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以他聪慧的才智,一生为国家民族创建了从衰败到鼎盛的伟业,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文韬武略最突出的一位君王;他政绩辉煌,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清朝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
本书将为你介绍康熙传奇的一生,带你走进他的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康熙(康熙雄才大略)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李楠 |
出版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以他聪慧的才智,一生为国家民族创建了从衰败到鼎盛的伟业,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文韬武略最突出的一位君王;他政绩辉煌,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清朝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 本书将为你介绍康熙传奇的一生,带你走进他的世界! 内容推荐 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他开创无数的第一;他也曾励精图治,扶商济农,革新吏治,守疆固土;他对内擒鳌拜,撤“三藩”,巩固中央集权。除统一新疆和台湾以外,他北击俄罗斯,建立了庞大的封建王朝。他就是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享有盛名的康熙皇帝。 全书将分为“幼帝登基,权掌天下”、“平定三藩,消除隐患”、“收复台湾,完成统一”、“抗击沙俄,稳定边疆”、“征讨噶尔丹,统一蒙古”等十五章内容进行了介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幼帝登基 权掌天下 一、清初动荡 玄烨及帝 二、天之骄子 降生清廷 三、至亲盟友 授业解惑 四、四大辅臣 背弃誓言 五、智取鳌拜 稳定朝纲 第二章 平定三藩 消除隐患 一、平西王密谋即位 二、康熙帝谋策灭吴 三、反清复明妄作乱 四、叛乱逆反终未果 五、终息藩乱定天下 第三章 收复台湾 完成统一 一、首次和谈 二、武力收复 三、弃留之争 四、设置台湾府 五、对台政策 第四章 抗击沙俄 稳定边疆 一、沙俄入侵 二、中俄和谈 三、签订《尼布楚条约》 第五章 征讨噶尔丹 统一蒙古 一、准噶尔叛乱 二、亲征噶尔丹 三、再征噶尔丹 四、三征噶尔丹 第六章 平息藏乱 权利收归 一、册封达赖 二、平定叛乱 三、对藏政策 第七章 废立储君 位传胤稹 一、后宫之首 二、康熙教子 三、立储胤初 四、复立胤初 五、传位胤稹 第八章 励精图治 富国安民 一、统一民族大家庭 二、改革农奴法制 三、推行满汉同视政策 四、国家鼓励军民垦荒 五、摊丁人亩改革赋税 六、恤商利商 开放海禁 七、举国力治理黄淮 八、阐释赈灾 九、绘制全国地图 十、六下江南 考察民情 十二、康乾盛世 第九章 国之首要 整饬吏治 一、破解江南科考受贿案 二、爱惜人才 知人善用 三、惩贪扬清 整饬吏治 四、节俭康熙 五、贤臣传政 第十章 继承传统 繁荣文化 一、满汉交融的皇家春节 二、多姿多彩的陶瓷器皿 三、日臻完美的陶瓷工艺 第十一章 勤奋好学 博览中外 一、尊儒重以自省 二、精心编撰图书 三、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 四、引进西方科技人才 第十二章 国际交往 一、接纳西方宗教 二、尊重、善待传教士 三、从开海到禁海 第十三章 修身治国 帝王楷模 一、防微杜渐 二、强化皇权 三、以民为本 四、事必躬亲 五、先究己责 六、寓政于乐 第十四章 康熙轶事 一、康熙学字 二、康熙题字 三、题匾少林 四、趣改朱批 五、“字王”“地王” 六、粗粮御膳 七、夜寻吉祥寺 八、鉴识铜殿 九、思而为学 十、弈棋见诚信 第十五章 治国平天下 留名青史 评价康熙 附录 康熙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这时的皇太极踌躇满志,一心想要入关实现他父皇努尔哈赤的也是他自己的宏图大业。他不断地构想着扩张领土的计划,但就在同年的八月九日,皇太极突发疾病,暴死于清宁宫。 皇太极的突然辞世使大清国上下陷人一片混乱,而人关计划迫在眉睫。国不可一日无君,满朝文武和八旗将士们都严阵以待,他们需要统帅来发号施令,另立新的君主对此时的清朝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确立新的君主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历史上的每次易主都会引发很多事件,甚至会引起国家的朝政动乱,当然这一次也不例外。由于皇太极是暴毙,所以生前并没有留下什么遗嘱,在丧事料理完毕后一场新的皇位角逐战开始了。但是很快新的君主就确立下来,他就是历史上的顺治皇帝。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生前曾规定,皇位的继承人是要由满洲的皇宫贵族大家一起讨论,从八大议政贝勒当中选出一人来继承皇位。八大贝勒“同心谋国”,这其中有军功赫赫的大儿子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及侄子阿敏轮月执政,朝贺时兄弟四人并排南面坐,这是一种原始的军事民主制的残余。在皇太极继承汗位后,他改变了这种议政制度,他规定皇帝南面独坐,独掌大权,这也标志着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一改变也标志着封建君主制度的完善。“皇帝”这个称号实在太具诱惑力了,这就让那些位高权重的满洲贵族和朝臣们都在觊觎皇帝的位置。对那些在政治上有无限欲望和野心来说的人,至高无上的权利永远是无法取代的。 这其中竞争皇位最有力的两个人就是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了。皇太极的大儿子肃亲王豪格,年轻时就跟随父亲四处征战,豪格本身统领着正蓝旗,拥有相当多的支持者,其中包括正、镶两黄旗。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三十二岁,非常有谋略,用兵如神。多尔衮曾经西征河套察哈尔林丹汗残部,得元朝传国玺归献皇太极,迫降朝鲜,因此非常受皇太极的倚重和信赖。多尔衮即位的呼声很高,拥护者有英亲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锋和正、镶两白旗的将领。 正、镶两黄旗将领盟誓,宁可死作一处,坚决要立皇子;而正、镶两白旗大臣誓死不立豪格,他们跪劝多尔衮立即即位,还有些人对多尔衮说:“你现在不即位,莫非是怕了那两旗的人吗?”“两黄旗大臣希望立太子的人并没有多少!我们这些人都希望您可以坐上宝座称帝!” 立新君历来就是这样,朝臣们各为其主,都希望自己的主子能够登上权力的最高峰,这也是人之常情,更何况是在权力面前,当然不会做出任何让步的。正因为两边如此的频繁活动,加剧了事态的发展。就在皇太极死后的第五天,在崇政殿的诸王大会上,一切都必须有个了结。 两黄旗大臣在大清门前盟誓,命令天子禁军全副武装包围宫殿。会议开始之前,支持皇子的人就提出:“先帝的皇子尚在,就应该从中选择一个立为皇帝。” 此时最有威望的便是代善,大家都非常信服他,代善道:“豪格是先帝的长子,应该继承皇位。”豪格听到这里心里不禁暗自高兴,最有威望的人都这么说了,即位之事看来有望,豪格以为自己胜券在握,起身谦虚地说:“我没那么好的福气,而且我的德行也还不够,可能我还不够当皇帝。”说完之后扬长而去。 豪格太过自信,也可以说是自负,这就让他只看到了过程,就想当然的料定了结果。或许这也是命运的安排,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真是他做了皇帝,历史又会怎样被书写?我们不得而知,也不愿做那样的假设,但是我们应该庆幸,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豪格的欲擒故纵,让阿济格等人看准时机,立即劝多尔衮即位,代善当然不会反对,他对多尔衮的军事才能和治国能力都是非常相信的,说:“如果睿亲王能够继承帝位,对整个大清国来说,也是一大幸事!” 两黄旗的人自然不高兴,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终于沉不住气了,佩剑而前,说:“我食之先帝,穿之先帝,先帝之恩大于天,若不立皇子为帝,将自刎于此,欲随先帝去。”P4-5 序言 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他开创无数的第一;他也曾励精图治,扶商济农,革新吏治,守疆固土;他对内擒鳌拜,撤“三藩”,巩固中央集权。除统一新疆和台湾以外,他北击俄罗斯,建立了庞大的封建王朝。 他就是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享有盛名的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清王朝刚刚建立,他就不得不进入政治之中。他八岁即位,十四岁亲政,一共在位六十一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的一生是复杂的,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故事。从他开创的基业看,他是一个努力勤勉的好皇帝。康熙身上有三种血统,有三种不同的文化,有三种不同的品格,康熙的父亲是满洲人,祖母孝庄是蒙古人,母亲是汉人,正因为这些不寻常的关系,他同时又在接受着三种不同的文化,康熙的满族师傅教他满语,教他写满族的文字,教他骑马射箭,他的汉族师傅给他讲四书五经,同时学习儒家的思想。 这些学习经历使年轻的康熙从小就具有特别远大的理想,康熙曾说过他的愿望是“唯愿天下安宁,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而康熙也是一直在为这个理想而奋斗。亲政不久,康熙即设计铲除权臣;青年的康熙剿灭三藩,解除清初暴政;而后又北击俄罗斯,统一台湾和西藏,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封建帝国。 康熙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勤奋的帝王,他从十四岁亲政,当时亲政叫“御门听政”。“御门听政”就是皇帝亲自主持朝廷会议,御门听政在乾清门前,是商议和决定各种军国大事的地方。参加御门听政的主要有:九卿六部的尚书、左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还有大学士,同时参加听政的还有起居注官。听政一般是从早上辰时开始,与大臣们讨论奏报,商议一些军国大事,无论寒暑无一例外。北京的冬天是非常冷的,皇帝和大臣们就在乾清门前,举行最高朝廷会议。从此,清朝的这种御门听政从康熙一直延续到光绪。 康熙还非常重视农业,扶助发展工商业,改革财政制度,厉行勤俭节约,从而形成了国富兵强的盛世,为“康乾盛世”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作为一国之君,康熙的远见卓识、雄才大略毫不逊色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帝王,有些学者把他与法国的路易十四,俄国的彼得大帝并列为三个蜚声全球的盛世英主。由此可见,康熙在世界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