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依据与动因
1.1.1 档案学术评价从根本上讲是对档案学人研究行为的评价
1.1.2 对档案学人行为的研究是保证档案学学科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1.1.3 档案学术研究主体责任感与道德感迷失的深刻反思
1.1.4 对学人研究行为的反思是突破档案学理论研究瓶颈期的重要途径
1.2 文献综述
1.2.1 文献综述思路
1.2.2 文献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和研究假设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假设
1.4 研究的难点、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研究的难点
1.4.2 本文研究的创新
1.4.3 本文研究的不足
2 理论基点——主体认识视角下的档案学术研究
2.1 学术研究的本质——从主体认识的阶段性谈起
2.1.1 哲学视野下的主体认识的阶段性
2.1.2 主体认识的对象及其本质
2.2 认识主体与认识的主体性
2.2.1 哲学视角下的主体内涵的阐释
2.2.2 主体认识与认识的主体性
2.3 档案学术研究的主体及其主体性评价
2.3.1 中国档案学术研究主体构成及其来源
2.3.2 档案学术研究主体的价值取向
2.3.3 评价档案学术研究主体的途径与方式
2.4 本章小结
3 中国档案学术研究活动的历史溯源与现实架构
3.1 中国档案学术研究的传统学术观念探寻
3.1.1 观察与积累
3.1.2 借鉴与移植
3.1.3 反思与批判
3.1.4 继承与创新
3.2 档案学术研究主体的素质与能力
3.2.1 档案学术研究主体的思想品质
3.2.2 档案学术研究主体的主体意识
3.2.3 档案学术研究主体的能力
3.3 本章小结
4 中国档案学术研究的主体性反思与批判
4.1 学术观与中国档案学术研究
4.1.1 实证主义观
4.1.2 功利主义观
4.1.3 理想主义观
4.2 对当代中国档案学术研究主体学术行为的反思
4.2.1 档案学术研究个体学术行为的分析
4.2.2 档案学术研究群体学术行为的分析
4.3 中国档案学术研究相关问题的反思
4.3.1 学术逆差行为剖析
4.3.2 学术规范问题的剖析
4.3.3 学术研究的主体认同问题
4.4 本章小结
5 中国档案学的进化与发展——基于学术研究主体的思考
5.1 中国档案学的进化与发展的总述
5.1.1 中国档案学术研究的整体进化与发展
5.1.2 中国档案学术研究主体的进化与发展
5.2 “道”与“技”的博弈——中国档案学术研究主体责任的回归
5.2.1 “道”与“技”的理解
5.2.2 “悟道”与“求技”之间博弈——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与矛盾
5.2.3 由“求技”向“悟道”的回归——中国档案学术研究的价值理性回归
5.3 “德”与“情”的结合——中国档案学术研究主体的学术伦理与情感教育
5.3.1 “德”的建构与实施
5.3.2 “情”的教育与实施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