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成交量
成交量是指某一只股票在某一时段所成交的资金量或是筹码数量。股市中的成交量为股票买卖双方达成交易的数量。它是一种供需的表现,当股票供不应求时,市场交投活跃,人们纷纷买进,成交量就会增大;反之,当股票供过于求时,市场冷淡,买家稀少,成交量就会下降。所以说,成交量是股市行情的“晴雨表”,它控制和影响着股价的上升和下降。成交量也是股价的灵魂,股价上涨必须有成交量的推动。若股价上涨到高位出现放量,则表明行情或是出现调整或是已经结束。因此,成交量不仅可以推动行情的发展,也可以表明阶段行情的终结。
成交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成交量包括成交股数、成交金额和换手率;狭义的成交量是指平时最常用的成交股数。成交量是判断股票走势的重要参数,对分析主力行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成交量的表达方式
成交量的主要包括成交股数、成交金额和换手率三种表达方式。
1.成交股数
成交股数是大家最常见的指标,它主要从数据上给我们一个直观的印象。成交股数非常适合对个股成交量做纵向比较,即观察个股历史上放量缩量的相对变化情况。它的最大缺点在于忽略了各只股票流通量大小的差别,难以确切反映出成交活跃的程度,无法对不同股票作横向比较,也不利于投资者掌握主力进出的程度。。当然,现如今在对个股进行研判的时候,最常用的指标仍旧是成交股数。
2.成交金额
成交金额能够直接反映参与市场交易的资金量的多少。该指标没有。计算公式,需要设置三条移动平均线,M1、M2、M3的参数分别取6、12、24。投资者常常用它来分析大盘,因为它排除了大盘中各种股票价格高低不等的干扰,通过对成交金额的研判,使大盘成交量具有纵向的可比性。股市的涨跌虽然不完全取决于资金,但没有资金却是万万不行的。通常所说的两市大盘上亿的成交量就是指成交金额。对于价格波动很大的庄股来说,用这个指标分析远比用成交股数或换手率分析更加方便、明了。图1-1为各年月份的日均成交金额。
3.换手率
换手率也称周转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中股票转手买卖的频率,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强弱的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
换手率=某一段时期内的成交量÷可流通总股数×100%
例如,某只股票在一个月内成交了3000万股,而该股票的总股本为1亿股,则该股票在这个月的换手率为30%。换手率可以用来作为我们看图时固定运用的指标,相对来说比较客观,有利于横向比较,能准确反映个股的活跃程度和主力动态。换手率可以协助股民跟踪个股的活跃程度,找到“放量”与“缩量”的客观标准,判断其走势处于什么状态,特别是在主力进货和拉升阶段,换手率可以帮助我们估计主力的控筹量,如图卜2所示。流通市值的不断增加和换手率的重新上升,将直接提高券商的佣金收入。
(二)成交量的变化形态
有买有卖才能达成交易,同理,在股市中,只有当一部分人看空后市,而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后市,造成巨大的分歧,而又各取所需时,才会实现成交的目标。成交量是影响市场的要素之一,投资者应该清楚成交量的变化形态所代表的市场意义。通常,成交量会呈现出以下一些变化形态。
1.缩量 缩量一般是指市场里的投资者和机构看法大致一样,即大家都朝一个共同的方向看,既没有人卖,也没有人买,这样便造成了有股票的不卖,没有股票的买不到,所以就没有量的产生。缩量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投资者都对后市十分看好,只有人买,却没有人卖,于是出现了急剧缩量。
(2)投资者都十分看淡后市,造成的结果是只有人卖,而没有人买,从而出现急剧缩量。
缩量一般发生在趋势的中期,在广大投资者对后市走势十分认同的情况下,每当遇到下跌缩量这种情形时,就应该坚决卖出,等量缩到一定阶段,直到开始放量上攻时再买入。同样道理,每当遇到上涨缩量这种情况时,就应该坚决买进,坐等收益,等到价格上冲乏力,有巨量放出的关键时刻再考虑卖出。
2.放量
放量是指成交量突然在很短的时间内急剧增加,例如,昨天的成交量是1亿手,今天却忽然变成了6亿手,这就是放量。放量一般发生在市场趋势的转折点处,表明市场各方力量对后市分歧逐渐加大,在一部分投资者坚决看空后市时;另一部分投资者却对后市坚决看好,一部分投资者纷纷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投资者却在大手笔购买。放量相对于缩量来说,其中有很大的虚假成分,比如操盘主力利用手中的筹码大手笔对敲放出天量。投资者只要看清了主力的意图,便可将计就计,旗开得胜。
3.堆量
堆量反映的是健康的上涨形态,表现为成交量有序的温和放大。当主力意欲拉升股价时,常会把成交量做得非常完美,经过一段时间,股价慢慢抬高,成交量温和放大,并在近期的K线图上形成了一个状似土堆的形状,“土堆”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产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在想方设法地准备出货了,此时,投资者应坚决退出,不要再幻想有利可图了。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