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经厌倦了做一个害羞的人,你不必远赴美国,不必花上每小时140美元的代价,就能与津巴多本人对话。这本书就像一个移动的“害羞诊所”,积淀着30多年来津巴多对害羞的深刻观察,传授着津巴多在研究数万名害羞者之后总结出来的实用建议。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需要,大师就在你身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害羞心理学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美)菲利普·津巴多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如果你已经厌倦了做一个害羞的人,你不必远赴美国,不必花上每小时140美元的代价,就能与津巴多本人对话。这本书就像一个移动的“害羞诊所”,积淀着30多年来津巴多对害羞的深刻观察,传授着津巴多在研究数万名害羞者之后总结出来的实用建议。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需要,大师就在你身边。 内容推荐 害羞是一种天生的遗传基因,一种后天养成的性格特征,还是特定环境下的情绪反应? 害羞是一重心灵的藩篱,一个自我的囚笼,还是一丝隐秘的幸福?害羞是孩童时代的必经阶段,还是可以由父母和学校帮助克服?外向和害羞真是一对矛盾体?害羞的女人真的要比男人多?害羞的我们,如何学会表达,学会爱?心理学大师津巴多教你认识害羞,克服害羞。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害羞是什么 第1章 理解害羞 第2章 走进害羞者的个人世界 第3章 为什么人们会害羞 第4章 父母、老师与害羞的孩子 第5章 害羞者和朋友、爱人 第6章 从悲伤到痛苦,再到轻微的癫狂 第二部分 如何克服害羞 第7章 重新认识你自己 第8章 坦然面对你的害羞 第9章 呵护你的自尊心 第10章 发展你的社交技能 第11章 帮助他人战胜害羞 第12章 害羞的社会也需要治疗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记得四岁的时候,因为害羞,我用各种方法躲避那些来家里看望我们的人。他们都是我认识的人,如我的堂兄、姑妈、叔父、家里的朋友甚至是我的兄弟姐妹。我藏在洗衣篮、壁橱、睡袋、大篮子、甚至床底下,还有家里很多可以藏人的地方,这都是因为我害怕见人。 随着我逐渐长大,情况也变得越来越糟。” 更糟了吗?当听到以上这段类似于伍德·艾伦(Woody Allen)风格的话时,我们总会忍俊不禁。很显然,有些人的笑声是为了防止这段话与自己高中时的痛苦记忆紧密联系。我们宁愿相信那是在夸张,生活不可能那么糟。但是对于很多害羞的人来说,的确如此。 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我的弟弟乔治需要使用腿部支架,这也导致他对人产生了病态的恐惧。只要听到敲门声,他就会环顾四周,寻找家人的身影,如果有家人在,他会迅速藏到床下或是选择更加安全的方法,比如把自己反锁在浴室里。只有在家人的再三恳求下,他才会变得理智些,出来向邻居或是亲戚问好。 我的母亲很善良,并具有洞察人类本性的天赋。她决定趁乔治的害羞还不严重的时候帮助他克服。当时的乔治已经不再需要腿部吏架了,但是他仍然很自卑。母亲认为乔治应该和其他同龄的孩子待在一起,因此尽管乔治只有四岁半,母亲毅然说服公立学校接收了他。我母亲经常回忆当时的情况。 “在最初的一整天里,他几乎都不停地哭泣或抽噎,近乎惊恐地抓着我的衣服,每当有老师或者其他的孩子朝他看时,他都把头埋在我的膝盖上,或是抬头盯着天花板。但每当班里有老师讲故事时,他就情不自禁地去听:当小朋友玩音乐玩具时,他也会忍不住去看,是好奇心让他不再哭泣。 我想如果乔治变成隐形人,悄悄地观看并加入到游戏中去,而且其他孩子也可以跟他和睦相处,他就不会如此不自在了。很显然,他不可能消失不见,但是他可以办到另外一件事情——变成像他心目中的英雄‘孤胆奇侠’一样的假面人。 晚餐后我鼓励乔治和我一起,把一个棕色的购物纸袋做成面具。我们剪出眼睛、鼻子和嘴巴,为了让面具更吸引人,我们还稍微涂了些颜色。他非常喜欢戴上面具,并让我一遍遍地重复问‘戴面具的小孩是谁?’他也会很高兴地回答道:‘是孤胆奇侠’,或是‘无名氏’,又或者像狮子一样吼叫。有时他还会把面具摘下来,好像是想让我确定戴着面具的仍然是他。 他的老师也同意实施我的计划,事实上她不仅仅同意了,还做了很多事情帮助我的计划成功。她对其他的孩子说,新来的孩子会戴一个特别的面具,大家可以一起玩耍,但不能摘掉那个孩子的面具。令人惊奇的是,这个不同寻常的方法竟然奏效了。尽管乔治和其他的孩子分开坐,但他仍然是班里的一分子。当他不想被认出的时候,他不需要隐藏自己,只需要想象就可以了。渐渐地,他同其他孩子越走越近,几周后,他就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了。 在幼儿园的又一年里,随着对班级事务的日渐熟悉,他也越来越自信了,但是他仍然戴着面具——早上上课之前戴上,只有当哥哥过来带他回家时才会摘下面具。 接着又到了年底最重要的一天,班级表演队要给快毕业的孩子们的父母表演节目。因为乔治在这里顺利度过了一年,而且在表演节目方面,他也算是经验丰富。老师就问他:‘你想做表演队的队长吗?’听完,他兴高采烈地跳上跳下。随后老师灵机一动,说道:‘乔治,你知道表演队队长是不能戴面具的,只能穿精美的服装,戴上高高的帽子。所以如果你想成为表演队队长的话,你就要摘下你的面具,穿上这套衣服,可以吗?’乔治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就这样,乔治不仅是班里的一员,还成为了表演队队长。他叫喊着,要让所有的人都注意到!他不再需要面具,并且逐渐变成一个更快乐、更健康的孩子。尽管他不是特别外向,但是他确实和孩子们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后来上初中和高中时,他一直都是班长。” 乔治把纸袋套在头上达一年半之久,这听起来似乎很奇怪。但是这种新颖的方法却使他渐渐开始与别人进行交流,并使他最终摘下了面具,做真正的自己。这个戴面具的方法对于极其害羞的男孩来说是有效的。但可能其他人就没有乔治这么幸运了。在他们还没学会如何解决此类令人苦恼的难题之前,他们就已经长大成人了。 害羞可能是一种心理障碍,它具有同最严重的身体缺陷一样的致残性,而且它的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 害羞的人很难接触别人、结交朋友或是享受可能很美好的经历。 害羞的人无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 害羞使别人难以对你的优点做出积极的评价。 害羞唤起人本能的警觉性,使自己过分关注外界对自己的反应。 害羞使你无法清晰地思考和有效地交流。 害羞总是与挫败、担忧和孤独等消极情绪相伴而生。 害羞就是害怕人,尤其是害怕那些不知为何会让自己从情感上受到威胁的人:新奇而又不确定的陌生人、权力在握的权威者、可能甜蜜邂逅的异性。的确,每个人都会使乔治和开篇提到的那个女孩感受到威胁。他们都是极其生动的案例。其实,我们的生活里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类似问题。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参加一个很热闹的聚会,你只认识女主人,而她却不在?有人问你是谁,你却紧张地不知道说什么。或者你去加入一个小组,组长高兴地建议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说点自己的喜好,更好地互相了解。你很快就进入了自我排练状态:“我叫……(真是该死,哦,对了)……菲利浦·津巴多,我是一个……一个……人(还不够具体的,为什么我不说看电影呢?重来一次,不说个人爱好了)我是……,呃……!”这种常见的经历至少使那些不害羞的人开始体会到害羞的人所经历的痛苦。 尽管害羞会产生消极的后果,它是可以克服的。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害羞,然后制订计划来克服它。 P8-12 序言 “害羞”这个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似乎并不带有多大的贬义,害羞的性格也算不上什么天大的缺点。过去,“害羞的女孩”也许还掺杂了些许“可人”的含义;一个害羞的男孩,大概也不会被幼儿园和小学老师讨厌。 但是,最近一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随着中西文化的沟通,“害羞”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的含义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频繁发生的求职面试、辩论会、商业谈判、业务推销等活动使所有人都难以逃脱越来越多的人际交往,而害羞者在这些活动中的劣势就越来越尖锐地凸显出来。 根据我们的研究经验,现在多数的父母都把孩子的害羞、内向看做孩子身上突出的缺点,很多幼儿园老师和小学、中学老师也表示,他们更喜欢外向、胆大的学生。过去,我们认为,只有在美国这种以竞争和进取为国民精神的国度,“害羞”才是个贬义词。现在,我们中国人也许要重新审视“害羞”这个概念在我们头脑中的意义了。 从1995年开始,我和加拿大学者合作,对北京市208名两岁的儿童进行追踪研究,至今已追踪14年之久。“害羞”正是我们这项追踪研究的主题之一,我们很想知道,害羞、退缩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是怎样发展的;他们在家庭、幼儿园和学校受到了怎样的对待;小时候害羞、退缩或者胆大、外向的孩子,长大后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有变化,变化有多大;害羞、退缩究竟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习成绩、社会适应有什么影响,等等。 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儿童害羞、退缩者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于美国和加拿大儿童。但是,在我们研究的初期,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无论是父母,还是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都不认为害羞是一个了不起的缺点。后来,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进入2l世纪以后,我们发现,害羞、退缩的学生在社会适应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大的问题。好在我们并没有发现,他们在学习方面有什么困难。更重要的一个发现是,害羞、退缩的人格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验的积累和环境影响,很多原来非常害羞的人变得不那么害羞了。遗传虽然对害羞、退缩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但环境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本书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教授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以20世纪60~70年代做的模拟监狱研究而闻名全世界。20世纪80年代初,我第一次读他的著作就被他的研究深深地吸引,并曾在全国法制心理学科研规划会上介绍过他的研究。现在,当我读完了他的《害羞心理学》一书之后,深感心理学家应该关心社会生活,也有能力给社会大众提供帮助。同时,我也有些惊讶,津巴多教授原来也能写出这样通俗、吸引人的科普著作。 与一般科普著作不同的是,津巴多教授的这本《害羞心理学》完全以自己对各行各业的5000名被研究者的调查研究为依据。这5000人中,不仅有美国、德国等西方人,也有中国人、日本人等东方人。他不仅从科学意义上告诉人们害羞是什么,应该怎么理解它,而且告诉人们,怎样对待它和对付它。 本书理论观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自不待说,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么知名的大心理学家,居然写出了如此通俗易懂的书!可以说,作者是不举例子不谈概念,先谈生活再谈心理学。任何人拿到这本书以后,都会被其内容所吸引,而且能毫不费力地读完它。 像《害羞心理学》这种以人格特征中的某一个问题为焦点,深入探讨人的心理问题的著作,目前我国出版得还很少。相信本书的出版会受到一般读者和专业人士的关注。 后记 我几乎是带着一份惊喜、悸动,一次又一次面对人性中令人着迷的一面——害羞。怀着拔丝抽茧般的心境,我和研究生共同完成了《害羞心理学》一书的翻译。 本书的结构简洁得浏览一眼就可以记住:“害羞是什么”和“如何克服害羞”两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访谈细述害羞是什么,分析害羞的产生原因,揭示害羞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以及害羞者的内心世界。 第二部分旨在帮助害羞者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害羞,并指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技能。 津巴多认为,我们必须用心进入害羞者的个人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害羞、理解害羞。作者的调查表明,80%的人曾经害羞或正在经历着害羞,因此害羞是一种普遍的心理体验。公众害羞者不能自然地与他人交流内心想法,而是将自己锁在自我的集装箱里,失去得到帮助、建议、赏识以及爱的机会。而私下害羞者在生活中可能是成功的人,但他们却为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一方面要克服内心的羞涩面对他人,另一方面也要求获得他人的认可,在心里提心吊胆但很肯定地说:关注我,接受我! 津巴多以其深厚的心理学功底,详细介绍了人格心理学派、行为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害羞更多来源于社会因素,如社会迁移与流动、第一综合征、归因与标签等。 作者还认为,害羞是现存文化观念的一种外在表现,克服害羞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共同期待,能够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既可以保持个性又能接纳多样性,使人们能够充分享受个性和人生,充分感受当下的美好。 这本书带给我的心灵地震是前所未有的,一本严谨的学术专著,其语言如同小说般优美,让我透过他的笔,看到一位卓越心理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对人性的解读、理解、思考与宽容。 当这本书送到我手中时,我迫不及待地读着读着,心里被一种轻柔而细致的东西轻轻地触碰着,虽然悄无声息,却有一种轻而尖的疼感,安然漫上心头的是那种难以释怀的感觉。透过作者细腻的文字与翔实的研究,我看到了那些害羞的人,如同我的亲人、朋友、学生、邻居般,一直默默在生活在害羞的世界中,我也看到他们的窘迫、困境及强烈改变害羞的愿望及所做的努力。 本书的全文校译是在美国杨百翰大学完成的。她虽位于犹他州的普沃小市,却是全美最大的教会大学。坐在这异国情调的办公室窗下,看着似乎近在眼前却有些遥远的雪山,在透过浅色百叶窗的景色映照中,我开始了自己的校译工作。轻柔的时日飘过,我看着落雪缀在树权上,看着小树渐渐抽芽泛黄再变绿,看着不知名的树开出一团团粉嫩的花,看着年轻的学子在校园穿梭……校译《害羞心理学》的过程也是我在异国他乡适应学习生活的过程。我不时地问自己:“你是一个害羞的人吗?”初来乍到的日子,因为听不懂老师上课,常常在课堂上沉默着,沉默可能是最好的自我防御。当老师用眼睛扫过我时,我的内心也像撞进一只小鹿般“怦怦”跳,心中默默祈祷:千万不要叫我,不要让我出洋相;当听课时,整个脑袋都是高度紧张而焦虑的。这样的经验也让我从感性上对害羞有了直接的感受,因为缺乏英文的技能,我变得害羞了,但度过最难熬的语言适应期时,我也不再害羞了,又回到原来那种自信与自然的感觉。也正是《害羞心理学》这本书,伴随我走过那段沉默而害羞的日子,因此对本书更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与牵挂。 特别感谢合作翻译此书的所有老师和学生,她们是刘元元、林妍、曹薇、周文清、孙少威和王静。这其中,林妍、曹薇、周文清老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又受到良好的心理学训练,读者可以从阅读本书中发现译者的专业素养与功底;刘元元、孙少威、曹薇和王静都已经参加《阿内特青少年心理学》一书的翻译,她们对翻译倾注的才情与精力、执着与专业令我感动! 感谢张新立教授的点拨,我们不止一次坐在徐州某家咖啡馆临窗的位置上对难以把握的字句进行探讨,而张博士对语言的敏锐总能给我拨云见日的点化。如第11章作者选了纪伯伦《先知》里“婚姻”一章的诗歌,张教授用心找到冰心1931年的译稿,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有些字句在30年代是能让当时的人理解,而现在有了歧义”,并附上了他的翻译: 一起欢乐地唱歌跳舞,但要让彼此有单独的时空, 琴上的那些弦子也是单独的,虽然它们以相同的音调颤动。 奉献出你们的心,但彼此不要占有对方的心, 因为只有生命之手,才能把持你们的心。 要站在一起,但不要靠得太紧, 因为那神殿的廊柱,也是彼此分立的, 还有那橡树和松树,也不在彼此的树荫中生长。 虽然译著中依然引用了冰心的原译,我想在此将张新立教授的译文与读者分享,因为翻译的魅力正在如此! 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著名心理学家陈会昌教授为此书作推荐序! 感谢人大出版社张娴和陈漪编辑,正是你们的付出与努力,使这本书顺利出版! 感谢津巴多教授提供如此精美的学术著作,读者的喜欢和肯定是对译者最大的奖赏! 感谢陈漪编辑的邀请,我们将有幸继续津巴多教授《时间的悖论》一书的翻译,让我们共同期待津巴多新作在中国上市!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是关于害羞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也是最佳的行为学书籍。 ——《今日心理》杂志 人们在超市门口用纸和笔填写问卷,而津巴多就是从这些信息中找到办法,把人们从害羞的牢笼中解救出来。而且津巴多让害羞的人不觉得那么孤独了。 ——Mademoiselle杂志 千万别等你的孩子变得害羞了才看这本书,现在就行动起来,帮助你的孩子预防害羞。 ——Glamour杂志 正如津巴多所描述的,害羞是隐秘却极端的痛苦,你需要采取行动。 ——《纽约时报》 关于害羞,津巴多的书给出了极好的建议。 ——《花花公子》杂志 这本有趣又有用的书告诉我们,害羞几乎是人类的普遍现象。对于那些被害羞严重困扰的人来说,这本书也提供了很多建议,教你怎么克服部分的害羞,并与余下的害羞共处。 ——知名心理学家 罗洛·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