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审议通过日本右翼编写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之后,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引起了中日两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极大关注。而事实上,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即已出现,至今有过三次改恶的浪潮。而对于这一历史过程,以及教科书问题的实质与危害,多数人却知之不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希亮研究员撰写的《纠正被歪曲的历史--对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剖析》,详细地介绍和分析了这些问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纠正被歪曲的历史--对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剖析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王希亮 |
出版社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自2003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审议通过日本右翼编写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之后,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引起了中日两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极大关注。而事实上,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即已出现,至今有过三次改恶的浪潮。而对于这一历史过程,以及教科书问题的实质与危害,多数人却知之不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希亮研究员撰写的《纠正被歪曲的历史--对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剖析》,详细地介绍和分析了这些问题。 内容推荐 历史教科书是传承一个国家和民族以及世界各民族历史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对于一个在历史上曾经侵略和蹂躏过他国、他民族的国度,通过历史教科书告诉下一代,接受历史的教训、放弃侵略的国策、永远同世界各民族友好相处,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然而,战后的日本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屡起风波,不断“改恶”,频频出现皇国史观、军国主义史观的内容,成为日本同周边国家和平友好交流的障碍之一。《纠正被歪曲的历史--对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剖析》(作者王希亮)回顾日本教科书“改恶”的历史过程,告诉人们日本历史教料书问题说明了什么。 《纠正被歪曲的历史--对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剖析》共分为战后教育改革及其实施、经济主义政治下皇国史观的复辟和回潮等内容。 目录 总序 序章 战争时期日本的皇国史观、军国史观教育 第一节 “教育敕语”——“皇国日本”的教典 第二节 从“国定教科书”到“明征国体” 第三节 国民学校时代的“忠良皇国臣民”教育 第一章 战后教育改革及其实施 第一节 美国占领当局的教育改革方针 第二节 墨涂教科书与国定教科书的编写 第三节 《教育基本法》、《学习指导要领》的颁布与教育改革运动 第二章 “五五体制”的确立——第一次攻击教科书逆流 第一节 美国占领政策的转换与教育改革的倒退 第二节 教科书审定制度与《值得忧虑的教科书》 第三节 “五五体制”的确立——保守主义政治时代的教育政策 第四节 家永三郎教科书诉讼案 第三章 经济主义政治下皇国史观的复辟和回潮 第一节 岸信介内阁教育施策的反动和倒退 第二节 皇国史观、国粹主义的回潮和暗流 第三节 故意不讲授近现代史——掩盖日本侵略战争的性质和罪行 第四章 “战后政治总决算”与第二次攻击教科书逆流 第一节 新保守主义路线的确立 第二节 “公式参拜”靖国神社运动 第三节 第二次攻击教科书逆流 第四节 文部大臣藤尾正行的“失言”及其背后 第五章 日本民间追究战争责任运动——教科书的部分“改善” 第一节 日本民间追究战争责任运动的掀起 第二节 亚洲各国民问被害索赔诉讼与日本当局的抵制 第三节 教科书内容的部分“改善” 第六章 第三次攻击教科书逆流 第一节 自民党《大东亚战争的总结》问世 第二节 学术界历史修正主义团伙的登场 第三节 第三次攻击教科书逆流 第四节 教科书“改恶”倾向 第七章 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新历史教科书”出台 第一节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剧 第二节 “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教科书的出台 第三节 “编纂会”教科书的采用和《最新日本史》出笼 第八章 《教育基本法》修改草案出台 第一节 突出“爱国心”的《教育基本法》修改草案 第二节 修身教科书的翻版——《思想读本》的出台 第三节 教育界反动弹压事件与高岛教科书诉讼案 第四节 “编纂会”教科书卷土又来 终章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说明了什么 第一节 日本历史教科书“改善”和“改恶”的交错进行及其背景 第二节 不断修改《学习指导要领》是当局控制历史教科书的工具 第三节 历史修正主义团伙产生的原因及其作用 第四节 历史教科书问题反映了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剧以及社会各界的民族主义情结 主要参考文献 附记 试读章节 这一状况引起保守派的不安。1878年秋,明治天皇视察了北陆、东海道等地的学校,认为在授业中传授“高尚的空论”,“令农商家的子弟不安本业,即使做官也无所适用,成为目无长上之人”。按照天皇的意旨,1879年夏,文部省以天皇名义颁发了《教学圣旨》,指责明治以来的教育“只知崇尚西洋的知识才艺,忘记了仁义忠孝。应把古今忠臣、义士、孝子的画像或照片挂在教室,深深印在儿童们幼小的心灵里。高尚空论的教育,对农商家子弟并不适用”。可见,保守派极力主张的是把现代教育置于天皇主义的桎梏之下,教育的目的首先着眼于培养效忠天皇的子民。 这以后,在自由民权运动的冲击下,日本官方虽然颁布了被称作“自由教育令”的《教育令》,但不到半年,《改正教育令》(1880年)出笼,将《教育令》中规定的由民众选举学务委员,更改为由知事、县令直接委任;在教育内容上,规定从小学开始设置必修科目“修身课”,而且必须置于各学科的首位。 在《改正教育令》下,文部省将一批认为“有碍国家安全”、“紊乱风俗”的教科书列为禁用教科书之内,同时明确规定了各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特别是对历史教科书,当文部省提出历史学科的内容草案后,明治天皇看过后竟然出面干预,特意召见侍从长,对草案中提出的日本历史中的“乱”字提出质疑,如保元之乱、平治之乱、源平之乱、南北朝之乱等,认为“虽然是事实”,但“会让后世子孙感到恐惧,应该用温和的写法来表现。过去的王政时代,有很多治世的功绩,应该综合考虑这些事情,如何?”文部省的官员们诚惶诚恐,随即将“神武东征”改为“神武天皇即位”,将“南北朝之乱”改为“南北朝对立”等等,并插入许多神话传说的故事。应该说,这也是近代以来,在天皇的直接干预下,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美化和歪曲历史的开端。 除了对历史教科书的内容进行美化和歪曲外,1881年,文部省向各府知事、县令发出训令,对教科书的采用实行统制制度。1882年,文部省颁发《小学修身书编纂大意》,规定修身教育的基本方针是“遵照万世一系天壤无穷的国体观,培养尊王爱国精神”,同时指出在小学校学习欧美道德弊害甚多,今后凡修身教科书一律由文部省直接编纂。到1883年,文部省先后编纂出小学、中学修身教科书以及《明治孝节录》、《幼学纲要》、《小学作法书》等修身课专用教科书。其中的《幼学纲要》还以天皇的名义由地方官直接“下赐”给各小学校,说明天皇对修身教育的关注。1886年,文部省正式颁布了教科书审定制度,规定无论公私学校,非经文部省审定合格的教科书一律不准使用,这便是“审定”教科书之开端。从此,“尊王、忠君、爱国”教育成为各级学校的首要任务。 1890年10月30日,由天皇近臣几经修改,以天皇名义发布的《教育敕语》正式出台,成为主宰日本教育思想、方针和政策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教典”。《教育敕语》称,“我皇祖皇宗肇国以来,树宏远之德,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我国体之精华,实乃教育之渊源”,“修学习业……(当)重国宪,尊国法,一旦缓急,义勇奉公,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做忠良之臣民,显彰先祖之遗风”,“我子孙臣民俱应遵守皇宗皇祖之遗训”。不难看出,《教育敕语》贯穿的是“皇国日本”的天皇主义史观,训导国民必须“遵守皇宗皇祖之遗训”、“义勇奉公”,做天皇的忠臣孝子。 《教育敕语》的颁布,意味着日本近代皇国主义教育的正式发端。在《教育敕语》颁布后的次年,《小学教则大纲》根据《教育敕语》的精神重新修订颁布。其中尤其对修身课明确提出必须根据《教育敕语》的宗旨,“培养儿童的良心,涵养其德性,教授实践人道的方法”和“尊王爱国的志气”。并将《教育敕语》中的“训诫”具体为“孝悌、友爱、仁慈、信实、礼敬、义勇、恭俭”等条目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甚至宣扬“奉戴万世一系的天皇是最大荣誉,也是最大幸福”。历史课则改为“日本历史”,规定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了解本邦国体之大要,培养国民的志操”,内容包括“乡土历史、建国体制、皇统无穷、历代天皇的伟业,忠良贤哲之臣民对天皇及国家的武勇和事迹、文化由来的概要”等。 1891年,日本政府又颁布了小学校节日仪式规程,规定各小学校每逢天长节、纪元节等节日时要举行仪式,内容包括向天皇、皇后的“御真影”(照片)礼拜;奉祝万岁;捧读《教育敕语》;校长训示;合唱“君之代”等。当时,这首歌并没有被正式列为日本的国歌,普通民众也不熟悉;随着《教育敕语》的颁布和小学校节日仪式的进行,“君之代”首先在小学校的节日仪式上唱起,对于扩散“君之代”的影响和促成“君之代”的国歌认定,带有特殊的意义。而且,这种礼拜仪式渐而形成制度,甚至成为各级学校的“重中之重”,届时必须认真举行,不得有丝毫疏忽,否则要追究校长的责任。正因为如此,保护天皇、皇后的“御真影”以及《教育敕语》复印件竟成为校长的第一要务,平素诚惶诚恐,惟恐出什么问题,甚至出现了校长在发生火灾时“奋不顾身”抢救天皇、皇后的照片和《教育敕语》复印件而被烧死的事件;还发生过校长因读错《教育敕语》被开除,甚至被迫自杀的事件。 《教育敕语》的颁布,强化了对教科书的统治,各学科必须使用经由文部省审定的教科书,修身课则由文部省组织编写。如文部省推出的《明治修身课》中,直接把《教育敕语》的内容扩大为章节条目,列有“孝顺父母”、“兄弟友爱”、“修学习业”、“义勇奉公”、“尊重宪法遵守国法”等十章,插有“忠臣孝子”的事迹,硬性向儿童灌输。 这样,直到日本战败投降,《教育敕语》始终笼罩着日本的教育事业,成为桎梏日本教育的紧箍,任何民主、自由的教育思想都无法冲破它的樊笼。P2-4 序言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80周年,抗日战争史又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其实,我们的国歌就是源于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这足以说明,抗日战争史对于中华民族,对于中国人民是何等重要。在这个时候重新审视那段历史,应该说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空前的复兴时期,而复兴的枢纽却产生于抗日战争。通过那场战争,中国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一百多年的压迫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那场战争,中国的进步力量上升到了可以率领中华民族向着光明的前程迈进。而如何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7.《被侮的女性——战时日军性奴隶制度》。强征与迫害中国“慰安妇”,是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重大罪行之一。而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原“慰安妇”在日本提出的受害索赔诉讼,虽然已经被日本法庭宣布不再受理,但以往的诉讼过程一直为中日两国以及国际社会所关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编审刘萍女士撰写的该书,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慰安妇”的受害历史,以及她们现在的悲惨境遇与诉讼斗争情况。 以上各书,全部是关于中日战争遗留问题的研究。但是,中日战争遗留问题还不止这些,如细菌战实施及其受害情况问题、战时中国劳工受害及战后诉讼问题等等。这些也是十分引人关注的问题。而由于种种原因,本丛书未能把这些问题纳入进来,确实有些遗憾。不过我相信,随着史料的发掘与不断丰富,随着研究者不断地努力,这样的研究必将会出现更新的成果。 最后,我以主编的名义,并代表丛书的所有作者,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表示由衷的感谢。特别应该提到的是,直接负责这套丛书编辑、出版的王爽女士,几年来为这套丛书的面世,积极奔走于哈尔滨和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我向她表示深深的敬意。另外,虽然丛书的作者都是在学术前沿上进行努力的,但仍然可能会有一些疏漏。因此,我们不仅期盼这套丛书能给人们知识和启迪,同时也希望得到研究同仁和各界朋友的批评指正。 荣维木 2011年2月于北京 后记 本稿成书于2005年,时正是自民党小泉内阁执政时期。小泉之后,安倍、福田、麻生相继出台组阁,但因为各种问题积重难返,三届内阁均维持不及一年。2009年4月,麻生内阁的文部科学省批准第三版的《新历史教科书》“合格”通过,只是由于“编纂会”发生内讧,甚至引发一场官司,原来的扶桑社拒绝出版该教科书,改由自由社出版发行,该教科书的内容不仅没有丝毫修改,相反增添了“修改后的教育基本法的理念,以及尊重公共的精神”(藤冈信胜语)等。 2009年8月30日,以鸠山由纪夫为党魁的民主党在众议院选举中以压倒多数的选票赢得了胜利,从而结束了自1995年以来的自民党“一党独大”、连续执政半个世纪(除1993年一度跌下政坛外)的局面。民主党鸠山、营直人内阁登台以来,一直表示推行“友好外交”,拒绝参拜靖国神社,反映在战争责任和历史认识问题方面的中日关系走向和缓。但是,围绕着日本历史教科书的历史认识及战争责任问题并没有得以彻底解决,仍然作为影响中日关系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值得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2010年8月 王希亮于哈尔滨方裕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