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华编著的这本《调皮的孩子是块宝》就如何看待调皮的孩子、如何与调皮的孩子相处、如何引导调皮的孩子等一系列令家长感到困惑、迷茫、混沌的问题给予一一解答。家长按照本书的方法对调皮的孩子进行培养,一定会事半功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调皮的孩子是块宝 |
分类 | |
作者 | 夏华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夏华编著的这本《调皮的孩子是块宝》就如何看待调皮的孩子、如何与调皮的孩子相处、如何引导调皮的孩子等一系列令家长感到困惑、迷茫、混沌的问题给予一一解答。家长按照本书的方法对调皮的孩子进行培养,一定会事半功倍。 内容推荐 夏华编著的这本《调皮的孩子是块宝》将告诉你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调皮行为。 《调皮的孩子是块宝》认为:只要孩子不是经常有出自愤怒、残忍或怀有恶意的、会使人身体受到伤害的调皮行为,家长都应当大度一些、宽容一些。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看,调皮是孩子不断走向成熟的必要“演出”。如果每一位家长能正确地对待孩子的调皮行为,并辅之以科学的指导,那么你那调皮的孩子没准就是下一个亨利·福特! 目录 第一章 调皮的孩子也是乖孩子 不省心的“调皮鬼” 调皮是孩子的天性 调皮与多动症的区别 孩子调皮背后的根源 理顺孩子的逆反心理 挖掘调皮孩子的潜能 孩子唯命是从不一定就好 第二章 用爱融化调皮孩子的“野"心 调皮孩子更渴望父母的爱 再忙也不要忽略调皮孩子 拥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不妨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 给调皮孩子犯错的权利 没有理由不信任调皮孩子 与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把温和的一面呈现给孩子 第三章 赏识是调皮孩子进步的催化剂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调皮孩子 发现并放大孩子的优点 及时夸奖孩子效果佳 奖励孩子要讲究技巧 发自内心地表扬孩子 不要当众贬低孩子 嘲讽孩子不可取 第四章 挖掘调皮孩子的创新潜能 调皮孩子创新能力强 了解创新教育的内涵 善待孩子的涂鸦行为 精心呵护孩子的想象力 “出格”不一定是坏事 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 扼杀个性无异于扼杀创造力 “管”不如“顺”,让孩子多接触自然 动手能力的培养要重视 第五章 因势利导,培育社交高手 培养社交能力至关重要 懂礼貌的孩子讨人喜欢 教会孩子如何与人合作 孩子间的纠纷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孩子的一生需要有宽容相伴 如何让孩子为他人着想 会赞美才容易赢得友谊 让孩子掌握微笑的艺术 幽默会为孩子增添魅力 第六章 科学引导调皮孩子的冒险行为 让孩子了解冒险的性质 冒险应从消除怯场开始 不敢冒险是最大的风险 鼓励孩子大胆地尝试 通过“玩”历练胆量 登山是最好的冒险训练 冒险离不开直面困难与挫折的勇气 常识越多,孩子就越敢冒险 第七章 让调皮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招数 调皮孩子注意力差的表现 用目标引导孩子的专注力 培养自控力可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通过游戏让调皮孩子专注 以兴趣点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大声朗读可训练高效注意力 这些因素在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家长有必要了解注意力的四种品质 测试:孩子的注意力怎么样 第八章 这样“加固”调皮孩子的责任心 借口来了,责任心溜走了 自立是培养责任心的基础 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喝彩 做事一定要善始善终 告别拖拖拉拉的恶习 在困苦中强化责任心 做诚实守信的“小大人” 第九章 巧借外力分散孩子过剩的精力 重视孩子做家务活 乐意孩子“帮倒忙” 体育锻炼不可少 让孩子喜欢上音乐 在舞动中宣泄调皮劲 下棋最能让人静下心来 第十章 为孩子的调皮劲儿划一条底线 可以“疯闹”不可耍脾气 可以有个性不可任性 可以自我不可自私 不可以掩饰事实 可以肆无忌惮但不可有攻击倾向 试读章节 故事一: 有一天,妈妈让孩子画太阳,孩子画了一个蓝太阳。 妈妈问他:“你怎么把太阳画成蓝色的?” 孩子说:“我画的是海里的太阳。” 妈妈说:“好极了,你太有想象力了。” 故事二: 有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而且爱抚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高兴极了。 幼儿教育专家不解:“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 老师笑着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养出蓝色的苹果呢。” 瞧,如此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其实,允许孩子“不听话”指的主要是思维上的“不听话”,孩子们看到的世界是独特的,他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如果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粗暴地干涉,就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孩子一点“不听话的权利”就是对他们创新思维、创造欲望的保护。 有人曾在幼儿家长中作过一次调查: “你认为自己孩子主要的优点是什么?”——80%以上的家长选择“听话”、“懂道理”,而对“独立性强”、“有礼貌”、“和同伴友好”、“胆大”及“不怕困难”等五项的选择率极低。 “你孩子的缺点是什么?”——40%~50%的家长列出“不听话”、“任性”,5%的家长将“爱动”这一幼儿的特点视为缺点。 可见,多数家长都把教育重点放在要求孩子“听话、老实、懂道理”上,而对孩子的独立性则要求不高或不作要求。事实上,“太听话”的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总有些不足。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我的孩子太听话、胆子太小,都快高中毕业了,遇到啥事都没主意往后缩。”一位家长向某报记者抱怨道。孩子一点儿不听话让家长担心,同样,孩子太听话没主见也让家长担心。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听话是好事,太听话就不见得是好事了。对此,有关心理咨询师谈到,一些家长开始满足于孩子“听话、懂事、省心”,到了小学中高年级甚至初中时才发现,孩子缺乏在家、学校、社会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同龄人相比显得退缩、不自信,以前的优点现在变成了需要克服的缺点。 综合来看,“乖孩子”真正成为社会精英、业界尖子的不多,他们大多在一般劳动岗位上工作。当然,并不是说“不听话”的孩子就一定聪明、能出类拔萃。孩子的“听话”应更多地体现在生活规矩、行为道德上。而孩子天性好动、“鬼主意”多,家长应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当孩子出“鬼主意”时,家长应与孩子一起挖掘其中更多的乐趣和可用之处,引导他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般来说,因小时候受到过于严厉粗暴的“教育”或受父母太多的保护而表现出听话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独立性要求的剧增,内心所受到的压抑和潜在的危机就会充分地爆发,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欲。然而,由于他们所受教育的偏差,能力的不足,又会使他们遇到挫折,有的会因此郁郁寡欢,遇事犹豫不决,严重的还会出现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障碍;还有的则出现大量的反社会行为,以自己的格格不入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许多父母抱怨孩子长大后就越变越“坏”,殊不知,这正是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果。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平衡孩子“听话”与“不听话”的天秤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五大主张”,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作紧张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陶行知在传统思想禁锢国人时,就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鼓励父母让孩子放开手脚地活出自己天真活泼的生活。今天,我们年青一代的父母还要在传统观念与竞争机制之间摇摆不定吗?有位儿童心理专家这样描述过:“一个‘太听话’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压抑’的孩子,他认为不听话是危险的,只有听话才能得到父母的爱。”所以,不要再对你的孩子说“宝宝,听话!不听话,爸爸妈妈不喜欢你”之类的话了,这只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弯曲、压抑。 放开手吧,孩子不听话,不一定是坏事! P20-22 序言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用“调皮”来形容孩子似乎是表示贬义。一说到自家的孩子调皮,家长总是一幅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的样子:他们在家里登高爬低,翻箱倒柜;他们在幼儿园里与小朋友打架,争抢玩具;他们淘气任性,整天和大人对着干;他们胆大妄为,随时都会整出个新花样…… “你真把我气疯了!”贝贝的妈妈走进贝贝的房间时气愤地说,她差点儿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漂亮整洁的儿童房,地板上和墙上居然被涂满了护手霜。五岁的贝贝赶忙抢着说:“今年冬天还没有下雪,我在制造一场冬天的雪。这样不好看吗?”显然,这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的行为“出格”了,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认为:这个小家伙确实有些与众不同的“创意”。 诚然,调皮的孩子很多“折腾”大人。可是,家长是否能换个角度想一想:孩子调皮,至少表明他(她)的智商是中上的,体力是充沛的,独立性是较强的。如果你留心那些干出一番事业的人的成长历程,就能得出一个结论:有出息的人鲜有小时候不调皮的。 孩子的调皮捣蛋之中,往往蕴含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是孩子智慧发展的原始动力。美国汽车工程师、福特汽车公司建立者亨利·福特在很小的时候,就比同龄的其他孩子更调皮,他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对机械类的装置,以至于仆人只要一见到亨利·福特回家,便立即把手表藏起来,因为那些华丽昂贵的怀表总是被他拆得七零八落。亨利·福特还常常瞒着仆人偷偷地溜到底特律镇,把脸贴在钟表店的玻璃窗上,看店里的师傅修理手表,以至于忘了时间,天黑后才匆匆跑回家……值得庆幸的是,面对孩子的调皮,亨利·福特的父母不但不阻止,还常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亨利·福特在晚年回忆录中写道:“小时候,由于调皮,没少让父母担忧,可是,他们从来不给我压力。我今天的成就与他们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只要孩子不是经常有出自愤怒、残忍或怀有恶意的、会使人身体受到伤害的调皮行为,家长都应当大度一些、宽容一些。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看,调皮是孩子不断走向成熟的必要“演出”。如果每一位家长能正确地对待孩子的调皮行为,并辅之以科学的指导,那么你那调皮的孩子没准就是下一个亨利·福特! 编著者 2011年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