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速度与数字的生活中被拖得身心俱疲?生活的节奏是否已经快得让你都快搞不清自己了?你是否想要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哪怕只有半天甚至是一个小时?“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约翰·列侬的这句话揭示了如今都市快速生活的隐患。因此,我们提倡慢生活,提倡在快节奏工作中享受慢生活的快乐。
钱诗金的这本《放慢你的人生脚步》通过隽永的哲理文字,循序渐进地告诉读者:忙碌而快节奏的生活会让人失控,从而导致不好的状况,如身体的不适、工作效率低下、生活的黯然。所以你应放慢人生的脚步,为你生命的马车与时俱进的健康驱动全面保驾。
慢生活其实是一种从容的心态,一种更符合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慢生活”提倡的只是更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更健康的心理,只是在“快”中学着放慢脚步,让自己不至于太辛苦,真正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慢下来,让工作真正变成一种享受,让感情真正进入心灵,成为一生的追求和慰藉,改变因为太快而身不由己、来不及思考的“陀螺”态,是在这个浮躁时代保持一分清醒、独立和幸福的重要秘诀。该慢则慢,欲速则不达,用心来享受过程,这才是生活的乐趣!
时代的战车你尽可以快快追赶,但生命的马车万不可快快驱赶,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需要让自己放慢人生,也就是行中有停,快中有慢——《放慢你的人生脚步》提出放慢人生脚步的新理念,为你生命的马车与时俱进的健康驱动全面保驾。
为了你人生的成功,朋友,请放慢你的节奏。
《放慢你的人生脚步》由钱诗金所著。
忙碌中的病情
面对竞争带来的种种压力,为了让自己能够快速地被提升,为了自己能够有好的业绩,很多人都会愿意牺牲自己,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工作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的努力别人都看得到,你也很快就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但这时候的你会面对更大的压力,稍有不慎就会使自己面临更大的问题。
成功后的抑郁症
事业有成是令人羡慕的好事,但是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却被成功所累,患上抑郁症,痛苦得不能自拔,甚至想以死来解脱。在某外企工作的陈女士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一直深得领导赏识。前不久,陈女士凭借自己的实力被提拔为分公司总经理,让同事们羡慕不已。但对陈女士来说,这竞成了噩梦的开始。
坐上高位的陈女士压力极大,她每天最担心的就是工作完成得不够出色,领导不满意,又怕工作中一旦出错,下属会嘲笑自己。这些担忧使她的工作效率急剧下降,睡眠质量日益变差,注意力也无法集中,整天感到头晕、疲乏,精力大不如前,服用药物也无法减轻痛苦,最后不得不回家休息。陈女士怀疑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想通过自杀来解脱,幸亏被家人及时发现,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升迁压力过大,对自己信心不足。白领人士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工作节奏快,以及自身期望值过高,整天像机器人那样拼命。如果心理素质较差或不善于自我疏解则更易罹患心理疾病。
面对这种种压力,我们要忙里偷闲,暂时丢掉一切工作和困扰,彻底放松身心,让精力得到恢复。此外,还要保持正常的感情生活。事实表明,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遇到冲突、挫折和过度的精神压力时,要善于自我疏解,如参加文体、社交、旅游活动等,借此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信息焦虑症
在外资企业工作的李小姐每天都花费大量时间上网浏览信息,看报纸、杂志,但她心里还是不踏实,总觉得漏掉了信息,因此常常失眠,食欲也不断下降。李小姐的现象并非个别,这类人一旦家中或单位出现网络堵塞、电子读物无法打开等现象,就会感觉极其不适应,变得焦虑不安、心情浮躁,总担心漏掉重要的信息和新闻,害怕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并引发精神、生理上的反应,出现失眠、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
由于工作的快节奏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这部分人都习惯于从网络、电视、电子读物上获取信息。若对网络、电子读物过分依赖,则会发展成为病态心理,严重时可能转化成强迫症。
无论个人对信息的掌握多么全面,遗漏总是难免的。况且很多时候,信息也并不是决定成败的唯一因素。因此,平时感到很累的人应适当放慢生活节奏,不必整天想着信息的事情。
快节奏综合征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你的工作越来越忙,于是,压力也越来越大。快快快,你天天都在心里对自己这么说,你的心中充满了紧张,久而久之,即使没有急事的时候,你在地铁站里也要一路小跑,偶然闲下来内心便充满惆怅、不安甚至恐慌,你的身体也开始不适。你惶惑了,应接不暇的生活与工作使你的身心疲劳,你得了一种叫做“快节奏综合征”的时髦病。
忙碌病是这样产生的
“你在忙什么?”一句再平常不过的问候语,似乎不忙就有罪。通常的回答是:瞎忙,瞎忙。是忙还是不忙?还是忙,无头绪地忙,不自觉地忙,没必要地忙,不得不忙地忙。忙啊,有一天我呆立桥头,看桥上那些匆匆走路的人,那些骑自行车的,骑三轮车的,那些开着轿车呼啸而过的,那些四处觅食的人们的那个忙啊。一种新的生活哲学。穷人忙,富人也在忙,没有一个人敢停下来,结束生活的鞭打。只有一个流浪汉不忙,他斜卧桥头,目光迷离,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但他是否找到了今天的晚餐?
小芸很久没有出来看风景了。很长一段时间,她陷在一种孤愤里,在书本中找哲学,偶尔写几个字,等待着蜕掉陈旧的壳。有一天读雅斯贝斯的哲学自传,有一段话突然打动了小芸: “我常或凝望远景,仰望苍穹白云;又常或坐或倚,不做一事。想象之流无拘无束,在其中的沉思冥想十分宁静,只有在这种宁静中,才容许那些宁静产生作用。否则,一切工作就要变成无结果的、非本质的和空虚的。我觉得,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不是每天做一回梦,他的星,即引导我们一切工作和每天生活的星就会暗淡。”。
小芸已经很久不做梦了,因为忙,瞎忙,来不及做梦;已经很久未仰望星空了,因为忙,忙得毫无心情。春天是何时走的?秋天是什么时候到的?待走到桥头,发现秋风已起,柳叶扑面。“啊,生活是一种疾病!”把苏格拉底的这句话拿来形容我们忙乱的生活,是多么的恰如其分。
在这个疯狂的时代劝人闲下来,似乎是劝人作恶一般。我们已经闲不下来了,夫子那种“暮春三月”的闲情逸致,早已不能作为现代生活的星空,更不要提李白的“花间一壶酒”。一种可贵的生活方式已经无可挽回地消逝了,包括那种贵族式的优游与闲暇。闲暇并非遗老遗少式的提笼架鸟,而是对生命节奏的尊重,对生活的创造与享用。尼采当年感慨欧洲受到美洲“淘金热”的传染,闲暇成了罪恶,思考时手里也拿着表,午餐时眼睛还盯着证券报,过日子总好似在“耽误事”一般,“古老的欧罗巴也变得粗野起来了。”P18-20
你是否在速度与数字的生活中被拖得身心俱疲?生活的节奏是否已经快得让你都快搞不清自己了?你是否想要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哪怕只有半天甚至是一个小时?“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约翰·列侬的这句话揭示了如今都市快速生活的隐患。因此,我们提倡慢生活,提倡在快节奏工作中享受慢生活的快乐。
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快时代。
在这个时代,许多人活得就像一个陀螺,被竞争日益激烈的鞭子日甚一日地抽打着,怎么也停不下来。
今天,最流行的—个动词是:在路上;最流行的一句叹词是:我好累!
现代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追赶时间,最爱“快进”,急于“刷新”。上班,最好是第一班公交车;发布信息,要抢“头版”;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希望立等可取;出行,追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立竿见影;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来个“闪电式”……
应当承认,—个人需要有在路上行走的姿势,没有这种姿势,你就无法抵达自己的目的地,无法让生命实现最基本的超越。然而,人生在世,只学会怎样上路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无法支撑长久的。我们要让生命走到理想的高度,还得学会让自己停下来——需要学会放慢自己的脚步。
事业或许已经把你的生活挤得失去空隙,爱情可能已经把你的个人自由剥夺殆尽,欲望或许已经把你与生俱来的浪漫和本真杀得抱头鼠窜……你要让自己停下来。给心灵一个双休日,让它放下所有物质与精神的行李,无牵无挂地看看斜阳、赏赏明月。著名作家林语堂曾经非常推崇一种“半半哲学”,实际上就是提倡在行走之后让自己暂时停下来的生活。林语堂说:“我主张‘尽力工作尽情作乐’的人,英文只有Work hard,play hard四字。这样才得生活之调剂,无意中得不少收获。”比如他能在3个月之内写出700多页文字,这绝对称得上“行走”有成;但与此同时,他能经常出外散步、垂钓、去名山大川游憩,尽享生活的乐趣。清人李模也极力主张人应该懂得停下来,他为此专门写了一首《半字歌》:“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让自己慢下来,是为了让自己清醒一下头脑,人生不只是为了拼命赶路,还得为了呵护身心,丰富人生,不停追赶、奔跑的路上即使得到了什么,又还有多大的意义?让自己停下来,也有利于我们舒展被压抑的心灵,重新聚积生命的能量。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心情紧张和放松时,工作的效率大不一样,后者单位时间创造的成绩有时甚至是前者的数倍。我们行走时有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有别有用心的人制造的泥泞坎坷,心弦常常绷得紧紧的,有时甚至到了一拉就断的地步。此时,我们强迫自己走下行走的阵地,就等于给自己的生命补充了一回养分。
所以,停下来思考一下吧,让高速运转的机器有一个检修的机会。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和蜗牛爬上井沿的故事,它们虽然前进得都很慢,但最后的胜利却在它们的手上。学一学乌龟或蜗牛,前进得慢一点又如何?生活中所有的压力充其量不过就是背上的那一个壳,太重了就把它暂时卸掉,或是躲进壳里避一避。生活在赢而不在快。
慢活是一种从容的心态
为了“快”一点,吃饭狼吞虎咽、开车抢道超车;超市付款排队则抱怨收银员“手慢”;不休假、不健身,疲劳无休的工作在很多人看来理所当然;“忙”更是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我们已成为最急躁的地球人。
因此,本书提出“放慢人生”全新的身心健康理念,也就是“慢活”理念。自己动手做顿丰盛的晚餐,慢慢享用;慢跑一个小时,再静静地读本好书;和朋友深谈,分享自己的心事;甚至找个地方发呆,不去想生活中的琐事……国外研究表明,在这个匆忙的社会里,急进未必能高人一筹,懂得把握平衡、慢调生活才更有可能品味成功。
慢生活其实是一种从容的心态,一种更符合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身边有许多人都喋喋不休地宣称,他们每天都会有失眠、头痛、疲劳、心烦、焦虑等亚健康症状的表现,对于这些症状表现,大多数人只是感叹几声,然后仍然疲于奔波在时代的洪流中去。
人体就像一部机器,在长期快速的运转过程中,身体各部分的器官一直处于“只张不弛”的高度兴奋状态中,神经也高度紧张,天长日久会因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能力下降而致病,易引发失眠、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是抑郁症。正因如此,更要提倡“慢生活”,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身心的适当平衡点。
事实证明,那些开始懂得“慢生活”的人,由于心态更从容,做事“有张有弛”,效率反而更高。它提醒我们:越是忙的人越应该鼓励他们好好享受公休假,坚持定期给身心放松、休整的时间,比如出去旅游、做做运动,哪怕只是无所事事地发发呆,只要能让自己的身心更加从容些就行。
人生需要“快做慢活”
“慢活”并不意味着懒散。“慢活”的最佳状态是该快则快,能慢则慢。也就是说,要有淡定的心态首先需要高效工作。
有人说:“一个人若想同时收获成功号陕乐,就必须学会‘快做慢活’的生活方式。该快的时候让节奏快起来,该慢的时候就必须有能力让自己慢下来。事业有成的人往往都会处在一种‘慢无能’的状态,因为让自己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慢下来绝非易事。”
要想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就需要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因为平衡不是固定的,就好像走钢丝一样,不断地左右调整,才能得心应手。
“慢活”在于控制焦虑、管理压力
在当今社会的快速跑道上,我们有能力放慢自己的脚步吗?
放慢人生的心理意义在于对焦虑的控制,对压力的管理。放慢人生速度其实是要软化自己的心灵,给情绪留一些余地。
在西方,慢生活已经是很多人的标准生活方式,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提供慢餐饮服务的场所随处可见,最简单的是在家里办个派对,几个朋友坐下来吃点东西,聊一聊。我们一直很提倡这种交流方式,正是这种慢状态下交流的缺失,让中国人越来越急躁。很多人认为只有富人或成功人士才有享受慢生活的资格,其实生活节奏的快慢和贫富无关,往往越是富人越难让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
放慢人生的诀窍有以下几点:
第一,快工作。工作效率低下往往会导致休息不够,越休息不好越容易让工作效率低下,这样就越忙越累。所以我们应及时清理工作,为生活腾出一点空间。
第二,每周给自己留一天时间。情绪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无论多忙,都必须留出点时间安排自己喜欢的事,或者和家人朋友聊聊天。
第三,心理训练提升抗压能力。很多人在尝试让自己慢下来时会出现“坐不住”现象,好像身后有千军万马在追赶。这是对压力的一种本能反应,是长期快节奏生活的后遗症。需要进行一些心理训练,如完完整整听完一首歌,看完一篇文章。这有助于培养不慌不忙的做事风格以及面对压力的自制能力。
找回失去的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美国人富兰克林的这句话,早已成了一种价值观,对于如今的中国人来说,仍然是最有效的激励名言。
然而,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失去了很多的闲情逸致,也让我们失去了体验快乐的能力。这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的确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此,在快节奏时代学会“慢生活”,找回你失去的时间,使自己身心得到平衡,是必要的。
其实,慢的乐趣谁都能体会得到,但又似乎真的已经失传。都市的浮躁正在吞噬现代人的时间,忙碌成为现代人忽视爱情、漠视亲情、摧残自己身体的合理借口。这种极致的快换来的是精神的麻木和迟钝。此时,慢半拍的人反而真正地享受到了生活。那么,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你就来叛逆一下吧,找回失去的时间,享受生活的乐趣。
“慢”并不是懈怠
在工作闲暇时,为自己好好地泡一杯茶或是咖啡,坐下来好好品味;吃完晚饭后,悠闲地散步,欣赏路边的景物;在周末带孩子去郊外看日出,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地平线”……只要慢一点,再慢一点点,你会发现,世界也是可以围绕自己旋转的。同样的一段生命,如果你放慢下来,看着时间分分秒秒地流逝,你会觉得自己活得要更长久些,因为你能很清楚地看到生命缓缓滑过的痕迹。
但是,如果你以为“慢”就是懈怠,就是消极的生活方式,那你可就错了。“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所以,“慢生活”提倡的只是更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更健康的心理,只是在“快”中学着放慢脚步,让自己不至于太辛苦,真正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慢下来,让工作真正变成一种享受,让感情真正进人心灵,成为一生的追求和慰藉,改变因为太快而身不由己、来不及思考的“陀螺”态,是在这个浮躁时代保持一分清醒、独立和幸福的重要秘诀。该慢则慢,欲速则不达,用心来享受过程,这才是生活的乐趣!
时代的战车你尽可以快快追赶,但生命的马车万不可快快驱赶,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需要让自己放慢人生,也就是行中有停,快中有慢——本书提出放慢人生脚步的新理念,为你生命的马车与时俱进的健康驱动全面保驾。
为了你人生的成功,朋友,请放慢你的节奏。
作者
201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