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邪西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东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东邪西独》是当红著名主持人何东出版的第二本书。书里写了何东欣赏的人和事,也写了他不欣赏的人和事。何东文字的刁毒、刻薄、古怪,揭示出教授、作家、明星、社会底层按摩女的酸甜苦辣、人生百态。何东的文字,让众多明星看了心惊肉跳,让读者看了痛快淋漓。他笔下的毒、辣、不做作、真性情、直击要害,让读者见识一个在娱乐圈快意恩仇的老何东。

内容推荐

本书一共分为六部分。本书主要讲述了何东与易中天、葛优、孙俪、马伊琍、王刚、李娜、王志文、崔永元、傅彪、陈道明、韩寒、袁立、张建栋等人的私人交往。基本上是一个名人一篇文章,通过何东的描述,众多名人生动清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其他几个部分是作者的时评和影评、人生感悟等。

不管是随笔、影评、还是采访,表现出何东的独具性格和文风老辣。其中既有王朔文风的特点,也有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读来酣畅淋漓,让人击节。

目录

第一辑 从此学会拒绝

 鹰者易中天/2

 孙俪的眼睛/8

 马伊琍和文章的互动/11

 王刚的悬念性、侦探性与故事性/15

 李娜的两首歌、两段情/2l

 A型的王志文/29

 预审葛优/35

 书牛剑气陈道明/58

 韩寒真寒/71

 袁立的戾气/75

 傅彪,黄泉路上还去找你做朋友/82

 悬疑导演张建栋/113

 猜说刘若英/125

第二辑 熬白天

 熬白丘/132

 门的腐败/135

 装修可比失恋/140

 “三陪”有时是男人/142

 惦记终点站/145

 书的氛围/150

 小时候过年与老时候过年/153

 永久的负疚/157

 不再拒绝她们/16l

 面对“而具”/164

第三辑 水萝卜配人头马

 女明星的臀部/170

 巩俐的户口已经迁到农村去了/173

 我最喜欢北京什么/176

 最恨被人叫“老师”/180

 我这张嘴/184

 拍马和骑马/188

 浑身是假雄赳赳/191

 阴差阳错/194

 水萝卜配人头马/197

 龙种的负担/199

 嘟嘟:我活得一直很孤独/203

第四辑 谁为八卦织新衣

 金融危机:大腕明星们的“聘礼”/208

 你不脱与她脱光的本质不同/214

 关于“偷拍”的题外话/218

 他们真的成了‘亿”人/223

 谁为八卦织新衣/226

 听说性采访乌合性群访表演性采访/23l

 戏说影视剧翻拍热/237

第五辑 压抑与超越

 压抑与超越/242

 龙文章精神/248

 为《南京!南京!》而震惊!/253

 人文的《叶问》,打出了儒雅/258

 话说小姐/263

 韩红的力量/267

 寂寞中的奏鸣——我读皮皮的《安东尼奥尼的猜想》/271

 刻薄——评张洁的小说《无字》/277

 无名英雄张艺谋/291

 邹静之话剧:人情如戏/300

第六辑 黑土地上的梦和汨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条路——一位按摩女的自述/306

 黑土地上的梦和泪——写在我下乡四十年之祭/332

试读章节

我在电视里见过易中天接受采访。他的眼神、他的警觉、他的敏锐、他的机智,都很像是一只鹰。觉得他像鹰,还因为他的整个文化姿态。易中天的学问大小,早已有多种专著摆在那里,根本不劳我再一一细作介绍。但他从不自称为、更不接受别人吹捧他是什么“大师”。至多,也就是在某些知识分子的话语氛围之中,被讥嘲为一个“学术超男”而已。近几年间,易中天除了为《百家讲坛》节目和为自己出新书配合一些很有限的宣传活动之外,他的整个社会形象一直都是孤然独立的。谁见过易中天进入哪一个文化小圈圈,参加过种种吹吹拍拍?抑或是参与过什么结伙吵闹、打过什么文化群架?从来没有过一次。

当初还是《百家讲坛》之前的好几年,就在朋友家看见易中天写的《美国宪法的诞生》(此书后来再版更名为《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当时很不经意拿起它随便翻翻;谁知这一翻,就很入迷地看进去了。试想,我原来对本国宪法都糊涂得云里雾里,却被一本写外国宪法还逻辑条理清楚、文字娓娓道来、读之又趣味盎然的书给彻底吸引,可见著述者之厉害。于是从此就记住了易中天这名字。

几年沉寂,又看易中天上《百家讲坛》“品三国”。见过在《百家讲坛》上说历史的名家不少,但还是最喜欢听易中天品三国。他讲史从不拗口、别扭、佶屈、聱牙,最要紧的,是他真把学问在心里做得烂熟、做到透彻,然后都不屑于再一嘴的文言腔调,只用最俗常的大白话就说得满堂是彩。他那番说道,即使走进任何胡同、里弄去说给居委会大妈、大婶们听,也肯定是既能听懂还笑声不断。

先翻其书,再听其课,前后两下就感觉出易中天著书立言躬身向下的姿态了。文化人知道一肚子学问并不算真难,倘若谁还能用相声的幽默、评书的上口而讲课,那就是大学问大本事了。因《百家讲坛》而面熟了易中天之后,再连续读他的《大话方言》、《帝国的惆怅:易中天论中国政治与人性》、《成都方式:破解城乡改革难题的观察与思考》、《读城记》、《品人录》、《闲话中国人》,可谓本本书都充满了盎然人气或紧接着鲜活的地气。

当下知识文化界的时风,似乎都很强调“知识分子的话语权”,但这个话语权到底可以怎么用?又究竟达没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紧密联系群众”?至少我从身边能感受到的两个联系程度都相当之低。倒是所谓“话语权”,从报纸到网络上,被用在文化圈内人互捧、或鸡毛蒜皮的笔墨吵架之上,倒经常能见到最充分的发挥。

就说易中天上电视品三国,虽已在民间大受欢迎且社会影响广泛,却一直没少被知识同类们讽刺和挖苦——有一条颇具代表性的指责,是这样被醋溜说出的:“易中天的《品三国》,从包装、出书、出碟、签售、讲学等一路下来,全程一条龙。其实说到底,所有的围绕学术明星的衍生产品,都是一个利益问题,收视率上去了,电视广告就上去了;名气来了,出版商的利润就上去了。”

当时看到这样的愤愤不平,心里就好生奇怪:假如各位知识分子的话语权,都能像这样去扩大社会影响力同时还能名利双收,可有什么不对吗?即使只从拉动文化市场和反击金融危机的角度,那也是大好的事情呀!

因此就有点真看不明白了,很多文化人既然整天都在强调自己的“话语权”,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去做才算对?难道就是为了要求一个从来凌驾万众之上的训世口气权吗?或者知识分子只能“一生潦倒贫困”,才算是守了规矩才不会惹翻众怒?

还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人,我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所谓的“话语权”,一直都被很狭隘地纠结在只对新思想、新作品的负面挑错、发现硬伤之上,还很少见到话语权被公益在社会文化的正面建设上。所以人们经常能在媒体上见到社会科学文化人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对种种“不符”的挑剔与指摘;表面上都以“硬伤”作为说词,指出这个或那个“不符”;其实却更像是为了维护诸多的既定“祖制”。

如果单拿易中天的做学问与讲课而举例,倒也可以用“不腐”这两个同音的字来形容。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真正流动的水才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才不会腐烂。

易中天电视上品三国的观点,未必全对,但他却从不人云亦云或倒腾陈词滥调,其基本观点全都是来自他个人的长时间独立思考并从来坚持独立表达。

举例而言:从古到今,历来被文人奉为忠君神明的诸葛亮,在易先生的《百家讲坛》演讲当中,不过就是一个很善于营销自己的文化聪明人而已。他这样深刻质疑道:历代的文人榜样并不止诸葛孔明一个,还有如文天祥和岳飞,等等;可为什么偏偏就只是诸葛亮,才被世代文人一直尊为圣人?然后他的解释真是令我大开茅塞:历代文人心里其实都有很深的诸葛亮情结,那就是:既要找到一个好的买家,以推销自己的所有才能;同时内心又脆弱到受不了任何一点冷落与打击——这就是所谓的斯文清高。因此,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才会被“演义”得如鱼得水那般亲密,从此也很让历来学而就为人仕发达的文人们很能得到假想中的满足。易中天于是笑谈:以诸葛亮这样怀大才而待人世之人,他安肯一辈子躲在乡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以,他还是很想将自己以最优之高价,去获得一个最合适自己的官位。但易中天并不强求任何人接受他的观点,也仅仅就是将自己根据详尽史料的多年研究与推测,作为一种可能性提出而已。

除了做学问和讲课之外,我还一直非常钦佩易中天无论是对高雅文化还是大众文化,他的没有门户之见、不朋党为圈、包括对有真知灼见批评意见的诚恳接受态度。

多年以来,在北京这样的文化中心之地,经常都感染着很重的门户之见和扎堆圈气。对冒尖者、对新人,常以门户阻之挡之;而划地为圈更是久积之痼疾。有文化圈、有作家圈、有电影圈;总归都很会扎堆,并在各个圈子里,互相扮斯文低调,其实大家都在心照不宣地利用这种气场,非常聪明地用自己的“话语”捧住局面,从而形成更大的气场,既以此骄纵各自的圈气,从而也为屏蔽异端的声音;当然,作为都很聪明的知识分子,对这种圈内的话语权都用得很高明,不会像暴发户那么招摇。

比方说如果是同圈子里的人凡有作品出来,无论其社会及读者评价如何,先要大家扎堆“研讨”表扬与互相表扬,尽管像这样的捧场也并非出自真诚或肺腑之言,但互相之间的圈气还是要小心维护住的。

再比方说,还有很多文化人的笔墨打仗,常常更是执著于我对你错的扯皮或就是自己出了错也不肯认账。

面对很多文化圈里一直都这样潜流行的成规戒律,易中天非但公然不遵,而且在许多事情上,他还会经常反其道而为之。易中天内心相当孤傲,但他的孤傲,却从不会用在对学问上死不认错的执拗之上。比如《咬文嚼字》2008年合订本,请易中天作序,他欣然命题作:《该认错时就认错》,并且坦诚而言:“众所周知,此书历年的序作者,不是文史大家,就是领导干部,只有我是‘咬嚼对象’,还很被‘咬’出了几处。……逮住了怎么办?我以为只能做三件事:认账、道歉、致谢。错了就是错了。出了错,难道还赖账不成?……我相信大多数读者都是厚道人。只要咱知错就改,都会谅解。……也不要担心咱认了错,就会被认为是没学问。有没有学问,不在这一两个字。有没有人品,却没准真在这一两个字。学问事小,人品事大。”

易中天做学问和讲课的姿态,从来都是俯首甘为孺子牛一直朝下的;可同时他对种种文化圈气和陈规陋习,又是昂然不屑的。自《百家讲坛》走红之后,易中天堵不住别人的嘴,但别人也挡不住他的路。如果用一句徐悲鸿说过的话形容他,那就是“独持偏见,一意孤行”。  但这位我眼中的鹰者,他并不在乎人言的可畏,却很介意天机的浩大。所以他才这样感叹:“我心里最敬畏的,恐怕还就是命了。”

P2-7

序言

重庆大学出版社的编辑陈进,来我博客留言冷不丁问了一句:你手上有现成的书稿吗?

我回答:有。

开始还以为,是谁开玩笑逗我玩儿呢。没想到之后陈进他一路认真追来,结果就真逗出了最近两年我第二本书的出版。我曾在采访时请问过易中天先生:“要把文字上的事情办好的关键是什么?”答曰:“有心。”

之前也有几家出版社或书商跟我当面谈过出书的事儿,可说来说去互相全都没有真往心里去。所以能出这本书,我首先要感谢陈进和重庆大学出版社的有心。

一般谁出书,都喜欢专门请人在前边写几句什么,叫作:“序”。其实就是那么一个意思:挂人家头牌,再卖自己文字。

我不。我自己序我自己。

云南有位高级瑜珈师李奕萱,绰号:蓝凤凰,好像是出自什么武打小说里一个五毒俱全女魔头的名号。“蓝凤凰”和她妈妈,又共同给我起了个绰号:老邪。我心里相当得意这既不堂堂也不正正的绰号。况且在这本书里也基本没什么“一本正经”的内容。所以干脆书名就叫它:《东邪西独》;再多嘴这一篇自己序自己:老邪独自。

在这书里,我既写了一些人也写了一些事;其中既有我欣赏的人和事,也有我不很欣赏的人和事;如果说了谁什么不好听的,得罪加抱歉,谁让我嘴毒呢!所以在书名里,要特别点明一个“独”字。

所写的人当中,既有教授、作家、明星,也有社会最底层的按摩女。其实要全依我自己的想法,我还是更乐意来往于三教九流,因为说他们写他们的什么或怎样,更可以敞开了说话,完全不必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它。

所写事情当中,除了有别人的,也有我自己心里存着、藏着的一些事情包括一些很邪的话。因此书名里又特别点出一个“邪”字。因为那正是我个性与文字中经常都会露出来的刻薄与古怪。

有人写书是因为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也有人写书是为济世治国。但要让我弄那样的文字还真是不成,从年轻时我即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真实的学历仅仅高小程度。最该念书的年龄却跟书本、文字毫不沾边,整天只能沾着泥土认真去修理地球。

有很多人好奇并追问我为什么就这么喜欢写东西?这个很刨根的问题,我自己认真琢磨了好多年,到底也没找到原始理由,所以只能告知眼前的直接缘由:我爱写仅仅就因为心里经常憋得慌,如果不写出来就从里到外都感觉很不舒服,在这一点上,倒有点像那些义务献血者,一到时候不流它几百CC,就怎么都觉着身上不痛快。

我的文字虽然不能旁征博引更没有多大学问含在其中,但总算我还能保证自己最起码的一点:真性情。因此,我这本书最直接的特点不是教人该如何怎样,而顶多就只能作茶饭之后的解闷开心之用。

最后特别感谢一下:是高级思维培训教师吴亚滨,在版式设计中,页眉“东邪西独”四个字的设计来源于他的灵感。

何东

2009年6月4日

书评(媒体评论)

片头你的形象让我出冷汗,像黑社会像劫道的,对我有威胁!我想给你找一个戏,戏份不用太多,你演个黑老大,准成。

——葛优

我不愿意伺候别的媒体,但你何东除外,

——张铁林

作为一个好的娱乐记者,首先是要跟明星之问达到一种真诚关系,要厚道,要忠诚于自己,减实于别人,

——何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