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檀有志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大体遵循“公共外交的学理阐释”、“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现状剖析”及“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走势研判”这三大部分来布局行文,力图对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进行较有深度的探讨,兼对中国公共外交体系构建进行较有远见的思考。在充分理解公共外交理念的基础上,紧扣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演进脉络,选取美国之音对华广播与中美富布赖特项目作为典型个案展开具体透析,来探究美国对华公共外交因何以及如何进行战略调整与政策转变。而贯穿《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始终的一条主线,即是跌宕起伏的中美关系。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以第三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为研究对象,围绕美国对华公共外交实际运作中目标与效果之间的错位与调适这一核心线索展开深层次的探析。在梳理公共外交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紧扣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历史脉络,将美国之音对华广播与中美富布赖特项目作为美国对华公共外交实践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典型个案进行具体详尽的扫描透析。藉由考察美国对华公共外交实践在不同时期所取得的成效影响,揭示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在不同“时”“势”之下如何“相时而动”、怎样“因势而变”,以图发挥其公共外交的最大效用。在加深对于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学理认知同时,也力求为今后中国公共外交体系的完备构建提供若干鉴戒。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由檀有志编著。
前言
序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双重意义
三、现有研究的回顾
四、主要的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
六、全书的基本架构
第一部分 公共外交的学理阐释
第一章 应运而生:公共外交的勃兴发展
第一节 公共外交的概念界定
一、公共外交概念的内涵
二、公共外交概念的外延
第二节 公共外交的发展动因
一、全球化浪潮为公共外交登上历史舞台布下一道厚重的背景
二、信息革命为公共外交的蓬勃发展提供一记有力的推动
三、公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渐趋加重使公共外交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四、核武器的出现是公共外交兴起和发展一个相当重要的刺激因素
第二章 见仁见智:公共外交的理论积淀
第一节 国外公共外交研究的理论积淀
一、美国官方对公共外交的界定
二、国外学术界对公共外交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国内公共外交研究的理论积淀
一、中国官方对公共外交的认识
二、中国学者对公共外交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现状剖析
第三章 错位调适: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美国公共外交大战略
一、美国公共外交的发展概况
二、美国公共外交大战略的四大发展阶段
第二节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
一、双向合作阶段(二战期间至新中国成立)
二、单向输出阶段(朝鲜战争至中美关系正常化)
三、恢复稳定阶段(中美正式建交至冷战结束.)
四、调整发展阶段(冷战结束以来)
第四章 相时而动:“美国之音"对华广播的调整轨迹
第一节 “美国之音”的发展历程与角色转变
一、二战期间的“美国之音”——反击法西斯的“无形利剑”
二、冷战时期的“美国之音”——反苏搞演变的“破城之椎”
三、冷战结束以后的“美国之音”——肩负新任务的“乱国之音”
四、“9·11”事件以后的“美国之音”——为政府补台的“反恐先锋”
第二节 “美国之音”对华广播的调整轨迹
一、对华广播的发展历程与调整概况
二、对华广播的节目设置及其意图
三、对华广播的宣传手法及其效果
四、“美国之音”对华广播在对华公共外交中的地位
第五章 因势而变:中美富布赖特项目的转变历程
第一节 富布赖特项目的设立过程与管理模式
一、富布赖特项目的设立过程
二、富布赖特项目的管理模式
第二节 中美富布赖特项目的转变历程
一、国共政权转换之际的中美富布赖特项目
二、中美建交以后的中美富布赖特项目
三、中美富布赖特项目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的地位
第三部分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走势研判
第六章 效用至上: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的战略意图
第一节 美国公共外交战略的基本意图
一、美国公共外交目标设置的“五部曲”
二、美国公共外交战略的基本意图
第二节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深层认识
一、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的两个典型个案
二、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深层认识
第七章 因时顺势: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的未来走势
第一节 新时局下美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动态
一、网络外交的复合影响
二、美国网络外交的勃兴态势
三、美国网络外交的学理剖析
第二节 新情势下中国公共外交体系的联动构建
一、软实力理念与公共外交实践
二、无比丰富的软实力资源与亟待加强的公共外交能力
三、从软实力的战略视角出发打造中国的公共外交体系
结论
一、对公共外交理念的基本认知
二、对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总体评析
三、对中国公共外交体系构建的若干启示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外文参考文献
三、法案、报告及内部档案等
四、网络资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