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说,大陆可看的唯有周作人的作品;鲁迅评价,周作人的散文为中国第一。“周作人自编集”是周作人生前自己编定或写作的文集,共37种,是作者散文创作中的精华。所以,要了解周作人,了解他的思想,必从周作人自编集入手。
本书为其中的《苦茶随笔》,主要收录了《关于苦茶》、《论语小记》、《食味杂咏注》、《科学小品》、《猫头鹰》、《半农纪念》、《杨柳》等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看似散乱无章却内含精巧绝伦,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苦茶随笔/周作人自编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作人 |
出版社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胡适说,大陆可看的唯有周作人的作品;鲁迅评价,周作人的散文为中国第一。“周作人自编集”是周作人生前自己编定或写作的文集,共37种,是作者散文创作中的精华。所以,要了解周作人,了解他的思想,必从周作人自编集入手。 本书为其中的《苦茶随笔》,主要收录了《关于苦茶》、《论语小记》、《食味杂咏注》、《科学小品》、《猫头鹰》、《半农纪念》、《杨柳》等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看似散乱无章却内含精巧绝伦,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内容推荐 《苦茶随笔》收录五十一篇,多为杂文,强调思想的自由性与独立性,颇有些针对他人批评的反批评,为前此所不多见。《日本管窥》则充分展现了周作人对日本国民性的批判。自本集起,周氏散文创作进入高潮。 名为苦茶,可见其心之苦,其文之苦。周作人赏识“忍过事堪喜”的境界,这境界犹如吃苦茶。苦而觉爽快,却是大人的可怜处。个中滋味,诸君自知。 《苦茶随笔》由止庵精心校订,为市场上最全面最权威的周氏文集。 目录 小引 关于苦茶 骨董小记 论语小记 洗斋病学草 厂甸之二 食味杂咏注 东京散策记 科学小品 猫头鹰 古槐梦遇序 重刊袁中郎集序 现代散文选序 长之文学论文集跋 墨憨斋编山歌跋 儿童故事序 古音系研究序 希腊的神与英雄与人 画廊集序 现代作家笔名录序 半农纪念 隅卿纪念 与谢野先生纪念 关于命运 关于命运之二 弃文就武 杨柳 关于孟母 保定定县之游 日本管窥 关于十九篇 小引 一 关于宫刑 二 关于林琴南 三 关于读圣书 四 关于分娩 五 关于捉同性恋爱 六 关于“王顾左右” 七 蔼理斯的时代 八 阿Q的旧帐 九 关于耆老行乞 十 关于写文章 十一 关于写文章二 十二 岳飞与秦桧 十三 关于讲道理 十四 关于扫墓 十五 关于英雄崇拜 十六 蛙的教训 十七 关于考试 十八 关于割股 十九 情理 后记 试读章节 关于苦茶 去年春天偶然做了两首打油诗,不意在上海引起了一点风波,大约可以与今年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宣言相比,不过有这差别,前者大家以为是亡国之音,后者则是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罢了。此外也有人把打油诗拿来当作历史传记读,如字的加以检讨,或者说玩骨董那必然有些钟鼎书画吧,或者又相信我专喜谈鬼,差不多是蒲留仙一流人。这些看法都并无什么用意,也于名誉无损,用不着声明更正,不过与事实相远这一节总是可以奉告的。其次有一件相像的事,但是却颇愉快的,一位友人因为记起吃苦茶的那句话,顺便买了一包特种的茶叶拿来送我。这是我很熟的一个朋友,我感谢他的好意,可是这茶实在太苦,我终于没有能够多吃。 据朋友说这叫作苦丁茶。我去查书,只在日本书上查到一点,云系山茶科的常绿灌木,干粗,叶亦大,长至三四寸,晚秋叶腋开白花,自生山地间,日本名日唐茶,一名龟甲茶,汉名皋芦,亦云苦丁。赵学敏《本草拾遗》卷六云: “角刺茶,出徽州。土人二三月采茶时兼采十大功劳叶,俗名老鼠刺,叶日苦丁,和匀同炒,焙成茶,货与尼庵,转售富家妇女,云妇人服之终身不孕,为断产第一妙药也。每斤银八钱。”案十大功劳与老鼠刺均系五加皮树的别名,属于五加科,又是落叶灌木,虽亦有苦丁之名,可以制茶,似与上文所说不是一物,况且友人也不说这茶喝了可以节育的。再查类书关于皋芦却有几条,《广州记》云: “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又《茶经》有类似的话云: “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南越志》则云: “茗苦涩,亦谓之过罗。”此木盖出于南方,不见经传,皋卢云云本系土俗名,各书记录其音耳。但是这是怎样的一种植物呢,书上都未说及,我只好从茶壶里去拿出一片叶子来,仿佛制腊叶似的弄得干燥平直了,仔细看时,我认得这乃是故乡常种的一种坟头树,方言称作枸朴树的就是,叶长二寸,宽一寸二分,边有细锯齿,其形状的确有点像龟壳。原来这可以泡茶吃的,虽然味大苦涩,不但我不能多吃,便是且将就斋主人也只喝了两口,要求泡别的茶吃了。但是我很觉得有兴趣,不知道在白菊花以外还有些什么叶子可以当茶?《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山有栲一条下云: “山樗生山中,与下田樗大略无异,叶似差狭耳,吴人以其叶为茗。”((五杂组》卷十一云: “以菉豆微炒,投沸汤中倾之,其色正绿,香味亦不减新茗,宿村中觅茗不得者可以此代。”此与现今炒黑豆作咖啡正是一样。又云: “北方柳芽初茁者采之人汤,云其味胜茶。曲阜孔林楷木其芽可烹。闽中佛手柑橄榄为汤,饮之清香,色味亦旗枪之亚也。”卷十记孔林楷木条下云: “其芽香苦,可烹以代茗,亦可干而茹之,即俗云黄连头。”孔林吾未得瞻仰,不知楷木为何如树,唯黄连头则少时尝茹之,且颇喜欢吃,以为有福建橄榄豉之风味也。关于以木芽代茶,《湖雅》卷二亦有二则云: “桑芽茶,案山中有木俗名新桑荑,采嫩芽可代茗,非蚕所食之桑也。 柳芽茶,案柳芽亦采以代茗,嫩碧可爱,有色而无香味。”汪谢城此处所说与谢在杭不同,但不佞却有点左袒汪君,因为其味胜茶的说法觉得不大靠得住也。 许多东西都可以代茶,咖啡等洋货还在其外,可是我只感到好玩,有这些花样,至于我自己还只觉得茶好,而且茶也以绿的为限,红茶以至香片嫌其近于咖啡,这也别无多大道理,单因为从小在家里吃惯本山茶叶耳。口渴了要喝水,水里照例泡进茶叶去,吃惯了就成了规矩,如此而已。对于茶有什么特别了解,赏识,哲学或主义么?这未必然。一定喜欢苦茶,非苦的不喝么?这也未必然。那么为什么诗里那么说,为什么又叫作庵名,岂不是假话么?那也未必然。今世虽不出家亦不打诳语。必要说明,还是去小学上找罢。吾友沈兼士先生有诗为证,题日“又和一首自调”,此系后半首也: 端透于今变澄彻鱼模自古读歌麻 眼前一例君须记荼苦原来即苦茶 (二十四年二月) P5-8 序言 《苦茶随笔》一九三五年十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除小引与后记外,收文四十九篇,其中一九三四年十月以后所作十八篇(《关于林琴南》和《关于读圣书》篇末所注日期有误,应为“二十三年十二月”),一九三五年一到五月三十一篇。“苦茶随笔”原系一九三一年为《东方杂志》所写系列文章的总题目,但只刊载过两次,余稿即毁于上海战火,已发表之《黄蔷薇》和《远野物语》后编入《夜读抄》,而当时所撰《苦茶随笔小引》则收在《苦雨斋序跋文》里。自《苦茶随笔》起,周氏散文创作进入高潮,此书及此后的《苦竹杂记》、《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和《秉烛后谈》,主要部分的完成均只用了半年左右时间。 《苦茶随笔》是继《夜读抄》之后的作品,内容与风格上有承袭之处,也有些许变化。但这变化却多半是“回溯性的”。后记有言,“《夜读抄》的读书的文章有二十几篇,。在这里才得其三分之一,而讽刺牢骚的杂文却有三十篇以上,”这里所说“杂文”,似乎又不甚同于《夜读抄后记》用法。其间差别大约在于文化与思想成分的此消彼长罢。“关于十九篇”以及《关于命运》以下数篇,虽与《谈虎集》一书及《永日集》中“杂感十六篇”有所不同,却与《看云集》之“专斋随笔”颇为接近,所强调的主要是思想的独立性与自由性。这里颇有些针对他人批评的反批评,为前此所不多见,如《关于苦茶》、《骨董小记》、《关于命运之二》、《霭理斯的时代》等;在周氏著作中,以(《苦茶随笔》最能看出当时思想界和文化界分野及对立的迹象了。后来有番话,很能表明他的立场:“凡奉行文艺政策以文学作政治的手段,无论新派旧派,都是一类,则于我为隔教,……不佞不幸为少信的人,对于信教者只是敬而远之,况吃教者耶。”(《苦竹杂记后记》)所谓“新派旧派”,乃是将左右两翼说在一起,周氏自己则坚持一贯的自由主义方向。此前在《夜读抄后记》中说:“这些文章从表面看来或者与十年前的略有不同,但实在我的态度还与写‘自己的园地’时差不多是一样。我仍旧不觉得文字与人心世道有什么相关。”盖在周氏看来,惟此才是五四精神之真正继承也。 集中之《日本管窥》,系为《国闻周报》撰写的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以下三篇分别收入《苦竹杂记》、《风雨谈》和《知堂乙酉文编》)。周氏说,“我谈日本的事情可以说是始于民国七年”(《过去的工作》),即《艺术与生活》中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一文。此后的沿革,《知堂回想录》说:“日本则因为多少有点了解,也就包括在知之的一方面了。最初是觉得这不很难写,而且写的是多少含有好意的,如《谈虎集》卷上起首所收的这几篇,但是后来不久就发生了变化,日本的支那通与报刊的御用新闻记者的议论有时候有点看不下去,以致引起笔战,如《谈虎集》上那些对于《顺天时报》的言论,自己看了也要奇怪,竟是恶口骂詈了。我写这几篇‘管窥’,乃是想平心静气的来想它一回,比较冷静的加以批评的,但是当初也没有好的意见,不过总是想竭力避免感情用事的就是了。”《日本管窥》周氏之日本研究大致分为文化(重点在于文学)和国民性两部分,前者写有不少论文随笔,以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完成的《狂言选》、《浮世澡堂》、《浮世理发馆》、《古事记》、《枕草子》和《平家物语》的译注为最高成就;后者则当首推这组“日本管窥”,作者自称是“我所写关于日本的比较正式的论文”(《知堂回想录·日本管窥》)。这里国民性研究也是从文化研究入手的,而其最精彩处正在于文化研究方面;进而则如《过去的工作》所说,发现“文学艺术上得来的意见不能解释日本的别的事情,特别是历来对华的政治行动,往往超出情理之外”,结论乃是“要了解日本国民性,或当从其特殊的宗教入手”,而周氏自认为“与宗教无缘”,因此宣告“日本研究小店”的关门了。四篇“日本管窥”记录的就是这一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似乎中途而止,“答案是一个不字,就是说日本人的国民性我们不能了解”(《知堂回想录·日本管窥》)。换句话说亦即不可理喻,所以也正是一种结论。 此次据上海北新书局一九三六年四月再版本整理。原书前有照片一帧,作者题“十八年刘半农马隅卿二君在苦雨斋前照相”,目录五页,正文三百四十五页。原目录中,“关于命运之二”未列,又略去《关于十九篇》各小题之“关于”字样。正文原无“关于十九篇”总题,“小引”作“关于十九篇小引”,各小题均另页排版。 后记 去年秋天到日本去玩了一趟,有三个月没有写什么文章,从十月起才又开始写一点,到得今年五月底,略一检查存稿,长长短短却一总有五十篇之谱了。虽然我的文章总是写不长,长的不过三千字,短的只千字上下罢了,总算起来也就是八九万字,但是在八个月里乱七八遭地写了这些,自己也觉得古怪。无用的文章写了这许多,一也。这些文章又都是那么无用,又其二也。我原是不主张文学有用的,不过那是就政治经济上说,若是给予读者以愉快,见识以至智慧,那我觉得却是很必要的,也是有用的所在。可惜我看自己的文章在这里觉得很不满意,因为颇少有点用的文章,至少这与《夜读抄》相比显然看得出如此。我并不是说《夜读抄》的文章怎么地有用得好,但《夜读抄》的读书的文章有二十几篇,在这里才得其三分之一,而讽刺牢骚的杂文却有三十篇以上,这实在太积极了,实在也是徒劳无用的事。宁可少写几篇,须得更充实一点,意思要诚实,文章要平淡,庶几于读者稍有益处。这一节极要紧,虽然尚须努力,请俟明日。 五月三十一日我往新南院去访平伯,讲到现在中国情形之危险,前日读墨海金壶本的《大金吊伐录》,一边总是敷衍或取巧,一边便申斥无诚意,要取断然的处置,八百年前事,却有昨今之感,可为寒心。近日北方又有什么问题如报上所载,我们不知道中国如何应付,看地方官厅的举动却还是那么样,只管女人的事,头发,袖子,袜子,衣衩等,或男女不准同校,或男女准同游泳,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我真不懂。我只知道,关于教育文化诸问题信任官僚而轻视学人,此事起始于中小学之举行会考,而统一思想运动之成功则左派朋友的该项理论实为建筑其基础。《梵网经》有云: “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坏。”我想这话说得不错。平伯听了微笑对我说,他觉得我对于中国有些事情似乎比他还要热心,虽然年纪比他大,这个理由他想大约是因为我对于有些派从前有点认识,有过期待。他这话说得很好,仔细想想也说得很对。自辛丑以来在外游荡,我所见所知的人上下左右总计起来,大约也颇不少。因知道而期待,而责备,这是一条路线。但是,也可因知道而不期待,而不责备,这是别一条路线。我走的却一直是那第一路,不肯消极,不肯逃避现实,不肯心死,说这马死了,——这真是“何尝非大错而特错”。不错的是第二路。这条路我应该能够走,因为我对于有许多人与物与事都有所知。见橐驼固不怪他肿背,见马也不期望他有一天背会肿,以驼呼驼,以马称马,此动物学的科学方法也。自然主义派昔曾用之于小说矣,今何妨再来借用,自然主义的文学虽已过时而动物学则固健在,以此为人生观的基本不亦可乎。 我从前以责备贤者之义对于新党朋友颇怪其为统一思想等等运动建筑基础,至于党同伐异却尚可谅解,这在讲主义与党派时是无可避免的。但是后来看下去情形并不是那么简单,在文艺的争论上并不是在讲什么主义与党派,就只是相骂,而这骂也未必是乱骂,虽然在不知道情形的看去实在是那么离奇难懂。这个情形不久我也就懂了。事实之奇恒出小说之上,此等奇事如不是物证俨在正令人不敢轻信也。新党尚如此。 总之在现今这个奇妙的时代,特别是在中国,觉得什么话都无可说。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新的旧的,肥的瘦的,见过了不少,说好说丑,都表示过一种敬意,然而归根结蒂全是徒然,都可不必。从前上谕常云,知道了,钦此。知道了那么这事情就完了,再有话说,即是废话。我很惭愧老是那么热心,积极,又是在已经略略知道之后,难道相信天下真有“奇迹”么?实实是大错而特错也。以后应当努力,用心写好文章,莫管人家鸟事,且谈草木虫鱼,要紧要紧。二十四年六月一日,知堂于北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