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贸易救济措施研究》由蔡春林所著,其特点首先体现在专注于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救济的研究;其次是从政治、经济、外交和战略博弈等多种角度对贸易救济进行综合分析;再次是提出构建发展中国家援助体系和建立贸易救济商品政府回购制度等建议;最后是从中医学的角度诊断贸易救济,寻找应对之道。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入世后过渡期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两反两保”的理论探索
2.1 “两反两保”的起源与内容
2.2 “两反两保”的含义与适用
2.3 “两反两保”体系的特征
2.4 WTO“两反两保”的比较分析
2.5 WTO“两反两保”相关规则缺陷研究
2.6 印度贸易救济体系分析
2.7 巴西贸易救济体系分析
2.8 南非贸易救济体系分析
2.9 土耳其贸易救济体系分析
2.10 本章小结
第3章 对中国贸易救济较多的发展中国家经贸发展现状及趋势
3.1 印度经贸发展情况
3.2 巴西经贸发展概况
3.3 南非经贸发展概况
3.4 土耳其经贸发展概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两反两保”的现状、趋势及影响
4.1 中国遭受贸易救济的整体情况
4.2 中国遭遇反倾销的主要产业类别
4.3 发展中成员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情况
4.4 中国遭遇的反补贴情况
4.5 中国遭遇的保障措施情况
4.6 中国与发展中成员的贸易救济很少动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4.7 反倾销的博弈分析
4.8 保障措施规则博弈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两反两保”的原因
5.1 贸易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导致贸易救济发生
5.2 贸易的资源配置效应导致贸易救济发生
5.3 对贸易全球化的认知差别产生贸易救济
5.4 世界经济的运行变化是贸易救济变化的重要原因
5.5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加剧使贸易救济增多
5.6 国内利益团体的政治压力导致贸易救济
5.7 贸易救济法律和措施不规范,纵容了贸易救济的发生
5.8 对中国贸易存在的“歧视性
5.9 政治方面的因素和对方的贸易环境影响贸易救济的使用
5.10 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困扰
5.11 中国贸易的超常规发展
5.12 中国贸易救济法律和措施的不完善
5.13 中国企业对贸易救济的应对态度和应对措施存在问题
5.14 中国部分产业产能明显过剩,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过大
5.15 中国遭遇贸易救济计量模型(以反倾销为例)
5.1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应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两反两保”的对策
6.1 贸易救济的中医学分析
6.2 贸易救济是经济肌体中的一种严重疾病,根治的可能性极低
6.3 倡导多边自由贸易规则,疏通世界经济肌体的经络
6.4 构建发展中国家贸易救济利益平衡机制,减少贸易救济隐患
6.5 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对话,使其尽快实施或完善国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6.6 构建发展中国家对外援助体系,破解长期困扰中国的贸易救济难题
6.7 金融危机期间的短期应对策略:贸易救济商品的政府回购制度
6.8 涉案企业应依其具体情况对反倾销税采取应诉策略
6.9 行业协会要发挥应对贸易救济的作用
6.10 政府主管部门对贸易救济给以更多关注
6.11 减轻“两反两保”对出口贸易损失的具体方法
6.12 重点应对印度和巴西两个发展中大国的贸易救济
6.1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