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世纪最具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之一,后殖民理论的特点在于它并非铁板一块的僵化理论,其着眼点随着历史、地域、文化身份、政治等因素的演变,已从最初对前宗主国和前殖民地之间关系的关注和批判,发展成为一种集多种批评理论与批评方法于一身、表现出“大理论”和“大叙事”特征的理论体系,近年来在文学、文化、翻译研究等诸多领域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后殖民理论的视角》对后殖民理论和后殖民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进行了细致的爬梳,并对其适用性作了探讨和论证;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唐艳芳以清醒的眼光,对后殖民理论的利弊得失作出了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并在赛译《水浒传》的译者研究和翻译策略研究中一直坚持这一客观公允的立场,从而使研究结论令人信服。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三节 研究基础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范畴
第六节 本书框架
第二章 赛珍珠研究:历史的回顾
第一节 1930年代—1940年代中期:争议中的肯定
第二节 1940年代末—1980年代中期:敌视与冷落
第三节 1980年代末以降:“重新发现”与“历史地评价”
第四节 近年赛译水浒研究述评
2.4.1 立论基础
2.4.2 论证方法
2.4.3 理论视阈及文本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后殖民理论概述
第一节 后殖民理论的定义与内涵及适用性分析
第二节 后殖民翻译理论核心思想述评及适用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体“在场”: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的译者主体性探析
第一节 关于译者主体性的讨论
4.1.1 译者主体性的定义与内涵
4.1.2 神权与形而上学支配下的译者主体
4.1.3 解构主义及后殖民理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
第二节 赛译水浒的译者主体性分析
4.2.1 赛珍珠的文化身份及其影响
4.2.2 翻译选材的主体性
4.2.3 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和而不同: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策略对差异的追求
第一节 “拥抱异化”——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差异诉求
5.1.1 异质话语:翻译的差异性本质
5.1.2 消解中心话语霸权:陌生化翻译的终极目标
第二节 赛珍珠《水浒传》英译的陌生化策略表征
5.2.1 词语表征
5.2.2 句法表征
5.2.3 篇章话语表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赛珍珠翻译策略的意义与启示
第一节 差异性与多样性诉求的文化价值
第二节 翻译伦理意义
第三节 对当前汉籍外译工作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本书主要发现与研究结论
7.1.1 关于赛译水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7.1.2 关于赛珍珠在翻译选材与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
7.1.3 关于赛珍珠的翻译策略及其价值与启示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 后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