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灾难,如飞机坠毁、车船相撞、火灾、地震、风暴等等,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唯有学会自救才能摆脱生存危机中的绝境。牢记书中介绍的方法技巧,并将其演化成危急状态下的行动指南,也许某一天本书带给你的启示会让你及时发现险情,为自己找到逃生之路。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几十种灾难状态下的多个逃生方法,都是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死存亡,这些正是为读者在大脑中建立信息和知识储备的最生动、最简洁、最全面的资料。牢记书中介绍的方法技巧,并将其演化成危急状态下的行动指南,也许某一天本书带给你的启示会让你及时发现险情,为自己找到逃生之路。
“天灾人祸”总是不期而至,这些突如其来的危险具有难以预测和扭转的本性,能否正确自救将决定当事者的生死。命悬一线,并非是普通人永远不可能遇到的险境,懂得应对,才能绝处逢生。
一、灾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生活中的灾难如影随形,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我们对生活都有很高的追求,但大多数人都没有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为了更好地全面体验和享受我们的生活品位,我们必须把个人和家庭的安全放在最优先考虑的位置。
如果我们希望享受圆满的人生,就必须让安全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成为我们时时刻刻的保障。
安全程度只有达到100%才是有保障的。比如,你的房子里有楼梯,你每年上下楼梯几千次。它的安全程度99.9%都不够,因为一次断裂就可能造成致命伤害。
在此提醒你和你的家庭,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危险:驾车;烹调;游泳;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迈出第一步;汽车上的儿童座位松松垮垮,起不到保护作用;强效药品没有安全盖以防止好奇的孩子乱摸乱动,等等。这些不都是常见的问题吗?
然而,这些“意外”事故真的是意外吗?
我们没有更多关注安全的一个基本原因是“意外”这个词的错误使用。字典里把“意外”定义为“无法预料的和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一些未曾想到的或难以想象的事情;偶然或巧合。”笔者对“不希望发生的”没有异议,但对意外是“无法预料的或运气或机会的结果”的看法却不敢苟同。
例如,如果有人把梯子伸得太远却没有重新调整以至摔倒在地,这是“意外”事故吗?如果有人驾车一直紧随前车,终于在某一时刻与前车相撞,这是由于“偶然或巧合”造成的事故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可以用“失误”一词来描述意外事故会更为贴切。其实多数意外都是由我们自己或他人的失误造成的。
因此,保持一种更加安全的生活方式,关键在于为每个人制订具体的个人安全计划。你需要做到:
首先要掌握知识和技能:缺乏知识和计划是造成许多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学习和训练确保了每个人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所需的安全自救知识。
其次要进行急救训练:自然灾害与技术事故都会影响个人安全,其结果依具体情形而定。因此,你要考虑到各种潜在的灾难,制订急救计划并进行急救训练。
2003年初“非典”疫情的肆虐蔓延,激发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寻求预防治疗此瘟疫的方法。然而,人们面对今天因意外事故造成的普遍死亡和伤残的一些事情,却令人惊讶地熟视无睹。我们似乎愿意年复一年地容忍这种巨大的伤亡;然而如果我们一贯保持良好的安全习惯,每年就能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二、食物中毒时的避险与自救
食物中毒是指人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的有毒有害物质后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物摄人后所出现的而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囊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者长期少量摄人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性为主要特征(如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疾病。通常人们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食物中毒。
含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食物包括以下几类: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已达急性中毒剂量的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外形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毒素的物质,如毒蕈;本身含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能将其除去的食物,如河豚鱼、木薯;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物,如发芽土豆。
按病原物质分类可分为:
1.细菌性食物中毒 它是指人们摄入了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些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食物被细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禽畜在宰杀前就是病禽、病畜;
(2)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洁,生熟交叉感染;
(3)卫生状况差,蚊蝇滋生;
(4)食品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物。
并不是人吃了细菌污染的食物就马上会发生食物中毒,细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达到可致病的数量或繁殖产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这种食物才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发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贮存方式不当或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的时间。食品中的水分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如果食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菌的话,也不会发生食物中毒了。那么,最后一个重要原因为食前未充分加热,未充分煮熟。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例如:美国人多食肉、蛋和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人喜食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始作俑者有沙门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肝炎病毒等。这些细菌、病毒可直接生长在食物当中,也可经过食品操作人员的手或容器,污染其他食物。当人们食用这些被污染过的食物时,有害菌所产生的毒素就可引起中毒。每至夏天,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食品中的细菌数量较多,加速了其腐败变质;加之人们贪凉,常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所以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2.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人这种毒性物质后所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3.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后引起中毒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P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