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扬编著的《文学的凝视》内容介绍:在文学的鼎盛时代,文学批评是与文学创作相辅相成的,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没有文学批评,文学的发展肯定是不完善的。好的批评不仅阐释了包括文学经典在内的许多文学作品,而且总结了一个时代的文学经验,甚或揭示了文学发展的某些普遍的规律,从而对创作起了有力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对于读者而言,好的文学批评不仅仅是联系作家作品与受众之间的桥梁,还如艾略特所说的,起着纠正读者鉴赏力的作用。
第一辑
什么是中国“当代文学”——对一个文学史问题的回答
三十年来中国的社会与文学
幽暗时光隧道里的二十四年记忆——《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年)史料索引卷》序言
第二辑
被动摇的文学基石——新世纪文学随想
新世纪中国文学的新变化——2009年5月在华东政法大学的演讲
性别与文学的关系——以新世纪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表达为参照
话语生产——四种当代文学批评的情景对话
文学“正义”与新世纪文学的流变
第三辑
从最简单的事说起——评储福金的长篇小说《黑白》
张曼和上海小说——由长篇小说《邓局长》想到的
无声的舞者——关于滕肖澜的小说
关于薛舒的长篇小说
一种叙述,两种经验——由宋耀良教授的长篇小说《人面岩画之谜》想到的
江南文学絮语——关于叶兆言的小说
“60年代生”及对应的文学气质——毕飞宇论
穿心苦莲与都市之心——读潘向黎长篇小说《穿心莲》
松沪线上的文学风景——《印象:王勉散文选》读后
赋予爱以激情体验的写作——读贝拉的作品
第四辑
读一部关于上海的研究论著——陈惠芬《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读后
学问家的众生相——读陈平原《当年游侠人——现代中国的文人与学者》
在那望得见海的地方写书——陈国球先生《情迷家国》读后
鸿飞那复计东西?——读《林同奇文集》
与燕卜荪有关的几本书
那是漂泊者在倾诉——由韩素音的自传作品《瑰宝》所想到.的
梅光迪先生与他的书
David和他的书——王德威教授《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读后
第五辑
杂忆与杂想——关于钱谷融先生
一个人和一些事——李子云老师与1990年代以来的上海文学
第六辑
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理解
文化空间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特色
影响“海派文学”的几个因素——上海经验的文学史表述
都市社会与五四运动——以民初商务印书馆的知识群体为例
南移与北归——从文学视角看城市文化的变迁
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建构——2009年7月1日在上海大学本部的演讲
第七辑
中国现当代文化语境中的白璧德——2010年3月在哈佛大学“全球化与人文主义”国际研讨会
上的讲演
哈佛所见Fong F.Sec材料
哈佛所见白璧德文档中与中国学人相关的几个文件
哈佛所见吴宓致白璧德的英文书信
哈佛所见霍金文档中与中国学人相关的几条材料
陈寅恪先生不曾人集的三封信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