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一个从湘潭乡下走出来的穷木匠,在多病与贫穷的陪伴下,他以超人的勤奋和努力,磨砺出一双丹青妙手,面对强权与敌寇,他还以铮铮傲骨,他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用画呼唤世界和平,成为全球瞩目的一代大师。
白巍所著的《艺苑奇葩(齐白石)》试图从中国美术历史发展变化及艺术家本人所占据的地位与起到的作用的角度,研究齐白石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艺苑奇葩(齐白石)/民国人物大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白巍 |
出版社 | 兰州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齐白石,一个从湘潭乡下走出来的穷木匠,在多病与贫穷的陪伴下,他以超人的勤奋和努力,磨砺出一双丹青妙手,面对强权与敌寇,他还以铮铮傲骨,他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用画呼唤世界和平,成为全球瞩目的一代大师。 白巍所著的《艺苑奇葩(齐白石)》试图从中国美术历史发展变化及艺术家本人所占据的地位与起到的作用的角度,研究齐白石的一生。 内容推荐 白巍所著的《艺苑奇葩(齐白石)》为《民国人物大系》之一。 齐白石出身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农民家庭,只读过半年书。他的成功,一方面是他幸运地遇到爱才的“伯乐”;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因素,是他自己勤奋刻苦的奋斗,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结果。他不仅是个诗、画、印的全才,而且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给近现代处于变革中的中国传统绘画带来了勃勃生机。在《艺苑奇葩(齐白石)》的写作过程中,著者白巍试图从中国美术历史发展变化及艺术家本人所占据的地位与起到的作用的角度,研究齐白石的一生,对他在中国画坛上的历史地位给予肯定。 目录 第一章 少年时代 家世 启蒙 牧牛童的欢乐 第二章 民间艺人 芝木匠 残缺的《芥子园画谱》 拜师学画 第三章 全面发展 新的起点 齐美人 龙山七子 入王湘绮之门 第四章 文人画家 五次出游 结识陈师曾 衰年变法 卖画京城 第五章 艰难时世 闭门不出 拒售作品 去留的选择 第六章 耄耋之年 走出家门 丰产的一年 荣誉与成就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少年时代 家世 齐白石,生于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湖南省湘潭县人。 按齐家辈份的排法,齐白石这一辈为“纯”字辈。于是祖父为他取名纯芝,字渭清,又字兰亭。后来他做了木匠,人称芝木匠。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27岁时,他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改名为齐璜,号濒生,又号白石山人。可大家叫他时,都略去山人二字,只叫齐白石。他就遵从大家的叫法,改称为齐白石了。 齐白石一生刻印作画,还用了许多别号,除白石山人外,据他回忆: 其他还有木居士、木人、老人、老木一,这都是说明我是木工出身,所谓不忘本而已。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湘上老农,是纪念我老家所在的地方。齐大,是戏用“齐大非耦”的成语,而我在本支,恰又是排行居首。寄园、寄萍、老萍、萍翁、寄萍堂主人、寄幻仙奴,是因为我频年旅寄,同萍飘似的,所以取此自慨。当初取此“萍”字做别号,是从濒生“濒”字想起的。借山吟馆主者、借山翁,是表示我随遇而安的意思。三百石印富翁.,是我收藏了许多石章的自嘲。 齐白石的祖辈世代务农。据《白石老人自述》,其祖上为江苏省砀山县人氏,大约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迁到湘潭。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齐白石的高祖齐添镒,把家从晓霞峰的百步营搬到杏子坞的星斗塘。曾祖齐潢命,排行第三,人称命三爷。祖父齐万秉,号宋交,生于1808年(清嘉庆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因大排行是第十,人称齐十爷。他性情刚直,疾恶如仇。他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兴盛衰亡,憎恨那些横行乡里的湘兵,曾忿忿地对人说:“长毛并不坏,人都说不好,短毛真厉害,人倒恭维他,天下事还有真是非吗?”齐十爷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去世,享年67岁。祖母马氏,生于1813年,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嫁给齐十爷,人称齐十娘。她10岁时母亲去世,跟着父亲马传虎艰难度日。她温顺善良,吃苦耐劳。1902年1月28日(清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九日)去世,享年89岁。 齐白石的父亲齐贳政,号以德,生于1840年2月1日(清道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敦厚憨直,语言不多,是个胆小怕事、遇事宁可自己吃亏的老实人。1926年(民国15年)8月12日辞世,享年88岁。母亲周氏,生于1845年10月8日(清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初八)。娘家住在离星斗塘不远的周家湾。周氏的父亲周雨若十年寒窗苦读,饱学经书,是百里乡间闻名的老夫子。他秉性耿直,不趋炎附势,尤其对当时清廷统治的腐败,科场的黑暗深恶痛绝,于是绝念仕途,隐居乡里,成为一个过着清贫、淡泊生活的教蒙馆的先生。也许是现实生活的影响,他摒弃了门第之见,决定把女儿嫁给勤劳、善良、能自食其力的农民,而不愿女儿嫁给一个空有学问,却不能以此养家的书生,过和自己一样清贫的生活。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17岁的周氏与齐以德结‘婚。旧时湘潭乡间有这样的风俗,媳妇娶过来的头天,婆婆要看看媳妇的嫁妆,叫做“检箱”。周氏娘家穷,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自己觉得有些寒酸。婆婆也是个穷出身但能撑得起家的人,对她说:“好女不着嫁时衣,家道兴旺靠自己,不是靠娘家陪嫁东西来过日子的。”周氏听了很感动,婚后三天就下厨房干活。她从小受父亲的熏陶,知书达理,上能孝敬公婆,下能体贴丈夫,勤俭持家,粗活细活样样都干。白石老人怀着对母亲无比敬爱的心情回忆道: 我们家乡,做饭是烧稻草的。我母亲看稻草上面,常常有没打干净剩下来的谷粒,觉得烧掉可惜,用捣衣的椎,一椎一椎地椎了下来,一天可以得谷一合,一月三升,一年就三斗了,积了差不多的数目,就拿去换棉花。又在我们家里的空地上,种了些麻,有了棉花和麻,我母亲就春天纺棉、夏天绩棉。我们家里,自从母亲进门,老老小小穿用的衣服,都是用我母亲自织的布做成的,不必再到外面去买布。我母亲织成了布,染好了颜色,缝制成衣服,总是翁姑在先,丈夫在次,自己在后。嫁后不两年工夫,衣服和布,足足的满了一箱。我祖父母是过惯了穷日子的,看见了这么多的东西,喜出望外,高兴得不得了,说:“儿媳妇的一双手,真是了不起。”她还养了不少的鸡鸭,也养过几口猪,鸡鸭下蛋,猪养大了,卖出去,一年也能挣些个零用钱,贴补家用的不足。 周氏共生有6男3女,日子过得虽清贫,却也和美舒畅。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家里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1926年4月26日,周氏去世,享年82岁。 齐白石出生的年代,席卷大半个中国、历时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大起义,刚刚被曾国藩率领的湘军镇压。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是太平军作战的主要省份。连年的战争使这一带的经济受到很大破坏。皖南及江宁附近,“数十里野无耕种,村无炊烟”(曾国藩语),“苏省一望平芜,荆榛塞路,有数里无居民者,有二三十里无居民者”(李鸿章语),浙江“人物凋耗,田土荒芜”,“残黎喘息仅属者,昼则撷野菜为食,夜则就土块以眠”(左宗棠语)。湖南是湘军的老巢,太平军西征军及石达开部虽一度打到过湖南,但不久即退出。相对长江流域其他省份,这里农民的生活还算稳定。湘军攻陷金陵后,大肆抢掠,人人富有。不久曾国藩撤裁湘军,大批湘兵解甲归田,买房置地,自以为剿“发逆”有功,横行乡里,欺压良民。正如白石祖父所言,“短毛”(指湘兵)不比“长毛”(指太平军)好,可以说是无恶不作。 齐白石家有几间老屋,屋虽破,住倒不发愁。有一亩水田,人称“麻子丘”,在齐家大门外晒谷场旁边,比别人家的一亩地大不少,好年成可以打五六石稻谷。年成不好的时候,白石的祖父、父亲只好外出打零工。打一天零工只能挣二十几个制钱,还不是天天有得做。没有零工打的时候就上山打柴,卖点零钱。 白石出世时,祖父56岁、祖母51岁、父亲25岁、母亲19岁。祖父母只生有白石父亲一人,白石又是长孙,他的到来,给这个贫苦的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齐十爷给他取名“纯芝”。小小的阿芝成了一家人的中心。 P1-3 后记 每一位艺术家都是社会的人,他们的作品都是其所生活的时代精神的反映。因此在研究一个艺术家的时候,应把他放在社会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这是我写《艺苑奇葩——齐白石》力图把握的一点,也是这本书与其他有关齐白石的著作的区别所在。由于才识水平的局限,这一目的是否已完全达到,我不敢妄言,只有请读者来判断了。 齐白石出身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农民家庭,只读过半年书。他的成功,一方面是他幸运地遇到爱才的“伯乐”;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因素,是他自己勤奋刻苦的奋斗,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结果。他不仅是个诗、画、印的全才,而且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给近现代处于变革中的中国传统绘画带来了勃勃生机。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试图从中国美术历史发展变化及艺术家本人所占据的地位与起到的作用的角度,研究齐白石的一生,对他在中国画坛上的历史地位给予肯定。 关于白石老人的一生,研究资料既庞杂又单一,概括起来说,是回忆性资料多而档案性资料少,这给本书的写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本书成书过程中,参阅了白石老人及其后代、门人写的大量回忆文章,以及大陆、香港、台湾出版的有关白石老人生平的著作和文章,兹不一一列举。值得提到的是王振德、李天麻两位先生辑录的《齐白石谈艺录》,为研究齐白石的艺术生涯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本书写作中还吸取了王伯敏主编的《中国美术通史》,张少侠、李小山的《中国现代绘画史》的研究成果。兰州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是在比较短促的时间内写成的,加之材料和水平’所限,书中可能会有一些错误和疏漏之处,衷心希望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指正。 白巍 1995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