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原书直译为《诸国民之富的性质及其原因之研究》,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代表作。从此奠定了经济学的基础,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框架。时至今日,本书依旧是一部不必多加介绍的经济学巨著。作者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奠定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其经济理论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它与凯恩斯创建的“宏观经济学”成为统治西方经济思想的两大理论体系。亚当·斯密发现的经济规律,犹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定律,其经济理论就是经济学领域的“牛顿定律”,是支撑西方经济学的基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国富论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英)亚当·斯密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富论》,原书直译为《诸国民之富的性质及其原因之研究》,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代表作。从此奠定了经济学的基础,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框架。时至今日,本书依旧是一部不必多加介绍的经济学巨著。作者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奠定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其经济理论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它与凯恩斯创建的“宏观经济学”成为统治西方经济思想的两大理论体系。亚当·斯密发现的经济规律,犹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定律,其经济理论就是经济学领域的“牛顿定律”,是支撑西方经济学的基石。 内容推荐 《国富论》,原书直译为《诸国民之富的性质及其原因之研究》,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富论》共分为五卷,它以劳动为起点,说到劳动分工,因分工而起的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 第一卷,共11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劳动生产能力的原因,分析国民财富的分配原则。 第二卷,共5章,主要内容是讨论资本的性质、积累方式,分析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取决于工作性质。 第三卷,共4章,主要内容是介绍造成重视城市工商业、轻视农业的原因。 第四卷,共9章,主要内容是列举和分析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各种经济理论。 第五卷,共3章,主要分析国家收人的使用方式,是为全民还是只为少数人服务,如果为全民服务,有多少种开支项目,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当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国债,这些赤字和国债对真实财富的影响等。 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作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目录 卷一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及劳动生产物自然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 论劳动分工 第二章 论劳动分工的原因 第三章 论市场范围对分工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和作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及货币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所产生的工资与利润的差别 第一节 起因于职业性质的不平等 第二节 欧洲政策引发的不均衡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一节 总是可以提供地租的田地生产物 第二节 间或可以提供地租的土地产物 第三节 个别价值之间比例的变化 卷二 论资产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第一章 论资产的划分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产的一部分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费用的货币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借贷资本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卷三 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发展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古代欧洲农业受到的抑制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城市的兴起与进步 第四章 城镇商业如何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卷四 两种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一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进口国内能生产的商品 第三章 论通商条约及其对铸币业的影响 第一节 论即便根据商业体系的原则,那些限制的不合理性 第二节 根据其他原则,论这种特殊限制的非合理性 第四章 退税 第五章 论奖金 第一节 关于谷物贸易和谷物法的离题论述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第一节 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第二节 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 各种发现给欧洲带来的利益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学说 卷五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第一节 论国防费 第二节 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的费用 第三节 维护君主尊严的费用 第四节 结论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来源 第一节 专门属于君主或国家收益的基金或来源 第二节 论赋税 第三章 国债 试读章节 一个人到底是富裕还是贫困,是根据他在人类生活必需品、便利品以及娱乐上所能享受的程度而区分的。但是一旦劳动分工完全确定以后,一个人自身的劳动所能够提供的仅是这些需要中的非常小的一部分。其中大多数需要从别人的劳动成果中去获得,而他是富裕抑或贫穷,就要看他可以支配多少劳动量,也就是说他能提供多少劳动量去买自己的必需品。所以商品的价值,对于其占有者以及自己不打算使用或者消费而只是想用它去和其他商品交换的人来说,就等同于他能够用以购买其必需品的劳动量或者他所能支配的劳动量,即劳动是衡量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的尺度。 每一个东西的真实价格,就是每一个东西对于任何一个想获得它的人在获得这件东西的时候所应当付出的劳动以及艰辛。每样东西对于已经得到它的人、要处置它的人或者要用它去换取别的东西的人来说,其真实坐标就是它可以为他节省多少劳动以及艰辛,它可以为他利用多少别人的劳动以及艰辛。以货币或者货物购买的东西就是劳动量。买的东西,和我们在得到它的时候所付出的自身劳动量相同。那些货币或者货物的确节省了我们的这些劳动,它们包含我们想用以交换的含有相同数量劳动价值的一定数量的劳动。 劳动是我们买一切东西所付出的最原始货币,也就是第一价格。世间的所有财富原来都是凭劳动,而不是凭借黄金或者白银来购买的。它的价值对于拥有它以及想用它去交换一些新产品的人来说,是完全等同于它能使人们进行购买或者支配的劳动量。 就像霍布斯先生所说:财富相当于权力。不过获得或者继承了一大笔财产的人不一定获得或者继承了任何政治权力——民事或者军事权力。他的财富或许可以为他提供获得两者即民事或者军事权力的手段,不过仅仅占有那些财富并不一定能给予他民事或者军事的权力。 对于财富的占有,可以立即并直接给予他权力的是购买力,是对于所有劳动或者对于那个时候市场上所有劳动产品的一定支配权。他的财富是大抑或小,完全和这个权力的大小成正比。或者说,和别人的劳动量,即和使他可以购买支配别人劳动的物品成正比。每样东西的交换价值应当总是等于它赋予所有者的这种权力的大小。 虽然劳动是所有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不过所有商品的价值常常并不是根据劳动量来估算的。要确定两种不同数量的劳动间的比例常常是非常困难的。花费在两种不相同工作中的时间常常无法决定这个比例。工作中经历的不同程度的困难,工作的时候所表现出的独创,这些因素都必须考虑进去。一个小时艰难的工作可能要比两个小时轻松工作所花费的劳动还多一些。或者说,在一个需要花费十年时间的劳动去学习的行业干上一个小时,要比在一件普通容易的工作之中干上一个月还要辛苦。但是不容易寻找到一种准确的尺度来衡量其困难或者独创。 在两种不相同劳动产品的相互交换中,常常双方都要打一些折扣。即使这种调整并不是通过什么准确的尺度,而是经过市场上的讨价还价以及协商。根据这种即使不准确但大致上的平等,却足够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商业来往了。 此外,每种商品在绝大多数场合是经过和其他商品相交换而与之比较的,而不是和劳动比较。所以估量一件商品的交换价值,更多的是用另外某些商品的数量,而不是一个商品所能购买的劳动量。大多数人也都仅仅懂得一定量的某一商品意味着什么,但是并不懂得一定量的劳动意味着什么。由于一个是普通而可触碰的实物,一个是抽象的含义,即使这个概念被人们充分地理解,但总是并不那么自然而明显。 当以物易物废止了,货币成为商业共同的媒介时,特定商品就更加频繁地和货币交换,而不是和任何其他商品交换了。屠夫很少再携带牛肉或者羊肉到面包师或者酿酒师家中去换取面包或者啤酒了。反之他把牛肉或者羊肉带到市场上去,在那儿他用它们换取货币,而后用那些货币去换取面包和啤酒。他用牛肉或者羊肉交换的货币的数量也控制着他能够购买的面包以及啤酒的数量。所以对于他来说,用他即刻可以交换到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所花费的货币的数量来估价牛羊肉的价值,要比用面包以及啤酒,即要比他必须通过另一商品作为中介而换取的商品来估计牛羊肉的价值更一目了然。他说他的肉值三便士或者四便士一磅,要比说价值三四磅面包或者三四夸特淡啤酒方便得多。所以也就产生了这样的一种现象,那就是物品的交换价值,更多的是用货币的数量来估计价格,而并不是用它所能交换的劳动量或者任何其他商品量来估计价格。 就像任何其他商品一样,黄金白银的价值是浮动的,有的时候便宜一些,有的时候贵一些,有的时候较为容易购买到,有的时候较难购买到。一定数量的黄金白银可以购买或者支配的劳动量,或者它所能交换的其他货物的数量则总是取决于进行交换的时候的矿山产量的多寡。十六世纪美洲发掘了丰富的金矿,让欧洲的金银价值要比先前降低了约三分之一。因为把这些金属从矿山运送到市场所需要的劳动少一些,每当它们被送到市场上的时候,其所能购买或者支配的劳动量也就较少一些了。 金银价值上的这一场革命或许是最大的,但并不是历史中唯一的一次。不过作为一个衡量尺度,比如一步的长度、双臂伸开的时候的宽度或者一手所握物品的重量,它们的数量也是一直在浮动的,它们不会作为其他事物的一个准确的尺度,所以一件商品假如其自身的价值总是处于变动之中,自然也就不可能成为其他商品价值的准确尺度。而相同量的劳动在任何时候以及任何地方对于劳动者来说都是具有相同价值的。在正常的健康、体力以及精神状态下,在技能以及娴熟程度发挥正常的条件之下,一个劳动者总是要付出自己相同分量的舒适、自由以及快乐。所以无论作为回报他所得到的货物的量是多少,它的需要总是和他所付出的价值相同。自然,它能够购买的这些货物有的时候会多一些,有的时候会少一些,但这是因为这些货物的价值在变化,而不是购买货物的劳动价值在变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总是难以获得的东西昂贵,或者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才可以获得的东西昂贵,易于获得或者只需花费极少劳动就可以获得的东西便宜。因此只有其价值从不变动的劳动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据之估价以及可以与之比较的最终的真正的标准,才是商品的真正价格,货币仅仅是商品的名义价格。 但是,即使等量的劳动对于劳动者来说一直具有同等的价值,对于他们的雇主来说,等量的劳动有的时候价值显得大一些,有的时候却显得小一些。他在购买这些劳动的时候,有的时候花费的物品要多一些,有的时候要少一些。对于他来说,劳动的价格好像也和其他商品一样是变化的,有的时候显得昂贵,有的时候显得便宜。事实上,是货物有时便宜有时昂贵。 因此在这个通俗的意义之上,劳动就像商品一样,可以说也有一个真实价格以及一个名义价格。它的真实价格存在于为了报酬劳动所给予的生活必需品以及便利品的数量之中。其名义价格则存在于所给予的货币量当中。所以劳动者是富裕还是贫穷,是获得了优厚的报酬还是微薄的回报,和其劳动的真实价格成比例,而不是和其名义价格成比例。 商品以及劳动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区分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推测问题,有的时候可以包含有相当大的实际用处。同一真实价格总是拥有同一价值,不过由于金银价值的变化,同一名义价格有的时候却具有不同的价值。所以当一份地产在出售的时候保留永久租佃的权利,假如他打算让这个租金一直具有相同的价值,那就不要把地租定为一定数额的货币。 在这种场合下,钱币的价值可能受到两种不相同的变动的影响:一种是来自于不同时期同一硬币单位内所含的金银量不同;另外一种是来源于不同的时期同等量的金银价值的不同。P15-17 序言 《国富论》,原书直译为《诸国·民之富的性质及其原因之研究》,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十三世纪以前,欧洲经济发展缓慢。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为欧洲带来了科学革命,同时也拉开了资产阶级的历史序幕。人们渐渐摒弃了“上帝至上”的思想,开始崇尚个人价值,由此开启了人类进取和冒险的精神之门。十五世纪前后,由于欧洲各国对财富的渴望,使得这种冒险精神被付诸实践,冒险家们发现了美洲大陆,并开辟了通往东方的航线,从而加快了欧洲商业贸易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速度。 十八世纪中期发起的工业革命,促使欧洲从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生产转变。虽然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都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此时,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并开始了向现代化资本主义的转变。他们迫切需要从经济哲学、市场机制、自由贸易、国家职能等根基人手,为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构建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国富论》的诞生,在世界学术界引起了很大轰动。 这部论点广博、行文明朗,同时,又存在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的《国富论》,从此奠定了经济学的基础,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框架。时至今日,本书依旧是一部不必多加介绍的经济学巨著。作者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奠定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其经济理论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它与凯恩斯创建的“宏观经济学”成为统治西方经济思想的两大理论体系。亚当·斯密发现的经济规律,犹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定律,其经济理论就是经济学领域的“牛顿定律”,是支撑西方经济学的基石。 在经济学领域,亚当·斯密有着极高的地位,几乎被奉为神灵,其理论成为了经济学研究者判别是非的标准,正如马克思所说:“亚当·斯密是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人,他不仅将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国富论》共分为五卷,它以劳动为起点,说到劳动分工,因分工而起的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 第一卷,共11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劳动生产能力的原因,分析国民财富的分配原则。 第二卷,共5章,主要内容是讨论资本的性质、积累方式,分析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取决于工作性质。 第三卷,共4章,主要内容是介绍造成重视城市工商业、轻视农业的原因。 第四卷,共9章,主要内容是列举和分析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各种经济理论。 第五卷,共3章,主要分析国家收人的使用方式,是为全民还是只为少数人服务,如果为全民服务,有多少种开支项目,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当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国债,这些赤字和国债对真实财富的影响等。 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作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书评(媒体评论) 从最终效果来看,《国富论》也许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作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作出的贡献的总和。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克勒 《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在我心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亚当·斯密的地位像神一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勒曾经写过一篇亦庄亦谐的文章,列举参加学术研讨会时经常昕到的语录,其中有两则是:“这个亚当·斯密早就说过!”和“亚当·斯密才没说过这个!”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把亚当·斯密当成是判别是非的标准。 ——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熊秉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