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草原小屋/外国儿童文学精译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美国)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草原小屋》于1935年出版,是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小屋”丛书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被誉为美国儿童文学经典名著,荣获世界著名儿童文学奖一一纽伯瑞奖。“小屋”丛书包括九部小说,描写主人公劳拉在美国中西部的童年生活,在美国久享盛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乃至成千上万的成年读者。根据“小屋”丛书拍成的电视剧系列更是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故事讲述19世纪70年代劳拉一家去西部拓荒的真实故事。小说中描写的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善良的人性、纯洁的友谊、乐观的情怀、美好的童心、幽默诙谐的对话,还有迷人的草原风光,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内容推荐

《草原小屋》于1935年出版,是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小屋”丛书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被誉为美国儿童文学经典名著。

《草原小屋》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劳拉一家去西部拓荒的真实故事。劳拉一家原本居住在威斯康星大森林里,爸爸和妈妈商量决定,带着三个女儿到西部大草原去拓荒。他们把一家全部的家当装载在一辆有篷马车上,爸爸赶着马车向西部行进。他们渡过河流,经过森林和丘陵,最后到了堪萨斯州的大草原,这个草原距离最近的小镇独立镇约有四十英里,是印第安人的领土。他们在草原上建起了小木屋,开始了新的生活。生活虽然很艰难,但一切都很美好一一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草原、神秘的小径、繁星密布的夜晚、爸爸的小提琴与夜莺的对唱声、印第安人的彩珠、爱德华兹先生带来的圣诞礼物劳拉太喜欢这片美丽的大草原了。可惜好景不长,美国政府又决定把这片土地还给印第安人,要求白人居民离开那里,英格尔斯一家再一次迁徙,离开了草原。

小说中描写的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善良的人性、纯洁的友谊、乐观的情怀、美好的童心、幽默诙谐的对话,还有迷人的草原风光,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过,本书有些对话中隐隐流露出来的对印第安人的惧怕和歧视,读者会注意到应该持批评态度。当然,这是一百多年前的情况。

目录

译本序

第一章 去西部

第二章 过河

第三章 草原宿营

第四章 草原上的一天

第五章 草原上的屋子

第六章 搬进新房

第七章 狼群

第八章 两扇结实的门

第九章 壁炉中的火

第十章 屋顶和地板

第十一章 印第安人进屋了

第十二章 清凉的饮用水

第十三章 得克萨斯长角牛

第十四章 印第安人的营地

第十五章 疟疾

第十六章 烟囱起火

第十七章 爸爸进城去了

第十八章 高个子印第安人

第十九章 爱德华兹先生遇上圣诞老人

第二十章 半夜的尖叫声

第二十一章 印第安人大集会

第二十二章 草原大火

第二十三章 印第安人的战斗呐喊

第二十四章 印第安人骑马离开

第二十五章 士兵

第二十六章 启程

试读章节

皮特和帕蒂开始轻快地小跑着,好像也很高兴。劳拉紧紧地扶着车篷篷架,站在颠簸的马车上。她越过爸爸的肩膀和远处波浪起伏的绿草看到一片树林,这些树和她以前看到的任何树都不一样。它们只有灌木那么高。

“吁!”爸爸突然发出吆喝声。“现在该走哪条路呢?”他喃喃自语道。

路在这里分成了两条,分不出哪条走的人多。两条路都是草地上碾出来的模糊车辙儿。一条通向西面;而另一条呢,往下稍稍有点斜,然后伸向了南方。两条路很快地消失在随风波动的高高的草丛中。

“我想还是走那条下坡路好,”爸爸用决定的口吻说,“小河就在下面。这一定是一条去往浅滩的路。”他吆喝皮特和帕蒂掉头走通向南方的路。

这条路在微微弯曲的大地上忽上忽下向前伸展着。现在树林离得比较近了,但是看上去并不比刚才看见的高。这时,劳拉突然被吓得喘不过气来,急忙抓住车篷篷架,因为,差不多就在皮特和帕蒂的鼻子尖底下,再没有随风波动的草了,根本没有草所依附的土地。她向土地的边缘和树梢望去。

路在那儿拐弯了,它沿着断崖顶有一小段,然后突然向下伸去。爸爸猛地刹车,皮特和帕蒂往后死死地撑着,几乎要坐下去了。马车轮向前滑动着,一点点地把马车从陡峭的斜坡滑向沟底的路面。马车的两边是锯齿状裸露的红土悬崖。崖顶上的草仍然随风波动,但是,那直上直下有裂缝的崖壁上却是寸草不生、光秃秃的。崖壁很热,散发出的热直扑劳拉的脸。风仍在头顶上面吹着,但是没有吹入这深深的裂罅中,这种死气沉沉的氛围使人感到似乎是不可思议、空荡荡的。

接着,马车又一次处于水平状态。车走出来的狭窄沟壑通向河边低地。这儿长着一片树木,劳拉在上面的草原上看到过这些树的树梢。成荫的树丛稀稀拉拉地散布在风卷的草地上,几只鹿待在树丛中,在树影下似隐似现。它们转过头来注视着马车,好奇的小鹿索性站起来,要把马车看得更清楚。

劳拉因为之前没有看到小河而感到吃惊。河边低地很宽。在这里,在大草原下边,竞还有平缓的山丘和充满阳光的开阔地带。这儿空气闷热。车轮底下土地松软。在这个充满阳光的开阔地上,草长得很稀,被鹿群啃得只剩下短短的一截。

有一会儿功夫,那高高的光秃秃红土悬崖矗立在马车后边。但当皮特和帕蒂停下来在河边饮水时,悬崖又几乎完全隐匿在小山丘和树木的后面了。

沉闷的空间充满了奔腾的河水声。小河岸边垂满了树枝,树的倒影把小河遮得一片黑。河水在河中间湍急地流动,泛起点点银色的、蓝色的波光。

“这河相当深,”爸爸说,“但我想我们会平安无事的。你可以从旧车印看出,这是一个浅滩。你说呢,卡罗琳?”

“你说的不会有错,查尔斯。”妈妈回答道。

皮特和帕蒂抬起它们那湿湿的鼻子。它们向前竖起耳朵,看看小河,然后又向后竖起耳朵听听爸爸在说些什么。它们叹着气,把软软的鼻子凑在一起互相低语着。在上游一段不远的路上,杰克用它那红红的舌头舔着河水。

“我要拴紧车篷。”爸爸说。他从座位上下来,放下车篷帆布的两边,把它们牢牢地系在车厢上。然后,他把车后边的绳子拉紧,这样帆布在中间缩拢,只留出一个小小的洞眼,小得从中都无法看过去。

玛丽蜷缩着躺在床上。她不喜欢浅滩,她害怕喧腾的水。但劳拉却很激动,她喜欢溅起的水。爸爸爬上座位,然后对妈妈说:“到了河中央那儿,它们可能得游水,但是,我们会顺利过去的,卡罗琳。”

劳拉想到杰克,她说:“我希望杰克能在马车上过河,爸爸。”

爸爸没吱声。他的双手紧抓着缰绳。妈妈说话了:“劳拉,杰克会游泳,它会平安无事的。”

马车在泥泞中缓缓地斜向前进。河水开始溅着车轮,水溅得越来越厉害。马车在河水的拍击下晃荡着。接着,突然间,马车被托了起来,先是平稳的,之后左右摇摆着。这是一种很可爱的感觉。

嘈杂的水声停止了,这时妈妈突然尖声叫起来:“躺下,姑娘们!”

玛丽和劳拉飞快地平躺在床上。每当妈妈用那种口气说话时,她们总是乖乖地听妈妈的话。妈妈用一块很厚实的毯子,给她们从头到脚严严实实地盖起来。

“就这么老老实实地待着别动!”她说。

玛丽一动也不动,她在颤抖,但很安静。可劳拉却总忍不住要动一动。她是想看看要发生什么事情,她能感到马车在水面上摇晃和转动,溅水声再一次响起,然后再一次消失。这时,爸爸的声音吓住了劳拉。他说:“拽住它们,卡罗琳!”

马车摇摇晃晃地前进,突然一个大浪从旁边打了过来。劳拉一把从脑袋上抓下毯子,一骨碌直挺挺地坐了起来。

爸爸不见了。妈妈独自坐在马车座位上,双手紧紧拽住缰绳。玛丽再一次把脸埋在毯子里,但劳拉更进一步坐了起来。她看不见河岸。除了河水拍击着马车,前面什么也看不到。水里有三个头:皮特的头、帕蒂的头,还有爸爸的头,爸爸的头小而湿。爸爸的拳头在水里紧紧地拽着皮特的笼头。

劳拉从奔腾的水声中模模糊糊地听到爸爸的说话声。他的话音听起来镇定而开心,但她听不清他说些什么。他在对马说话。妈妈面色苍白,惊恐不安。“躺下,劳拉。”妈妈说。

劳拉躺下了。她觉得浑身发冷,极不自在。她的眼紧闭着,但她仍能看到可怕的河水,看到爸爸那浸在水中的棕色胡子。

很长一段时间,马车摇荡着扭动着,玛丽一直在无声地啜泣,劳拉越来越觉得肚子不舒服。这时候,马车前轮撞到了什么,发出吱吱嘎嘎的摩擦声,爸爸大叫起来。整个马车突然一震,晃了一晃,向后一倒,但是车轮却在地面上转动着。劳拉又一次起来,扶着座位,她看到皮特和帕蒂湿漉漉的后背,它们争先恐后地向陡峭的河岸上爬,爸爸在它们旁边一边跑着一边吆喝:“嘿,帕蒂!嘿,皮特!加油!加油!起来没事儿了!好孩子们!”P7-9

序言

十几年前,艾桂梅从美国带来一本美国女作家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的《草原小屋》的英文原版书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我读了以后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列入中译公司正在出版的英汉对照“温馨系列”。首先,这是一本儿童文学经典名著,故事非常感人,描写作者一家去西部大草原拓荒的真实生活。小说以第三人称为主人公、以一个小女孩的口吻,用非常朴实的语言,讲述一家人艰难却又充满激情和乐观情怀的生活,让人读起来觉得很温馨。其次,英语原文文字通俗简洁,使用的大都是日常生活用语,是极好的英语读物。选题通过后,我们就合译了这本书。现在,中译公司新策划的“中译经典文库·世界文学名著”列选了《草原小屋》,我非常高兴能有这么一个机会,把十几年前的译本再认真地审读一遍,做一些改进。

《草原小屋》于1935年出版,是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小屋”丛书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被誉为美国儿童文学经典名著,荣获世界著名儿童文学奖一一纽伯瑞奖。“小屋”丛书包括九部小说,描写主人公劳拉在美国中西部的童年生活,在美国久享盛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乃至成千上万的成年读者。根据“小屋”丛书拍成的电视剧系列更是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草原小屋》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小说正如《旧金山纪事报》评论所说的,是“直接取材于美国拓荒者生活的最优秀的儿童读物”。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美国西进运动是美国对西部拓荒开发的过程,也是美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美利坚民族大融合的过程。这场西进运动对美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彻底改变了美国的面貌。但在这场西进运动中,印第安人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印第安人是两万多年前从亚洲迁徙到北美洲来的,慢慢地这些人分成各个不同的部落并定居下来。在16世纪欧洲人初次到达北美洲之前,印第安人拥有大部分现在属于美国的土地。欧洲人要扩张土地,威胁到印第安人的生存,于是双方战事不断,欧洲人慢慢地将印第安人逼向西部和西南部。在19世纪60年代,西部的广阔疆域还是印第安人聚居的区域。为了推进西进运动,1862年美国政府通过一个法案,只要白人居民过去开垦农场,住满五年,就可以拥有自己开拓的土地和家园,而且只要开垦十英亩,就可以获得一百六十英亩的土地。19世纪当美国政府企图迫使印第安人离开家园时,他们坚决抵抗;经过一番苦斗,印第安人被迫迁进划定的居留地,直到今天仍生活在那里。

《草原小屋》讲述的正是在那个时期劳拉一家去西部拓荒的真实故事。劳拉一家原本居住在威斯康星大森林里,爸爸和妈妈商量决定,带着三个女儿到西部大草原去拓荒。他们把一家全部的家当装载在一辆有篷马车上,爸爸赶着马车向西部行进。他们渡过河流,经过森林和丘陵,最后到了堪萨斯州的大草原,这个草原距离最近的小镇独立镇约有四十英里,是印第安人的领土。他们在草原上建起了小木屋,开始了新的生活。生活虽然很艰难,但一切都很美好一一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草原、神秘的小径、繁星密布的夜晚、爸爸的小提琴与夜莺的对唱声、印第安人的彩珠、爱德华兹先生带来的圣诞礼物……劳拉太喜欢这片美丽的大草原了。可惜好景不长,美国政府又决定把这片土地还给印第安人,要求白人居民离开那里,英格尔斯一家再一次迁徙,离开了草原。

小说中描写的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善良的人性、纯洁的友谊、乐观的情怀、美好的童心、幽默诙谐的对话,还有迷人的草原风光,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过,本书有些对话中隐隐流露出来的对印第安人的惧怕和歧视,读者会注意到应该持批评态度。当然,这是一百多年前的情况。

《草原小屋》故事发生时作者劳拉大约在两岁到三岁多,而写这部小说时她已接近七十岁高龄。由于故事发生的时候劳拉还太小,书中的许多故事情节都是后来她爸爸、她妈妈和她姐姐玛丽告诉她的,劳拉自己并不记得这些事情,故事里的劳拉比真实劳拉的年龄要大几岁。这部小说出版至今虽已过去一百多年,但我们今天读来,仍会为书中平凡但令人感动的故事所吸引,为劳拉一家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地建设美好家园、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积极乐观的情怀,以及心存感恩的善良人性所感动。

本书的第一章至第十章、第二十四、二十五章由章婉凝译出,第十一章至第二十章由朱玲译出,第二十一章至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六章由朱玲和艾桂梅合作译出。由于译者水平有限,译本中可能还存在不少误译,敬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章婉凝

2009年1月12日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质朴的书,非常质朴的故事。写这质朴的书质朴故事的人那时就住在这小木屋里。它开始在大森林里,后来在草原上。那是一种宁静和满足的生活。那时的劳作和收获也宁静、满足。那时的一切都像油灯擦得锃亮的玻璃罩子里的那团火,跳动着,可是温和。那时的幸福是这一团火似的幸福。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梅子涵

这本书是写给孩子们的,也是写给年轻的父母们的。1935年一问世,立即引起全美轰动,连续多年居于美国儿童文学畅销书的前列。孩子们读了,会学到很多生活的本领,了解自然界的知识,懂得生活的艰辛与快乐。父母们读了,会知道应该如何培养和教育他们的孩子,使其具有健康向上、勤奋好学、勇敢善良、不畏困难的高尚品质。

——富彦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8: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