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有趣的科学漫画集,里面有许多启迪智慧的幽默故事。它不仅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而且也带给孩子们科学知识,有益于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作者用巧妙的对比揭示了简单玩具与现代科学之间的相同原理;用奇特而又具有科学根据的幻想,来培养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利弊交错的自然现象来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而科学的发展就是在扬利弃弊中稳步前进,使孩子们从小树立起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作者还运用漫画独具的艺术手法,告诉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思维方法和制作原理,以使他们具备既能用脑又能动手的实践能力。
荣获中国漫画最高奖“金猴奖”、全国美展银牌、国际高血压联盟(WHL)美展金奖、4次获日本《读卖新闻》国际漫画大赛优秀奖及佳作奖。
缪印堂是我国知名的漫画家,漫画题材广泛、含义深刻、笔画简练、线条准确,往往寥寥数笔便能十分传神。作者运用装饰性的人物造型、装饰性的笔法塑造人物形象,显出画面的艺术美感,也形成画家自己的艺术风格,看来有趣。
“第二职业”
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最常用的媒体之一,它给人们带来喜讯也可能带来噩耗,其中的酸甜苦辣味味皆有。信是要靠传递的,据史载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我们老祖宗就开办了邮政事业。秦汉时便在各地交通要道设驿站用快马传递公文。时代愈发展,传递工具愈先进,由马换成火车,又换成飞机,愈快愈好。现在已进入火箭时代,看来火箭大有可为。说到这里我想起我见到的一幅漫画颇有情趣:一位牧师手拿一封信交给整装待发的宇航员,虽然没有对话,从牧师手指的方向,您也可以有所领悟了,他给上帝写了封“汇报”特请宇航员转交。
我很欣赏此画。它立意新颖,不落俗套,大胆想象近乎荒谬但又合情合理,牧师与上帝是上下级关系,向上帝汇报也很合情,托付给来往宇宙之间的宇航员更是合理。
欣赏漫画主要欣赏其“奇趣”。一幅画既无奇又无趣也就不值得欣赏了。
当然此画在造型上也相当成功。线条简练,一白一黑,变形整体对比鲜明,透出一种简练的美感。
此画还有一妙笔,就是宇航员竞对所托欣然接受了。我想他或许也已打开思路,也搞一搞“第二职业”吧。
大愚若智
在电视中,我见过外国有专门洗刷汽车的营业部,只要交一些钱,汽车关好门窗,然后缓缓开进一个通道,于是四周便喷出水,伸出机械刷子,接着擦干、上蜡,几分钟后开出通道汽车焕然一新,真是自动化的好办法。
可这位老兄洗澡也面临这样的洗刷装备,瞧他的模样是惊讶还是胆怯,我也说不好。我想,假如这位先生站到当中冲刷以后,也许有的部位可能已皮毛尽脱。
当然,这仅是幅极富幻想意味的幽默画,漫画家也许是受了汽车洗澡的启发产生了这个有趣的设想。如果设想得十分合理,非常完善,那样也就不惹人好笑了,而这个设想已有意识地来个生搬硬套,貌似合情实则与理相悖,令人望而生畏,这就引人发笑了。
这幅画除了引人发笑以外,是否还能引起我们一些思考呢?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曾见到过一些“聪明”的笨人吗?这些笨人往往并不认为自己愚蠢,总还想透露出自己那点小智慧、小聪明,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大的总体方面却是愚蠢的。您还记得那位锯断了竹竿进城的“聪明人”吗?
“制蛋机”的奥秘
现代的工业向自动化迈进,现代的农业却是向工厂化迈进。温室育苗、无土栽培、笼养鸡鸭,都是走向工厂化的成果。几千年来农业就是靠天吃饭,老天爷决定着农业的命运,所以只有摆脱老天爷的摆布,农业才会有辉煌的未来。
这是一幅科学幽默画,为德国漫画家朗格所作。它以丁厂化、自动化为题材虚构了一个有趣的情节:工厂管理员发现制蛋机器的鸡蛋传送带上竟出了“废品”——鸡粪,非常恼火,得检修检修这台“制蛋机”了。打开机器赫然人目的是一只母鸡,哇!“制蛋机”的主体原来是它!此为巧思所在。
此画的妙处有三:一是选材新颖。作者选材的确大不一般,老掉牙的题材,作者慨不问津。二是构思大胆。人们只知有制药机、制酒机、制点心机,却没有想到过有“制蛋机”。这大胆构想就非同一般。三是含蓄简练。这个构思完全可以处理成连环漫画:管理员检查鸡蛋、发现鸡粪、最后打开机门,亮出母鸡——“制蛋机”原来如此!作者却处理成独幅画,照样表达了巧思,没有标题对话,留下许多思维的空间给读者去琢磨。最后需要说一句:幽默画就是幽默画,开个玩笑,请科学家切勿介意。
综合就是创造
儿童时代就醉心于游戏玩乐。有人说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玩就是儿童的“天职”。我认为说得极是。我也曾遐想过:工作与游戏娱乐能否统一起来?那样岂不使人更热爱工作,像打麻将、下象棋、玩球一样上瘾。那样还可大大提高生产率,岂不一举两得?后来我见到这幅外国幽默画,真是巧思难得、不谋而合!
虽然画的是老式的抽水井,但每种机器总有一个风光的黄金时代。记得我小时候消防队就用这种压水式抽水机救火,在当时可算得上新鲜玩意了。可是设计的是人站着用手压水,挺费劲。而这幅画的作者却把抽水机与儿童游戏的压板结合起来就创造出一种两用器材。记得1958年农村大搞技术革新时,有的地方农民真的创造了这种压板式抽水机,大大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由此可见这个思路并非空想,从创造学观点看其思路也是对头的。“综合就是创造”,在发明史中不胜枚举,例如:橡皮头铅笔是铅笔与橡皮的综合,保温杯是暖瓶与茶杯的综合。而这幅画就是画家综合意识的最佳体现。
现在有人在试验“快乐的学习法”,让学习游戏化、趣味化,使得学生在玩中有学;那么,能否构想一些新的工作模式让工作游戏化、娱乐化呢?我想这种新工种准保受欢迎!
自有高招
“SOS”是过去国际紧急求救信号,不论飞机、船只遇难时都以莫尔斯电码的三短三长三短作为国际通用的救难信号,三短代号是“S”,三长代号是“O”,所以简称“SOS”。也有人认为“SOS”是英文Save Our Souis(拯救我们的灵魂)的缩写。由于呼号简短易记就为世界各国采用。
漫画中有一类叫“荒岛漫画”,专门描写人们漂流到荒岛后的趣闻趣事,而且不乏佳品,但是描绘科学家遇难的倒极为少见。一见此画我就为之倾倒,漫画家的巧思很不一般,他的确看到了科学家不凡之处。一般芸芸众生为漂流到荒岛上只会用自己的裤衩、背心甚至乳罩挂在树枝上摇晃表示求救,如果还带着打火机的话,就会拾来树枝点上几堆烽烟……别无高招。而科学家则不同,即使在此危难之际,仍不忘记发明创造的天职,拆下船上的破烂玩意儿加以重新组装成这台“求救信号机”,让“SOS”的白烟信号飘向天空,还怕人们见不到?有人说此画是在嘲笑科学家的“傻”劲,不,我倒认为这股“傻”劲是可贵的。它使我们更加崇敬科学家先生们了。从艺术上来看,漫画家更多的是“幽默”,但,他取材新颖不落俗套,这也是我们可取之处,在技法上形繁笔简,白描线条勾勒得相当简练而美观。
艺术的想象力
现代城市交通中最严重的病症莫过于“堵车”,现代的生活也带来现代的“病患”。如何解决这恼人的问题?好像还不见有任何妙方。
但是聪明的漫画家已设计了一种“超级智能步行车”,竟然稳步在堵塞的车河中畅行无阻,只要有立锥之地它就可从头而越,真是羡煞那些乘车之人。 看了这幅外国科幻漫画,不能不佩服画家的想象力。据说,外国有的科学幻想漫画到后来真的投人设计制造,申请了专利,这我并不感到意外。我认为艺术家和科学家他们在思维方式上也具有共同之点,那就是求异思维。科学家的发明与艺术家的创新,都是求异思维的成果。他们都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封神榜》里中国神仙施展的法宝和许多具有特异功能的神,像什么“千里眼”、“顺风耳”,在今天大多已成为科学事实。这说明艺术的想象是可贵的,也是超前的。我希望我们的艺术家、科学家以及每个有志者都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P231-241
这是一本有趣的科学漫画集,里面有许多启迪智慧的幽默故事。它不仅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而且也带给孩子们科学知识,有益于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儿童的早期科技教育十分重要,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发儿童的潜在智力,对于今后的人才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者充分运用漫画的特长,结合科学知识,创作了科学漫画。这是一种很好的科学普及形式。
作者用巧妙的对比揭示了简单玩具与现代科学之间的相同原理;用奇特而又具有科学根据的幻想,来培养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利弊交错的自然现象来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而科学的发展就是在扬利弃弊中稳步前进,使孩子们从小树立起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作者还运用漫画独具的艺术手法,告诉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思维方法和制作原理,以使他们具备既能用脑又能动手的实践能力。
作者为使作品适合儿童阅读,颇费一番苦心,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相信这本画集会成为孩子们向科学道路进军的一个良好的伙伴。
高士其
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走近漫画 走进科学
漫画是大众喜爱的艺术,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二者看起来互不相关,但是在我们眼前却出现了一种新的事物——科学与艺术的结晶体:“科学漫画”。这种形式包容了科学的要素和艺术的要素,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科学的内涵。尽管它尚不完美,还不普遍,但它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还有更大的探索、发展余地。
用绘画的语言来讲解科学我们见过,但用漫画来讲解科学还不多见,漫画是绘画语言中是最生动最富表现力的,它能表现大至宇宙的宏观世界,也能表现小到原子的微观世界;它不仅可表现大山大河有形世界,也能表现思想观念无形世界。它不受空间限制,东西两半球的人们可以握手;也不受时间限制,今人和古人可以同桌座谈。这正是青少年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也是科学普及传播需要的好形式。
在我少年时代就对开明书店出版的科普书刊着迷,经常步行进城到开明书店购买《开明少年》和《中学生》,还阅读过高士其的《菌儿自传》和前苏联伊林写的科普书籍,满足了我的知欲,这可能是我后来转向科学漫画创作的内因。在文革以后,祖国迈向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更激发了我,觉得应运用漫画为四化出力,为科学的发展而出力。这就是我转向科学、探索科学漫画的外因,这样,从80年代起瞬我调入科普创作研究所,这是一块沃土,让我得以迅速壮大,这些年来我才能得以为社会为青少年创作了大批科学漫画,现在我已退休,翘首回顾二十余年来我的创作,想到可能把散发在各种报刊上的作品集编成册也许还能再次发挥知识的能量。
我要感谢我的老友叶永烈先生的推荐和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约请,将我多年来的科普作品精选成集,奉献给广大青少年朋友和有志于科学漫画创作的漫友。
人的能力有大小,我能力有限,所以奉献有限,“人生因奉献而美丽”,我想我有所奉献,所以我的人生也是美丽的。
缪印堂
2009.9
这是一本有趣的科学漫画集,里面有许多启迪智慧的幽默故事。它不仅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而且也带给孩子们科学知识,有益于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
——著名科普作家 高士其
缪印堂是我国知名的漫画家,漫画题材广泛、含义深刻、笔画简练、线条准确,往往寥寥数笔便能十分传神。
——著名作家 叶永烈
假如世上真有奇才怪杰之士,缪印堂可算是其中之一了。他立足于漫画园地,勤奋耕耘多年,作品曾在日本、丹麦、德国、法国、保加利亚、意大利、比利时、土耳其等国展出,他的科学漫画在日本《读卖新闻》国际漫画大赛中多次获奖……
——人民美术出版社前社长 郜宗远
作者运用装饰性的人物造型、装饰性的笔法塑造人物形象,显出画面的艺术美感,也形成画家自己的艺术风格,看来有趣。
——著名漫画家 方成
近十年,印堂先生为开辟漫画的新领域苦心探索,他首先在科学漫画的创作和研究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现在他又在考虑漫画如何走向市场、教育读者、适应现代化形势的需求并为此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美术研究院史论家 黄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