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是一种慈悲,是一种爱。而爱是可以改变一切,征服一切的,包括人心和世界。
只要有鲜花的盛开,只要站在花前等待,生命的重逢就应该是一种必然八。
聆听禅心的低语——了就是好。
《了就是好》由南北所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了就是好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南北 |
出版社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宽恕是一种慈悲,是一种爱。而爱是可以改变一切,征服一切的,包括人心和世界。 只要有鲜花的盛开,只要站在花前等待,生命的重逢就应该是一种必然八。 聆听禅心的低语——了就是好。 《了就是好》由南北所著。 内容推荐 《了就是好》由南北所著。 《了就是好》内容如下: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曲折,也不论走出有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因为我们必须有个家,必须回家。 一期一会!无论是父母兄弟,新朋旧友,纵是天天相见,每一次也都是惟一的一次啊!因为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因为生命的每一刻每一时,都具有绝对的不可重复性,是一去不复返的。 生命在时间的河中流走着,去而不返,它留给你的永远是一个问号:你给予它意义了吗? 人类以渺小的智慧无奈着,佛陀以透视一切的大知识,也无奈着。 宽恕是一种慈悲,是一种爱。而爱是可以改变一切,征服一切的,包括人心和世界。 聆听禅心的低语——了就是好。 目录 再版序言 一个伟大的乞讨者 一个伟大的乞讨者 走不回来的小和尚 一默如雷 一期一会 眼横鼻直的真理 为什么活着 石桌上开出的花朵 泥块与金佛 能走多远走多远 立足今天 好坏有无 高贵的惭愧心 放下放下放下 爱的良药 扫地扫地扫心地 牛迦草 禅门家风 百岁高僧与大相国寺 东方山之行 佛无语,佛流泪 佛无语,佛流泪 从虚云老和尚留长发说起 论出家 论反对自杀 佛教的作用 论觉悟 论念佛 因果报应我说 信仰构筑人生的高地 和尚不是好当的 一行禅师 寺庙分别论 中国的新古典主义僧团 欲望,戒律,修行 网路上迷失的“小和尚” 在写作中觉悟 渐忘与渐悟 用一生去做一件事情 生命杂想 命运 倾听太阳花的歌唱 集体的麻雀 流动的雾 一尺多宽的阳光 关于蝴蝶,关于一棵草 倾听太阳花的歌唱 一树白花 壁虎 动物的爱 鸟世界的追花族——蜂鸟 一群向往光明的蛾 月季的精神 破碎 冬天的苦楝树 爱杀 黄桷兰,黄桷兰 含羞草的秘密 芙蓉花开 归来一刻 睡莲与蝌蚪 成都买花如买菜 大自然的歌手 草之歌 四月的田野 柚子熟了 流萤逸话 栖息 软枝黄蝉 萝卜开花 环翠峪散记 阳台上的花 蝴蝶涅粲 湖边漫步 晨 山鸡·湿径·竹林 鸟鸣窗前 阳光下的写作 两只结缘的狗 枸桃红了 山中花事 空灵之境 现代禅诗一瞥 继承和移植 现代禅诗和新禅诗 写什么和怎么写 禅,禅入,禅意 现代禅诗的现代指向 写诗三境界 改到不能改 为自己写,给别人看 现代禅诗的古今中外 写诗三件事 “不可言说”的自然和流走 关于现代禅诗的九个断片 思想的高度就是诗歌的高度 空灵之境 修正与捍卫 独自出新声 细节,细节,还是细节 超越现实烦恼和苦难的一种努力 花看半开 一首“现代禅诗”所能达到的阅读效果 发展与因缘 简单点,再简单点 诗歌史上的那些独行者 自由精神与独立品格 试读章节 一默如雷 佛经上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有人供献了一朵鲜花给他。释迦牟尼手拈花朵,久久一语不发,只是将目光看向众人。这时众人都面面相觑,不知所以,唯有释迦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发出会心的微笑,于是,禅——就在这一默如雷的“拈花微笑”中产生了,终于演化成许多世纪以来影响东西方文化、思想至深的“道”——一种奇妙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花默默地开放又凋落。大山也沉默无语,只悄悄改变着四季的风格和颜色。我们从一朵花中听到了什么?又从一座山一块石头中感悟了什么?日本著名佛学家铃木大拙博士在1966年即将走完他96年的人生道路时说:“人,不一定要伟大,只要成为一个坦诚可靠的人就可以了。一生能默默地努力工作,到要向这个世界说‘永别’的时候,就让其自然消失掉,这就是我所认为的伟人——一个平平凡凡的农夫或小市民。除此之外,还要期望什么呢?” 人的语言是由沉默中来,而最终又回到沉默中去的,所以,在佛教史上声名显赫的《维摩经》作者、佛学研究的权威学者维摩大居士,对“一默如雷”四个字是如此解释的:“沉默,却犹如雷鸣般地震耳,这的确是伟大的真理。实际上,沉默并非无声,而仍有真实的声音,只是因为音阶和声波的不同,一般人听不到罢了。”所以,沉默中的声音,并非人人都可以听到,只有境界相同的人,也就是具有相同“音阶和声波”的人才能听到。而鲁迅先生关于沉默的认识——“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只能说仅是对沉默和沉默者的一般性知解,而没有道出沉默真正的本质。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沉默者是绝对多数,当他们必须沉默着时,并不是真的没有声音。沉默中的爆发可以如火山喷涌,气势惊人,而沉默本身的力量,有时却真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回顾一下身边的人或发生的事情,也许更能加深对“一默如雷”四字的理解。那些哗众取宠的人,那些口若悬河的人,那些信口雌黄的人,那些巧舌如簧的人,他们的言语往往如同河中的泡沫,在气味尚存之时,就迅速地消失了。而那些埋头工作、沉默无语的人,却留下了自己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在人们的耳际间滚响不息。 因此,所有那些虚伪的雄辩家、演说家,无论他们如何声势逼人、活灵活现,他们所需要的都是无知的欢呼和掌声,而他们最怕的是人们的沉默。因为他们明白,沉默是一种无声的抵抗力量,会摧毁虚伪和谎言。 一期一会 不久前,发生了一件让我十分悲痛的事情。一位曾经和我在一座城市生活了十多年、亲如兄弟的诗友,乘休假时自他任教的北京某大学归来探访亲朋。临别前,我们在一间茶馆中坐了整整一个下午,回顾我们曾经经历的风花雪月,种种趣事。重温朋友聚会的一幕幕场景,都感到友情的珍贵,岁月的易逝。第二天送别时,在人流匆匆的站台上,竞都有点泪眼模糊的伤感,似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一样。 不知是否人类真有预感未来的能力,不幸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他走后的第五天,便传来他罹遇车祸抢救无效而死亡的噩耗。虽然我明白人生无常的道理,但还是禁不住内心的悲痛,无法接受这突然发生的事实。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无心读书和写作,而是沉浸在对亡友的悼念中无法自拔,同时也感到了生命的脆弱、命运的不可测……直到有一天,在朋友的劝说下,我们一起去凤凰山的灵山寺,在那里遇到了云游僧元阳法师。 那是我们游罢灵山寺下山的路上,在山道拐弯处的石崖边,坐着一位光头灰衣的中年僧人,他身边放着一个布包和一把过时的大雨伞。路过他身边,我习惯地向他合掌问讯,他马上还了礼,并邀请说:“歇歇脚再走吧,何必匆匆赶路呢!”一听之下,便心中一动,知道这僧人决非等闲之辈。 在他身边的石块上坐下,谈话中知道他法号元阳,山东即墨人,在济南灵岩寺出的家。但他性喜游历,如今已遍游国内外许多名山丛林,参访高僧大德,足足有十个年头了。望着他风尘仆仆,却又充满智慧、沉静自若的面庞,我觉得这是个可以信赖、可以倾吐心思的人。我将不久前的失友之痛,以及心中的感伤都对他说了出来。他一直静静听着,直到我不再讲话。我们又沉默着坐了一会,我想我也许该告辞了。就在我要起身的时候,他说:我讲一件小事给你听吧。去年我去日本参学,在山阴县的一家餐馆里用餐,当我从包筷子的纸套中抽出筷子时,一张纸卡也带了出来。纸卡上有这样几句偈:“相会再别离,别离再相聚。秋风吹旷野,一期只一会。”我想你一定明白了这偈语的意思吧。一期就是人的一生,一会是只有一次的相会。要珍惜啊! 云游僧说完,提起他的布包雨伞,向山上走去了。而我却定定地坐在那里,望着那灰色的背影在山林中消失……是啊,一期一会!无论是父母兄弟,还是新朋旧友,纵是天天相见,每一次也都是唯一的一次啊!因为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因为生命的每一刻每一时,都具有绝对的不可重复性,是一去不复返的。 因而,请珍惜吧!珍惜与亲人或朋友的每一次相聚,付出你的真爱和诚心。因为每一次相会都可能是最后,每一次挥手都可能是永别! 甚至,还不仅仅是与他人的相聚相会,还应包含与生命中真实自我的相会,也是多么的不易。生命在时间的河中流走着,去而不返,它留给你的永远是一个问号:你给予它意义了吗?P4-7 序言 这本书的初版,也是在2005年元月,是与《幸福在心》一起作为“禅系列”同时面世的。 在这本随笔集里,“说理”的味道比较浓些。当然,我说的是佛禅之理,或者也可以说是自然之理。我不是用那种“我注六经”的方式,而是“六经注我”。 我这个人忘性大,很多东西读过了也记不住。所以,即便在写评论或“说理”性质的文字时,也不喜欢去引经据典,用别人的思想言语来证明自己,即便这个人是大师,是权威。再就是,以禅的精神旨趣来观照世界万物,一切现象,用一种平常心也就够了,无须更多。至于那些权威,那些大师偶像,在禅者的目光中,是基本不存在的。所谓真理或道理,无非自然之道,发乎自我内心者最好。与其摘取别人的花朵枝叶来装饰自己的庭院,还不如自己养上几盆小花小草,纵是不名不贵,却总是自家的,看着亲切,闻着也人心。 我认为我的文字,不是给那些学问高深的人读的,而是给那些尘世中劳动奔波的人。如人止渴,他们不必像贵胄雅士那样,非要花上一堆钱,进大殿堂,弄出许多无用的排场花样,而只需将一杯清新透亮的绿茶,端起来一饮而尽就行。 所以,我这本书里的文章,基本都短小,每篇里面,也都只说一点小小的事例感悟。 我对于写作,和对于生活的主张一样,就是简单点,再简单点。尽量地舍弃那些也许看上去雅致,但却无用的东西。世界上的事情,只要是人为故意弄得很深奥复杂的,大都是为了蒙人。因为,所谓的真理,总是很朴素,很简单,也很透明。 学会去繁就简,这是一门真正的生命学问。 在这本书里,我增加了“湖边漫步”和“空灵之境”两辑。 2006到2007年,我在皖南黄山的太平湖边旅居一年,晨夕徜徉在寂静的山水之间,是一生中最为受用的时光。我是一个写作者,当然会用文字记录下那里的山水样貌,以及在这样的漫步中内心所思。我想,所谓的思想,从来不会是空穴来风,它必是从具体的事物中生发出来的。 另外的一辑“空灵之境”,则是在另一种“山水”中徜徉的记录。我对于现代禅诗的写作,始于20世纪的90年代,于今已经十多年了。而对于这一诗歌流派实施倾力倡导并在基本理论上进行探讨,则始自2006年。我一直认为,现代禅诗是生命之诗,是自然之诗。这和我对于生活的主张一样,都应该也必须是简朴的,明亮的,健康的。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或必须成为诗人,但每个与文字结缘的人,都不可能不侵润过诗的花香雨露。诗者,心之音也,是一个人精神世界最深层也最动人的振响。 如果,一个读者在读了这些所谓的现代禅诗理论随笔后,还又生发出寻觅或写作现代禅诗的愿心,那我说,我们不但有缘,而且已经行在同一条路上了。 最后,我对《了就是好》这个书名,做一点说明。当初我给这本书起的名字,是集子里面的一篇文章,名《佛无语,佛流泪》。是当初初版者认为不太好,甚至说不定还会惹出点什么麻烦,就给否定了,而自行取名为《了就是好》。我想,这大概是借《红楼梦》里“好了歌”的意思,来概括我这本书的文字表达。虽然,我并不认为这个书名真的切合了我书的内容,但还是愿意让它继续存在下去。 一本书和一个人一样,名,在很多时候不过就是一个标识。符号罢了。 南北 2010年4月10日,大理,下鸡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