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灶王节”、“元旦”、“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莫凤欣、莫争春、莫文俊编写《中国节日文化大观》一书,以翔实的资料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解释了各种节日由来的历史,读者从中会得到启迪与教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节日文化大观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莫凤欣//莫争春//莫文俊 |
出版社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灶王节”、“元旦”、“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莫凤欣、莫争春、莫文俊编写《中国节日文化大观》一书,以翔实的资料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解释了各种节日由来的历史,读者从中会得到启迪与教益。 内容推荐 莫凤欣、莫争春、莫文俊编写《中国节日文化大观》一书,以翔实的资料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解释了各种节日由来的历史,读者从中会得到启迪与教益。 《中国节日文化大观》概述各种节日的历史渊源、总体概貌和历代名人赞扬节日的诗词,是有益的工具书。 目录 第一章 民族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社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元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冬至节 灶王节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节日 元旦 三八国际妇女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四青年节 六一国际儿童节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八一建军节 国庆节 教师节 植树节 国际护士节 第三章 少数民族独有的传统节日 壮族歌圩 壮族莫一大王节 藏族的藏历年 蒙古族的那达慕 傣族的泼水节 瑶族的盘王节 瑶族的祝著节 苗族的苗年节 苗族的跳坡节 侗、壮、瑶、苗族的花炮节 仫佬族的依饭节 仫佬族的走坡节 毛南族的分龙节 回族的开斋节 回族的古尔邦节 京族的哈节 彝族的眺公节 水族的端节 附录 一、其他节日题录 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三、西方盛行的主要节日 试读章节 2.瑶族过春节。除夕日或前几日,瑶族多数人家杀过年猪。年猪经脱毛开膛破肚后,全猪(有的地方用猪血)供于家祖神台,由家长念祷词,敬请祖先“还阳”与子孙共度佳节。吃团圆饭时,要举行纪念祖宗的仪式。全家团坐,上香酹酒,家长由近及远一一念出所知历代祖先的名字和诞生日,以及历代迁徙途中曾居住过的地名,家人静坐恭听,以铭记祖先艰辛创业的功绩。有的地方于餐前以一团大糍粑和一些肉菜喂狗。晚餐后守岁,有的人家将灶堂铁三脚锅架翻转平放于灶旁,意为让其休息一日。有的地方于除夕晚由村老和师公做法事封寨。封寨后,各家关门守岁,不能外出,待鸡啼第一遍时,由村老对空鸣枪,宣布开村,各家随之鸣炮开门欢庆新年到来。 瑶族过节,因支系不同而各具特色。初一鸡啼时分,村老对天鸣枪三响(或吹牛角号三响),各户随之燃烧鞭炮(民国前多以新竹节投于火中引爆,称“爆竹”),并敲锣击鼓,意为驱邪接福。操“勉话”的瑶族(盘瑶)人家引猫狗巡游住房四周,意为防鼠防兽。广西龙胜部分瑶族(花瑶)成年男子由长辈带领,手举火把刀斧,肩荷挖锄上山“出晨”,边走边念“行东利东、行北利北、东成西就、南通北达”等吉利话,然后各人砍回一捆生柴,意为新年生柴(财)。红瑶以鸡粥、肉粥祭祖,祭祖时,神台上还供两套女子新装,以示丰衣足食。广西富川、钟山、恭城等地瑶族(平地瑶)则以白粳、花粳、黑壳糯、黄壳糯、八月粘等谷种分投于杯中浸泡,并摆于神台,过些日子,观其中发芽茁壮者即定为当年播种的品种。种棉人家则在初一晨将一把生盐撒入灶堂中,称“爆棉花”,如爆声强即兆今年棉花有成,宜多种。自称“金门”的瑶族(蓝靛瑶)于初一给幼童举行识字、挑花的启蒙仪式,有的还种几株桃李或南竹。春节期间,瑶族人民举行唱堂歌、演“耕作戏”、打铜鼓、赛陀螺、射击、围猎、抛绣球、斗鸟等富于民族色彩的文体活动。 3.苗族过春节。苗族除夕称“‘大年”。各家杀猪宰羊,蒸糯粑,人夜于房内四方及牛栏处点油灯,长明至初三日。除夕祭祖于晚饭前进行,将酒菜置于餐桌旁或火塘边,鸣放鞭炮后,户主念各位祖先名字,恭请他们回家“过年”,每念请一位祖先,就奠酒一匙于地上。念毕,全家入座吃年夜团圆饭。 苗族称春节为“客家年”。初一晨,鸣粉枪放鞭炮迎春。各户家长到当年“吉利”方向砍回常绿树枝,置于屋内,意为“生财”和“长青”。隆林等地,初一晨苗族姑娘到泉边抢新水,抢到第一的姑娘将水挑到各家各户,一一分送,以示共享吉利,各家放鞭炮迎接致谢。有的地方于初一早将耕牛牵到堂屋,喂以酒饭及精饲料,待牛排泄屎尿后才牵人牛栏,意求当年丰收。春节期间,走亲戚,拜老庚,互致新年大喜。桂西北一带,苗族年轻人给外公外婆、舅爷舅娘、叔伯姨姑等拜年时,要分别对象唱内容有别的传统“拜年歌”。初一至十五,苗寨举行吹芦笙、弹琵琶、唱苗歌、舞踩堂、爬高竿、跳坡、斗牛等文化体育活动,老少同乐。 4.侗族过春节。侗族除夕日,各家舂糯米糍粑,遍扫屋宇,洗涮食器等物。扫毕,在房屋四周撒一层石灰粉,意为清毒祛邪。有的地方有洗水井之俗。届时,各家派人对村寨的公共水井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将井中的旧水舀干,清去井中的淤泥和其他不洁之物。新年来到时,一井碧水,清澈见底。习俗认为,新年用上干净的井水,‘便会吉祥如意。除夕祭祖酬神,供品中的全鸡、全鱼、糯米酒等不能少。吃年饭时,烩鸡块、腌鱼为必有菜式。晚上守岁,火灶上吊芥菜叶让其熏干,明灯燃烛,通夜不眠,深夜家人共吃汤圆和喝油菜。 侗族除了在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也把春节作为一年之中的隆重节日。大年初一清晨,青壮年男子朝村东方向“出行”,采回鲜艳的野山茶花,插在祖宗神台上,以示新年万象更新。左邻右舍互相拜年,品尝油茶,共贺新年大吉大利。有的人家到寺庙、“菩萨堂”之位去叩拜,祈求吉利。春节期间,侗乡男女老幼走亲访友,情意融洽,团结祥和。人们舞龙耍狮,唱侗戏,吹芦笙,跳“多耶”,闹年锣,对山歌,年青人则喜欢行歌坐夜,自得其乐。侗族欢庆春节,以规模大、群体性强、重视友情为特色。各村之间,互相集体走访,名为“月也”。以村为单位组成芦笙队、年锣队到邻村拜年和竞赛,往往行程数十里,竞赛时,或两村间,或数村间互相比试,数十芦笙齐奏,几十面锣鼓共鸣,围观群众成千上万,气氛极为热烈,获胜者为本村增添福气和荣耀。 5.仫佬族过春节。广西仫佬族除夕,各家杀鸡买肉、蒸年糕。晚上吃团圆饭前各携酒肉到村前庙宇祭神灵,在家则于厅堂神台敬祭祖先、灶神、财神。供祖时,饭前祭品为荤菜,饭后祭品为豆腐、青菜、果品等素菜。神台前香火彻夜不熄,以示新旧相接,子孙绵延昌盛。 仫佬族过年,为期半个月,到正月十五“完年”为止。初一清晨有挑新水(亦称“买新水”)习俗。鸡啼时分,家庭主妇争先到河边、井边,先烧香拜神并投数枚硬币于水中,然后将水挑回,家中老小则于家门口守候,新水挑进门时,每人喝新水。习俗认为,初一的新水圣洁吉利,人喝了能祛病延年,猪吃了可快长肥壮,用来染布布发亮,蒸酒酒不酸,煮饭饭菜香。初一早餐,家家吃汤圆,象征日子甜蜜。节日期间有诸多禁忌,其中以初一的禁忌最多最严。节日娱乐活动有舞龙狮、唱采茶等,以男女青年“走坡”最具特色。他们身着盛装,聚集于村外绿坡秀岭或村中晒谷坪上,大开“歌堂”,白天唱情歌,夜晚唱故事歌,纵情欢歌,通宵达旦。 6.毛南族过春节。广西毛南族除夕夜以“百鸟”祭祖先。“百鸟”以菖蒲叶编成,形似鹧鸪、鹭鸶、山鸡等,内灌香糯,并伴豆类、芝麻。煮熟后串绑在一根蔗上,横挂于神台香火前祭祖,名为“槽鸟”。“槽鸟”一直供到正月十五日才取下当饭吃掉,称为“放鸟飞”。有的地方于除夕为小孩做。“年尾招魂”。其时,各家携鸡、肉、蛋、粽粑、甘蔗等祭品到村前的“李大将军庙”(内置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为偶像,据称是村寨人畜的保护神)点香祭拜,回家将祭品分给小孩吃,据称此举可招回孩魂,使其健康成长。此俗今已鲜见。 广西毛南族视春节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凌晨,妇女到河边挑新水,用相思树叶泡水洗脸。学童读几页书,女童做些针线活,以此讨吉,期望子女聪慧灵巧。各户将挑柴扁担插在门口,上端挂秤,下端系刀,意在保人畜安宁兴旺。清晨以生竹烤于火,待其热胀后抽出打炮,共爆十二响,每响代表一个月,全响全吉;若某炮不响,则至本月时格外小心,以防灾害降临。也有以鞭炮代表猪、牛、马、鸡、鸭等畜禽,烧前说明某炮代表某物,以响否断定今年某物的吉凶;也有用斧头轻敲房柱,或在织布机上挂一串粽粑,意在求福保安。年初二到正月十五访亲拜友及开展娱乐活动。 7.京族过春节。广西京族自腊月二十三日至除夕日,各家扫墓祭祖。除夕日,各家做白糍粒糕点(糯米粉裹糖心)和过年菜肴。中午全村老幼聚集哈亭,以三牲(猪、鸡、鱼)祭拜神灵,回家后再祭祖先,晚上守岁到零时,再次以白糍粒祭祖先后,即闭门谢客至初二日才外出拜年访友。 京族过春节与壮、汉族相似。年初一清晨,各家到井边烧香汲水,名为“买新水”。早餐家家吃糖粥、白糍粒等素食,午餐吃荤喝酒,当日闭门谢客。P23-26 序言 中国人民每年以不同方式欢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教师节以及五一、十一等节日,但许多人并不懂得节日的源流历史。莫凤欣、莫争春、莫文俊编写《中国节日文化大观》一书,以翔实的资料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解释了各种节日由来的历史,读者从中会得到启迪与教益。 莫凤欣同志文化大革命前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是我的学生。该同志勤奋好学,基础知识扎实。工作之后,博览群书,辛勤笔耕,著述颇丰。该书较好地将传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合起来,其意义不言而喻,值得向读者推荐。 该书概述各种节日的历史渊源、总体概貌和历代名人赞扬节日的诗词,是有益的工具书。我应莫凤欣同志的邀请,作此序以表祝贺。 (覃宏裕,广西横县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广西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教授,广西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等职) 后记 《中国节日文化大观》于2008年冬完稿,不仅得到作序的三位老领导的支持鼓励,还得到广西历史学会会长、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钟文典,广西历史学会副会长、广西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黄铮,广西历史学会副会长、广西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原通志馆)副主任编审雷坚等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他们对书稿作了肯定,称赞此书是有益的工具书,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是有作用的。雷坚副主任还吩咐作者,该书出版后要再拜读并收藏。 《中国节日文化大观》属知识性、文化性、教育性的书籍,与此前出版的同类书有别的是:该书精辟扼要说明传统节日、新节日、少数民族独有节日的由来,还有历代名人颂扬节日的诗词。特别可贵的是把国家原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董必武、陈毅等歌颂节日的诗词编辑在节日文化里,实是先例。书稿经多次修改后送到广西人民出版社,得到博士、该社内行领导、总编辑江淳和编辑室主任廖集玲同志的鼎力支持,并答应出版公开发行。为此,在该书即将出版问世之时,特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我们是党和国家培养成长的知识分子,工作之后,努力拼搏,经数载之功,撰成此书。该书正好是在2008年中央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之后,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前问世,我们仅以此书作为礼物——向国庆节献礼。 作者叙于广西首府南宁市 2009年仲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