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做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读庄子(Ⅰ)(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傅佩荣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做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内容推荐 本书对《庄子》进行重新分段解读以哲学思辨为重点,把握“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的原则 对书中的关键概念(如道,德,天,性,情,自然等)及价值判幽作了清楚的说明,希望借此重建庄子的哲学体系。 庄子的生活与一般百姓无异,有妻有子,努力在乱世中苟全性命,差别在于他博览群书,深通人情世故 领悟高明智慧,自有一套人生哲学。通过本书,进而省思庄子何以能“忘我,顺其自然,入世而超世”,不难得知答案在于对”道”的领悟,认清这一点,我们便可以与他一起逍遥而游了。 目录 前言一 庄子其人其书 前言二 解读《庄子》,平生一大乐事 内篇 逍遥游 第一 齐物论 第二 养生主 第三 人间世 第四 德充符 第五 大宗师 第六 应帝王 第七 外篇 骈拇 第八 马蹄 第九 胠箧 第十 在宥 第十一 天地 第十二 天道 第十三 天运 第十四 刻意 第十五 缮性 第十六 秋水 第十七 试读章节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北海有一条鱼,名字叫鲲。鲲的体形庞大,不知有几千里。它变化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背部宽阔,不知有几千里。它奋起高飞时,双翅张开如天边的云朵。这只巨鸟,在海风大作时,就会迁徙到南海去。南海,是一个天然大池。 庄子擅长说“寓言”,其目的不只为了启发我们的想象力,也为了展示他卓越不凡的见解。譬如,以“不知其几千里也”来形容鲲与鹏,就是要破除我们的一般见闻,让想象力得以自由发挥。其次,鲲“化而为鸟”,表示万物有可能相互转化,因为它们的根源皆是“道”。这两者的差别是:鲲不能脱离水,鹏要靠风来飞行;鹏的逍遥程度显然较高。然后,鹏要由北往南飞,这是象征从幽暗奔向光明吗?或者,这只是鹏接受宿命的自然作为? 北冥与南冥,固然可以译为北海与南海,但不宜因而忽略“冥”字的意思是:溟漠无涯,引申为荒远无边的境界,非世人所知所见。经由“冥”之接引,或许离“道”不远。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大鹏要往南海迁徙时,水面激起三千里波涛,它拍翅盘旋而上,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它是乘着六月刮起的大风而离开的。”野马似的空中游气,四处飞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的生物被大风吹拂所造成的。天色苍苍,那是天空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遥远得看不到尽头的结果?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是像这样的情况吧! 大鹏起飞,要靠六月大风所激起的波涛。时机与客观条件配合,才可成就壮举。 仰望天空,其色深蓝,自有一种永恒幽静的趣味。庄子却能逆向运思,从天空往下看,并且认为所见类似;如此一来,世间万物也同样值得欣赏了。心灵随着大鹏高飞而提升,体悟也将异于平地所知。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再说,积存的水不够深,它就无力承载大船。倒一杯水在低洼之处,只有小草可以当船;放上杯子就着地不动了,这是水浅而船大的缘故。积存的风不够大,它就无力承载巨翅。所以,太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才算抵达风的上方,然后才可以乘着风力,背靠着青天完全没有任何阻碍,然后才可以开始飞向南方。 这一段是以比喻说明大鹏为何要飞得那么高。没有准备工夫,就少了可以凭借的风力。今人使用“培风”一词,常指准备阶段的努力,而在《庄子》原文里则是指此一阶段之后的“凭风”或“乘风而行”。 蜩与学鸠笑之日:“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伧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蝉与小鸟讥笑大鹏说:“我们一纵身就飞起来,碰到榆树、枋树就停下来,有时飞不高,落在地上也就是了。何必要升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去呢?”前往近郊的人,只要带着三餐,回来时肚子还是饱饱的;前往百里之远的地方,就要准备过夜的粮食;前往千里之遥的地方,就要累积三个月的粮食。这两个小东西又知道些什么呢? 大鹏对于蝉与小鸟的讥笑,可能根本听不到,即使听到了也不会在乎。但是,说故事的庄子要发表高见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茵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小知识比不上大知识,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虫不明白什么是一天的时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明白什么是一年的时光,这些属于寿命短。楚国南方有一棵冥灵树,以五百年为春季,五百年为秋季;上古时代有一棵大椿树,以八千年为春季,八千年为秋季。这些属于寿命长。彭祖活了八百岁,到现在还以长寿而知名,一般人与他相比,不会觉得悲哀吗?P3-7 序言 庄子,原名庄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人,生卒年在公元前368年至公元前288年之间。他与儒家的孟子处于同一时代,但二人并无见面机会,或者二入即使见面也无话可说,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各派学者各有其道,而庄子是道家老子的后学,对于“道”另有独树一帜的看法。 庄子曾经短期为官,担任蒙的漆园吏。中年以后,他的生活极为贫困,“住在穷街陋巷,困窘地以织鞋为生,饿得面黄肌瘦”。后来楚威王听说他是个人才,以高官厚禄聘请他,但是对庄子而言,世间的荣华富贵“有如鸟雀、蚊虻从眼前飞过去一样”,实在引不起一点点兴趣。不过,庄子对人生绝不是没有热情的。 他的生活与一般百姓无异,有妻有子,努力在乱世中苟全性命。差别在于:他博览群书,深通人情世故,领悟高明智能,自有一套人生哲学。他的朋友之中,最有名的是惠施。惠施是有名的学者,聪明善辩,争取世间名望,做官不落人后。庄子常与他辩论,可惜二人层次相差太远,难以抵达“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境界。 幸好有《庄子》一书传于后世,才不致淹没了千古以来令人惊叹的吉光片羽。 在司马迁笔下,庄子是个小角色,《史记》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这样的判断并非全无根据,但是却局限于浮面观察,对庄子不公平。 譬如,现在我们所阅读的《庄子》版本,原文将近七万字,共有三十三篇,是晋代郭象所删定的。这三十三篇又分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司马迁提及的《渔父》与《盗跖》列在杂篇,而《■箧》列在外篇。一般认为,内篇才是庄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如《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庄子想要表达什么?王叔岷先生精研《庄子》,认为庄子不是一般所说的“为我,放任,避世,空谈”,而是“忘我,顺其自然,入世而超世”,以及全由深刻体验而来,《庄子》一书可以支持这种看法。如果进而省思庄子何以能有如此卓越精妙的心得,则答案在于他对“道”的领悟。他的“道”是“一以贯之”的原理与源头,认清这一点,就可以与他一起逍遥而游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