司怎么会破产? “八个坛子七个盖”的现金流管理 第8章 财务的十诫 《十诫》的故事 财务的戒律 主体原则 配比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 充分披露原则 保守原则 只肯锦上添花从不雪中送炭的银行 保守沉淀在财务的血液里 第9章 罗生门下的财务报表 罗生门的故事 大清真寺里的利润表 利润表管理 海盗时代的资产负债表 专业人士看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背后的文化 从管理利润表到管理资产负债表 从蓝色包袱账到现金流量表 管理现金流量表 三大报表的钩稽关系 解读财务报表 第10章 生死比率 速率杀人 不比不知道 最常用的四种比率 比率问题 第11章 智慧是知道下一步做什么 救赎的故事 下一步该做什么? 斗智斗勇编制预算 打破预算 第12章 回到未来 荷塘叶色的复利计算 百万富翁和按揭买楼 用钱赚钱的幸福生活 公司价值 怎样卖出最贵的价格? 第13章 风险和回报 吃好还是睡好? 量化风险 对冲现象 索罗斯的对冲交易 “危机”:“有危险的机会” 投资组合 内部风险控制 十年之后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尼克·里森事件和两千年前的扁鹊 第14章 “会计,当而已矣” 贪婪的华尔街 子曰:“会计,当而已矣” 瑞典的森林 第15章 做个具有财务智慧的人 从专业到跨业 从数黑论黄到决胜千里 从骑墙到平衡 从被动保守到主动积极 从我到国王 从聪明到智慧 后记 试读章节 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或者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里所说的“利”和“利益”,都指好处,如果翻译成财务词汇,最接近的就是“利润”。 利润太重要了。我在商学院读书的时候,第一堂课就是学习商业的意义和企业存在的目的。利润是判断商业的最具意义的标准。管理学创始人彼得·德鲁克就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使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最能衡量股东利益的标准是股东权益报酬率(return on equity),简称为ROE,其计算公式的分子就是利润,分母是所有者权益即净资产。利润越高,权益报酬率就越高,股东也就越满意。 迈克尔·波特是研究战略管理的大师,他为中国企业设计的战略是: 首先,中国公司首要的任务是要了解投资的回报。中国的公司必须以盈利为中心进行管理,如果不这么做是不可能有好的战略的。因为如果你想做的事情只是不断地扩大规模,你就会面临很大的诱惑,让你不断地通过降价来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紧接着就会损害到你的差异化战略和你的经营模式。但是如果你把企业的盈利设为你的第一目标,扩大规模设为第二目标,就会帮助你做出比较正确的决策。以前,中国的企业把政府主管部门交代的生产任务完成就可以了,而现代经济要求企业甚至可以不生产产品,但是必须产生利润。 波特言下之意是说,中国的企业追求利润的程度还是太不够,企业能够做大却不能做强。从规模上看,中国的很多企业都不小,但是盈利能力不够强,主要靠薄利多销,经济危机一来,市场需求减少,多销被终结,企业很快就开始亏损,甚至倒闭。这时,你就会发现,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并非当初想象得那么重要,利润才是关键。 股东们也依靠企业利润来判断股价。股东们的最大兴趣实际上不是在二级市场上通过买卖股票赚钱,炒股不是目的,二级市场风险太大而且不可控,投资企业的股东们最终期望的是分享经营利润,分得股利才是目的。对股东来说企业盈利多少,就意味着能分到多少。 股东变成了股民以后,股利似乎不再重要了。没有人指望靠股利存活。股票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低买高卖,盈利取决于股价。股价跟很多因素有关,不过,有一个指标很重要,那就是市盈率(P/E),这是股民买卖股票的重要参数。市盈率计算公式的分子是每股的价格,分母是每股的利润,也称每股收益。市盈率低,表示股价被低估了,值得投资。因此,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股价。利润降低,股价也降低。 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是向银行借债的安全保障。银行家依据利润的变化来决定贷款的额度。特别是在中国,利润指数是银行家最看重的数字。利润的高低决定贷款的规模。没有利润的企业在银行家眼里跟破产等同,寻求银行信贷的雪中送炭无异于缘木求鱼。银行的势利体现在对利润的高度重视上。 在企业内部,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更是与利润休戚相关。经理人的职业生涯通常被利润操纵着。利润最大化是管理层的职责,也是所有职业经理人的成就感、荣誉感和个人报酬的最重要的来源。 扭亏为盈的经理人是董事会心目中的救世英雄。每年利润增长的快慢通常决定了经理人职位的升降。虽然,很多公司董事会利用平衡计分卡等工具对管理层进行综合评价,但是,关于利润的首善地位双方都心照不宣。管理层将自己头上的利润目标像瀑布一样层层分解到下面的各级员工身上,所有员工都在为目标利润日夜奋斗。 利润至高无上,一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左右了很多人的命运。 然而,这个世界上最具戏剧意义的是,在现实中,这么重要的利润实质上根本不存在。 利润永远看不见摸不着,世界上没有一样具体的东西叫利润,甚至公司保险柜里也没有任何一笔具体叫做利润的钱。 在某种程度上利润毫无用处。利润不是现金,不能帮你付任何一笔账单,不能帮你付房租,不能帮你付水电煤气费,利润不能付给供应商,不能付薪水,不能付年终奖金,当然也不能靠利润请客吃饭。但就是这个抽象的、毫无用处的数字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 利润只存在于财务报表的虚拟世界里,只是一个统计后的财务数字。利润就好像人类的理想一样,人人都在说它,在算计它,但是没有人看到过它,也没有实现的可能。 利润从何而来呢?每到月底,财务部开始“做账”,往往要好几天才能做完。不做财务的人永远不明白为什么账不是记出来,而是“做”出来?把每天的账目加在一起不就结了吗? 把每天的流水账目加在一起的工作不叫做账,它有一个专有名称,叫做簿记。做这份工作的人叫簿记员,连会计都还不是呢。簿记员的职位最低,工作量最大。我在商学院实习的时候做过3个月的簿记员,差点绝望。不是因为太累或者薪水太低,实在是因为没有太大价值。只是机械地输入数字,任何受过初级训练的人都可以做。 簿记是不需要独立思考的。现在一些企业会将簿记工作外包,交给第三方服务机构来做,就像把卫生清洁工作外包给保洁公司一样。 账不是簿记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总账会计或财务经理每到月底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做账。数字要经过人为的多次调整(“调账”),财务报表经过数遍的涂涂改改才能拿出来,直到这时大家才知道这个月是亏了还是赚了。 每到年底,这份工作会由更高级别的人来做。集团公司的CFO会和CEO一起躲在办公室里嘀嘀咕咕,在计算器上按来按去,商量应该报告多少收入费用,然后一起宣布公司今年的利润是多少,以及明年甚或10年以后的利润预测。 利润就是这样炼成的。为了保证利润的真实性,颇有威望的独立审计师会在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跑来审计,然后出具一份无保留意见的证明——审计报告,签上合伙人的名字,盖上事务所的公章,以证明所宣布的利润是千真万确的,是存在的。 然而,不久之后就可能会有大胆的人跳出来说皇帝并没有穿衣服-利润虚假,利润是做出来的,不真实,财务在做假账!P2-5 序言 我曾经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诚实的人。我所接受的职业训练永远把诚信放在第一位。 在公司里,像我这样的财务人员扮演的总是道德楷模的守门人角色,是政府各项法律法规和企业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表率和监督者,像施瓦辛格在影片《终结者》中拯救地球一样,是所有不合常理的行为的终结者。循规蹈矩在财务人员的血液里流淌,不要冒险,不能出轨,政策流程高于一切。在本质上,报表的虚假与财务职业的训练水火不相容。 然而,为什么财务人员的头上永远漂浮着那片作假的黑色雨云,难道做假账是被施了咒语的宿命?最有名的例子是: “1+1等于几?” 财务回答:“你想让它等于几?” 当发生交通事故时,我们下意识会想到的自然是开车人的责任。但是,如果在同一地点接连发生多起事故时,我们就必须考虑一下这段路的路况以及交通规则。如果所有财务人员都阻止不了假账流行,我猜想唯一可能的并且合乎情理的解释就是:财务本身可能就是虚假的。财务报表从本质上说是“真实的谎言”。 我在跨国公司里做了十几年的财务管理工作,几乎涉及企业财务的各个方面。在一个专业领域里浸润久了,就像西方人说的:你做什么你就是什么样的人。(You are what you do.)跟许多专业的财务经理人一样,我的生活环境就是由各种各样的财务报表组成的。在这个世界里,凡事都与财务有关,人类的所有关系都体现在借贷之间,现实就变形成一张硕大无比的资产负债表。 就像走进电影院,在100分钟里,你的真实的生活实际上已经被放弃了,取而代之的是银幕上的生活,它是虚拟的,是别人的,同时,又是真实的,是你的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很多情况下,它还要影响甚至左右你的现实生活。 走出电影院,我常常会为这种虚拟与真实之间的错乱感到困惑。财务也是如此,当整个社会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的时候,我的内心突然产生了动摇,我开始怀疑一些最基本的东西。 很多被奉为真理的概念、原则都似乎不再真实可信。为什么财务报告总被认为是虚假的?为什么企业财务的各种丑闻总是层出不穷?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真的存在临界点吗?如果存在,这临界点又隐藏在何处?甚至当我试图追溯到财务的本源时也不时迷失方向,我甚至怀疑财务存在的意义,或者说我自己存在的意义。这个世界真的需要财务吗?据说中国有2000万财务从业人员,这些财务人员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们没有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吗?这条路最终会通向何处?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新加坡,那儿很干净,是个到处存在罚款威胁的国家。新加坡培养出了很多兢兢业业做财务的人。我在新加坡河边上的一家银行大堂里看到一尊雕塑,叫《向牛顿致敬》,是达利的作品。牛顿的手中牵着一只感觉沉甸甸的实心的苹果,而他的头部和心脏都被雕刻成空洞,达利的意思是说只有你把自己的心胸打开,头脑解放了才有可能发现真理。 我似乎豁然开朗。财务数字的真真假假,看似自相矛盾的很多关系,其实都有合理的解释。就像如果你了解银幕之后的故事后,电影的神奇的光环自然会消退。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只有当你了解了这些谎言是怎样形成时,谎言就不再是谎言了。 为此,我试图用自己十几年的工作感悟来澄清这些困惑。我用电影故事搭建了一座财务的影院,这是我的前一本书《我的财智影院》的缘起。那本书是在我频繁的出差途中完成的,当时我想得更多的是可读性,以至于书出版后,有朋友说她只顾看里面的电影故事了。 2007年的圣诞夜,由于公司业务的需要,我决定转去沃尔沃国际区负责市场和销售。所谓国际区,是除了中国和东南亚以外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共有一百多个。我的生活再次被抛到一万米的高空中,在各个国家的机场之间穿梭。 我整天与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代理商打交道,这些代理商是典型的企业家,事业做得有大有小。我本以为自己离开了财务的虚拟的世界,结果发现,我们处理得更多的正是有关财务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形式虽然不全是财务报表里的数字,但是实质上都是财务的理念和财务的智慧。 比如在伊朗。自从伊斯兰革命以后,伊朗被美国禁运了很久,以至于当地人会坚持认为可口可乐是伊朗制造的品牌。德黑兰的汽车配件市场实际上是几条街道。在那儿,店铺一家挨一家。你每走进一家,都会被邀请一起喝茶,玻璃茶盏里的红茶,会放很多的方糖,还有蜜枣,在风沙肆虐的地区据说可以预防结石,这是波斯人的生活习惯。在这几条街道上,你能看到世界上所有品牌车辆的配件。如果你想了解市场份额、产品价格、利润率、库存周转、投资回报、品牌的价值,以及准备下年度的预算,只要你花半天时间在那几条街道上走一圈,答案全有了。闭上眼睛,财务数字从眼前的每一家店铺中走了出来,真实地、活生生地跳跃到你的面前。 因此,当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朋友建议我对《我的财智影院》一书进行增删修订的时候,我欣然同意。借此机会,我把全书做了一些修改,删去了一些关联性不强的电影故事,特别是那些很多人没有看过的晦涩的艺术电影,同时,增加了一些实际的商业案例。 这自然不是一本财务知识的教科书,我也不是专业的财务课老师,我总觉得只有当学生准备好了的时候,真正的老师才会出现。这只是一本试图通过财务思考探求财务智慧的书。也许这种智慧压根找不到,但是我想追寻智慧的过程本身也算是一种智慧。 这本书也许不能让你学习到更多的有关“术”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技巧,但是能够使你领悟一些更有意义的财务意识和财务智慧,悟到一些财务之“道”,而道是没有疆界的。 因此,这本书的读者可以是专业的财务人员,也可以是愿意把自己心胸打开的非财务人员。书中的每一章节的内容互相关联,但是为了阅读方便,又相对独立,你可以从任一章节拿起,也可以在任一章节放下。 后记 蘑菇单独吃是蘑菇的味道,奶酪单独吃是奶酪的味道。把蘑菇和奶酪一起嚼在嘴里,变成了另外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味道——这就是烹饪的艺术。 一只住在巴黎的名叫雷米的小老鼠发现了这个常识性的秘密。雷米坚信著名厨师奥古斯汀·古斯特“人人皆可烹饪”(Anyone can cook)的理念,并且实践了它。这是动画片《美食总动员》的故事。英文片名是Ratatouille,指的是雷米所做的那道普罗旺斯焖菜,正是这道普通的乡下焖菜最终打动了挑剔且阴郁的美食评论家,让他回想起儿童时代的生活以及母爱的温馨。美食评论家在吃完焖菜后写道: “Not everyone can become a great artist,but a great artist can come from anywhere.”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但是伟大的艺术家可以来自任何地方。” 这一道理可以适用很多地方。财务也是这样。我一直坚信“人人皆可财务”(Anyone can finaace)。从财务中同样可以提炼出智慧和艺术。 但是,财务的专业性和枯燥阻挡了很多人的兴趣。财务人员谨小慎微的保守性格也让许多热爱生活的非财务人员望而却步。 要改变这种困境,就必须跨越自己固守的疆界,要像达利刀下的牛顿一样打开自己的心胸, 这样才能发现真理。这就是这本书的目的。 财务的知识和智慧从本质上来自于实践。人人皆可实践,人人也皆可财务。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