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谁在掌控你的人生(破解生命的四大魔咒)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韦志中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心理治疗小说!为辛辛苦苦打拼于职场,伤伤痛痛沉浮于情场的中青年男女提供心灵指引!

精美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心灵的启迪。在心理治疗中,不可能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心理咨询就是一段当事人与咨询师共同走过的心灵旅途,本书就是旅行日记,记载着沿途无尽的风景……

内容推荐

一位33岁的男性心理咨询师和一位35岁经历三次失败婚姻的女性相遇。他们踏上了一段破解心理魔咒的神秘旅程。

本书通过神话、绘画、哲学等艺术方法,透过女主角在心灵成长之路上的经历,教给我们可立刻参照执行的方法,破解生命旅途的四大魔咒,获得心灵成长。

目录

第一编/不要试图和情绪讲道理

第一章 梦的恐惧,咨询师的温柔

第二章 孩子饿了就要吃东西

第三章 每人一个炸弹——不公平

第四章 汪汪的委屈

第五章 胃痛不一定是胃病

第六章 陷入哀伤的漩涡

第七章 烟头戳到手臂的快感

第八章 不给孩子继承的财产

第九章 情绪管理的真谛

第二编/我是谁

第十章 一定要超过姐姐

第十一章 三个姐妹一台戏

第十二章 洋葱该怎么剥

第十三章 穿上马甲也认得你

第十四章 拔腿毛的小女孩

第十五章 石头的故事

第十六章 三兄弟见尼采

第十七章 三兄弟见孔子

第十八章 三兄弟见弗洛伊德

第十九章 接纳的三个层次

第二十章 心理医生只是一面镜子

第三编/生命中的贵人

第二十一章 性的功能

第二十二章 你选择责任还是自由

第二十三章 真诚是一种力量

第二十四章 经验与经历

第二十五章 婚姻无限责任公司

第二十六章 先说再见的人

第二十七章 生命中的贵人

第二十八章 六个人一张床

第二十九章 两个对我恩重如山的人

第四编/家族的梦

第三十章 不要期望太阳像你希望的一样升起

第三十一章 给自己判刑的人

第三十二章 最后的逃避——自杀

第三十三章 没有一个人不自信

第三十四章 成长的诗歌,是最好的礼物

第三十五章 神仙说“这个家庭不欢迎你”

生命的魔咒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梦的恐惧,咨询师的温柔

漆黑的夜里,陈逸芸不停地向前奔跑着,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此时,天地问除了她跑步的声音和粗重的呼吸声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声音。但是因为这样,却让她变得更加恐惧。她总觉得,在她背后,正有什么东西在不停地追赶着她,让她不敢停下自己的脚步。因为她害怕自己一停下来,就会成为俘虏。

突然,她觉得脚下一滑,跌倒在地,她感觉到一个尖锐的东西刺入她的脚底。漆黑中,除了感觉到剧烈的疼痛之外,她还感觉到自己的血液正从脚底汩汩地流了出来。

她坐在地上无助地捂着伤口,很希望这个时候能够发现一点亮光,但是周围一片寂静,黑灯瞎火,显然,这一带都荒无人烟。

回头望,后面听不到任何声响,但她总觉得,追着自己的人就潜伏在背后。于是她挣扎着起来,但是因为伤口实在是太痛,她刚站起来又马上跌坐下去。

突然,她昕到一声声微弱的犬吠,马上提高了警惕,侧耳倾听,只觉得那犬吠越来越近,紧接着,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从黑暗中传了过来。她知道,追兵来了,但是自己又走不动,怎么办呢?

她多么渴望这个时候会有奇迹,上天会派一个人来救她,但她也知道这个时候发生奇迹的几率是多么的渺茫。

于是,她再次挣扎起身,试图挪动自己的脚步,继续向前奔跑。身后的呼喊声越来越高,隐约中还看见了火光,那是追兵的火把。

她咬着牙,一步一步地挪动着自己的身体。没过多久,就听见背后有人大声叫着:她就在前面,好像受伤了,快点,我们过去抓住她。

她听到之后,顿时觉得全身冰冷,像是置身于冰窖般,但是双脚却依然坚持挪动着,她想,就算痛死也不能落入那些人的手里。

突然,她觉得身后袭来一阵风,骇然回首,她看到一个黑糊糊的东西向她扑了过来,那是帮助追兵寻找她的猎犬。她吓得不由得大声狂叫起来。

她一屁股跌坐在地上,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后退,试图逃开那猎犬的魔爪。突然,她感觉自己跌入了一片虚空。原来,她背后是一个悬崖,她刚才已经跑到了悬崖的边缘,这一再后退,让自己掉下了悬崖。

陈逸芸感到自己的身体不断地在黑暗中往下坠。悬崖边的火光在她的眼里变得越来越小。她使劲地挥舞着手臂,试图抓住什么东西,一但是身边除了呼呼的风声,什么也没有,甚至没有一根草,没有一棵树。  。

不过,让她觉得奇怪的是,她下坠了很长一段时间,却依然没有跌落山崖。那悬崖好像是无底洞一般,无边无际。她突然想到地狱,于是浑身冒汗。她觉得,这个时候自己真的像是飘落在去地狱的路上一样。于是,她忍不住大哭起来。

此时,她仿佛是听到了右手边传来一声隐约的人语,她张开眼睛,向右边望去,竟然看到一点小小的灯光,正在远处忽明忽暗地闪烁着。在这个漆黑一片的空间里,这点橘红色的火光看起来是那么的温暖。

陈逸芸立刻挥动着手臂向那边飞奔而去,而且,她真的转了一个方向,就如一个乌儿一般飞向了那点灯光。

她不断地挥动着自己的两只手臂,感觉到离火光已经越来越近了,她甚至已经看到了房子的轮廓。然而一阵狂风向她吹了过来,把她吹跌在地上。

她马上爬了起来,顾不上痛,拔腿就往房子那边跑,正当她要接近房子的时候,突然响起了一阵刺耳的铃声……

也许是因为前一阵子经常下雨的缘故,天空居然是少见的湛蓝。陈逸芸穿着黑色丝质紧身衬衣和同质的红色裙子,脚上穿着一双黑色细跟的高跟鞋,头发在脑后扎成马尾,正走在前往咨询室的路上。她故意无视行人中投来的几道热烈目光,继续迈着婀娜的步子前行。她知道这样的自己是非常美丽的,而这样的美丽也很久没在她身上出现过了。因而,这样久违的目光让她觉得更为享受。

那个年轻的男咨询师李承轩,长得不算帅气,可眉目间却有一种打动人的温柔,他说话的声音也是那么柔和。陈逸芸还清楚地记得他在听完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之后,轻轻问她:“陈小姐,刚才我听你说了这些生活中发生的事,我一边听,一边在思索,这些真的是你来找我的真正原因吗?如果不是,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您来找我分享您的生命故事呢?现在我想到了。”

当时,陈逸芸用纸巾擦擦鼻涕,抬头疑惑地看着他:“那你说是为什么?”

李承轩继续说:“你只为了一个原因来找我,因为你过去三十五年的生活让你不满意,让你每次回想都会忍不住悲从心起。在你内心有种强烈的恐惧,你害十白自己未来几十年也会像过去一样糟糕,甚至更糟糕,所以你来找到我,希望自己别再重复过去的生命路线。”

他话中的每一个字都烙印在陈逸芸心里,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这些话无时无刻不在她脑海中回响,让她的眼泪一次又一次像当时听了这话时一样控制不住地流下来。

在没有来接受心理咨询之前,她内心彷徨不安,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何处着手,她觉得自己已经陷入绝境了。当他的话语如阳光般从她心中的重重迷雾中透过一丝光亮时,她本能地想抓住这丝光亮,让它带领自己离开这无边的黑暗。可是,他真的行吗?

是啊,他真的行吗?陈逸芸理了理肩上银色挎包的带子,顺着街道拐了一个弯。往前再走一条街就是她的目的地——李承轩的咨询室了。望着那里,陈逸芸忍不住又分神了。

那天,他看着她的眼睛,很认真地说:“今天,你走进咨询室,我们就开始了一段分享彼此生命故事的旅程。在一段时间内,我将和你一起去探索,看看要怎么样才能够让我们未来的人生不至于像过去那样糟糕。我们一起努力,好不好?”

想到这里,陈逸芸在心里轻轻地点了点头。抬眼已看到咨询室的大门,她深深吸了一口气,用手拉了拉上衣的下摆,坚定地走了进去。

P2-5

序言

投石冲开水底天

志中给了我他的新作《谁在掌控你的人生——破解生命的四大魔咒》,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这应该算是小说吧,准确地说是用小说的形式表现心理咨询工作以及普及心理学知识的作品。好多年了,我好像没有认真读过哪怕是一本小说,这次可算是一个例外,我想这例外是因了作品的吸引力。

这部小说与许多小说一样,也有作者自身的影子,甚至在书里面就出现了作者自己发展出来的心理咨询技术“石头的故事”。在2009年济南全国心理学大会期间,志中开办了“石头的故事”工作坊,我曾去观摩片刻,看到了那些有趣的石头,但可惜没有时间深刻体味石头背后的故事。在小说里面,随着情节的推进,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愈发默契,主人翁的心结也渐次打开,我突然从石头上想起了一句诗——“投石冲开水底天”。

冯梦龙在其所编的《醒世恒言》中讲了一个故事:苏东坡之妹苏小妹是个才女,在新婚之夜把新郎秦少游拒之门外,要他对对联方可入内。苏小妹出的上联是“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思之良久,也没想出下联。苏东坡在一旁看见,很为妹夫着急,但又不好现身帮忙。他看着月光映照下的池塘,忽然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秦少游看了,立即对出下联——“投石冲开水底天”。这样,秦少游终于敲开了苏小妹的闺房。而在小说中,心理咨询师也是用石头敲开了来访者的心灵之扉。

石头是自然的,石头也是文化的。自然的石头,每块都沉淀着亿万年的沧桑;文化的石头,与人类结缘恐怕也不少于百万年的岁月。我们都知道,人类历史上有着漫长的石器时代,许多族群也曾有过对石头的供养或崇拜。人类正是靠着与石头的相遇、相识、相依,才超越了其他动物而达万物之灵的地位。正如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开篇所写的:“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所以,用石头去叩击人们的心灵,或许是条通顺畅达的中正平和之路。我们中国人还有“投石问路”的说法,只不过这里的路是人们的心路。太平天国的名人谱中有位“石达开”,借用他的名字,我很希望在石头抵达之时,人们的心扉便真的能够敞开。

当然,石头要敲开心灵之扉,靠的还是拿石头的人,这人可能是心理咨询师,更可能是来访者自己。志中在书中逐次涉及到情绪、自我、他人、群体这些内容,这是他在十余年心理咨询职业生涯历程中总结出来的看待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节点。用他的话说,做一个人只要这些方面和谐了,基本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确实,作为人类,最关心的应该就是人,只可惜对人的研究谈何容易!在人类已经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今天,我们对自身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在对人的研究方面,心理学有突出的贡献。心理学以人类个体为研究对象,试图透彻了解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及其背后的原因,同时也试图透彻了解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及其背后的原因。于是,个体自身以及此个体与彼个体的关系就成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用专门的术语来表达,这个话题即“自我”与“他人”。

每个人类个体最有切实感受的是自我,对人的认识需要首先从弄清楚什么是自我开始。但弄清自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龙曾经主演过一部《我是谁》的影片,凑巧心理学里也有一个测验叫《我是谁》(Who am I),在这个测验面前,很多人迟迟难以下笔,因为人们平常很少有意识地反思自我。自我就像空气和水,是我们“日用而不自知”的东西。而且,要弄清自我,还得了解他人。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但心理学家更相信自我因与他人对照而凸显,此即梁启超所谓“对他而自觉为我”,也就是库利(C.H.Cooley)所说的镜像自我(looking-glass self)。志中的这本书,便生动地演绎了自我与他人的互动在探索人类心灵奥秘中的协作。

志中还有一个职业理想,就是坚持“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他自己也一直致力于推动心理学在社会中的应用。本书的写作,可以看作他在心理教育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办心灵俱乐部是教育,办工作坊是教育,就是咨询也可以视为教育,不过小说形式的作品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影响更广大的人群,这可以让他的理想更好实现。我个人很认可志中的做法,近年来我也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发起了“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其中的任务之一,就是以各种形式把心理学知识推广到中国社会和民众中去。我曾提出“迈向人民的心理学”,与志中的理想颇为契合,在这一点上,我愿与志中共勉。

钟年

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

2010年1月6日于武汉大学

后记

细细数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已有十个年头了,在这十年的职业生涯里面,我听到过许多不同版本的故事,看到过不同面孔的人。但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却不是那些看似惊险跌宕的故事,而是主人公们对待自身故事的态度,以及由故事所触发的情绪和情感。

幼小就失去父母的人,带着心理创伤来找我。人到中年还不知道自己生命意义的“白领”,迷茫地走进我的咨询室。因为婚姻出现危机,已经导致自身心理处于抑郁症早期的女士,还有因为“两个对他恩重如山的女人”无法和睦相处,心力交瘁的男人。故事听多了,难免会产生免疫力。曾几何时开始我不再只关注故事本身,我更多地关注讲述故事的人的讲述模式,努力地从中发现他们对待自身故事的态度,以及故事发生过程中内心所走过的情绪和情感。

这时候我突然间回眸自己的职业生涯,发现我进步了,于是我开始有了“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看待才是问题本身”这样的咨询感悟。

有的人像祥林嫂一样过分关注自身故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是一个可悲的案例。然而,在生活中又不乏“掩耳盗铃”的朋友,他们以为自己听不到,事情就不存在了。这些都是态度惹的祸,不是故事惹的祸,一个人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会遇到生离死别,也会经历酸甜苦辣,只是在什么时候而已。我小时候死了爸爸,有的人小时候死了妈妈,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心理发育与成长当中形成了怎样的生命态度。态度决定我们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还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

我们出生就在关系中开始了一段人生旅程,到今天我们遇到许多人,和这些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

也经常听到:“我的孩子不听我的话了”、“我的妈妈不能理解真实的我”、“我和另一半的关系不如以前了”、“我要学习如何和同事相处”……

是的,我们在关系中成为今天的自己,也在关系中成就今天的自己。喜悦来源于关系,伤感也来源于关系。

一个潜意识里有恐惧的人,是不会有安全感的,那么他身边的人一定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一个喜欢内疚的人,很难有快乐,因为遇到事情他总觉得是自己错了。

一个喜欢和自己的情绪讲道理的人,突然有一天无法控制自己,把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搞砸了,因为他无法再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他并不一定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忽略了情绪自我的结果。

一个没有焦虑的人,很难有创造性。成功自然也不会属于这个人。

一个整天焦虑的人,可能会是~个整晚都睡不着觉的人。焦虑成为他的心头大患。

一个正性情绪只有30%的人,一定会被心理学家诊断为心理患者。

有一天我像剥洋葱一样,寻找我自己,到最后发现自己不见了。

我是谁?我在哪里?

当我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已经长大了。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内在小孩,你知道他在哪里吗?

每个人的背后还有一个自己,你回头能看到他吗?

人生是什么?

人生就是寻找自己的过程。

人生是什么?

人生就是和自我战斗的过程,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我们在别人眼里到处找我们自己,却发现自己就在自己心里。

这些年的心理咨询职业生涯历程,让我更清楚看到,用关系、自我、情绪去看待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比较简单有效的一种方式。作为一个人只要这三者和谐了,基本就没有多大问题了,如果要从心理上完善自我,从这三个方面下手也是很好的方式。

我出生在70年代,和许多人一样,我的生命故事中也有一些值得炫耀的挫折经历。从开始的时候因为自卑不敢跟别人说起自己的故事,到经常谈论自己的故事渴望得到认同,再到重新看到自己的故事,我用了十几年的时光。作为一个渴望明天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的一个普通人,我很幸运我今天的进步。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看到了这个过程的真实意义。

到今天为止,我坚定认为一个人的内心需要是不能逃避的,我们也许会透过迂回战术来满足自己生命中的心理需要,但绝对不能逃避。心理咨询的职业生涯真正受益最大的是我自己。

所以,我更渴望分享,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但需要知道,对于心灵成长来说,这也许只是你的开始,在你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已经踏上了心灵成长之旅,这其中会有痛苦和喜悦,也许就在一刹那间你的生命之花已经悄然开放!

如果是那样,请别忘记分享给我。

书评(媒体评论)

生命的过程,在于不断的探索。

精美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心灵的启迪。这就是我阅读韦志中先生著作《魔咒》后想说的话。生命的过程,在于不断的探索。唯有经过探索,才能达到真实的自我。

——张掌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

心灵之旅

在心理治疗中,不可能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心理咨询就是一段当事人与咨询师共同走过的心灵旅途,本书就是旅行日记,记载着沿途无尽的风景……

——吴和鸣(原中德心理医院院长)

好书伴你成长

人生旅途中缺少的不是过程,而是要有人与自己分享此种欢喜忧愁。就如第一本好书,应分享以人,让它与您同行,伴你成长。

——李蕊(山西韦志中心理研究所主任)

投石冲开井底天

好多年了,我好像没有认真读过哪怕是一本小说,这次可算是一个例外,我想这例外是因了作品的吸引力。

——钟年(武汉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4: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