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残酷的战斗(硫磺岛战役生还者讲述)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作者 (日)NHK取材班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座埋葬着两万冤魂的小岛,一场成为太平洋战争转折点的战役,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战争内幕,生还者首次披露骇人听闻的实情。

二战以后,在日本,有千余名亲历这场战役的老兵生还归国,战争的原貌本可以在他们的口中得以还原,但由于种种顾虑,很多人选择了沉默。这座被定义为“玉碎之岛”的硫磺岛从此在大家的记忆中也成为了一座被尘封的小岛。2006年春,NHK(日本广播协会)就此组建了采访小组,试图重现当年的历史。采访组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之下,获得了硕果仅存的几位生还者的宝贵证言,并根据美军的资料,揭示这场壮绝凄惨的战争的真相。《最残酷的战斗(硫磺岛战役生还者讲述)》由日本NHK取材班编著。

内容推荐

《最残酷的战斗(硫磺岛战役生还者讲述)》简介:硫磺岛是太平洋战争的激战地之一,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玉碎之岛”。一九四五年,就在太平洋战争进入后期之时。硫磺岛之战爆发了。日美两军围绕着这座小岛展开了长达一个月之久的攻防战,其惨烈程度堪载史册。战争使得这座位于太平洋上的默默无闻的孤岛,成为了作家们大肆渲染的主角。美国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硫磺岛二部曲《父辈的旗帜》和《硫磺岛家书》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日本,曾经闻听过这场战争的人数绝不比美国更少,然而到了今日,在很多日本人的心中,硫磺岛之战似乎成为了一个传说。他们不但对当时战争的规模、战况和性质一无所知。甚至无法确定究竟是否存在过这样一场战争。

二战后,亲历过这场战役并生还归国的日本老兵有千余名之多,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肯亲口说出战争的真相?是什么样的顾虑让他们选择了沉默?这座尘封在人们记忆中的“玉碎之岛”究竟埋藏着什么秘密?2006年春,NHK(日本广播协会)成立了一个采访小组,试图重现当年的历史。在历尽波折之后,采访组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仅存的几位尚在人世的生还者留下了他们的宝贵证言。就在他们的叙述中,惨绝人寰的战争真相被揭露了出来……

《最残酷的战斗(硫磺岛战役生还者讲述)》由日本NHK取材班编著。

目录

 被尘封的硫磺岛

 招致轰炸的原因

 证言的力量

 应该记录的战争真相

 记录下记忆

序章 遗骨长眠之岛

 遥远的孤岛

 亲往硫磺岛

 异形之岛

 慰灵祭

 折戟沉沙

 人间地狱

第一章 生还者的讲述

 活下来的理由

 “玉碎”的真相

 化为战场

 最后的屏障

 茫然登岛

 战术转变

 二次入伍

 不可思议的地下战壕

 仰天求水

 渺茫的希望

第二章 “讲述过的”战斗与“未讲述过的”战场

 敌我之差

 特攻精神

 求死不得

 同归于尽

 舰炮轰炸

 太阳消失了

 美国人眼中的硫磺岛

 2月19日——顺利的登陆

 陆地遇阻

 预言成空

 从“万岁突击”到“以一杀十”

 2月20日——美军的总攻击

 2月21日——特攻机奇袭成功

 被抛弃的战场

 2月23日——褶针山上的星条旗

 陷入沼泽的战争

 收容所里的天堂

 绞碎血肉的战场

第三章 “玉碎”掩盖下的真相

 没有指挥官的总攻击

 战斗的“尸体”

 3月10日——东京化为火海

 3月15日——美国发表终结宣言

 走向崩溃的战斗热情

 滴水必争

 与饥饿战斗

 奥运冠军“男爵西”

 全团阵亡

 栗林的诀别

第四章 更残酷的战斗

 守备队长最后的斗争

 未被记载的战斗

 同室操戈

 为什么不投降

 背后也会挨上一枪

 “希望”与“绝望”

 自相残杀

 战争下的“鬼畜”

 开始扫荡

 脱离苦海

第五章 地狱归来

 战斗的尽头

 没有胜者的战争

终章 生还者们无声的呼吁

 只有战争不能忘记

 动摇的记忆

 难以传达的事

 追问牺牲的价值

鸣谢

太平洋战争及硫磺岛之战年表

试读章节

活下来的理由

当年被送往硫磺岛的守备队士兵大约是21000名,其中百分之九十五都在战斗中阵亡了。后世把硫磺岛传说成“不能生还的玉碎之岛”绝非夸张。但这句话并没有道出全部的真相。在这不到百分之五的生还者的记忆中埋藏着一个让他们一直犹豫不决,不知是否该让世人知道的真相。

当年在硫磺岛上抵抗到最后的日本士兵,有大约1000人在意识朦胧的状态下被美军俘虏。战争结束后,他们生还归国,但大多数人都对自己在硫磺岛的亲身经历闭口不谈。

这些生还者不愿提及硫磺岛之战的理由之一便是他们认为自己是“不能保卫国家的士兵”。当年硫磺岛失陷这一历史事实意槠日本本有领土首次被他国用武力征服。这些因被俘虏而生还的士兵们,因为没能为国捐躯而背负上了“叛徒”的恶名。有些人在战后求职时,因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身份,从而不得不更名改姓,开始自己战后的新生活。

虽然当初生还者们对于在硫磺岛上发生过的事实三缄其口,但在距离战后60余年的今天,面对着拥有相同记忆的战友们不断逝去的现状,这些生还者们决定不再沉默。

原海军下士官金井启,大正十三年(1924年)生人。在那些连基本信息都不愿透露于人的硫磺岛生还者中,金井是我们接触到的第一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他是“硫磺岛协会”的负责人并主动表示愿意面对我们的镜头。

在约定的见面地点——喧闹繁华的商业街,金井骑着自行车来到我们面前,他比我们想象中还要矮小。在金井向我们行礼时,我们看到他结实的背肌。金井说现在自己每周一次,指导当地的孩子们学习剑道。仿佛是为了避开混杂的人群,金井带着我们快步走向僻静之处。

按照金井要求,在他家人全都不在的那天,我们在他家对他进行了采访。因为金井觉得即使是家人也不能理解自己当年在硫磺岛的亲身经历,因此他从未跟家人详细说起过自己的经历。在生还归来的这60年,金井每天都要祭拜他牺牲的战友。他把装有冰块的清水摆放在佛龛前,因为他知道只有清水才是那些牺牲的战友最最想要的东西。

“与其说我现在还能回忆那段悲剧,我觉得不如说我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它。每天只要稍有时间,就会思考当年的事。那些悲惨的遭遇让我无法忘掉,并且我根本从来就没想过要忘掉它。”

当年,金井被派遣到电路班对阵地电话线进行维护。他有两三名部下,但全部牺牲了。金井被活埋在地下战壕中,在即将饿死时,他爬出战壕被美国士兵俘虏了。

在正式采访前,金井从佛龛中取出一份名单。上面是金井记录下来的那些战死的部下和长官的名字。

“这是寺院主持教我制作的名单。在写下他们的名字时,每位战死者的音容笑貌都浮现在我的眼前。啊,这家伙就是这样的男人、说过这些话、在这样的场景下牺牲。与此同时,我还不住地反省着自己当时的状态,自问我当时真的不能帮他们做些什么吗?”

金井说这个名单一式两份,一份放在寺院中供养,一份放在自己身边。在名单中,有位金井的部下令他印象极为深刻。

“他是为我而死的。”金井指着“八木薰”这个名字说道。他和金井一样出生于群马县,在战场上与金井同时被活埋在战壕中,塌方时他被岩石压住,无法行动。

“他被夹在岩石中,我能听到岩石挤压他骨头而发出的嚓嚓声,知道他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我却束手无策,只能鼓励他‘会有办法的,坚持一下’。他知道我其实毫无办法,他用手指着自己的太阳穴,哀求我向那里开枪。虽然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方法可以让他尽早脱离苦海,但我相信在面临这样的场景时,谁也无法扣动扳机亲手杀死一直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

金井只能眼睁睁地守望着濒死的部下。这位部下最终决定自尽以脱离苦海,他用尽自己最后的力量,拉响了挂在身上的手榴弹。手榴弹爆炸产生的强烈气流,冲开了地下战壕入口处被堵塞的通风孔。

金井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说:“我愿意用自己的死换回部下的生命。”

虽说是六月,但是在没有冷气的房间里温度也接近30度,而金井却在4个小时以上的访谈中没流下一滴汗水。有时说话的声音大得仿佛会摧毁麦克风,但金井却没有一丝疲惫。在战斗中,金井的一只耳朵失去了听力,所以他有时会要我们重复问题的内容两到三遍。

金井不愿我们利用他在硫磺岛的亲身体验,强调硫磺岛是悲壮的死战之地。从他说话的样子可以看出,他希望我们不要夸大这段历史。当被问及为什么如此希望时,他回答:“因为使士兵们受尽折磨的不仅仅是硫磺岛!”

P19-22

序言

“当初在那座‘地狱之岛’侥幸生还的人究竟还有多少幸存于世?”

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我们艰难的寻找之旅。我们经历曲折,终于找到当年曾参加过战役的老兵,这几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我们穷追不舍的挤榨式追问下,终于说出了那段他们不愿提及的可怕历史。听到这些至今依然令他们胆战心寒、揪扯他们内心的回忆时,我们惊呆了……

他们抢夺过死人腰间水壶中的清水……

他们从无边的火海中生还……

在饥饿难耐时,他们靠咀嚼木炭充饥……

“战场就是地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语句,但当我们在一遍遍重复这个语句时,我们似乎已经对“地狱”的恐怖变得麻木了。在亲耳听到老兵们对于战争细节的描述时,那一刻我们才真正理解“地狱”一词充满震撼的力量,或许可以这么说,我们没有人经历过真正的地狱,但有人经历过真实的战争,尽管面对老兵所讲述的残酷体验,我们已经耳不忍闻,但为了一种使命,我们不得不记录下他们在炼狱中挣扎的点点滴滴,我们知道这对于当事人和读者都是一种残酷,但我始终认为只有这种血淋淋的残酷才能警醒世人……

被尘封的硫磺岛

硫磺岛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大的激战地之一,在日本历史上,硫磺岛被称为“玉碎之岛”。1945年,当太平洋战争已经进入后期的时候,硫磺岛之战爆发了。日美两军围绕着这座小岛展开了长达一个多月之久的攻防战,双方军队伤亡惨重,日军战死两万人,美军战死七千人,战争之惨烈堪载史册。

正是由于那次战争,这座浮在太平洋上默默无闻的孤岛,成为了作家笔下大肆渲染的主角。在美国,以硫磺岛为主题的影像数量远远超过日本,因为在美国人心中,这场战争是以他们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的硫磺岛两部曲:《父辈的旗帜》和《硫磺岛家书》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电影中星条旗飘扬在褶针山顶的影像,正是基于美国人对于这场战争的普遍印象创作出来的。

在日本,闻听过这场战争的人数应该不会比美国少,那些略知二战历史的日本人都应该对这座小岛以及当时岛上所发生的惨剧不太陌生。然而,在战后的日本,这方面的作品却寥寥无几,除了梯久美子的《逝去的悲伤》(新潮社2005年7月刊)对硫磺岛守备队队长栗林忠道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外,其他作品乏善可陈。在很多日本人心中,硫磺岛之战只是一场传说,在这个传说中两万人组成的守备队英勇抵抗,战死沙场。但当时战争的实际规模如何,两军伤亡情况如何,以及战士们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几乎一无所知。

二战以后,在日本,参加过这场战役的老兵,有千余名因负伤成为俘虏而得以生还归国。他们是战争的亲历者,战争的原貌本可以在他们的口中得以还原,但由于顾及到在岛上逝去的战友以及他们身边的亲属,很多人选择了沉默。这座被定义为“玉碎之岛”的硫磺岛从此在我们的记忆中也成为了一座被尘封的小岛。

……

记录下记忆

生还者们同意接受采访,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在传递给后世的历史中,只保留了玉碎战中士兵勇猛战斗的形象,而缺少了更为重要的东西。硫磺岛上的士兵们自以为,美军只要晚一天占领硫磺岛,日本本土就能晚一天遭受空袭,他们就能多保护一天亲属和国民的生命。这种“自以为”应该足可以使他们伟大的牺牲和战斗的英勇被后世夸大地继承下来了吧?但这些生还者们摒弃了这些“自以为”,他们竭尽全力想让我们知道的恰恰是战场的残酷。  追溯历史,有多少战争被美化为勇士保家卫国的传说。我们本来可以把硫磺岛战争也做一番如此的描绘,但面临这个曾经的战略要地,一个双方近30000军士丧生于此的孤岛,我们怎么还能泯灭自己的良知去美化战争,把硫磺岛这座悲剧的舞台描绘成勇士们奋勇杀敌的战场。

在对硫磺岛之战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该如何记忆战争”这一本质问题。战后生还的老兵们,一直思考着该如何祭慰那些战友的在天之灵。他们知道这些战友的家属,更相信或者说是更愿意相信战友们是“为国捐躯”,因此可以“名垂青史”。在不知不觉中步入老年后,这些在白天享受着平静生活,在夜晚却时常被战争噩梦惊醒的老兵们开始不住地扪心自问:让战友们牺牲前经历的非人折磨烂在心中就是祭慰死者吗?在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后,他们终于决定把事实和盘托出。

面对这一个个宝贵的证言,我们认为不应该让它在短短一个小时的电视节目过去后就被遗忘,于是我们决定让这些证言变成文字,永远地留存下来,让子孙后代、让更多人了解它,记住它,因此诞生了本书的企划。

本书是以时间顺序记叙的。我们无意于分析硫磺岛攻防战的影响深远和历史地位,我们着力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真实的战争现场,希望每位读者在阅读此书后都对“战争摧残人性”这一事实能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没有真实感受过战争的绝大多数人们来说,我们不会想象出请求老兵们再次回忆那些不愿提及的“地狱”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如果在阅读此书后,那些无知的好战分子们能够从此闭上他们宣扬武力的尊口,也不枉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为我们重历的这次“地狱”之行了。本书将成为前所未有、极为珍贵地详述硫磺岛战争的史料。在这里,我们再次对这些受访的生还者们致以深深的敬意,感谢你们的勇气与无私。

书评(媒体评论)

战争使人们丧失了理智,在战争中遭受伤害的永远是无辜的平民。

——NHK特别节目《日本化为焦土》

战争实在在是件非常愚蠢的事。发动战争的人绝对是那些身居高位,完全不知道战争为何物的人。

——硫磺岛生还的原美国海军士兵

战争没有胜者和败者之分。我觉得没有谁是硫磺岛之战的胜者。我们之间只是互相残杀,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愚蠢之极。

——原海军陆战队队员 阿尔·贝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4: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