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伟业出生在新中国,少年时他臂带红卫袖章写过大字报,串联,在天安门广场被毛主席接见过,之后上山下乡,又招工回城,在肉联厂工作。由于他“高高的个子,相貌不俗,人又聪明好学”,被厂医李大夫青睐,给他介绍了一位“思想进步,事业心强,身体健康,容貌端正”的军队高干子女段莉娜做女朋友。二人认真地谈了两年多恋爱,期间康伟业虽多次打退堂鼓,但均在段莉娜义正辞严的胁迫下告败,终于结婚生五,开始了平凡人生。改革开放,康伟业段莉娜的家庭受到振荡,康伟业下海经商,身手不凡,成了大款,人越发器宇轩昂,风流倜傥,段莉娜却越来越庸俗丑陋,不由康伟业不移情别恋,与一聪明能干又风情万种的外企白领丽人林珠发生了一声摧肝断肠的爱情纠葛。这场爱情能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康伟业面临的又将是怎样的现实呢……
《来来往往》是讲述的是一个在变革的年代,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互相冲突,人们在这个转型期的社会变迁中所发生的情感生活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康伟业,其生活历程是从工人到干部再到商人而且是成功商人,但作者赋予了他知识分子的色彩。
通过与段莉娜的结合,这场没有多少激情的爱情与婚姻,使康伟业由工人阶层上升到了干部阶层,这个过程看似被动,其实不然。在特定年代背景下,对权贵阶层的依附,以压抑与不平衡为代价,换来了一段优裕的生活。
进入商品年代,特权消失,社会慢慢走向转型期。康伟业与家庭也陷入了失落的境地,这时,他看到了也看清了自己的力量,决然“下海”,并初步成功。而段丽娜,出身于“高干”阶层,曾经历“权贵”阶层的生活又失去而成为一名普通的妇联干部,似乎从观念上还是无法接受已开始变革的社会现实。这样,两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冲突不断加剧。
在事业上小有所成,感情与婚姻陷入泥潭的时候,康伟业生活中先后出现了另外两位女性,于是康与三位女性的情感纠葛、恨恨爱爱、恩恩怨怨的故事也相继展开……
好多男人的实际人生是从有女人开始的,康伟业就是这种男人。
康伟业出生的时候是一位女大夫接的生,女大夫在他的屁股蛋上拍了几巴掌,康伟业震惊地哭了,但是康伟业并没有记住她,康伟业首先睁开的不是眼睛而是肺。康伟业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也尽是女阿姨,他们班的女阿姨还特别地喜欢他,但是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电视也就没有谁来对他进行性的启蒙和教唆,所以他对漂亮的阿姨熟视无睹,连飞吻都不曾做过。康伟业上小学的时代正是盛行划分男女界限的时代,他还根本来不及问一个为什么,就被裹挟到划分男女界限的浪潮里,不敌视女同学者就会被认为有流氓嫌疑而受到高度孤立。康伟业当然不愿意当流氓和受孤立。于是他和绝大部分男同学一样,在课桌上用粉笔画一道“三八线”隔绝同座位的女同学直到小学毕业。中学部分,康伟业上的是男中,学校里没有女同学,因此就没有了任何的可能性。本来如果历史正常地发展,康伟业读到大学的时候就会遇上女性同学的,然而在他的初中阶段,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少年的全部激情都被这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运动所吸引,他与他的红卫兵战友们日夜地写大字报,开批斗会,破四旧立四新,步行串联走遍了祖国大地,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毛主席的亲切检阅。那时候,康伟业读的书是《毛泽东选集》、《列宁全集》片段、《资本论》片段和一批哲学著作的片段,潜心思考的是国家大事和世界革命大事,渴望由他这一辈人把红旗插遍全世界。接下来,就是四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生活。艰苦的农村生活给康伟业的主要教导是:人必须先有吃的,之后才能够活着。所以,康伟业尽管依然满怀革命理想,也还是学会了偷鸡摸狗的技能,哪怕在漆黑的夜里,他一出手就可以逮住一只鹅的脖子。一只肥大的鹅从被康伟业逮住到被烹煮都来不及发出一声叫唤。吃了老乡的鹅或者鸡,康伟业与同伴们就迎着乡村的风晃荡到田野上,望着远方的地平线唱歌,他们唱的是:武汉武汉,美丽的江城,我们是多么怀念你。在这颓丧的矛盾的四年里,康伟业的情绪极其低落,任何女性都进入不了康伟业的眼睛。再后来,康伟业如愿以偿,被招工招回了武汉,分配在一家大型的肉类联合加工厂。康伟业穿上深蓝色的工装,戴上了上海牌手表,自然就没有了农村偷鸡摸狗的卑劣愿望,他重又开始读书和写笔记,思考国家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这些重大问题。
康伟业首先认识的是他们厂的厂医李大夫。有一次康伟业一边走路一边看书,一个不当心摔了一跤。这一跤绊在马路边的水泥墩上,整个人飞了起来又扑将出去,他的膝盖、胳膊肘、下巴都摔破了皮。康伟业跑到厂医务室去涂红药水,认识了厂医李大夫。李大夫听说康伟业走路都看书,又拿过康伟业胁下的一本黄封皮的书看了看,是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她惊奇地说:“你看这么高深的书?看得懂吗?你这个小青年很不错啊!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是哪个车间的?”
李大夫肤色很白,白得很洁净,又穿着白大褂,显得十分超尘拔俗。她的气息随着她的话语翅膀一样轻柔地拍打在康伟业脸上。康伟业还从来没有感到过这种拍打,他的心里产生了被羽毛轻拂的微妙的骚动感。李大夫在说“你这个小青年”的时候,表情极其地自以为是,好像康伟业是一个毛头小子而她则是一个沧桑老人,可她分明是一个少妇。在女性面前一贯口拙的康伟业忽然从天而降了一种特别的灵感,一句具有幽默感的话冲口而出,他说:“在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医务室里,涂一次红药水要回答这么多问题吗?”
李大夫的眼睛里飞出了意外的光芒。她用这一闪而过的光芒瞥了康伟业一眼。她说:“一般来说不需要。但也有特殊的时候,比如现在。”
康伟业与李大夫对视着笑了。康伟业觉得他们的对话很有意思,与日常生活中的大不一样,就像外国电影里面的某些场景。他很兴奋,很感谢摔的这一跤。 康伟业一一回答了李大夫的提问。他们谈话的时候,李大夫一直在替康伟业清洗创口,用棉签轻轻地按着。有别的工人来打针,李大夫就忙她的去了。康伟业不由自主地拿起了书,想呆在一边看书。李大夫对他说:“你好了,你去吧。”康伟业这才对自己下意识里潜藏的某种东西恍然大悟,他窘迫极了,连声说好,拔腿就走。李大夫大大方方地与他说再见,说欢迎他常来。康伟业支支吾吾,赶快逃离。P3-5
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这套文库,既是欣欣向荣的中国文学事业的一个缩影,也是生机勃勃的转型期中国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示出来。我们同时相信,中国的文学事业将伴着蒸蒸日上的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更加绚丽。衷心感谢中宣部有关部门、中国作家协会和全国广大作家、文学评论专家给予本文库的大力支持。
作家出版社
写完了!写完了最后一行,很用力地敲击了最后一个键,黄昏的外面忽然响起刷刷的暴雨声。推窗临风,让凉爽的雨丝洗刷一身的热汗和征尘——这真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小姐你早!
《小姐你早》是去年我为《收获》杂志写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写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发现出了问题。我原本打算用五万字容纳这部小说,看来是容纳不了了。最后是用六万字完成小说的。完成之后我想我也许又犯了一个错误:又把应该写长的小说裁剪得太短了。
我发现目前我迷上了这种十二万字左右的长篇小说。我觉得它正好能够让我从容地把某一个话题说完。正好完成一段审美。正好了结一段冲动。正好一气呵成地蒸熟了一笼馍馍。也正好可以让我的读者在某个悠闲的晚上,或者某个无聊的周末,用一段连续的时间读完这部小说。我希望我的读者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我想给予他们的东西。或者说我奢望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吸引住我的读者。凝视般的阅读是我所向往的阅读。马拉松式的阅读(对于小说)很不好。漫长的节奏把感觉分解得支离破碎。现在人们都很忙,每一段时间都有每一段时间的重点节目。尤其不敢相信的是将来!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
我要最大可能地排除我的小说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和障碍:除了时间的,还有空间的(包括评奖,影视改编,圈内人的议论和众说纷纭的文学评论。有好心的朋友在去年就提醒过我,那是我的《来来往往》出版之后。他们说你写这种短长篇是很不划算的,就评奖标准来说,仅仅是这种篇幅就不能入围。它超过了中篇的字数标准又不够长篇的字数标准。就艺术标准来说,它既不像短篇那样能够反映出作家的探索性,又不能像巨著一样给人以史诗感。等等)。我要当所有的障碍和距离还来不及形成的时候,我的读者就已经坐在星期天的马桶上读完了这本小说。天还没有亮,百灵鸟已经唱完了她半梦半醒的歌。太阳出来,百灵鸟已经睡回笼觉去了。这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我深信,用任何形式和文本来衡量小说都是愚蠢和可悲的。我还深信,小说永远是感性的。我还可以深信,当我的状态适合写什么我就写什么,适合写多长我就写多长。
《小姐你早》的完成使我特别高兴的还不仅仅是我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和爱好。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还遭遇了一次极大的不幸。当我日以继夜的写作进行了三分之二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敲击了一个什么健,屏幕上出现一个提示框,上面说了一些既枯燥又绕口的话,然后问我是?或者否?我不假思索地用鼠标点了一下“是”。只见一道无情的黑色闪电划过屏幕,我所写的几万字全部消失了。要知道,我没有存盘。因为手头没有软盘了。因为嫌存盘太哕嗦。因为急于一气呵成。因为是新换的电脑我信赖它的品质(不会任意吞噬别人的劳动成果)。总之,我的小说消失了。那一刻,我只想以手作剑,挥斩这邪恶的电脑。但是仅存的理智告诉我你不能这样做。我发愣了很久,忽然捧面号啕起来。第二天眼睛肿得连缝都没有。第三天,化悲痛为力量,来到电脑前,郑重发誓:我要再从第一个字写起!要比消失的那些写得更好!而且我答应过作家出版社在五月份之前给稿,我还要坚持自己的承诺。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半个多月里,我停止了所有的活动。把自己完全封闭在《小姐你早》里面。我写疯了。写得蓬头垢脑,人事不知。十二万字一挥而就。感觉好极了!因为遭遇不幸而获得额外幸福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居然真的存在。我将永远忘不了这次大悲大喜的写作。
我恨电脑。但是因为它方便修改方便打印我又离不开它。万幸的是我的小说事先都有手写的底稿。尽管底稿非常潦草,不成体系,总归已成小说的雏形。我迟早会抛弃电脑的,我想。最后我还是要强调一句:我恨电脑。
我要去给我的责任编辑林金荣小姐打电话了。远在北京的她一定也替我日日仇恨着电脑。相信作家出版社很快就会把一本制作精美的小说奉献给读者。
我要感谢出版社。
我要感谢我的读者。
1999.5.29汉口
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