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念和黄涌编著的《教师人文读本》是专门为中小学年青教师编写的书籍。编选主要基于为年青教师提供内容丰富、涉及人文领域的优秀阅读文本,尤其是关于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的经典文章,旨在开阔阅读视野,丰富知识积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教师人文读本 |
分类 | |
作者 | 刘念//黄涌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刘念和黄涌编著的《教师人文读本》是专门为中小学年青教师编写的书籍。编选主要基于为年青教师提供内容丰富、涉及人文领域的优秀阅读文本,尤其是关于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的经典文章,旨在开阔阅读视野,丰富知识积累。 内容推荐 《教师人文读本》是专为提高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而精心编选的一部人文读本,荟萃了四十篇名家经典之作。这些中外大家之作分五个专辑,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艺术修养、教师的思想观和人生观等诸方面,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对广大教师进行精神滋养和导引。 《教师人文读本》由刘念和黄涌编著。 目录 一代良师 一代良师 费孝通/003 我所景仰的蔡元培先生 傅斯年/006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启功/009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季羡林/023 沈从文的寂寞 汪曾祺/033 王瑶怎样当北大教授 钱理群/044 我的中美两国导师 杨振宁/064 “《读书》时代”的精灵 陈平原/068 教师的任务 教师的任务 [古罗马]昆提连/081 教育之实验 [德]培斯塔洛奇/090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英]斯宾塞/103 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 [美]爱因斯坦/117 以广阔的视野思考问题 [英]李约瑟/122 闪耀的火光 [古希腊]柏拉图/127 教育的目的 [英]怀特海/133 我的教育信条 [美]杜威/144 美从何处寻 美从何处寻 宗白华/155 “慢慢走,欣赏啊!” 朱光潜/161 与傅聪谈音乐 傅雷/167 文化漫步——绘画与文学 黄永玉/175 谈中国画的特征 刘海粟/194 书法和中国文化 熊秉明/198 说园 陈从周/204 我与书艺 台静农/210 我的世界观 我的世界观 [美]爱因斯坦/215 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 [意]布鲁诺/219 信条 [德]弗洛姆/221 当我不在人世的时候 [俄]屠格涅夫/227 坚定的人创造生活 [俄]巴甫洛夫/229 自然的奥秘 [英]汤因比/232 怎样读一本书 [英]艾德勒/236 我为什么而活着 [英]罗素/243 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 林语堂/247 时间 沈从文/25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255 读好大自然这部书 余树森/258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260 我与地坛 史铁生/263 与自然为友:一种现代公民意识 梁从诫/278 站着读还是跪着读 陈四益/292 编后记/295 试读章节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情时,他的个性才会显露出来。只有当社会与公务的压力消失,金钱、名誉和野心的刺激离去,精神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荡之时,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内在的人,看到他真正的自我。生活是艰苦的,政治是肮脏的,商业是卑鄙的,因而,通过一个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去判断一个人,通常是不公平的。我发现我们有不少政治上的恶棍在其他方面却是十分可爱的人,许许多多无能而又夸夸其谈的大学校长在家里却是绝顶的好人。同理,我认为玩耍时的中国人要比干正经事情时的中国人可爱得多。中国人在政治上是荒谬的,在社会上是幼稚的,但他们在闲暇时却是最聪明最理智的。他们有着如此之多的闲暇和悠闲的乐趣,这有关他们生活的一章,就是为愿意接近他们并与之共同生活的读者而作的。这里,中国人才是真正的自己,并且发挥得最好,因为只有在生活上他们才会显示出自己最佳的性格——亲切、友好与温和。 既然有了足够的闲暇,中国人有什么不能做呢?他们食蟹、品茗、尝泉、唱戏、放风筝、踢毽子、比草的长势、糊纸盒、猜谜、搓麻将、赌博、典当衣物、煨人参、看斗鸡、逗小孩、浇花、种菜、嫁接果树、下棋、沐浴、闲聊、养鸟、午睡、大吃大喝、猜拳、看手相、谈狐狸精、看戏、敲锣打鼓、吹笛、练书法、嚼鸭肫、腌萝卜、捏胡桃、放鹰、喂鸽子、与裁缝吵架、去朝圣、拜访寺庙、登山、看赛舟、斗牛、服春药、抽鸦片、闲荡街头、看飞机、骂日本人、围观白人、感到纳闷儿、批评政治家、念佛、练深呼吸、举行佛教聚会、请教算命先生、捉蟋蟀、嗑瓜子、赌月饼、办灯会、焚净香、吃面条、射文虎、养瓶花、送礼祝寿、互相磕头、生孩子、睡大觉。 这是因为中国人总是那么亲切、和蔼、活泼、愉快,那么富有情趣,又是那么会玩儿。尽管现代中国受过教育的人们总是脾气很坏,悲观厌世,失去了一切价值观念,但大多数人还是保持着亲切、和蔼、活泼、愉快的性格。少数人还保持着自己的情趣和玩耍的技巧。这也是自然的,因为情趣来自传统。人们被教会欣赏美的事物,不是通过书本,而是通过社会实例,通过在富有高尚情趣的社会里的生活。工业时代人们的精神无论如何是丑陋的,而某些中国人的精神——他们把自己的社会传统中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抛弃掉,而疯狂地去追求西方的东西,可自己又不具备西方的传统,他们的精神更为丑陋。在全上海所有富豪人家的园林住宅中,只有一家是真正的中国式园林,却为一个犹太人所拥有。所有的中国人都醉心于什么网球场、几何状的花床、整齐的栅栏、修剪成圆形或圆锥形的树木,以及按英语字母模样栽培的花草。上海不是中国,但上海却是现代中国往何处去的不祥之兆。它在我们嘴里留下了一股又苦又涩的味道,就像中国人用猪油做的西式奶油糕点那样。它刺激了我们的神经,就像中国的乐队在送葬行列中大奏“前进,基督的士兵们”一样。传统和趣味需要时间来互相适应。 古代的中国人是有他们自己的情趣的。我们可以从漂亮的古书装帧、精美的信笺、古老的瓷器、伟大的绘画和一切未受现代影响的古玩中看到这些情趣的痕迹。人们在抚玩着漂亮的旧书、欣赏着文人的信笺时,不可能看不到古代的中国人对优雅、和谐和悦目色彩的鉴赏力。仅在二三十年之前,男人尚穿着鸭蛋青的长袍,女人穿紫红色的衣裳,那时的双绉也是真正的双绉,上好的红色印泥尚有市场。而现在整个丝绸工业都在最近宣告倒闭,因为人造丝是如此便宜,如此便于洗涤;三十二元钱一盎司的红色印泥也没有了市场,因为它已被橡皮图章的紫色印油所取代。 古代的亲切和蔼在中国人的小品文中得到了极好的反映。小品文是中国人精神的产品,闲暇生活的乐趣是其永恒的主题。小品文的题材包括品茗的艺术,图章的刻制及其工艺和石质的欣赏,盆花的栽培,还有如何照料兰花,泛舟湖上,攀登名山,拜谒古代美人的坟墓,月下赋诗,以及在高山上欣赏暴风雨——其风格总是那么悠闲、亲切而文雅,其诚挚谦逊犹如与密友在炉边交谈,其形散神聚犹如隐士的衣着,其笔锋犀利而笔调柔和,犹如陈年老酒。文章通篇都洋溢着这样一个人的精神:他对宇宙万物和自己都十分满意;他财产不多,情感却不少;他有自己的情趣,富有生活的经验和世俗的智慧,却又非常幼稚;他有满腔激情,而表面上又对外部世界无动于衷;他有一种愤世嫉俗般的满足,一种明智的无为;他热爱简朴而舒适的物质生活。这种温和的精神在《水浒传》的序言里表述得最为明显,这篇序文伪托给该书作者,实乃17世纪一位批评家金圣叹所作。这篇序文在风格和内容上都是中国小品文的最佳典范,读起来像是一篇专论“悠闲安逸”的文章。使人感到惊讶的是,这篇文章竟被用作小说的序言。 在中国,人们对一切艺术的艺术,即生活的艺术,懂得很多。一个较为年轻的文明国家可能会致力于进步;然而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自然在人生的历程上见多识广,她所感兴趣的只是如何过好生活。就中国而言,由于有了中国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人当作一切事物的中心,把人类幸福当作一切知识的终结,于是,强调生活的艺术就是更为自然的事情了。但即使没有人文主义,一个古老的文明也一定会有一个不同的价值尺度,只有它才知道什么是“持久的生活乐趣”,这就是那些感官上的东西,比如饮食、房屋、花园、女人和友谊。这就是生活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像巴黎和维也纳这样古老的城市有良好的厨师、上等的酒、漂亮的女人和美妙的音乐。人类的智慧发展到某个阶段之后便感到无路可走了,于是便不愿意再去研究什么问题,而是像奥玛开阳那样沉湎于世俗生活的乐趣之中了。于是,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它不知道怎样像中国人那样吃,如何像他们那样享受生活,那么,在我们眼里,这个民族一定是粗野的,不文明的。 在李笠翁(17世纪)的著作中,有一个重要部分专门研究生活的乐趣,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宅与庭园、屋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的梳妆、美容、施粉黛、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导引,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最后是从感觉上把药物分成三类:“本性酷好之药”、“其人急需之药”和“一生钟爱之药”。这一章包含了比医科大学的药学课程更多的用药知识。这个享乐主义的戏剧家和伟大的喜剧诗人,写出了自己心中之言。我们在这里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他对生活艺术的透彻见解,这也是中国精神的本质。 P247-249 后记 在青岛江苏路小学校园里,有一棵茂盛的百年榉树。到了夏天,这棵榉树浓密的树冠为校园遮蔽了烈日的暴晒,远远望去,心中无限清爽。四季轮转,榉树叶随着季节交替,变换着不同的颜色,嫩绿,淡绿,深绿,逐渐变黄,最后成枯叶,到了冬天,随风飘落。然后在春风里,在枝丫上再点染春之消息。百年树木,见证了一所小学的百年沧桑,更见证了一代代园丁培育一代代花蕾的历史。那天,在校园榉树下的一栋老楼里,见到七十多年前两届小学毕业生离开学校前送给学校的公告橱窗,至今仍在完好无损地发挥作用,不无感慨。尽管时代的浪潮荡涤、淘汰了太多的故事,但总有许多的“存在”要永远流传下来,譬如老师对于学生的意义、老师对于学生的作用,等等。尤其是,在人生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一位班主任或某位任课老师给予学生的影响,也许是难以估量的。多少未来的梦想,多少人生目标的选择,就是在小学和中学里因为某位或某几位老师的影响,而在心田里栽下了萌芽的种子。种子总要发芽长大。一粒优秀的种子,萌生的也许就是灿烂的人生。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用怎样的语言来形容也不为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老师的意义,无须多言。从这个角度出发,为今天的中小学年青教师编选一本《教师人文读本》,其意义不言而喻。 本书的编选主要基于为年青教师提供内容丰富、涉及人文领域的优秀阅读文本,尤其是关于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的经典文章,旨在开阔阅读视野,丰富知识积累。启功先生忆起老师陈垣先生引领他步入教师行列时对他的告诫:“做一个教育工作者,常识更须广博。”而要想掌握广博的常识,在个人实践经验积累之外,广博的阅读更是必要的,阅读前辈名家名师的经验之谈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本书选文的依据所在。譬如,前辈名家对自己老师的回忆,不管是费孝通先生的《一代良师》、启功先生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还是傅斯年先生的《我所景仰的蔡元培先生》、季羡林先生的《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这些文章描绘的,都是作为“一代良师”的教师典型,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知道良师的风范、教师的价值。 如果说“一代良师”给我们提供的是榜样的力量,那么林语堂的《人生的乐趣》、沈从文的《时间》、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还有陈四益的《站着读还是跪着读》等文章,则让我们对人生、对现实、对理想、对爱、对自己精神的成长和探寻,有了文本上的参照和对比。而宗白华的《美从何处寻》、朱光潜的《“慢慢走,欣赏啊!”》、熊秉明的《书法和中国文化》和陈从周的《说园》等文章,则为我们开启了一片在生活中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视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哲人和名家的关于教育的论述和讲演,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仍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譬如本书选入的昆提连的《教师的任务》、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爱因斯坦的《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李约瑟的《以广阔的视野思考问题》等文章,虽然远隔时空距离,今天读来,仍能给我们以共鸣和启示,对于思考今天的“教师的任务和目的”,不无裨益。 与青岛江苏路小学校园中的百年榉树相对应的,是我每天早晨和黄昏都要路过的青岛大学路小学那栋红色的老办公楼前的两棵四季常青的冬青树。每次经过,都禁不住要驻足,让目光在两棵树龄近百年却生机盎然的冬青树上停留片刻。不管是老榉树,还是老冬青树,因为生长在每天都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的校园里,遂有了另一番风景与意义。当然,不管是百年老树守护着的老校,还是刚刚栽种下挺拔小树的新校,只要是校园,就有一株株大树和小树,更有着关于老师和学生的永远的记忆。校园里的树是与师生的记忆连接在一起的。这本《教师人文读本》的编选目的之一,是希望年青教师们能在自己心灵的校园里种下一棵见证自己成长的“榉树”。 本书在编选过程中,得到王敏、张静怡、张雪、王奕、李泉、董宁文、范奉鑫、赵岩、王洋、宋瑛、薛伟、孙延明、王滨、张云波、马振奎、杨志良、王淑英、王立伟、张德龙、赵伟等的帮助和支持,若没有他们的信任和帮助,本书难以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在此谨致诚挚感谢。 另外,因时间关系,部分文章作者(译者)或版权所有人没能联系上,敬请见到此书后与我们联系,以便奉上样书和稿酬。 编者电子信箱:huiquanb00ks@126.com 编者豆瓣网ID:汇泉文化 刘念 黄涌 2011年6月于青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