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鸿章(李鸿章落日孤臣)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楠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鸿章,曾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25年,其一生与晚清内政外交关系密切。他既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又是主要实践者,创办和控制着众多洋务企业。他重视海防,创建北洋海军;他倾心铁路,开中国铁路建设之先河;他关注人才,创办多所新式学堂。他是晚清外交的实际主持者,与东西方列强签订众多不平等条约。李鸿章生前谤言丛集,死后盖棺难以论定。贬之者称其为大刽子手、大汉奸、大卖国贼,誉之者称其为近代化的开创者、奠基人。梁启超敬其才、惜其识、悲其遇,评价他为中国近40年第一流紧要人物,以不学无术、不敢破格为其短;以不避劳苦、不畏谤言为其长。

内容推荐

李鸿章终其一生着力振兴教育、发展经济、强兵治军,应当说是成绩斐然;然而他对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太平天目的镇压、在列强进犯国土时的错误判断与消极议和的主张,却使他几乎亲手毁掉了毕生的心血,更成为中国民众心中的卖国贼,最终也得到了毁誉参半的历史述评。

本书客观的记述了李鸿章的一生,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李鸿章一生的功绩、败笔熔于一炉,对喜论历史政治,爱读趣闻逸事的读者来说,正是一壶可细细品鉴的香茶,值得一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李氏家族

 一、耕读之家

 二、少年立志

 三、进入翰林院

 四、拜师交友

第二章 初入仕途

 一、优贡入京

 二、甲辰举人

 三、丁未中榜

 四、农民起义

第三章 军旅开端

 一、随吕出征

 二、初战捻军

 三、剿捻立功

第四章 入湘组淮

 一、投奔曾幕

 二、编练淮军

第五章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军攻占浙江

 二、再攻上海

 三、湘军大举进剿

 四、苏南诸城争夺战

 五、天京的陷落

 六、太平军殊死一搏

第六章 督办洋务(上)

 一、轮船招商局

 二、天津机器局

 三、江南制造总局

 四、北洋海军

第七章 督办洋务(下)

 一、开采煤矿

 二、兴办电报

 三、修筑铁路

 四、开办学堂

 五、广派留学

第八章 甲午战争

 一、战争背景

 二、战争第一阶段

 三、战争第二阶段

 四、战争第三阶段

 五、《马关条约》的签订

第九章 外交风云

 一、参加俄国皇帝加冕大典

 二、会见“铁血宰相”俾斯麦

 三、参观英国海军大演习

 四、北美之行

李鸿章 年表

试读章节

一、耕读之家

对于封建社会的中国普通百姓而言,改变处境和地位方式不外乎两种,从军建功或是从文出仕。李鸿章的一生之中在这两个方面都颇有所成,这在中国历史上实不多见的。另外,长久以来重农轻商的观念,造就了中国文人、武者轻视商业和轻视科技发展的意识结构。而李鸿章却能在其间另辟蹊径,兴洋务,引技术,学科技,振工业,这在中国历史上也几乎可说是第一人。这样的全面的知识体系,先进的意识思想,又是在怎样的人生经历中获得呢,让我们从李鸿章的家庭讲起。

1823年2月15日,李鸿章出生于安徽庐州府合肥东乡(今瑶海区)磨店一个官僚地主家庭。本名章铜,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因为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民间又称“李二先生”,著作有《李文忠公全集》。据说李鸿章出生的时侯春雷鸣响,还有仙鹤起舞,他的家人便认为这孩子自有天相,长大之后一定能成大器,所以自小便对李鸿章格外疼爱,教导有方。

李氏祖先原本姓许,明朝为了躲避战乱,由江西湖口迁到合肥。合肥位于长江、淮河之间,在美丽富饶的巢湖北岸,属于巢芜盆地,土地广沃,溏水停注,旱涝保收,民物殷富。九世祖李心庄没有儿子,同庄姻戚许迎溪将次子子慎所给其为嗣,改姓李。李家世代耕读为生,初“清贫无田”,到了李鸿章高祖的时侯才“勤俭成家,有田二顷”。但是因为李氏有钱无势,缺少政治靠山,“乡曲豪强屡见欺凌,数起讼端”。李鸿章曾祖李椿“和众能言,不畏强御,申辩得直,然后安居焉”。

李鸿章祖父名殿华,字庆庵,“俗尚勤俭而崇节义”,在两次乡试考试中都名落孙山,于是放弃了读取功名的念头,退居乡间,带着子孙耕读。由于一直都在乡下生活,他有五十年没有去过城镇了,“男耕妇织,督课勿懈”。李殿华凭借继承祖先的余荫,家境逐渐的富裕起来,生了四个儿子。依次为文煜,文瑜,文球,文安。长子文煜,字晴岚,库生。据说他“居家孝友,博学能文……名望重于士林,早有经师宿儒之誉”。他因为家境贫穷就馆于外者6年,之后“闭门收徒,兼课子弟”,对李氏宗族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沈葆桢说:“李氏书香之盛,英才之多,位业之隆,门闾之大,谓非由公一人创兴而起者欤!”

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排行第四,字式和,号玉泉,别号愚荃,生于1802年。李文安从小就体弱多病,到十三岁的时候只读了四子书,而且还不能背诵,后来在他父亲的安排下回到家跟随其长兄李文煜继续读书。李文安除了就学于其兄外,还曾先后拜童培山,杨静闲、汪子庄等为师,奠定了考取功名的基础。李文安几经发愤图强,终于在1834年考中举人,再接再厉,四年后又成戊戌科进士,后来参加朝廷的考试入选,分发到刑部任职,官至督捕司郎中,记名御史。李文安是一位遵循儒家道德和治略的官僚士大夫。据说他“内行尤笃,事亲至孝……为人刚方厚重,然诺不欺,所至皆敬慕之。”他在刑部任职18年,审理案件认真负责,公正不阿, “庭诤面折,人有包老再世之目”。但是因为“倔强不苟合”,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和提拔。李文安在掌管提牢厅期间,严禁吏卒虐待囚犯,“捐置衣被药饵,夏席冬粥,躬自监视,狱无瘐毙”。着有《贯垣纪事诗》一卷,后为“刑官刊布之以为法”。从此李家便成了合肥一带的名门望族。

李鸿章的母亲李氏,是合肥李洪谟(字腾霄)的女儿,是一位贤妻良母,生有六男二女,李鸿章排行第二。当时李鸿章家庭经济条件很差,但是李氏却坦然的面对,并说:“吾教诸子发奋读书,皆嶷疑有立,岂忧贫哉!”她勤俭节约,克服了因经济拮据带来的种种困难,教导孩子们发愤读书,她唯一的目的就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朝着“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发展下去。

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本名章锐,号莜泉,生于1821年,因为父亲在京做官很多年,他以长子的身份留在家中,挑起侍奉祖父,照顾弟妹的重担。与此同时,他又遵循父亲的教诲,用功读书。虽几经科场失意,但是他并没有灰心,终于在1849年获得拔贡生,因成绩优异参加朝考得一等,先后分发到湖南永定、益阳、善化(长沙)等地为知县。1852年,李瀚章投身曾国藩在湖南创办的团练,掌管粮台,后来,官至湖广与两广总督。

李鸿章的三弟李鹤章本名章锬,号季荃,生于1825年。他从小就有很多大志向,有意在科举的道路上上与两个哥哥一比高低,但是他志大才疏,竟然连一个举人也没有考上。1853年,李鹤章加入李鸿章随侍郎吕贤基回籍举办的团练,后官至甘肃甘凉道道员。P3-5

序言

对于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而言,极少有像近代,尤其是晚清时期如此屈辱的历史阶段。国家的忧患不再是群雄并起或少数民族逐鹿中原,而是不仅丢掉了文明古国、天朝上目的荣耀与尊严,甚至备受异邦的欺侮与凌辱。中国以世界经济文化中心和最发达国家的姿态,傲立世界东方的尊荣一去不复返。尽管时事如此,然而,此时的中国也不乏张之洞、李鸿章、梁启超等有识之士,他们在中国自强的道路上,在腐败的政府、混乱的时局、强悍的列强的夹缝之中寻求着中国的希望。其中,李鸿章几乎可算是强国第一人,可也算得是误国先锋官。

李鸿章终其一生着力振兴教育、发展经济、强兵治军,应当说是成绩斐然;然而他对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太平天目的镇压、在列强进犯国土时的错误判断与消极议和的主张,却使他几乎亲手毁掉了毕生的心血,更成为中国民众心中的卖国贼,最终也得到了毁誉参半的历史述评。

藉一己之力,成洞天彻底之能事历来是难于登天。而李鸿章却得以大兴洋务,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兴办军工企业、整建军队,开中国军队近代化先河;外交方面更是代表晚清廷,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外交使命。又因其在战争期间的判断、指挥失当而导致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备受外国势力的欺压阻碍,百姓负担空前加重,国家经济命脉为列强掌控,领土主权屡受侵犯,中国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当真成于斯,败于斯。

诚如梁启超所言:“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本书客观的记述了李鸿章的一生,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李鸿章一生的功绩、败笔熔于一炉,对喜论历史政治,爱读趣闻逸事的读者来说,正是一壶可细细品鉴的香茶,值得一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2: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