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二版的目的是提高建立血管通路的水平和技巧,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减少浪费有限的血管资源和经济资源。
血管通路的建立是一个多学科的问题,不同的医院由不同的科室开展血管内瘘手术,既有肾内科或透析中心医生,也有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相当多)、整形科、骨科和普外科医生等。希望今后能组建一个“介入肾脏病学科”,便于系统处理血管通路技术、临床应用及护理等问题。本书新增加了血管通路质量控制管理等章节,更加强调对动静脉内瘘和长期导管的科学使用和管理,希望对这方面的工作能提供更加有益的帮助。
本书首先介绍血管通路的发展史和血管通路建立的血管解剖学基础,着重介绍各种中心静脉的插管方法与技巧;对临时性导管与长久导管的应用、并发症防治,各种常规动静脉内瘘的外科制作技术、并发症与干预措施,人造血管搭桥技术,各种疑难血管通路的建立,内瘘失功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特点与干预方法,内瘘使用过程的监测与评估,超声波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技术,针对内瘘血管通路狭窄、血管瘤和血栓等并发症超声波的应用与评价,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等血管通路造影的评价,介入放射技术对内瘘以及中心静脉狭窄的应用等。
同时,强调不同血管通路的护理技术、老年人和儿童血管通路制作和使用的特殊性,血液凝血功能异常、肝素消耗血小板、钙磷代谢紊乱对血管通路制作和使用寿命的影响,以及血管通路的质量控制管理。附录中详细介绍了美国更新版血管通路指南以及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诊断、处理等先进理念。
第一章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发展史
第二章 建立透析通路相关的血管解剖
第一节 供直接穿刺留置导管的血管
第二节 供制作动静脉内瘘的血管
第三章 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
第一节 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术前准备
第二节 留置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的指征
第三节 临时留置导管的类型和选择
第四节 留置导管穿刺静脉的选择
第五节 中心静脉置管的定位穿刺技术
第六节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实施
第七节 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技术
第八节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
第九节 留置导管的并发症
第十节 中心静脉置管的安全与质量管理
第四章 长期留置皮卜隧道涤纶套导管
第一节 长期留置皮下隧道涤纶套导管的种类和材质
第二节 使用涤纶套导管的指征
第三节 涤纶套导管留置方法及注意要点
第四节 皮下隧道留置涤纶套导管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 涤纶套导管临床应用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第五章 自体动静脉内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自体动静脉内瘘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三节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吻合血管
第四节 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技术
第五节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及处理
第六章 移植动静脉内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移植血管的种类及选择
第三节 血管移植的方式
第四节 血管移植的手术方法与步骤
第五节 移植动静脉内瘘的常见术式
第六节 移植动静脉内瘘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第七节 穿刺技术与穿刺针对移植动静脉内瘘的保护作用
第七章 疑难病人的永久血管通路
第一节 疑难病人建立血管通路的原则
第二节 大腿移植血管
第三节 永久性导管
第四节 腋动脉移植血管
第五节 特殊病人的血管通路
第六节 动脉表浅化
第八章 儿童病人的血管通路
第一节 腕部动静脉内瘘
第二节 上臂动静脉内瘘
第三节 血管移植
第四节 皮下隧道永久性涤纶套导管
第五节 结论
第九章 老年人的血管通路
第一节 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特点
第二节 老年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
第十章 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第一节 中心静脉的解剖学基础
第二节 中心静脉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的特点
第三节 超声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
第四节 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评价
第十一章 超声检查在动静脉内瘘制作中的应用
第一节 术前超声检查的目的
第二节 动脉、静脉超声检查的意义
第三节 超声检查结果与AVF结果的关系
第四节 内瘘成形术术后监测
第五节 内瘘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的检查
第六节 超声新技术在动静脉内瘘检查中的作用
第十二章 血管通路功能不良的前瞻性处理策略
第一节 通过监测发现的通路并发症的类型
第二节 血管通路的血流动力学
第三节 动静脉永久通路的评估
第四节 监测程序的执行
第十三章 超声稀释法在血管通路功能监测中的应用
第一节 超声稀释法的原理
第二节 超声稀释法的操作规程
第三节 超声稀释法的临床监测和管理程序
第四节 通路血流量监测的临床应用评价
第十四章 CO2造影、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血管通路中的应用与评价
第一节 血透通路造影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及造影原理
第二节 CO2-DSA血管成像
第三节 CTA血管成像
第四节 MRA血管成像
第十五章 血管通路失功能的病理生理学
第一节 内膜增生的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机制
第二节 血管通路失功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干预研究
第十六章 高凝性疾病
第一节 获得性高凝性疾病
第二节 先天性血栓性疾病
第十七章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四节 预防与治疗
第十八章 钙磷代谢紊乱与瘘管的血管钙化
第一节 血管钙化的机制
第二节 血管钙化的评价
第三节 血管钙化的干预
第十九章 内瘘血栓形成的重建方法——溶栓治疗
第一节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因素及处理
第二节 移植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因素
第三节 血栓特性和血栓形成的治疗
第四节 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
第五节 血管内治疗技术的比较
第二十章 动静脉内瘘失功能的DSA检查及血管成形术
第一节 动静脉内瘘的诊断性血管造影
第二节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第三节 狭窄与支架的应用
第四节 扩张和支架的疗效
第二十一章 血管通路的护理
第一节 临时性血管通路的护理
第二节 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护理
第二十二章 血管通路管理的质量保证和持续质量改进计划
第一节 血管通路质量改进计划
第二节 血管通路质量改进方案
第三节 血管通路质量控制成本
第四节 如何选择一个质量管理程序
附录一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血管通路的临床实践指南与建议》(2006版)解读
附录二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处理指南》(2009版)解读
附录三 世界血液净化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