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作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培养自己孩子的亲身经历中得出的独特家教心得,能够让家长们对比验证自己的家教观念,改善自己的教育意识。
书中有很多实用而又简单的方法,能够让家长立刻应用,对于孩子的行为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
教育孩子不仅是要孩子有一个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在本书中,你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这样做父母最成功(经典畅销版) |
分类 | |
作者 | 王国志//冯宇 |
出版社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了作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培养自己孩子的亲身经历中得出的独特家教心得,能够让家长们对比验证自己的家教观念,改善自己的教育意识。 书中有很多实用而又简单的方法,能够让家长立刻应用,对于孩子的行为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 教育孩子不仅是要孩子有一个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在本书中,你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内容推荐 家庭是培养孩子各种素质的最佳课堂,父母则是孩子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老师。 好的父母,不仅仅是只懂得爱孩子疼孩子的父母,更应该是懂得孩子的父母。只有懂得孩子,才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所做的一切才能够得到孩子的认可,才能够和孩子更好地沟通,才能够对孩子产生足够的影响。 好的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才能够正确地引导孩子,使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好的父母,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有方法正确,说的话孩子才爱听,让孩子做事情,孩子才乐意做。 目录 前言 孩子的成功,从父母开始/1 第一章 懂得孩子才能教好孩子 1.孩子眼里尊重最重要/2 2.爱玩是孩子的天性/7 3.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错误/11 4.把选择权还给孩子/17 5.妈妈,我不是天才/22 第二章 用正确的方法教孩子 1.不要体罚孩子/28 2.多表扬,少批评/34 3.潜移默化比高压更有效/38 4.和孩子沟通有技巧/41 5.勇于向孩子认错/45 6.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48 7.不要以爱的名义侵犯孩子的隐私/52 8.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56 9.拒绝孩子的非分要求/59 10.千万不要欺骗孩子/64 第三章 让孩子有高尚的品格 1.自信的孩子最可爱/70 2.培养一个勇敢的孩子/75 3.孩子要有自己的主见/79 4.活泼的孩子最讨人喜欢/82 5.做一个意志坚强的孩子/86 6.孩子一定要诚实/90 7.给孩子一颗宽容的心/96 8.有责任心的孩子最可爱/101 9.让孩子保持一颗善良的心/105 第四章 培养孩子不可缺少的能力 1.让孩子自己出去打天下/110 2.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115 3.让孩子成为交际高手/119 4.会动手的孩子最聪明/124 5.培养“领袖”儿童/128 6.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132 7.打开孩子创造思维的大门/137 8.让孩子笑对挫折/142 9.孩子要学会花钱/145 第五章 教育孩子就是养成习惯 1.合作,孩子必须拥有的习惯/150 2.做个守时的小模范/153 3.做事要有计划/156 4.养成细心的习惯/159 5.观察的习惯/162 6.勤俭节约的习惯/167 7.爱劳动的习惯/171 第六章 将学习变成轻松的事情 1.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178 2.诱导孩子学习/181 3.和孩子一起学习/185 4.阅读是学习的基础/189 5.分数不是最重要的/195 6.不和别的孩子比成绩/200 7.学习好不用奖励/203 8.偏科不可怕/208 9.战胜考试恐惧症/212 10.不要用学习来惩罚孩子/216 11.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219 第七章 真是孩子的问题吗? 1.孩子不愿意吃饭/224 2.孩子是个电视迷/229 3.网络不是洪水猛兽/232 4.不是电脑游戏的错/236 5.早恋,大可不必紧张/241 6.和孩子一起追星/246 7.正确的性别教育/251 8.孩子为什么不愿学习/256 9.胆小不是孩子的错/260 试读章节 4.和孩子沟通有技巧 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孩子不尊重自己,做爸爸妈妈的也许很伤心、很难过,可是反过来,父母不尊重孩子,又怎么想着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呢? 有一次坐公交车外出办事,坐在我后面的是母子两个。走了一路,这位母亲唠叨了一路。首先责备儿子不好好学习,语文、数学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才考了70多分,还把眼睛都给搞到600多度了;接着责备儿子不听话,老是想着打游戏上网;又责备儿子贪玩,去学琴,人家八点钟结束,孩子七点半钟还到不了……孩子有时候委屈地为自己辩解两句,换来的却是母亲的训斥和更多的唠叨。总之,这位母亲走了一路,唠叨了一路,教训了孩子一路。 等到这母子俩下车,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说实话,这位母亲一路的唠叨我都有点实在受不了了,一下午的好心情都让这位母亲给搅和了。 望着母子俩远去的背影,出于职业的敏感,我忽然想到,我一个旁观者都感到厌烦,整日生活在她身边的孩子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看着孩子多少有点唯唯诺诺又有点满不在乎的神情,我也能大概猜得出这位母亲教育的效果如何。 有些父母总是抱怨和孩子沟通特别困难,自己苦口婆心说了一大堆,可是孩子好像充耳不闻,一点都没有起作用,甚至有些孩子只要父母一讲话,就反感地捂上耳朵,或者这个耳朵进去那个耳朵出去。 这些父母总是悲叹,自己的孩子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 其实,这也怨不得孩子。问题出在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上。 有些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总是用命令的口气下发指令:“你再这样,今晚就别吃饭了……”“如果你再……那你就别……”用这样的口气和心态和孩子沟通,孩子又怎么会接受呢? 有一个朋友曾经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儿子和他之间的趣事。 这位朋友有一个聪明的儿子,已经十岁了。这个孩子什么地方都很出色,就是房间总是弄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有一次,朋友推开儿子的房门,要帮他打扫卫生。可是儿子却撅着个嘴,一脸不高兴的样子:“你进来干什么?出去,出去!” 朋友非常生气,径直走了进去,开始收拾房间:“你看你的房间脏成什么样子了?自己就不知道收拾一下?” 儿子却丝毫不领情:“这是我的事情,不要你管!”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 儿子却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爸爸你应该尊重我呀,我也是大人了!” 孩子这番话,提醒了这位朋友,他意识到孩子也是有自尊的,他应该改变一下和孩子的交流方式。 以后每次只要孩子的房间变得干净一点,他就表扬孩子:“你看,这才是一个帅小伙!” 结果,以后儿子的房间总是干干净净的。 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孩子不尊重自己,做爸爸妈妈的也许很伤心、很难过,可是反过来,自己不尊重孩子,又怎么想着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呢? 要想和孩子交流,就要平等地和孩子相处,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和建议,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听话。 比如公交车上的那位母亲,一味地责备孩子眼睛都高度近视了,成绩还是上不去,学琴迟到……这位母亲不是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一道找一找原因,为什么付出了这么大努力,成绩还是上不去呢?是学习方法上的原因。还是视力上的原因?学琴迟到是因为路上堵车还是因为学校有其他什么事情?母亲不去查找问题的根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一直唠叨责备儿子,这样的责备怎么让孩子接受呢?孩子付出了这么大的努力,反而得到母亲的唠叨和责备,心里又会怎么想呢? 很多父母与孩子沟通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的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容量、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背景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是处在一个日益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如果父母对孩子说话的内容、方式,不能与孩子的变化相吻合,结果只能是父母的话孩子越来越不爱听,或者“听不懂”。反之,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以及心理状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孩子就会很乐意接受。 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她的女儿很晚还没有回家,母亲很着急,怕女儿出什么意外。等到女儿回到家的时候,母亲并没有发火,而是细心地接过女儿的书包,赶紧招呼女儿去吃饭,告诉女儿这是特地为她留下的。然后,这位妈妈才告诉女儿,自己一直在窗口等她,希望她赶紧回家。她的女儿也很懂事,告诉妈妈是因为有一位同学邀请她一起去书店买一本书,所以才回来晚了,并向妈妈保证,以后回来晚了一定会给妈妈打个电话。 这位妈妈懂得尊重自己的孩子,也赢得了自己孩子的尊重,所以,孩子就会懂得关心自己的妈妈。 孩子本身就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虽然年纪小,但是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们希望父母能够平等地和自己交流。美国的教育学家威廉·哥德法博说过一句这样的话:“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当你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的时候,孩子就会听从你的话,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 所以,要想和孩子很好地沟通,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尊重孩子。不要总是以大人的思维来看待孩子,要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只有让孩子感觉到你理解他,并且相信你确实能够帮助他解决问题的时候,他才会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听从父母的建议。就像车上的那位母亲,不尊重孩子,只是一味地唠叨,又怎么会让孩子听你的话呢? 和孩子好好沟通,除了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外,做父母的还要注意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尽量采用商量的语气,不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要转换角色引出他的想法、见解。有位孩子总结出了自己母亲的几句“经典话语”:早晨说“快点快点,要不就上学迟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么也得吃点,要不上午的课顶不住”;第三句是“过马路要小心,看着点车”;第四句是“到了学校你千万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学校的饭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多吃点”;第六句“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别着急看电视”。天天都是这样说,父母觉得自己已经和孩子沟通得很好了,很关心孩子了,实际上效果怎样?从孩子说的“经典话语”就可以看出来了。所以作为父母应该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尽量选择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 孩子的理解能力还不完善,所以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时候目的要明确。父母和孩子讲话,总是容易说得特别空洞。比如总是对孩子说“你可要努力学习”,这些话就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孩子不知道怎么才算“努力学习”,就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最好的方式是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与孩子沟通,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将孩子的行动目标分成许多的小台阶,每一步都具体而又相对容易地能够达到目标,让他们每一步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家教课堂 很多父母与孩子沟通时,有_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的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常常忽视了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容量、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背景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是处在一个日益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如果父母对孩子说话的内容、方式,不能与孩子的变化相吻合,结果只能是父母的话孩子越来越不听,或者“听不懂”。反之,孩子就会很乐意接受。 P41-44 序言 孩子的成功,从父母开始 屈指算来,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这三十多年间,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更有对于教育深深的思索。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可一个孩子的成功,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教导,父母的教育,自己的努力,甚至还要加上一点点的运气。在这诸多因素中,家庭教育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父母的作用比老师更重要。没有成功的家庭教育,也就没有成功的学校教育,因为孩子在进入学校大门的时候,身上已经深深打上了家庭教育的“烙印”。可以这样说,孩子的成功,从父母开始。 每一个人从做父母那天起,就开始了一场爱的旅程。有人说,“教育孩子就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母鸡的爱”是无法成就孩子的,它无法满足孩子发展中对爱的各种需求。教育孩子是一件特殊的事情,需要父母用心去学习。 父母是和孩子相处时间最长、最亲近的人,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也正应了那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父母如果对孩子施加正面的影响,就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很好的促进作用;反之,如果父母对孩子施加了不良的影响,那就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阻碍的作用。说句不客气的话,孩子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由于父母错误的教育思想和错误的教育方法造成的,尽管他们也是出于一片好心。 在我这不算短的从教经历中,见过很多孩子由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从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见过不少原本很出色的孩子,因为父母不良的教育方法,走上了一条与父母期望相反的人生之路。 那么,什么样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呢?什么样的教育才对孩子的成长有所帮助呢?父母又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哪些教育方法是错误的呢?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父母,这么多年,我也在不断地思索。 家庭是培养孩子各种素质的最佳课堂,而父母则是孩子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我觉得,好的父母,不仅仅是只懂得爱孩子疼孩子的父母,而首先是懂得孩子的父母。只有懂得孩子,才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所做的一切才能够得到孩子的认可,才能够和孩子更好地沟通,对孩子才能够产生足够的影响。 好的父母,还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才能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够正确地引导孩子,使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好的父母,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有方法正确,说的话孩子才爱听,让孩子做事情,孩子才乐意做。 教育孩子说简单也很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我将这些年的一点教育心得写成这本书,希望能够给为人父母者一点帮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