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勇敢追寻自由信仰的磅礴史诗;一段不畏战乱烽火的可贵友情;一个纯真守候至情挚爱的感人故事……只要活着,一切都有可能!
农奴之子亚诺,从小跟随父亲逃到巴塞罗那,认识流浪儿卓安。结为兄弟。失去母亲的亚诺一直将海上大教堂中的圣母玛利亚当成自己的母亲一般叙述心事。为谋生计,少年亚诺加入为建设海上大教堂搬运石块的大力士行列。成年后,历经饥荒、瘟疫,亚诺机缘巧合成为巴塞罗那城富甲一方的大人物。在王国战争中又立奇功。在王国与教会、爱情与妒嫉、财富与仇恨的重重矛盾纠葛中,亚诺兄弟反目,痛失爱人,历尽磨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上大教堂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西班牙)伊德方索·法孔内斯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部勇敢追寻自由信仰的磅礴史诗;一段不畏战乱烽火的可贵友情;一个纯真守候至情挚爱的感人故事……只要活着,一切都有可能! 农奴之子亚诺,从小跟随父亲逃到巴塞罗那,认识流浪儿卓安。结为兄弟。失去母亲的亚诺一直将海上大教堂中的圣母玛利亚当成自己的母亲一般叙述心事。为谋生计,少年亚诺加入为建设海上大教堂搬运石块的大力士行列。成年后,历经饥荒、瘟疫,亚诺机缘巧合成为巴塞罗那城富甲一方的大人物。在王国战争中又立奇功。在王国与教会、爱情与妒嫉、财富与仇恨的重重矛盾纠葛中,亚诺兄弟反目,痛失爱人,历尽磨难…… 内容推荐 《海上大教堂》以十四世纪的巴塞罗那为主要场景,是充满母性抚慰、光辉动人的故事。 农奴之子亚诺,从小跟随父亲逃到巴塞罗那,认识流浪儿卓安,结为兄弟。 失去母亲的亚诺一直将海上大教堂中的圣母玛利亚当成自己的母亲一般叙述心事。在一场城市暴乱中,父亲横死街头。为谋生计,少年亚诺加入为建设海上大教堂搬运石块的大力士行列,卓安则被送入天主教学校。 成年后的亚诺为逃避情债,征战疆场,成为军中勇士;卓安则变成天主教修士。历经饥荒、瘟疫,亚诺机缘巧合成为巴塞罗那城富甲一方的大人物,在王国战争中又立奇功,被国王封为贵族,却被迫娶国王养女为妻。在王国与教会、爱情与妒嫉、财富与仇恨的矛盾纠葛中,亚诺兄弟反目,痛失爱人,历尽磨难。 海上大教堂历时六十年终于建成,亚诺的人生也完全与这座教堂的兴建合而为一,无论经历多少爱恨情仇,他都能在圣母的抚慰下找到心灵的归属…… 目录 第一部 土地的奴隶 第二部 贵族的奴隶 第三部 激情的奴隶 第四部 命运的奴隶 后记 试读章节 柏纳再度仰望蓝天。作物丰收和良好天气成就了这场盛宴。他望着自家的农庄,再看看聚集在空地上的人群,不由得轻轻抿着双唇。霎时,即使周遭人声鼎沸,他却觉得很孤单。他父亲已经去世将近一年;他妹妹贾孟娜,婚后即迁居巴塞罗那,此后,他写过好多封信,但从未得到妹妹的回音。父亲死后,他在世上就剩下妹妹这么一个亲人了,他多么希望能再见到妹妹呀! 父亲这一死,艾斯坦尤农庄成了这一带乡亲关切的焦点:热心来说媒的,家中有待嫁女儿的父亲们……不断在农庄大门口出现。在此之前,始终没有人敢来提亲,因为他父亲的暴躁脾气是出了名的,大家甚至给他取了个绰号“疯子艾斯坦尤”。艾斯坦尤家算是这一带最富有的农家了,许多做父亲的巴不得把女儿嫁给艾家的儿子,但是个性刚烈的艾老头仍在世时,没有人敢踏进艾家农庄一步。 “你老大不小啦!也该成家了。”乡亲们这样告诉他,“今年几岁啦?” “二十七岁吧!”他答道。 “像你这个年纪呀!都可以当爷爷了呢!”大伙儿七嘴八舌地责备他,“你一个人怎么打理这座农庄啊?你需要一个妻子!” 柏纳耐心聆听大家规劝,而他也知道,他的结婚对象,必然是那位大家口中意志刚强更胜蛮牛、倾城美貌宛若夕阳的女孩子。 对柏纳来说,成亲这个话题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自从贾孟娜出生后就成了鳏夫的疯子艾斯坦尤,曾经也想替柏纳娶亲,不过,家中有待嫁女儿的父亲一听到疯子艾斯坦尤对嫁妆的严格要求之后,全都气呼呼地一口回绝。于是,大家对柏纳的亲事也就失去了兴趣。后来,艾家老头健康逐渐恶化,脾气也越来越古怪,甚至经常胡言乱语。当时,柏纳每天忙着耕种,还要照顾生病的父亲,转眼间,他都二十七岁了,还是孤家寡人一个,还得应付一大堆前来关切婚事的人。 不过,柏纳的父亲去世时,连葬礼都还没举行,家里就来了个不速之客,那是纳瓦克雷斯领主的大总管。“果然被您料中了呀!父亲……”柏纳见到大总管带着几名卫兵出现在家门前的那一刻,脑海里浮现父亲说过的话。 “我死以后……”年迈多病的父亲难得清醒时,几度不厌其烦地交代他这件事,“那些人一定会找上门的;到时候,你一定要把遗嘱拿出来给他们看。”说完,举起手来指了指藏在石墙下的皮革卷筒,里面就放着疯子艾斯坦尤的遗嘱。 “为什么呢?父亲……”父亲初次提醒他时,柏纳忍不住提出疑问。 “你也知道的……”他父亲答道,“我们对现有的土地具有永久佃耕权,不过,我是个鳏夫,如果我不预立遗嘱的话,我死以后,领主老爷有权获得我的半数家具和牲畜……对领主有利的规定可多了,你应该把所有规定仔细研究一番才对。他们会找上门的,柏纳,他们会来抢走我们的财产,只有展示遗嘱才能摆脱这些人。” “如果他们把遗嘱抢走呢?”柏纳问道,“他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他们把遗嘱抢走也没有用……我的遗嘱已经注册登记过了。” 看了遗嘱之后,大总管怒不可遏,领主老爷更是气得不可开交。消息传开,大家对继承了疯子艾斯坦尤所有资产的这个儿子反而更有兴趣。 柏纳依然记得第一次与现在的岳父见面的情景,那是采收葡萄之前的事了。五枚钱币、一张床垫,外加一件白色亚麻衫;那就是他给女儿弗朗西斯卡的嫁妆了。 “我要一件白色亚麻衫做什么呢?”当时,柏纳正在农庄楼下忙着堆麦秆,他边甩边问道。 “你自己看看……”贝利·艾斯特维这样回答他。 柏纳撑着手上的草耙,往贝利·艾斯特维手指的方向望过去:那是畜栏入口处。草耙倒在麦秆堆上。弗朗西斯卡背光出现在那儿,身上穿着白色亚麻衫,衣衫下的胴体曲线一览无遗! 柏纳的背脊立刻窜起一股寒颤。贝利·艾斯特维露出了笑容。 柏纳接受了这门亲事。婚事就在麦秆堆旁说定了,他连走到女孩身边打个招呼都没有,不过,他的双眼倒是没从她身上移开过。 这门亲事的决定太过仓促,柏纳自己也知道,但是他并不后悔;弗朗西斯卡是个年轻、美丽又结实的女孩。他屏息思索着。就是今天了……那个女孩会怎么想?她的感受是否跟他一样呢?弗朗西斯卡并未加入女宾们的嬉闹谈笑,只是安安静静地站在她母亲身边,即使周遭不时传来哈哈大笑声,她的脸上却始终不见任何笑容。他们俩在无意间四目相接,但只是短暂的片刻。她羞红了脸,眉眼低垂……但是,柏纳却从她起伏明显的胸部看出了她的紧张。白色的亚麻衫套在她身上真美,柏纳的欲望已被挑逗得蠢蠢欲动…… “恭喜你了!”有人在他身后出声,在他背上用力拍了一掌。站在他身旁的正是岳父大人。“你可要好好照顾她呀!”贝利·艾斯特维看着柏纳,指着已经窘迫得无处可躲的新娘子。“希望你们的一生就像这场婚宴一样丰足!我这辈子还是第一次享受这么丰盛的喜宴呢!我敢说,就连纳瓦克雷斯的领主老爷大概也没吃过这样的美食吧!”P4-5 序言 海洋儿女的心灵庄园(译序) 童年的某次校外远足教学,加上成年后参加的一场婚礼,促成了这本动人的小说! 许多巴塞罗那人的小学阶段曾经跟着老师到过海上圣母大教堂,老师们通常会这样介绍: “各位小朋友,这是一座属于讨海人的教堂呢!” 多年前,伊德方索·法孑L内斯从小学老师口中听到这句话时,他和同班的小朋友们面面相觑,一张张童稚的面孔尽是疑惑的神情;老师确实说了,这座教堂甚至是由讨海人建造而成的!孩子们无法理解:不过是一群讨海维生的普通百姓,怎么会有能耐建造这么一座大教堂?孩子们交头接耳,就是没有人鼓起勇气大声提问。才几秒钟的光景,一群好动顽皮的孩子又是打闹成一片。 不过,这个疑问后来仍在法孔内斯的脑中徘徊。 多年后,已经当了律师的法孔内斯受邀到海上圣母大教堂参加一场婚礼,这一次,他总算能够仔细品味教堂内部的建筑之美;这一次,他终于能够领略为何海上圣母大教堂堪称加泰罗尼亚哥特式建筑的极致呈现。 因为这场婚礼,他决定解开多年来深藏内心的疑惑。 《海上大教堂》席卷书市成为超级畅销书,看似始料未及,其实有迹可寻。 我曾经和《海上大教堂》的西班牙出版社人员聊过本书的畅销现象。一本书能够在单一国家畅销百万册,购书者应该不会只有特定的读者群吧? “没错!据了解,这本书的读者涵括了各种不同文学喜好类型的读者。”出版社人员证实了我的推测。这本小说面世之初,出版社以“西班牙的《神殿春秋》”作为宣传本书重点,作此模拟,当然是这两本小说皆属“历史小说”之故。然而,《海上大教堂》显然不只吸引了历史小说迷。 或许,刁钻挑剔的读者会以惯有的尖锐态度批判这本畅销小说;嗯……许多畅销小说没什么文学价值,情节浮滥,架构松散,但是简单,所以畅销。嗯,这种说法,有时的确没错,有时未必如此。没有文学技巧,也是一种技巧。 换言之,就让故事去说故事! 我初看这本小说时入了迷,心思完全是被故事紧紧牵曳着。作者以庞杂的史实为本,加入一些虚构的角色,娴熟而缜密的叙述手法,就算是经验老道的专业作家也未必能及,而《海上大教堂》却是法孔内斯的第一本小说! “我花了两年时间才写完这本小说的初稿。”我曾有机会和法孔内斯聊起《海上大教堂》,他提起了写作本书的漫长过程。下笔前需要长期的大量阅读史料,初稿完成后还要不断修改。“我的工作很忙碌,但是,我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早上八点到九点这段时间只用来写作。”法孔内斯是个忙碌的名律师,写作是美丽的偶然,或可说,写作是他表达对故乡热情的一种方式。但是,他毕竟不是专业作家。 “初稿完成之后,我去参加了写作训练班,那段期间,我一边学习写作技巧,一边修改初稿。”他将自已的稿子大翻修之后,交到出版社主编手上,又是一段漫长的协调和修改。 其中的过程格外艰辛,但为了那座巴塞罗那乡亲钟爱的教堂,一切都值得。 海上圣母大教堂所在的沿海区是巴塞罗那最贫穷破落的地区之一,然而,这座教堂始终深得巴塞罗那人喜爱。据说,这座教堂一直是新人举办婚礼的首选。原因无他,这座宽敞而简单的教堂,仿佛一个温馨的家,也是一艘上帝领着巴塞罗那人扬起风帆、破浪前进的船舰! 因为,这座教堂是巴塞罗那海洋儿女的心灵庄园。 《海上大教堂》以十四世纪的巴塞罗那为主要场景,当然,小说详尽地叙述了这座哥特式教堂的兴建过程,不过,小说真正的主角并非教堂本身,而是亚诺这个角色。读者见到一个生为奴隶的男孩,后为获取自由而努力,为了生存而奋斗,为了信仰而奉献,他在世代纠葛的爱恨情仇里挣扎反击,也在良善炽烈的友情爱情里深受滋润。作者通过亚诺的一生经历,叙述了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战争和封建社会的不公不义。此外,《海上大教堂》也呈现了宗教最狰狞和最温馨的面貌。曾经,宗教恫吓愚民,卑劣亦如苛政。还好,宗教抚慰人心的功能,从古至今未曾稍减。 我曾问法孔内斯,写作《海上大教堂》时,可曾考虑运用某种创作风格? “没有!我甚至没有想过要营造个人风格。我只是写故事给大家看的人,希望每个人都会看到让自己感动的篇章……” 不,这本书不是文学技巧奇炫醒目的天才之作。这本书只是很平实地述说了动人的故事,一如亲和包容的巴塞罗那海上圣母大教堂。 范湲 二○○八年九月 于德国巴伐利亚 后记 在写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以佩德罗三世的《编年史》为蓝本,为了情节铺陈之需,做了一些必要的改写,最后以小说形式呈现。 纳瓦克雷斯城堡及其领主完全是虚构的,不过,佩德罗国王将本书虚构的养女角色爱丽诺许配给亚诺而赠与的蒙普男爵和封地,倒是确实存在的。至于佩德罗三世之子马丁王子一八三。年赠与纪廉·雷蒙·德·蒙卡达的封地,赠地的原因是为了犒赏这位出身西西里的贵族大力促成了玛丽亚女王和马丁之子的婚事。然而,这些封地却在蒙卡达手中来去匆匆。就在接受这笔丰厚的大礼之后不久,蒙卡达将封地转售给乌尔格伯爵,接着,他以这笔巨款装备了武力齐全的舰队,从此投入海上劫掠事业。 领主得以享有奴隶新婚妻子的初夜,此乃加泰罗尼亚法律赋予领主们的权利之一。而领主虐待农奴的情况仅存在于法国统治时期的古加泰罗尼亚时代,但自十二世纪之后的新加泰罗尼亚时代起,农奴们开始起而反抗领主,各地冲突不断,直到一四八六年,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颁布“瓜达路佩法令”废除领主虐待农奴之权,冲突才逐渐平息。不过,为了废除这项领主特权,当时的王室确实花费了大笔资金赔偿领主们的损失。 卓安的母亲因不守妇道而受到惩罚,她被拘禁在一个小房间里,仅能以开水和面包度过余生。这项法令于一三三。年由阿方索三世颁布实施,当时是为了惩罚一名出轨的已婚女子爱乌拉丽亚。 本书描述的女性和农奴处境,大多参照十四世纪加泰罗尼亚修士佛朗西斯克·艾西蒙尼斯的著作《基督徒》而写成。 中世纪的加泰罗尼亚有别于西班牙其他地区,对于强奸犯进行严厉惩处,不过,法律却容许强奸犯与受害人结婚,这也是当时加泰罗尼亚法律的明文规定,本书中的海儿和彭兹骑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结为夫妻的。 当时的法令规定,若是被强奸的受害女子得以另寻归宿,犯下强奸罪行者必须致赠嫁妆,或是强奸犯本人干脆与受害者结婚。倘若受害人处于已婚状态,强奸犯则依照婚外通奸的相关法令支付罚金。 马约卡的海梅国王企图绑架妻舅佩德罗三世一事是否属实,至今不得而知。此一计划因佩德罗三世的修士亲戚聆听的一段忏悔而遭揭穿——本书特别安排了卓安担任协助的角色。此事或是确曾发生?或是佩德罗三世为收复版图而进攻马约卡,藉此虚构事件让自己的攻击行动合理化?不过,马约卡国王要求建造一座从皇家船舰通往弗拉梅诺斯修道院的密闭木桥,应是确有其事。或许,这项要求正好让佩德罗三世在《编年史》中多了加油添醋的元素。 卡斯蒂利亚国王残酷暴君佩德罗侵略巴塞罗那一事,佩德罗三世在《编年史》有相当详尽的叙述。当时的巴塞罗那确实因陆地外移而失去了原有的天然海港优势,面对敌人的侵袭,毫无天然屏障可言;直到一三四。年,当时的统治者阿方索国王下令建造符合巴塞罗那情势所需的港口。 总之,根据佩德罗三世的叙述,在那场战役中,卡斯蒂利亚大军始终无法入港登陆,这都要归功于一艘庞大的捕鲸船,因为这艘捕鲸船停泊在外海堤防的浅滩上,阻挡了卡斯蒂利亚舰队入港的唯一通道,巴塞罗那终能逃过一劫。关于这场战役的叙述当中,首次出现了大炮用于海战的记载。从此之后,船坚炮利成了海战必要的装备。佩德罗三世也在《编年史》中描述了加泰罗尼亚民兵嘲讽卡斯蒂利亚军队的场景,就连聚集在海滩上的老百姓都大胆嘲笑卡斯蒂利亚军队奇差无比的战斗力,卡斯蒂利亚国王最后放弃进攻巴塞罗那,军队不够精良,应是原因之一。 饥荒第一年,布拉特广场发生了人民暴动事件,巴塞罗那老百姓走上街头要求粮食,当时,带头的滋事分子皆遭极刑惩处,就在布拉特广场遭吊死示众。执政当局确信,吊死处决必定可以镇压民众因饥荒而起的不满情绪。 一三六○年,一名叫卡斯特尤的货币交易商确实因破产而遭斩首,地点就在目前的王宫广场附近。 一三六七年,因遭指控亵渎圣饼,犹太人被囚禁在犹太教堂内过着无水无食物的日子,后来,佩德罗国王的执政代理人胡安王子敕令处决了三名犹太人。 基督徒庆祝复活节期间,犹太人不得离开家门一步;不仅如此,在此期间,犹太人甚至必须紧闭门窗,避免被基督徒看见,搭上干扰各种庆祝活动的罪名。即使已有如此严格的规定,复活节仍是激进的基督徒指控犹太人亵渎的主要借口,因此,复活节也成了犹太人最畏惧的节日。犹太民族遭指控的罪名当中,与基督教复活节相关的主要是以下两项:一是残杀基督徒的宗教仪式,特别是针对儿童,基督徒言之凿凿,他们坚信犹太人将基督徒孩童钉在十字架上,施以酷刑,或是饮其鲜血,或是食其心脏;另一项指控则是亵渎圣饼。当时基督徒确信,犹太人这两项恶行,无非是想重现耶稣基督的受难和苦痛。 基督徒儿童遭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首件案例出现在一一四七年的乌兹堡,时值萨克森王朝时期,迁居欧陆的犹太人不久即遭受当地社会严重排挤。一一四八年,定居英国诺威治的犹太人再遭指控钉死另一名基督徒儿童。从此,各地传出犹太人杀害基督徒儿童的指控层出不穷,特别集中于复活节这段期间:格洛斯特,一六八年;富达,一二三五年;林肯,一二五五年;慕尼黑,一二八六年……终致基督徒对犹太人心怀仇恨,并对虐杀儿童的传言深信不疑;到了十五世纪,意大利方济各会修士伯纳迪诺·达费德瑞预言,特伦多将有一位基督徒儿童遭钉死在十字架上……预言竟然成真,一个名叫席蒙的小男孩果真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为此,教会特别为席蒙举行宣福礼,但是,达费德瑞修士继续“宣布”更多遭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案件:雷吉欧、巴萨诺、曼图亚……直到二十世纪中叶,天主教会终于对此类事件做了修正,并取消了席蒙的宣福礼,因为,这是宗教狂热,并非真正的信仰。 巴塞罗那民兵队曾经数次出征,其中一次正是本书提及的民兵队因为克雷瑟城阻挡牧农将牲畜运输到巴塞罗那而出征(虽然实际发生于一三六九年),当时的巴塞罗那只准输入活口牲畜;捍卫活口牲畜运输到巴塞罗那的自由,就成了民兵队出征的主因。 毫无疑问,海上圣母大教堂堪称世上最美丽的教堂之一;这座教堂虽然不具备其他教堂那种富丽堂皇的宏伟气派,然而,教堂内部却让人深刻感受到贝伦格·蒙塔古极力呈现的巴塞罗那庶民精神:这座属于百姓的教堂,由人民所建,为人民而建,仿佛一座加泰罗尼亚大庄园,庄严、稳固且可靠,其沐浴着地中海的灿烂阳光这一特征,正是这座教堂格外与众不同之处。 许多人都知道,圣母教堂的建造时间长达五十五年,这段时期仅盛行崇尚简单、装饰极少的建筑风格,也就是所谓的加泰罗尼亚哥特式建筑。为了不影响原有的固定宗教活动,圣母教堂就在保留旧教堂的情况下动工兴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建筑师巴赛戈达·亚米各确定旧教堂的位置在埃斯帕塞利亚街拐角上。据他计算,新教堂盖在旧教堂前方,并在新旧教堂之间保留一条街道,也就是目前的圣母街。然而,一一九六六年由于新建一幢长老住宅和地下室,发现教堂内殿下方的地窖是个古罗马墓园,这座地下墓园的存在,推翻了巴赛戈达·亚米各的说法,不过,亚米各专事圣母教堂研究的孙子坚称,新旧圣母教堂都在同一个地址;只是新建筑涵盖了旧建筑罢了。一般推论,巴塞罗那的守护神圣埃拉莉亚遗骨早先应该就是葬在这座地下墓园里,后来佩德罗国王下令将圣埃拉莉亚遗骨由圣母教堂迁移到大教堂安放。 这部小说描述的圣母雕像,恰恰就是目前在圣母教堂主祭坛上方那一尊,移至主祭坛之前,圣母雕像原本安放在面对波恩街的侧门三角楣上。至于圣母教堂的钟塔,一七一四年,菲力普五世征服了加泰罗尼亚之后,这位卡斯蒂利亚国王针对加泰罗尼亚的教堂钟塔对人民课征特别税,藉此惩罚加泰罗尼亚利用教堂钟声召唤民兵捍卫故乡的传统。不过,对于教堂钟声召唤百姓参战怀有恶意,卡斯蒂利亚人并非唯一。佩德罗三世征服了起义反抗的瓦伦西亚之后,立即下令处死主导暴动的几名暴徒,处死的方式则是迫使这些暴徒喝下召集瓦伦西亚民兵的大钟烧熔的金属溶液。 或许就因为教堂钟声召唤民兵的传统,佩德罗国王决定召集全民支持其对撒丁岛作战时,特意舍弃总督府旁的布拉特广场,而选择了圣母教堂广场为集会地点。 出身卑微的大力士义务搬运大石块到圣母教堂,此举堪称百姓同心协力建造圣母教堂的最佳示范。对于他们的贡献,教堂特别感念,直到如今,大力士驮运石块的铜雕身影依然嵌在教堂大门以及内殿的浮雕和大理石石柱上……处处可见那些辛勤奉献的沿海区搬运工。 犹太人哈斯戴·葛雷斯卡司确有其人,柏纳·艾斯坦尤也确实存在,只是,真实的柏纳·艾斯坦尤是敌后突击队将领。哈斯戴·葛雷斯卡司在本书中从事的货币交易及其生活种种,皆为作者虚构。圣母教堂正式落成七年后,也就是一三九一年,巴塞罗那犹太区遭基督徒百姓夷为平地,犹太区的居民或是惨遭屠杀,或是幸运躲进修道院,但也因此被迫改信基督教。巴塞罗那犹太区完全被破坏殆尽,所有民宅和犹太教堂都成了残垣废墟,胡安国王忧心王室财务状况恐因犹太人的消失而大受影响,因此,他特地提出几项优惠条件,希望能吸引犹太人重返巴塞罗那;国王承诺扩大犹太区的范围,但以不超过两百人为限,此外,他也承诺废除犹太人必须在王室成员造访巴塞罗那期间提供食宿,以及喂养其马匹的义务。不过犹太人终究未再踏上巴塞罗那土地,一三九七年,国王颁令赋予巴塞罗那不再设立犹太区的特权。 宗教法庭大法官尼克劳·艾摩力后来在教皇协助之下,顺利逃往阿维尼翁避难,不过,佩德罗国王驾崩之后,艾摩力随即重返加泰罗尼亚,继续大力抨击雷蒙·尤尔的宗教论述。一三九三年,胡安国王下令将艾摩力逐出加泰罗尼亚,这一次,宗教法庭大法官还是接受了教皇的庇护;然而,就在同年,他再度潜入比利牛斯山麓的赛乌德乌尔格,胡安国王被迫出面要求该城大主教立即驱逐这位大法官。尼克劳·艾摩力再度潜逃到阿维尼翁,直到胡安国王去世,他终于获得继任的马丁国王允许,得以返回出生地吉隆纳安度余生,最后,他以八十高龄死于故乡。关于艾摩力提及的虐囚方式以及地窖必须够阴暗等状况,都是确有记载的事实。 不同于卡斯蒂利亚王国直到一四八七年才有宗教法庭出现,加泰罗尼亚自一二四九年起即已设立宗教法庭,而且完全独立运作,丝毫不受传统教会法令左右。加泰罗尼亚得以成为设立宗教法庭的先驱,主要的目的是打击异端邪说,例如来自法国南部的“纯洁派”以及佩德罗·瓦勒度在里昂创立的“瓦勒度派”。这两派的宗教理论被当时的天主教会视为异端,但两个教派却在曾受法国统治的加泰罗尼亚吸收了不少忠实信徒,“纯洁派”的追随者就包括了比利牛斯山区的加泰罗尼亚贵族们,例如亚尔诺子爵夫妇、卡迪的领主雷蒙、尼奥领主吉廉,以及塞尔坦亚的伯爵总督等人。 以扫荡异端邪说为由,宗教法庭以加泰罗尼亚为起点,开始张牙舞爪地在伊比利亚半岛横行。不过,到了一二八六年,镇压“纯洁派”活动宣告停止,进入十四世纪之后,加泰罗尼亚宗教法庭接受教皇克雷门德五世命令,目标转向严禁骑士们加入“圣殿骑士团”,因为邻国的法国已受影响。但是,“圣殿骑士团”在加泰罗尼亚并不像在法国那样引人反感,在塔拉戈纳大主教为了解决“圣殿骑士团”事件而召开的会议当中,与会的所有主教一致同意,自首者皆无罪,不需要以异教徒的罪名审判加入“神殿骑士团”的人。 “圣殿骑士团”事件之后,加泰罗尼亚宗教法庭转而瞄准“贝格哈德派”,后来,宗教法庭裁决了几起处死的案件,基于教廷规定,处决宗教犯应由一般司法单位执行。到了十四世纪中叶,就在一三四八年,瘟疫肆虐整个欧洲,死亡人数难以估算,相对之下,犹太人口反而有逐渐增加之势,此外,基督徒对犹太人的各种指控依旧相当普遍,这时候,已经没有其他异教徒或宗教支派可以审判的加泰罗尼亚宗教法庭,遂将注意力转向犹太教教徒了。 在此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卡门,没有她就不会有这部小说;我也在此向鲍裴瑞斯致谢,因为他和我一起经历了同样的热情;感谢巴塞罗那写作文艺营,因为他们带领我进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我也在此感谢我的经纪人桑德拉·布鲁娜,以及我的编辑安娜·利亚拉丝。 二○○五年十一月于巴塞罗那 书评(媒体评论) 读《海上大教堂》让人联想到肯·福莱特的畅销大作《圣殿春秋》。但可以确定的是,法孔内斯更胜福莱特! ——德国《自由报》 真情与复仇,背叛与爱情,战争与瘟疫……《海上大教堂》错综交错的情节,满足了读者探索与阅读的乐趣。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报》 《海上大教堂》唤醒各类读者的阅读热情,也激发了各种读后观感。但愿所有畅销书皆是如此! ——西班牙《世界报》 法孔内斯这本情节错综的小说,看得出其精密的准备。这充满企图的冒险故事会深深吸引你,是一本充满大胆想象的作品! ——英国《每日快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