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胡适人生智慧书/人生智慧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闫晗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就像一壶酒,人人争相品啜他的滋味,他博学,他严谨,他

亲切,他圆滑,他谦和……大家品出了他与一个时代、与一个社会

地位相配的复杂滋味,却没有细细回味过这杯酒入口时的那股清冽

甘醇,品读胡适,品读胡适的人生哲学。

内容推荐

胡适先生说:“人生就算是做梦,也要做一个像样子的梦。”纵然人生飘忽如梦境,也要把生命每一个过程细细描绘。有梦的人生才是精形的人生,有追求的人才是参透了生命真意的人。

目录

序言 他从历史深处走来

胡适的激扬人生

 做不完的学子归乡梦

 一介书生走过风起云涌的时代

人无大志则靡,过有梦的人生

 人生即便做梦,也要做一个像样的梦

 要成功,有抱负还要有方法

 敢于修正人生的方向

 世界是个大舞台,岂可静坐旁观

做不回头的过河卒,扭转人生棋局的逆境

 莫在渺茫的人生中沉沦醉死

 “穷苦”二字是一块试金石

 能吃苦才能走人生命的绿洲

 力攀高峰,看日出奇景

做人当如林间秀木舞清风

 不做废黜手脚的读书人

 骂人是无益之事

 执剑当露三尺锋

 迂回通达,适时进退

 金钱是用来消费的,不是拿来浪费的

 生活要未雨绸缪

有谦和雅量。得人情顺畅

 醇酒一杯化干戈,愿长相亲不相鄙

 把逆言当作轻云轻轻拂去

 莫让火气焚卷恬淡的生活

 造谣容易,扫净谣言难

 因骂受益便是受恩于人

宽厚待人,做沐人之春风

 爱人应知其恶,恶人应知其美

 待人要于有疑处不疑

 待人接物要和气,宽容体谅是真谛

 要融人河流,首先要成为水

 善待帮你做事的人

 体贴是沁人心脾的香

我有甘露不盈盏,也润枯茎两三枝

 助人为乐,不可助人为恶

 光亮来自人与人相互的映照

 练就沙里识金的敏锐眼光

 达则兼济天下

 分享愈多,快乐愈多

泼墨难在浓淡,做事重在分寸

 无为不是不做事,只是不乱做事

 帮助人不要带势利之心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

 不做“差不多先牛”

广植人脉,人情林里四时花开不败

 四海一家亲,八方皆兄弟

 朋友不分贵贱

 放低自己得到众人的敬爱

 伪君子的暗箭让你防不胜防

谨慎言语,为人添金为己描彩

 敢于说逆耳之言

 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

 批评不是为了剥人面皮

 三寸软舌是伤人的利刃

学而有道,不亦乐乎

 不可闭门造云岚

 一笔一画不苟且是为谨

 用琐碎的时间填补生命的空白

 人人皆可为我师

 把眼见的短处变为日后的长处

 给沉闷的工作加点儿“兴趣”提味

故纸堆里得新知

 老子:无为而治的清净社会

 庄子:模糊差异,阻碍进步

 颜元:儒家讲求实干

 《诗经》:多为艳曲而非庙堂之歌

 《吕氏春秋》:贵生重己的个人主义

坐听禅音落纸声

 生命如何分得好歹善恶

 红颜貌美如朝露,倏忽逝于丰草间

 印度禅重在“定”,中国禅重在“慧”

 马祖:不靠语言文字说法

茜纱窗下说情事

 爱则和,无爱则离

 “君子好逑”,人之常情

 爱情只是人生中的一件事

 因为有苦,爱才更甜

 保护一颗饱含爱意的心

 “忍”是夫妻和合之道

 心结随系随解

焚一瓣心香,闻育子心经

 责骂不是教育孩子的良方

 子孙无功受巨产,无益而有害

 聪明绝顶也要肯做笨工夫

 独立是操练生活的开始

 身教胜于言传

附录

 江冬秀:醉里吴音相媚好

 母亲:心头那丛幽幽的竹

 韦莲司和曹佩声:将玫瑰别在天涯

 大师妙语

 胡适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清朝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1891年12月17日),胡适出生于上海大东门一家自家合伙经营的“瑞兴泰”茶叶店里。这一年他的母亲冯顺弟刚刚十八岁,第一次享受到做母亲的乐趣。他的父亲胡传已经四十八岁了,有三男三女,胡适是他的第四个儿子。他为他最小的儿子起名为嗣糜,行名洪驿。

1892年对胡传来说是一个幸运的年份,这一年他不仅再一次做了父亲,还被任命为凇沪厘卡总巡,来上海做官。胡适三个月大时,胡传奉旨调往台湾。一年后,他派人来接母子俩去台湾团聚。

年轻的冯顺弟迎来了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胡传工作再忙也会抽出时间教顺弟母子认字,顺弟认得了近干字,小小的胡适也认了七百多字。胡适在回忆录中称父亲亲手书写的用来认字的方块红笺“是我们三个人的最神圣的团居生活的纪念”。快乐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两年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母子俩被送回上海。

冯顺弟带着幼小的胡适回到家乡绩溪上庄,把胡适送进家塾读书。她天天盼胡传回来,等来的却是胡传离世的噩耗。这年八月,胡传病逝于厦门,享年五十五岁。

胡传在世时,曾嘱咐冯顺弟“儿天资聪明,应令他读书”。冯顺弟没有辜负丈夫的嘱托,花费大力气让胡适念书。胡适读了九年私塾。在这九年里,冯顺弟为他交给先生的学费是别的学生的几倍,先生自然教得尽心。老师教得认真,胡适又勤奋上进,他十一岁就能自己看古文,十二岁时学问就赶上了老师。老师怕耽误了他,坚决请辞。

冯顺弟不知道去哪里还能找到过更好的老师,无奈之下,只好让他去做学徒。胡适对这种工作不感兴趣,没过多久他就写信给在匕海的二哥,要求继续念书。

1904年2月,胡适随三哥去了上海。离家求学,不知何日能归。临行前,母亲按照家乡的风俗,为他订了一门亲事,女孩是旌德县江村的江冬秀。

在上海,胡适进r父亲的朋友张焕纶创办的梅溪学堂,很得老师器重,不久就从第五班升到了第一班。一年后,胡适考人上海有名的私立学校澄衷学堂。在这所学校,他对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和《群己权界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择一“适”字做字号,顺着兄长们“绍之”、“振之”的表字,改名为“适之”。

第二年暑假,胡适考入r中国公学。中国公学学风开放进步,老师、学生多为革命党人。受到同学们影响,在这里他加入“竞业学会”,并在学会的白话报刊《竞业旬报》上发表了大量文章。1907年,胡适得了脚气病,遂请假,到自家开在上海的“瑞兴泰”茶叶店疗养两个月。这期间他读1,很多古诗,开始尝试诗歌创作。

1908年9月,中国公学学生会与校董会发生纠纷,引发学潮,一百六七十名学生退学抗议。退学的学生们自己集资办学,胡适积极响应,转入新公学学习,同时兼任英文教员。新公学坚持了一年多,最后因经费不足并回中国公学解散。部分新公学同学不愿回原学校,即退学,胡适就是其中之一。

之后,胡适在王云五的介绍下去华童公学教授国文,借此维持生活。新公学的失败使胡适心灰意冷,此时他又与一班喜好玩乐的朋友相交,于是堕落了,整日饮酒玩乐。

P2-3

序言

他走来,从田野深处走来,灰色的长衫被清凉的露水沾染。他抬起头来看着你,你看得清他戴了多年的玳瑁眼镜和他清秀的脸上温和的微笑。人们熟悉的胡适总是微笑的,没人注意到,他浑黑的、如漆的眼睛深处,潜藏着忧郁。

绩溪春天的田野被深绿浅绿和种种含蓄的花朵占满,他鞋底上沾满清淡的香气,向淡淡雾气中的村庄走去。他皮鞋的底子在晨曦中把青石板路踏得咚咚响,回荡在岁月的淡墨晕染过的马头墙之间,寂寞,思念,一路伴随他推开自家古旧的门扉。

小青瓦,马头墙,兰花雕板,仙子雕梁。在这里,胡适度过了他的童年生活。1904年,在这样一个早晨,十三岁的胡适与母亲告别,骑着驴子踏上了离乡路。1917年,胡适带着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穿过白雪皑皑的田野,娶回了他不爱的妻子江冬秀,那一年,他已二十七岁。次年,他和妻子匆匆赶回家乡,为积劳成疾病逝的母亲办丧事……

这所房子,这片田野,盛满了他的悲喜——可是在世人眼中,悲伤这个词与他无缘。他的一生,几乎是一个读书人成功的范本,他“少年翰苑、中年大使、晚年院长,‘飞来飞去宰相家’”。他一生都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他是意气风发的洋博士,他是北大风头最劲的年轻教授,他引领了划时代的新文化运动,他在“二战”中作为驻美大使四处演讲奔走……他是时代的幸运儿,他有才华,并拥有展现这才华的舞台。当他的父亲胡传在中国台湾岛嘈杂的蝉声中握着他的小手写下他生命中第一笔撇、捺或横的时候,绝对没有想过,这个聪慧的小儿子会震撼一个时代,并将自己变成一个时代的标识。

卓越的学识,亲切谦和的笑容,他是胡适,胡适之,“我的朋友胡适之”,他完好地诠释了他的名字“适者生存”,然而他的成就又远远超出了“生存”这个底线,他在历史、文学、哲学等多方面的建树令人瞩目,而且他的热量已经超越了学术的范围辐射到其他领域。著名学者夏志清评价说:“即如哥大的名校友——顾维钧、马寅初、蒋梦麟、蒋廷黻、冯友兰、罗隆基、金岳霖——返国后诚然在政界、教育界各有成就,他们都只是专家,不像胡适这样学贯中西,文史哲一脚踢,而永远关心中国前途。七位名校友,把他们的成就合在一起,其对社会、国家之影响力,还远比不上胡适一人。”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诗书不忘报国,报国不忘诗书,胡适一方面醉心于国学研究,一方面铁马冰河入梦,总放不下家国大事。于是,他在学事与国事间穿梭,我们难以想象要有怎样的责任感与激情,才能支撑他在那些工作中付出那么多的精力、取得那么多的成就。这高强度的劳动任谁都难以支持,然而他却坚持了下来,而且看起来那么从容。这是一种君子的隐忍,没人看得到他到底付出了多少,也因而模糊了他在人前真实的面容。

他就像一壶酒,人人争相品啜他的滋味,他博学,他严谨,他亲切,他圆滑,他谦和……大家品出了他与一个时代、与一个社会地位相配的复杂滋味,却没有细细回味过这杯酒入口时的那股清冽甘醇——他的生命里还有一个词,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他天真。

谁能相信他是天真的呢?在时代的风口浪尖矗立了一生的大师胡适,怎么会天真?

后记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奉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王杰、周珊、杜莉萍、何瑞欣、齐红霞、李伟军、曾桃园、赵广娜、陈艳、魏清素、赵一、赵红瑾、王鹏、齐艳杰、李文静、李佳、罗语、常娟、张保文、陈赐贵、肖冬梅、李爱莲、张琦、雒逸云、许长荣、李良婷、张艳芬、孙亚兰、闫晗、王艳、黄亚男、曹博、杨青、李颜垒、徐娜、聂小晴、李娜、蔡亚兰、欧俊、付欣欣、王光波、李雪韬、于海英、杨艳丽、姚晓维、潘静、王艳明、杨英、杜慧、杨秉慧、王博、毛玲玲、吴洁、黄文平等。

阅读是一种享受,写作这样一本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之余,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感恩。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得到同行的帮助,还借鉴了其他人智慧的精华。相信你们劳动的价值不会磨灭,因为它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