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随感录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炳善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刘炳善先生辛苦工作之余所写的浏览小札,影视印象,见闻琐记及译事感悟等。本书语言质朴、文笔流畅,题材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对治学的严谨态度、对亲人、朋友的真挚感情,对老一辈学者的尊敬,对年轻一代的希望与鼓励。

内容推荐

老书旧戏每似陈年佳酿,摆脱热销炒作之喧嚣,尘埃落定,反以原汁原味耐人品赏,未始非闲居一乐。偶有日常琐事,亦于临睡前匆匆一记。今择其稍成片段者抄撮若干,聊为劳生留痕。

目录

随感录

1996年

 长痛不如短痛(住院所见)

 兰姆的幽默

 唱丧歌的女人

1998年

 熊十力语录

 “学生”与“学者

1999年

 萧乾先生

 录王安石语

 对词语的痴迷

 读王佐良《中楼集》

 历史的沉重感

 “刀笔

 好人和骗子

2000年

 鲁迅晚年

 “债户”和“债主”

 闽剧《林则徐充军》

 约翰生博士的《萨维奇传》

 当代杂文

 评传梁漱溟咏郭沫若诗

2001年

 女性笔下的鲁迅

 看鲁迅回忆录

 扬之水的《脂麻通鉴》

 读《柳如是别传》

 周汝昌弟兄的《石头记鉴真》

 伊格尔顿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看电视剧《长征》

 关于陈圆圆的争论

 关于周作人

 林贤治论知识分子

 侵华日军野蛮暴行之根源

 博尔赫斯谈莎士比亚的语言

 伊丽莎白时代的英诗

 傍大款的女歌星

 怀乡之情

 关于卢卡契

 关于斯大林

 关于齐如山

2002年

 对于鲁迅的评价

 童芷苓的唱腔

 元旦期间记事

 电影《洗澡》

 蕾蕾的辛苦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希腊艺术

 莎学研讨会小记

 《朱元璋传》的解放前版本

 长官和权威

2003年

 相声与京戏

 “天堂”和“快乐”新解

 守住自己的园地

 “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看京戏《游龙戏凤》等

 岳父储玉坤老先生

 一个奇怪的梦

 “乾嘉学派”的历史根源

 明治的“不吃饭”与慈禧的奢靡

 张伯驹《春梦纪游》

 作家谈创作体会

 布莱克《天真之歌》

 《张国淦文集》

 布莱克《经验之歌》

 法国陀莱的插图艺术

 在上海生活的特点

 读书的乐趣

 怎样看待“财富”

 莎翁语词中的失注部分

 奥登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参观“福寿园”墓地

 莎翁全集的版本和理想“定本”

 储玉坤先生的“二战史”

 诗人文章和学者文章

 对莎士比亚评价的发展

 19世纪莎评和20世纪莎评

 对鲁迅的一点体会

 关于英国的浪漫派

 柯勒律治的莎评及其他

 王蒙谈《红楼梦》

 听周汝昌的《<红楼梦>答问》

 我的“文学情结

 渎周汝昌、刘心武红学著作联想

 看《天下第一丑》

 听京戏《西厢记》

 《史记》、《汉书》中的“犁轩”小考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

 对俄罗斯文学的留恋

 看电视剧《曹雪芹》(一)

 京戏《洛神》

 看电视剧《曹雪芹》(二)

2004年

 二战中的死亡人数

 京戏《生死恨》

 说出来的感情和写出来的思想

 《红楼梦》以情写史

 A.赫胥黎

 “布鲁姆斯贝里集团”的文化精神

 电视剧《天下第一楼》

 陈强、陈佩斯父子的“文革”遭遇

 京戏《贵妃醉酒》

 再看《天下第一楼》

 “学生”

 电视剧《英雄》

 范用和刘索拉

 布莱克

 磨炼与熟巧

 戈尔丁的《蝇王》

 文学与文坛

 解放个性须防为所欲为

 一战中阿拉伯的劳伦斯

 扈康廷先生

 读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

 黄永玉和章西崖的木刻

 电视剧《杀青》

 莎剧的艺术特点

 “个人主义”与“自私自利”

 注释《一报还一报》的感想

 莎剧中丑角的信口开河

 莎剧词汇中的“难解之谜”

 《女子监狱》——《复活》的中国版

 注释莎剧中丑角插科打诨的难度

 看张怡宁在奥运会上打乒乓球

 看王皓在奥运会上打乒乓球

 会见老翻译家

 买《石头记甲戌本》小记

 在编字典中体会莎剧

 诗人之死

 听《红楼梦》讲座

 杨兰春同志

 看电视剧《铁血莲花》

 开封的两部莎翁全集版本小考

2005年

 电视剧《汉武大帝》

 电视剧《血色浪漫》

 格言

 边陲大漠藏国宝

 一个比喻

 一点体会

 我为什么要编莎士比亚词典?

 看电视剧,想想社会,也想想自己

 莎剧语言与莎剧翻译

 文文

 儿时学过的一首歌

 上海和开封

 读书计划

 配力克里斯

 读朱正的书

 梦见杨兰春

 译界新闻

 木刻家马达

 流浪者

 什么是创造

 不同情况下的“如释重负”和“满足感”

 注释一部莎剧像爬一座大山

 《理查二世》

2006年

 杨丽萍的舞蹈

 莎翁用词出人意料

 电视剧《烟花三月》

 听程砚秋《审头刺汤》

 对俄罗斯文学的感情

 《徽派版画艺术》

 陈洪绶书画与鲁迅

 京剧《王子复仇记》

 再谈注释莎剧与爬山

 意外碰见“国际纵队”老人

 落在窗台上的雏鸟

 李保田演的《巡城御史》

 喜读老同学林伯野新著《老子解评》

 周海婴谈鲁迅

 捕捉莎翁词义中的苦和乐

 电视剧《暗算》

 赢秦之早期发祥地

 学术界风气一瞥

 高阳说曹雪芹

2007年

 《曹雪芹墓石论争集》

 《红楼梦》作者之谜

 智慧为创造力的源泉

 电影《夜宴》

 看《张爱玲画传》

 贾平凹的《西路上》

 《时代与选择》

 贾植芳《1979年进京记》

 《特洛勒斯与克丽西达》

 书店站读印象

 关于《金瓶梅》

 少帅与鲁迅

 《红楼梦论源》

 当代的历史

2008年

 读《哈佛琐记》

 赵元任先生

 三条语录

 语文的意义

 多萝西·莱辛获诺贝尔奖的致辞

 一次惨祸

 古书的拍卖市价

 陀莱的插图

 历史上的伟人

 关于汉字改革

 1972届工农兵学员返校

 注释《特洛勒斯与克丽西达》

 赫克托之死

 莎剧语言难题及其解决

 《基督教之基础》

 读毛泽东文稿、书信手迹

 晚清奇才陈季同及其诗稿《学贾吟》

 看《胡风三十万言书》

 购《鲁迅著作手稿全集》

 《假如鲁迅活着》

 自信

 看《鲁迅著作手稿全集》

 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莎剧中的释义多样性

 看北京奥运会

 《报任安书》

 写稿子发不出的感觉

 Shorter Oxforrd Dictionary(《牛津英语大词典简编》)在莎翁词典中的用法

 《周作人生平疑案》

 怀念冯亦代先生

 莎典合成中的疲劳

 杨宪益《译余偶拾》

 《周作人平议》

2009年

 诗词与书法合璧

 陈季同《跳月》诗

 汪曾祺的语言

 王朔及其他

 王安忆的新作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读后

串味书话

小引

 一 读张中行散文

 二 读孙犁

(一)《孙犁文集》印象

(二)孙犁的晚期散文

(三)读《孙犁传》

(四)《铁木前传》为何没有“后传”

(五)看《风云初记》

(六)孙犁逝世

 三 《红楼梦新证》

 四 鲁迅二题

(一)买《鲁迅选集》(第三、四卷)

(二)读张承志《再致先生》

 五 胡风三题

(一)读梅志《胡风传》

(二)《胡风晚年作品选》

(三)“胡风研究”读后感

 六 贾植芳《狱里狱外》

 七 读《话雨录》,想起冯雪峰

 八 《编辑忆旧》

 九 读邵燕祥

(一)鲁迅·聂绀弩·邵燕祥

(二)读《沉船》

 十 读黄裳三题

(一)《珠还记幸》

(二)《锦帆集》

(三)《书之归去来》

 十一 读宗璞《铁箫人语》

 十二 《耻辱者手记》(摩罗思想随笔)

 十三 读聂绀弩

 十四 看木刻版画

(一)买中外木刻版画集

(二)抗日战争与木刻艺术的发展

 十五 汉唐石刻和砖刻画像

 十六 从莎学在德国的发展想到中华莎学

 十七 燕卜荪评莎士比亚《维纳斯与亚都尼》等诗

 十八 莎剧与《红楼梦》的相似之处

 十九 莎剧翻译问题

 二十 弗尼瓦尔博士主编的莎士比亚全集

 二十一 苏格兰大诗人麦克迪尔米德

 二十二 装订彭斯诗歌集

 二十三 读卢卡契《在流亡中》

 二十四 麦考莱的文章

 二十五 看《储安平文集》

 二十六 《阿斯彭信札》与赵萝蕤

 二十七 法朗士的《泰绮思》

 二十八 乔冠华与叶公超

试读章节

读王佐良《中楼集》

下午,看王佐良的《中楼集》。这是一本比较轻松的散文集,看着看着,不觉几乎全部看完。王先生早年上清华,后留学牛津,解放时回国,一直是国内英语界最受注目的拔尖人物。记得1981年为出《英国文学简史》在北京时,曾在大百科听刘尊棋先生说在英语界范存忠和王佐良最有才华。我也有同感。对范先生,解放前夕读过他的《英语学习讲座》和一篇英文著作,就很佩服,受到一定影响。“简史”也蒙他老先生提携,很想当面求教。可惜南大外文系一位先生说要见范老需要经系办批准,觉得太难,竟未能一见。后1982年5月,与王佐良先生在昆明初见,略谈几句。直到1993年5月,到北京参加《世界文学》征文颁奖,在宴会上,经李文俊兄介绍,王先生约见,在他清华所住小楼谈了个把小时,谈到兰姆、文学史以及英国散文史的写作等问题。我正庆幸此后能有机会通信联系,不料次年他即逝世。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认识如此之难。

看了《中楼集》,我感到自己与王佐良、杨周翰、李赋宁等年长一代学者的差距。他们的求学经历、学问积累和学术造诣,非我所及。这是客观存在。我的儿童时代在低文化环境中摸索,而中学大学时代在战争流亡中度过,解放后从1955年开始,二十余年长期处于在政治运动中挨整状态。虽然自己热爱文学,有求学的愿望,但只能在夹缝中零星、浮浅地看一些书,做学问的基础是不够的。只有近二十年,和平安定环境宝贵,时不我待,发奋努力。但实际上这一切努力不过是补课,从学中干,编教材、搞翻译、写文章、编字典,无不如此。我是一个learner(学习者),而不是scholar(学者),我的历史使命是做一个普及工作者,而不是提高工作者——提高工作,高深成果,尖端项目,“大师巨作”,是属于他人的。

但普及工作也有价值。踏踏实实地普及作品也对国家社会有用,未可鄙薄。

(9月16日)

历史的沉重感

在电视节目中偶然听见一句话:解放上海时牺牲7000名战士。读罗马悲剧也使我感到心情不平静。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由许多好人付出代价的。坏人和小人是不付出代价的:坏人处心积虑迫害好人,小人则挖空心思从别人的劳动成果中捞到好处。

(10月2日)

“刀笔”

写卡片当中,我从亲身经验明白了古人为什么把“刀”、“笔”并称。因为写卡片时,倘遇到写错或改动,我得拿一个破刀片把错字刮掉,所以书桌上不断有刮下来的纸末。不过我只是“刀笔文人”而不是“刀笔吏”。

(11月14日)

好人和骗子

近看电视剧《小女人》(据李玉茹小说),写一个善良女子,受尽狡诈狠毒坏人所虐待和欺凌,但她自己始终不学坏;最后,好人还是好人,“出污泥而不染”。

对于骗子,不受他的欺骗,你就被他当做“仇人”、恨你;受了骗而醒悟过来,也是如此。

政治骗子更可怕,也比市井小骗子更坏;因为政治骗子有权势,骗人足以害人一生,害人也足以害到关键之处。

在坏人眼里,他自己是“大大的好人”,而好人倒是“坏人”。

(12月16日)

P10-13

序言

1996年迄今,12年间从事莎氏词典“续编”的编写工作。伏案苦思之余,每每溜出,在附近三两家特价小书店闲逛,其所售为大书店处理之积压滞销品,间有可看者,淘来一二册,于灯下翻阅。又因僻处一隅,素乏宾客往来之趣,日常娱乐无非电视,而所看又为通都大邑播放已久之“老掉牙”节目。但老书旧戏每似陈年佳酿,摆脱热销炒作之喧嚣,尘埃落定,反以原汁原味耐人品赏,未始非闲居一乐。偶有日常琐事,亦于临睡前匆匆一记。今择其稍成片段者抄撮若干,聊为劳生留痕。是为序。

2008年11月3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