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答幻想飞向星星的孩子(典藏版)/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文有仁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在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上天后,向孩子们解说人进入太空面临的各种技术难题是如何解决的,宇航事业今后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意义。文革后于1979年同朱毅麟同志一起修订后再版,更名为《飞向星星》,第一次印刷印数就达到21万册,随后又出版了朝鲜文、蒙古文、哈萨克文、藏文版本,被台湾引进出版了繁体字版。

内容推荐

1961年,人类飞入了太空,第一颗人造卫星早已飞上太空,宇宙火箭也飞向了月球,孩子们对这些都很感兴趣。作者因此萌发了一个想法,要写一本通俗的小册子,回答幻想飞向星星的孩子们的问题,讲讲这方面许多有趣的故事。1962年春天,写成了《答幻想飞向星星的孩子》。该书1964年4月出版,反响不错,多次重印。时隔十多年。宇航事业有很大发展,人类已多次登上月球,为了把这些新发展补充到书稿中。作者同我国火箭与人造卫星研究设计专家朱毅麟同志对原书一起进行修订,于1979年改名《飞向星星》出版。第一次印刷印数就达到21万册。随后又出版了哈萨克文、朝鲜文、蒙古文、藏文版本,还出版了盲文版本。中国台湾引进出版了繁体字版。

目录

总序

一、嫦娥奔月——神话与现实

 中秋月夜的神话

 毛主席一首提到嫦娥与吴刚的词

 真实的“嫦娥”飞向月亮

 一个不平常的星星

二、登天的梯子

 飞机和气球能不能飞出地球去?

 炮弹哪里去了?

 牛顿的大炮

 三个宇宙速度

 钻天

 为高速度而奋斗

 火箭列车

三、开拓飞向太空的道路

 寻找燃料

 战胜高温

 战胜严寒

 亿步穿杨

 控制飞行

 遥远的信息

 看不见的服务员

四、人造装置飞向太空

 世界首个人造卫星登天

 把“天空”一分为二

 看啦,我们的星星飞过来了!

 太空出现5000多个航天器

五、人飞向星星会遇到哪些困难?

 陌生的旅行

 重得不好受

 轻得没重量

 氧气、水、食物

 星际空间的小地球

 怎样战胜流星

 最危险的敌人

六、它们为人飞向太空探路

 莱伊卡——全世界最知名的狗

 “太空狗”的选拔与宇航训练

 探路归来的英雄“太空狗”

 另一些“壮烈牺牲”的“太空狗”

七、初闯太空——真实的科学故事

 比科幻还诱人的真实科学故事

 1961年4月12日的早晨

 进军开始了

 直上重霄九

 全都漂浮起来

 友情之声传天外

 白天中的黑夜

 宇宙盛餐

 看见了非洲大陆

 凯歌归来

 并不是一帆风顺

 后续故事:加加林飞船“着陆”沈阳

八、前赴后继飞向太空

 杨利伟上太空,飞天梦成现实!

 我国第二批、第三批航天员上天

 波兰宇航员同笔者谈亲历太空感受

 中国中学生参与太空科研

 多少人进入过太空?

 太空航行的“半边天”

九、为太空事业献身的宇航员们

 22位宇航员在太空航行中献出生命

 2003年关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7名宇航员遇难

 人类载人航天活动中第一位遇难的宇航员

 登月先驱“阿波罗1号”宇宙飞船

 3名宇航员遇难

 世界上第一位太空飞行时死难的

 宇航员科马罗夫

 1971年苏联“联盟11号”宇宙飞船

 3名宇航员遇难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7名宇航员遇难

十、半世纪前设想的太空城市

 科学家提出建设太空科学城

 对未来太空城市的设想

 太空城市有什么用?

十一、太空城市已向我们走来

 第一批太空站

 美国“天空实验室”太空站

 工作15年的“和平号”太空站

 国际合作建造世界最大空间站

 到太空去旅游

 奥运开幕、汶川地震、特艳莲花

十二、飞向太空工具的新发展

 宇宙飞船

 航天飞机

 捆绑式运载火箭

十三、开始了飞向月亮的征程

 月宫真相

 怎样才能飞入月宫?

 第一次近看月亮

 月亮上出现人类活动的第一批印迹

 揭开了月亮背面的神秘面纱

 人造装置首次在月球软着陆

 人类首次采集月球物资并带回地球

 宇宙飞船在地——月间往返

 月球上无人驾驶的车辆

 为裁人宇宙飞船登月寻找月面着陆点

 美国送中国1克月球岩石

十四、在月球背面漫步

 初步揭开月球背面之谜

 月球背面的“海”

 月球背面众多的环形山

 以中国人名命名的环形山

 更多的月球之谜尚待解决

十五、人类首次登月的悲壮历程

 实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登月理想

 为准备人类首次登月付出巨大代价

 “阿波罗11号”登月举世瞩目

 “阿波罗11号”起飞前4小时出现燃料泄漏

 宇航员飞行途中同地面密切联系

 奔月途中的手动操作

 一轮明月变成巨大星球

 登月舱向月面降落时计算机突然失灵

 手动控制正确选择登月点

 “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

 宇航员在月面紧张工作

 平安归来

 尼克松总统拟好了悼词

 差点留在月球上

 留下人类首次直接在月面活动的遗迹

十六、前赴后继飞向月球

 人类已有12人先后乘6艘宇宙飞船登上月面

 在月球上做伽利略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

 人类首次“月面考古”与月球上存活的地球微生物

 宇航员先后驾驶三辆月球车在月面漫游

 最后载人登月的“阿波罗17号”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十大发现

 月亮上的人类活动遗迹

 新一轮登月热潮

 我国开始了飞向月亮的征程

 美国宇航员2020年前重登月球

 俄罗斯2030年前后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

 欧洲2024年实现载人登月

 日本“月亮女神”启动月球探索

 第八大洲

 登月、宇航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十七、飞向地球的近邻——火星和金星

 星际航行的第二站

 争论了一世纪的“火星人”

 开始了飞向火星的进程

 火星之谜逐步揭开

 进军火星的新征程

 火星上出现人类制造的车辆

 各国进军火星的规划

 火星将成为人类移民的新世界

 金星——蒙面纱的行星

 三十年金星考察成果

 新一轮金星探测潮

 更多的金星之谜待探揭

十八、飞向太阳系其他行星

 飞往其他行星的路线

 地球的小妹妹——水星

 人类制造的探测器多次飞向水星

 15位中国文学艺术家“登上”水星

 四位“巨人”

 “先驱者”查明木星是流体行星

 无人宇宙飞船“伽利略号”飞向木星

 木星卫星“木卫一”的火山、硫河和硫雪

 “先驱者11号”飞向土星首次近距离探测

 无人宇宙飞船“卡西尼号”飞向土星

 土卫六存在甲烷和乙烷“湖泊群”

 探测器飞向哈雷彗星

 飞向天王星和海王星

 从“夸父逐日”到探测器飞向太阳

十九、飞向太阳系外寻觅人类兄弟

 别的太阳系有生命吗?

 飞向太阳系外的人类使者“先驱”

 “旅行者”宇宙飞船飞向遥远恒星

 中国名曲、长城形象飞向别的太阳系

 发现重大的太阳系边缘之谜

 恒星际载人宇宙飞船

 生命的储存

二十、让我们一起来努力

 飞向星星的故事远没有讲完

 从“地理大发现”到“宇宙大发现”

 宇航事业需要许多代人为之奋斗

后记

试读章节

中秋月夜的神话

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一轮明月高挂在天上,在黝黑的天空和稀疏的星星映衬下,显得分外皎洁、明亮。秋风拂面,凉爽惬意。

孙女和爷爷坐在院子里吃着月饼瓜果,纳凉赏月。孙女望着月亮上一片片灰色的阴影,脑中浮想联翩。

“爷爷,爷爷,月亮上面都有什么?月面上那些灰暗的阴影都是些什么呀?她离我们远不远?我们能不能飞上去?”

爷爷笑盈盈地回答:“你们这一代人当中,肯定会有人能飞到月亮上去。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地球上已经有12人登上月球并平安回到地球。飞到月亮上去,是我们祖先世世代代的美好梦想。古时候,人们还没有办法飞向月亮,编了许多关于月亮的神话,一直流传到今天。”

爷爷接下去娓娓地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神话。

“传说月面上那些灰暗的阴影是一座很大很大的宫殿,叫做‘广寒宫’,里面住着美丽的女神嫦娥。嫦娥就是好多好多年以前从地球飞上去的。”

两千多年前编写的《尚书》、《山海经》、《淮南子》等书都记载了这个神话。

远古的时候,大地上出现了许多猛禽凶兽,残害世人。至高无上的天帝帝俊派勇猛的天神后羿下凡,为世人除害。后羿带着美丽的妻子嫦娥来到人间。后羿是一位神箭手,他射出的箭百发百中。后羿很快就消灭了许多害人的动物。

你也许知道,我国有一个成语:天无二日。意思是天上不能有两个太阳,可是,古代有另一种传说,天上一度有10个太阳。

后羿刚下凡时,天上只有一个太阳,百姓安居乐业。有一天,天上突然同时出现了10个太阳。森林、庄稼着火了,河流干涸了,不少人被烤死,百姓无法生活了。原来,10个太阳都是天帝帝俊的儿子,本来应当每天轮流出来一个到天空,照耀大地,滋养万物生长。可是,后来,他们突发奇想,10个结伴儿出来玩。它们一块儿出现在天空,俯瞰大地。后羿劝告10个太阳,请他们还是每天轮流出来一个。可是太阳兄弟们根本不听后羿的话。看到多次劝告都没有效果,地面上到处燃起熊熊烈火,百姓尸横遍野,后羿实在忍无可忍,便挽起神弓,搭上神箭,向太阳射去,一口气射下了9个太阳,留下最后一个太阳照耀大地,滋养万物。

后羿为人问除了大害,却得罪了天帝帝俊。帝俊大发雷霆,不许后羿夫妇回到天上,把他们从天神贬为凡人。作为凡人,他们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的命运。

后羿听说住在昆仑山顶瑶池近旁的神仙西王母有灵药,吃了这种药就可以长生不老。他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西王母。西王母十分同情为百姓立了大功的英雄后羿的不幸遭遇,把自己手头不多的灵药都给了他,告诉他,灵药两人分食,都可以长牛不老。后羿把灵药带回家,交给心爱的妻子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中秋节月亮最明的时候,后羿不在家,嫦娥偷偷把灵药。一口气都吃了下去。这时她突然觉得身体越来越轻,缓缓向天匕飘去,最后来到月亮上,住进了广寒宫。没想到,广寒宫的生活是那么孤寂冷清。她十分怀念昔日同后羿在一起的时光,可她再也不可能回到地上。后羿不久就去世了。

每年八月十五月光最美的时候,嫦娥就会满怀悔意地俯瞰大地,想起在人间同后羿一起的幸福生活。唐代诗人李商隐为此写了这样一句有名的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每年这个夜晚,人们会在皎洁的月光下摆上供桌,点上一炷香,放一盘月饼,纪念他们。

《山海经》还记载了有关月亮的另一个神话——吴刚伐桂。

远古时代有一位名叫吴刚的人。他告别了妻子,离开了家庭,去学仙道。三年后。回来,发现家里多了三个孩子。原来是他的妻子和天神炎帝的孙子伯陵生的。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这一下惹怒了炎帝,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上,命令他砍伐月亮上的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500丈,斧子砍伐下去,冈0一抽出,树的创口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始终砍不倒这棵桂树。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吴刚的妻子对丈夫的遭遇感到内疚,让她的三个儿子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一个变成蟾蜍,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癞蛤蟆;一个变成白兔;另一个不详。

传说,吴刚伐桂之余,还酿出了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

P1-3

序言

1860年,英国皇家学院发布了一个罕见的通告:圣诞节,大名鼎鼎的法拉第院士将举办化学讲座。听课的对象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大学生,却是少年儿童!

那天,皇家学院的大讲堂里坐满唧唧喳喳的小听众,顿时使这个一向肃穆、沉寂的最高学府活跃了起来。然而,当一位头发花白、身材瘦长的科学家出现在讲台上时,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

老教授这次没有宣读高深的科学论文,而是津津有味地讲着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以后又跑到哪儿去了。他一边讲着,一边做着实验……孩子们双手托着下巴,紧盯着讲台,深深地被这位老人风趣的讲解所吸引。

很多人对法拉第的举动感到惘然不解,法拉第却深刻地回答:“科学应为大家所了解,至少我们应该努力使它为大家所了解,而且要从孩子开始。”

法拉第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苦难的童年:一个贫苦铁匠的儿子,连小学都没念!他12岁去卖报,13岁当订书徒工。他从自己所卖的报、所印的书中,刻苦自学,以至读完《大英百科全书》。法拉第对化学书籍特别有兴趣,就省吃俭用,积蓄一点钱购置化学药品和仪器,做各种实验。就这样,他22岁时被当时英国大科学家戴维看中,当上了戴维的实验助手,从此成为攻克科学堡垒的勇士。法拉第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学习科学确实应该“从孩子开始”。

童年常常是一生中决定去向的时期。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苗壮方能根深,根深才能叶茂。只有从小爱科学,方能长大攀高峰。

小时候看过一本有趣的科学书籍,往往会使少年儿童从此爱上科学。少年儿童科普读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这门科学的“招生广告”。它启示后来者前赴后继,不停顿地向科学城堡发动进攻,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去。

法拉第曾说,他小时候由于读了玛尔赛写的科普读物《谈谈化学》,开始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法拉第给孩子们讲课,后来把讲稿写成一本书,叫做《蜡烛的故事》。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在小时候,曾反复阅读了《蜡烛的故事》。伊林在回忆自己怎样走上科普创作道路时说:“我写的书就是从那些书来的。”爱因斯坦曾回忆说,十一岁那年,他读了《自然科学通俗读本》、《几何学小书》,使他爱上科学。

著名的俄罗斯科学家齐奥科夫斯基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宇宙航行事业,那是因为他小时候读了法国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产生了变幻想为现实的强烈欲望,从此开始研究飞出地球的种种方案。

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院士说,小时候看了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使他迷上了植物学。

‘俗话说:“发不发,看娃娃。”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将来是否兴旺发达,要看“娃娃们”是否从小热爱科学。“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祖国的兴旺发达,靠我们这一代,更靠娃娃们这一代!1935年,高尔基在写给伊尔库茨克高尔基第十五中学学生的一封信中,曾深刻地指出“娃娃们”学科学的重要性:“孩子们,应该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你们的父亲从世界掠夺者手里取得了政权后,在你们面前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使你们能达到科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而继续父亲一辈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业的责任,也就落在你们肩上。”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空间科学技术方面拔了头筹。这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想什么呢?他首先想到的,是美国的小学教育有没有出了什么问题。我觉得,这位美国总统是有眼力的。他正是看到了青少年一代的重要性。  广大青少年,今天是科学的后备军,明天是科学的主力军。为此,邓小平在为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题词时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

正是为了培养少年儿童从小热爱科学,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袂选编了这套《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入选这套丛书的作品,不论中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佳作”,即不论是就选题、内容、文笔而言,都是上乘之作;

二是“科普”,即起着科学启蒙、科学普及的作用,那些不含科学内容的玄幻、魔幻小说,即便像《哈利·波特》那样广有影响的作品也不选入;

三是“少年儿童”,即必须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即便是霍金的《时间简史》、盖莫夫的《物理世界奇遇记》那样优秀的科普读物,由于读者对象是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人,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过于艰深,未能收入。

另外,《少儿科普名入名著书系》注意选入各门学科的代表性图书,使少年儿童读者能够涉猎方方面面的科学知识。除了以科普读物为主体之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还选入科学幻想小说、科学童话等科学文艺作品。这样,使这套图书具有内容与体裁的多样性。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选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为了使少年儿童读者以及家长们来到书店的时候,可以一下子就买到中外少年儿童科普佳作,因为这套书是编者从上千部中外少年儿童科普图书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接共和国6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这是我国迄今最权威规模最大的一套少儿科普经典书系,也是我国第一套少儿科普经典文库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金钥匙,开启科学殿堂的大门。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向导,带领你在科学王国漫游。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好朋友。多读一本好书,犹如多交了一个好朋友。

愿《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给你带来知识,带来智慧,带来希望,带来科学的明天。

叶永烈

2008年4月20日于上海“沉思斋”

后记

1961年夏天,北京北海幼儿园负责人打来电话说,现在,人飞入了太空,第一个人造卫星早已飞上太空,宇宙火箭也飞向了月亮,孩子们对这些都很感兴趣。夜晚,孩子们望着天上数不清的明亮的星星,问老师,我们能不能飞向星星?他们问老师,人为什么能飞向太空,飞向月亮?人飞向太空会看到什么,会找到什么?这位幼儿园负责人希望我能到北海幼儿园为幻想飞向星星的孩子讲一讲这方面的故事。

我因此萌发了一个想法,要写一本通俗的小册子,回答幻想飞向星星的孩子们的问题,讲讲这方面许多有趣的故事。

1962年,春天百花齐放的季节,写成了《答幻想飞向星星的孩子》。书稿寄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很快就接到出版社资深少儿读物编辑笪中同志的电话。他说,出版社认为此稿正合时宜,通俗易懂,决定出版。笪中对书稿做了认真审编,并请张中良同志画了许多很好的插图。《答幻想飞向星星的孩子》1964年4月出版,印5万册,3个月即卖完,同年8月第2次印刷,加印5万册,又很快卖完。

1978年7月,印度尼西亚华人读者曾仲献写信给我说他读了此书,“感到非常兴趣”,并希望进一步回答一些问题。这表明,此书发行到国外,受到国外读者。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结识了航天部门一位年轻同志。他告诉我,1964年他还是“红领巾”时买了一本《答幻想飞向星星的孩子》,读得入了迷,决心这一辈子要从事航天事业。后来他考入航空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航天部门工作。现在他书架上还存放着这本书。

“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普图书停止出版。此书未能再版。文革结束后,1977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周以谟同志通知我,出版社决定再版此书。但初版已时隔10多年,宇航事业有很大发展,人类已多次登上月亮,希望把这些新发展补充到书稿中。后来同我国火箭与人造卫星研究设计专家朱毅麟同志一起修订,于1979年改名《飞向星星》出版。第一次印刷印数就达到21万册。随后又出版了哈萨克文、朝鲜文、蒙古文、藏文版本,还出版了盲文版本。中国台湾引进出版了繁体字版。1981年,此书由北京市共青团市委、教育局和多家媒体举办的“青少年课外读书活动”纳入《推荐书目(青年部分)》。

一晃,又过去了近30年。《飞向星星》的内容已经是明显落后了。2008年3月,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何龙同志打来电话说,出版社正策划出版一套“中外少儿科普精品书系”,“书系”编委、著名少儿科普老作家郑延慧同志推荐《答幻想飞向星星的孩子们》收入书系,问我是否同意。他说,书初版至今已40多年,宇航事业已有十分巨大的发展,如皈,要对初版书稿作较多补充,建议出增订本。我接受了他们的

增订本在初版基础上修订。初版仅有5.2万字,增订本籀加了飞向太阳系所有行星、哈雷彗星、太阳以及飞向太阳系外的大量故事。增补到18万字。但仍保留初版书名。

本书1964年初版定位的读者对象是高小学生和中学生,讲一些同宇航有关的常识和最基本的原理。今天,宇航事业已大大发展,不仅已有近500人进入太空,12人登上月球,而且人造探测装置已飞临太阳系所有行星及其卫星,乃至飞出了太阳系。这些都需要介绍。因此,增订本比1964年初版篇幅增加了许多,讲的方面要广得多,内容要深一些。考虑到定位的读者对象,增订本尽量回避艰深的内容、深奥的道理和冷僻的术语。少数实在无法避免的,则作一些尽可能简明通俗的解释。

单樨同志在新华社参考新闻部编辑从事国际科技参考报道几十年,写了大量有关宇航的报道和文章,增订本使用了其中的许多内容。她对全书作了十分负责认真的审校。文军同志为本书做了版式设计和文字录入。

在本书增订本出版之际,谨向上述诸位同志致以衷心感谢。  文有仁

2009年9月

书评(媒体评论)

常识和最基本的原理。今天,宇航事业已大大发展,不仅已有近500人进入太空,12人登上月球,而且人造探测装置已飞临太阳系所有行星及其卫星,乃至飞出了太阳系。这些都需要介绍。因此,增订本比1964年初版篇幅增加了许多,讲的方面要广得多。内容要深一些。考虑到定位的读者对象,增订本尽量回避艰深的内容、深奥的道理和冷僻的术语。少数实在无法避免的,则作一些尽可能简明通俗的解释。

——本书作者

文有仁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他撰写的《答幻想飞向星星的孩子》、《空气故事》、《人造地球卫星》等被译成多国文字广泛流传。

——著名科普作家刘兴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22: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