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尽在不言>千言万语
一、引导案倒
案例1:
戴维开了一家小型工厂,因为自己忙于产品销售,结果工厂疏于管理,致使效益极低。这天,戴维正为此事烦恼,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原来是厂里的几位中层干部。他们曾多次跟戴维提出,他们水平有限,如果要想将工厂经营好,必须再请一位大师级的管理人员才行。
为了工厂的利益,戴维只得点头答应了。几天后,戴维便将一位大师级的管理人员带了回来。管理大师一进工厂,他的一言一行便受到了全厂工人的密切关注。管理大师的穿着极其普通,并且待人也极其和善,跟每一个见面的人都点头微笑,只是话语极少,他总是用自己的行动来代替讲话。
每天早晨,管理大师起得比任何人都要早,他首先将工厂的操场打扫干净,然后进入车间,将每台机器都仔细地擦拭一遍,再然后,他会将每一个员工的座椅和生产工具都擦拭干净。
管理大师的行动在员工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应,不但是普通员工,就是那些中层干部也感到实在是太丢脸了,居然让管理大师亲自来为大家打扫卫生。可是,无论大家怎么劝,管理大师就是不肯放下手中的扫把。一连好几天,管理大师都在干着同样的工作,那就是打扫全工厂的卫生!
既然管理大师都这么毫无架子,亲自去干这些粗重活,那么其他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很快,工厂的效益就上去了。效益一天天转好,那几位中层干部也很高兴,并向戴维祝贺,祝贺他找到了一位称职的管理人员,大师就是大师,出手不凡啊,一来就将工厂的效益搞上去了。
戴维莫名其妙地问:“管理大师?我还没有去找啊,哪里来的管理大师?”这下轮到几位中层干部惊讶了:“难道那位被您带回来的不是管理大师吗?”戴维这下明白了:“你们说的是那位清洁工吧,那是我的一位远房表亲,他是一位农夫,因为农场现在没活干了,所以来我的工厂求一位清洁员的工作,于是我就答应他了。”
案例2:
杰尔·罗克是美国加州“巨力食品公司”市场开发部的业务主管,作为管理者,他一心想在短时间里扩大“土豆泥”的销售额,于是他给部下制定了一份“营销计划”,其中一条是要求每个部下每天必须到10~12个营销点去进行实物宣传和操作,以便确立最佳计划。尽管下属们每天都东奔酉走,四处游说,但一个多月过去了,收效甚微,于是他们开始怀疑杰尔的领导能力了。问题出在哪儿?原来杰尔总是习惯坐在办公室中,与总经理进行所谓的“理论与数据分析”,很少听取员工们及时提出来的修改计划的意见,殊不知在实行自己的“营销计划”时,同类的两三家公司已经快速地“占领”了主要营销点,并且在产品的质量、销售方法和价格、服务等方面都占有优势,因此“巨力食品公司”毫不具备竞争力,而且摸底时间过长,所以败北。对于杰尔·罗克来说,其能力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同他的一位部下所说:“这个人只知道在办公室里坐着,而不知道怎样才能成为田径赛场上的领跑者,所以他得不到掌声,无法让大家点头。”显然,杰尔的表现无法让员工满意,并且导致项目失败,原因在于他对所有的计划并不身体力行,光说不练自然无法赢得员工的敬重与追随。
二、不等式解析
俗话说“干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在企业管理当中我们将他倒过来用,强调“尽在不言中”优于“干言万语”。管理者多一些“事必躬亲”少一些“口号”,那么员工就会想连领导都做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执行呢?这样的“执行力”当然“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对管理者来说,凡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否则就不会赢得部下的尊重和信任。领导者的另一个特质就是,各级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作为一个经理人,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以身作则不是整天在下属面前唱唱口号就可以了,真心实干永远比口号更重要,且更能让你的员工钦佩有加。在企业中,如果管理者能够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地工作,那么这种热情和精神就会影响其下属。可以说,管理者的榜样作用是具有强大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对员工的行动是一种极大的激励。相反,如果坐而论道,电话里问情况,材料里找根据,是无法把工作搞好的。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者只有身先士卒、敬业爱岗、严于律己、带头把企业提倡的先进理念付诸行动,才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管理者的带头行为、模范人格,是鼓舞士气、攻克难关的有效精神武器。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到篮球场上亲自去投篮。”前两年,迈克尔·戴尔——戴尔公司的创始人,在接受一位记者采访时用一段通俗易懂的话说明了企业运营中的关键所在:“你看过乔丹投篮吗?我们都看得很清楚,我们也知道该怎样做。可是我们就是做不到。为什么?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到篮球场上去亲自投篮!”
《尚书》云:非知之艰,行之惟难。同迈克尔·戴尔所讲的一样,阐述的都是“知易行难”的道理。“知道”固然重要,但“执行”却是最关键的问题!执行决定着成败!
在很多企业,很多人都知道在做某件事上按照制度和流程“应该如何如何”,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又是另一种行为,这时最常见的解释就是“因为如何如何”。想当然和无数理由以及借口已成为执行力衰减的源泉。在如何去让执行者按照流程和制度做事上,很多管理者本身缺少真正的身体力行!正因如此,同优秀企业相比,自己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电视剧《亮剑》曾在观众中引起很大轰动。剧中主人公八路军团长李云龙每次冲锋陷阵都跑在最前面,指战员们很为他的安全担忧。李云龙却回答说:“如果我不冲锋在前,那么战士们又有谁会勇猛作战呢?”他正是以这种激情去影响着每一个战士。
管理者能身先士卒,以积极正确的示范作导向,就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干劲;反之,管理者持一种消极、观望的态度,只能削减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企业的发展前途失去信心。
由此可见,管理者的行为对下属的激励作用是多么的巨大,甚至比言语和舆论的作用大得多。也正如俗话所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强将手下无弱兵”。领导的表率作用永远是激励员工的最有效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管理者对于一些小事不屑一顾,以为只要把大事抓好就行了,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这些小事的影响并不小。再说要做到这些并不需要管理者花多大心思,有时就是举手之劳,便可产生巨大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话又说回来,管理者的实干精神并不是故意做给人看的。这些举动应是他们思想本色的体现、一贯作风的反映。只有展示自己的真实面貌和形象,人们才会心悦诚服,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果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一旦被人发现,他们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就会黯然失色。
三、小结
管理者不可能时时刻刻地盯着下属,关键是加强下属的自我管理。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领导者首先要做好自我管理,成为下属的榜样,变“照我说的那样去做”为“照我做的那样去做”。想做好、想执行到位,除了“亲自到篮球场上去投篮”、做出好的示范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所以我们倡导管理者要身先士卒,干部带头。
P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