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曼对20世纪的电影艺术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本书不仅是对伯格曼电影的艺术专论,更是一部现代电影美学或电影文化哲学专著。从伯格曼电影主题渗到电影的哲学-心理学本质,进而渗到现代性问题中的自我性哲学定位,步步深入又层层拓展,始终扣住“自我性”问题,对这一充满悖论和歧见的论题做出了生动而有力的阐发,艺术感觉敏锐细腻,理论思辨严谨通透。
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对20世纪的电影艺术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本书以20世纪电影大师伯格曼及其电影作为理论阐释的切入点,以电影美学作为理论思考的出发点,对20世纪的电影美学做了一个整体性的透视,对伯格曼电影所展现的自我的现代性历程进行了追溯,对人的自我与精神、人在现代性背景下的自我性冲突展开了深入的阐释与探讨,具有较强的现实、理论意义与较高的学术价值。
前记/001
第一章 言语与沉默
第一节 不被信任的言语和可敬畏的沉默
1.主体力量的交换/006
2.电影的言说/018
3.自我的勇气/025
第二节 “上帝的沉默”
1.虚拟的信仰/029
2.人与世界的关联/040
3.呈现的调性/048
第二章 无能的爱
第一节 《秋天奏鸣曲》
1.叙述的两个层次/057
2.夏洛特的音乐自足体/066
3.叙述的环状结构/082
4.“无”的核心/092
第二节 自我的证明
1.伯格曼的自我证明/098
2.被否定的“复活”/113
第三节 破碎之途
1.自我的破碎/135
2.多岔的路途/141
第三章 自我与洞穴
第一节 洞穴
1.分裂与自我间性/159
2.美好的洞穴/187
第二节 蜗牛与壳
1.《芬尼和亚历山大》:蜗牛脱了壳还能活吗?/201
2.隐匿的凝视/213
第四章 俄狄浦斯的眼睛
第一节 幸福意志与孤独意志
1.《死于威尼斯》与美的悖离/225
2.普鲁斯特的幸福意志/229
3.卡夫卡与孤独意志/233
4.自我间性的阐释学/250
第二节 不可模仿的激情
1.皮格马利翁的雕像/255
2.杜拉斯的谎言/260
第三节 巴赫金的独语
1.镜中人/272
2.自在之“你”/286
3.自我的歧路/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