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怪异面孔里确乎隐藏着神秘密码,破解密码的钥匙究竟在谁手中?黄帝来自西亚?百姓原名巴克?竖写的巴比伦,古墓的马影,古老诗歌里真的潜藏着可疑的信息吗?神异方士和身世不明的童男女究竟葬身鱼腹还是找到了美丽的仙山?还有,韩国济洲岛上令人费解的坐标、日本西海岸匪夷所思的古尸、蹊跷的神武东征和古老家族丢掉的姓氏……只要你跟着《东渡》的徐福走上一趟,才出迷雾又钻谜团,解开谜题又见谜面!可谓破译破解破题,解谜解密解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东渡--穿越千年徐福跨海迷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强 |
出版社 | 群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兵马俑怪异面孔里确乎隐藏着神秘密码,破解密码的钥匙究竟在谁手中?黄帝来自西亚?百姓原名巴克?竖写的巴比伦,古墓的马影,古老诗歌里真的潜藏着可疑的信息吗?神异方士和身世不明的童男女究竟葬身鱼腹还是找到了美丽的仙山?还有,韩国济洲岛上令人费解的坐标、日本西海岸匪夷所思的古尸、蹊跷的神武东征和古老家族丢掉的姓氏……只要你跟着《东渡》的徐福走上一趟,才出迷雾又钻谜团,解开谜题又见谜面!可谓破译破解破题,解谜解密解颐。 内容推荐 瀚海斯人逝,楼船终不还。 疑窦两千载,纷纭一案悬。 破解两千多年前徐福东渡玄机。秦俑面孔,西风古道,虚无缥缈的神山仙药,神异方士的鬼踪魅影,下落不明的童男女,西伯利亚猛犸象之旅,火山灰下的黑潮之民,迷失了的日本语,第一代天皇扑朔迷离的蹊跷身世……建立在中日两国文献文物上的缜密推考,亲赴日本考察,首度披露的极富学术价值的史料。独立的见解,奇妙的想象,抽丝剥茧环环相扣的推理写法,通俗晓畅的文学表现力。多层面了解中华文明在最久远的年代东传,感知最早的地理发现与探索,醒悟由神话向现实、由懵懂向科学的过渡。引领读者共同踏上早期以中华大地为圆心的东方文明的辐射流播程途。启示人们对今天与未来邻邦关系的不一样思考。 配以作者本人风格的钢笔线描图,更好地诠释弥补着想象的审美空间。 目录 请徐福带我们去探秘日本 哪里有长生不老之药? 楔篇 樱花渐欲迷人眼 第一章 千年陶俑,告知我你去向何方 第二章 日出东方 第三章 西风古道 第四章 问苍茫大地 第五章 蓬莱仙岛 第六章 孔子要去哪儿?古老诗歌中透露了一个可疑信息 第七章 神异方士进谒秦始皇 第八章 身世不明的童男女、古老的独木舟、迷失的港湾 第九章 可怕的谶语、坑术士,误修的万里长城 第十章 他们究竟去哪儿 第十一章 两千年的悬疑 第十二章 济州岛上匪夷所思的坐标 第十三章 理想彼岸 第十四章 令人费解的海边350具古尸 第十五章 DNA窥出千万年的隐秘 第十六章 遥远之旅——猛犸象猎人从西伯利亚出发 第十七章 火山爆发吞噬了黑潮之民 第十八章 童男童女的下落 第十九章 发现了杀人凶器 第二十章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第二十一章 弥天大谎后祖龙死于沙丘之谋 第二十二章 秘密冶炼兵器 第二十三章 高龄143岁、子虚乌有的423年,“福”“神”合一 第二十四章 蹊跷东征秘史所揭示的…… 第二十五章 河姆渡飘来的种子 第二十六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谁开启了弥生时代之门 第二十七章 古墓马影 第二十八章 古洞神秘符咒誓词解读 第二十九章 在乌云密布、朔寒凛冽的北方一隅,辨听遥远时空传来的马蹄声 第三十章 迷失了的日本语之谜 第三十一章 天下两“皇”,孰胜孰强? 尾声他是谁?难道仅是古老的谶语吗?他从哪里来?1945年,世界第一次听到了他的声音。千年古坟封存着一个千古之谜…… 那么远 这么近 八面来风话《东渡》 后记 试读章节 继第一支族人分化北去后,第二支族人又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与本族大队人马剥离,停止了东进,与西藏民族,融合成一个民族。 当时这个东迁民族尚无文字,为了记录事实,便创制了火焰形符号(案:中国古史称神农用火德王,以火命官,故日炎帝),这便是神农氏的由来。 中国古史上不是说仓颉造字吗?仓颉便是但克(dunkit、迦勒底语叫Dungi,)但克创制了像鸟兽爪形的文字,这便是仓颉所造的最古老文字。 “昆仑”一词,即“花国”(Flowery land)的意思,为了表明土地丰饶,到达东方后,他们就用“花国”自称,这就是所谓“中华”一词的由来。 拉克伯里所云是否穿凿附会胡拉硬扯满纸荒唐言,估且不论,当时此论一出,原以为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半生谈论三皇五帝的中国人怎么也难以接受自己的祖先竞被说成是西戎蕞尔蕃邦那些高鼻深目的夷人之后!但没想到国学大师,如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等人却都纷纷赞同并附和这种中国人种西来说的论点。刘师培居然还把这种观点引入了《中学历史教科书》,说: 汉族源于迦克底亚,古籍称“泰帝”、“泰古”,即迦克底亚的转音。刘师培据日本白河氏《支那文明论说》勾画出了两条汉族“逾越昆仑(今帕米尔高原)经过大夏(今中亚细亚),自西徂东卜居于中土”的迁移线路: 第一条:由中亚细亚经天山北路,沿塔里木河到陕西,甘肃西部,沿黄河流域,进入河南、山东,在途径昆仑山下时,见一个雄大邦国叫“华国”,羡慕华国的隆盛,便记下来传给后世子孙。到了中土,后世子孙为了继承先祖遗愿,便自称为“华”。 第二条:由今中国西藏自治区入蜀,再陆续迁入内地或仍居于蜀。 刘师培说:中国和巴比伦同出一源,西方人称汉族为“巴枯族”,而中国古籍中的盘古就是“巴枯”的转音,1908年出版的《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还列举了中国与古巴比伦“纪时相同”、“文字相同”、“庶政相同”三个证据。黄帝虽离西方独立,然仍与西方交往,登昆仑会西王母,昆仑附近有轩辕之国、轩辕之丘、轩辕之台。 按照拉克伯里的这种推想,中国人最早就是从后来被称为西风古道的这条路上由西向东一步步走来的。 在20世纪初叶,章、刘等人这一说法却具有积极进步的时代寓意,章、刘等人提出中国人种西来说,其主观意愿是为了证明汉民族与欧洲民族没什么区别,同种同姓,完全能在优胜劣汰的种族生存竞争中获胜,成为世界上繁荣昌盛的民族之一。 当新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另一种中国人种起源于本土的学说骤兴:近代考古学兴起,裴文中等人发现了北京猿人头骨化石,翦伯赞等人又提出这具像人又像猿的人头骨后裔就是现在的中国人,用以驳斥西方学者提出的北京猿人是中国现代人类祖先食剩的猿猴遗骸的说法。坚持着现代中国人起源于中国的学术观点。 但,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物遗传学的飞速发展,人们探求知识的视野不仅触及微生物和太空,也伸向了太古人种起源和文明流播的源头。尽管,中国考古学界采用了比碳素-14测定更科学更先进更可靠的世界先进的地层年代测试方法,这种测试法突破了同位素碳-14测定法只能测到三万年的局限,将检测化石的上限年代推至数十万年前。考古工作者们用这种方法对柳江猿人进行推考,证明出柳江猿人在七万年至十三万年前或更早,就已经在华南地区生活了,而不可能是在这之后才从非洲迁徙来。 显然,承认人类非洲起源说还是亚洲起源说成了争论的前提和焦点! 如一定坚持中华民族的源头在中国大地就会与人类非洲起源说发生必不可免的矛盾,这种矛盾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只是一个多元文明还是单一文明起源流播的讨论,实质上,它涉及民族尊严和民族情感。假如我们能够抛开这种矛盾背后所涉及的民族尊严和民族情感的非学术敏感问题,那我们现在就会看到这样一种关于远古早期人类文明包括人类流动传播的模式。而这种模式,适用于今天所有人种和文明的流动,导致了人类的进化和文明的飞跃。 1871年,达尔文在他写的《物种起源》中,第一次石破天惊地向世人宣称:人不是由上帝创造,而是由古猿进化而来。20世纪20年代非洲古猿化石的出土,将学者们的视野和想象吸引到了那片辽阔神奇的原始非洲。随着利基家族“东非人”和“能人”的发现,非洲大地接连引爆惊人发现: 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距今约330万年的“露西骨架”; 20世纪末,发现距今约500万~600万年的“地猿”和“千僖人”; 2002年,在中非找到可上溯到距今700万年以前的“乍得人”。 据此,古人类学界公认:人类最早的雏形出现在非洲! 于是有人开始怀疑起中国人种是否真的是从非洲从西方远涉而来?认为:中国银川水洞沟遗址找到的新型石器似乎也令人猜测会不会真有带着新技术的其他人种来到了中国?而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祖先?如果真的有一种更进步的生命,取代了各大洲的原住民,那么,今天世界上生存的人群应该都是同一个祖先,他们长相原本相似,后来分散于各地独自进化相貌上产生了差异。 于是,今天的人们开始凭借科学的基因分析手段来证明分散于世界各地的人种是否起源于同一个祖先: 首先,基因学家理查德·莱旺廷,他原本坚持现代四大人种起源不同。为证明他人种起源不同的判断,他做了一个基因分析试验,结论呢却正好相反,证实:今天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竟然是同一种人。 其次,美国夏威夷大学的遗传学家康恩,20世纪80年代,找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物质——线粒体。线粒体DNA只能通过母亲传给女儿,发生突变。每次突变都能留下微小的标记,标记越多,历史就越古老。康恩和她的研究小组发现,拥有最原始标记——在骨骼形态上跟你我一样的现代人,最早竟然出现在非洲。康恩还发现线粒体突变有相对固定的周期。通过测算能够获得第一位人类女性诞生的时间。1987年,第一个关于人类线粒体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上。在论文中,康恩和威尔逊宣称:“可以设定所有这些线粒体DNA,共同起源于一个15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女人。”也即是说:人类共同的母亲乃是——“非洲夏娃”。 最后,中国学者金力教授在中国进行的基因研究竟成为支持“非洲起源说”最强有力的证据之一。 至此,基因领域的研究达成一致——非洲是全世界现代人的发源地。现代四大人种源出非洲,有共同的非洲先祖。 既然如此,那早期人类什么时候离开非洲?他们沿着怎样的路线扩散?这是我们要描述一下的: 15万年前的冰河时期,高等灵长类的非洲古猿们以家族为单位,一个个从树上下来,走出茂密的原始热带丛林,翻山越谷,向着两河流域艰难地蹒跚走来。气候饮食生存环境在数十万年的漫长岁月进程中嬗变着,类人猿族群外貌特征也在不知不觉中渐呈越来越大的差异。他们从非洲出发经过中东到达东南亚,再向北进入中国南部,最终遍及东亚。 …… P18-20 序言 请徐福带我们去探秘日本 赵普 王强先生是我在北京电视台工作时的同事,相识之初只知他颇有才具,未料他著述颇丰。我好书法,因此对别人手迹敏感,观其字,如其人,清癯洒脱,有名士风。 以我自己对电视行业繁忙工作的体认,作者能完成这样一部书,绝不是件轻松的事儿。何况他还以科学的态度、实证的精神把与徐福有关的在日本的遗迹悉数盘点,很难想象他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书中几十幅勾描细腻的钢笔插图,不免让我联想起“挡住无知和偏执洪水”的房龙。王强先生自己写书、自己画插图,并不依赖摄影照片,至少这让我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古雅清新。 愿意为本书作序,并非单纯出于我和作者曾是同事,更多是出于我对中日关系和日本史感兴趣的私人理由,出于我从书中看到了有趣有益有价值的发现和观点。至于书中所论是否能被广泛认同,我以为见仁见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本书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别具一格的思考之门。 徐福的话题争论了两千多年,正如作者独出机杼所撰: 瀚海斯人逝,楼船终不还。 疑窦两千载,纷纭一案悬。 《东渡》从内容到写作方法,体现着作者孜孜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 兵马俑怪异面孔里确乎隐藏着神秘密码,破解密码的钥匙究竟在谁手中? 黄帝来自西亚?百姓原名巴克?竖写的巴比伦,古墓的马影,古老诗歌里真的潜藏着可疑的信息吗? 神异方士和身世不明的童男女究竟葬身鱼腹还是找到了美丽的仙山? 还有,韩国济洲岛上令人费解的坐标、日本西海岸匪夷所思的古尸、蹊跷的神武东征和古老家族丢掉的姓氏……只要你跟着《东渡》的徐福走上一趟,才出迷雾又钻谜团,解开谜题又见谜面!可谓破译破解破题,解谜解密解颐。 《东渡》以揭示历史真相为切入点,它真实的用意却清楚而严肃:撷取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命徐福率童男女入海求仙药经朝鲜半岛东渡日本的传说,对中、日、韩三国仍流传着的徐福传说和遗迹推考,揭示出公元前二世纪中华文明东传的重大命题。 我一向认为:历史是有温度的,触摸历史的温度就是感知人类的魂灵。通过勾画历史轨迹,就能还原人类的内心世界。无论是秦始皇还是徐福,他们都有人性的弱点:渴望长生、渴望成功,他们斗智斗法、愚弄和被愚弄。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成百上千甚或几十万人的浴血奋战,而两个人间的心智较量,也同样足以建立一个王朝(如徐福)和颠覆一个王朝(如赵高)。 我认为文学外衣包裹着的史学内核,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很多经典作品甚至就是从史书衍化而来,北宋勾栏瓦舍中的“说三分”,就成了后来的《三国演义》的雏形。《东渡》也在史学内核文学外衣方面来破解历史之谜。作者精心设置了秦始皇与徐福、中国与日本、古代与现代同行并进的多条故事线索。通过徐福与秦始皇斗智角逐,让读者触摸到了两千多年前那场有血有肉,有情有智的历史瞬间。 国人读史往往更侧重正史,等而下之才是笔记、小说类的野史,至于民间传说,只能是伴着儿时甜梦的外婆的絮叨了。其实,民间传说的影响往往要比正史深远广泛,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哪一个不家喻户晓,栩栩如生。 《东渡》中的徐福率童男女出海,看似民间传说,其实在被誉为信史的《史记》中言之凿凿地不止一次记载过!可见,蒿莱坊间流传的传说有些却是从正史殿堂上不经意间流传开来的。 《东渡》的历史视角是宽广的: 华夏人种的起源究竟何在? 著名的北京猿人头骨究竟是迁徙而来的文明人吃剩的猿人骨骸,还是蚩尤族的祖先? 天皇家族究竟从哪儿渡来日本? 这些讨论的本质都关乎文明的起源与流播。“东渡”难道仅仅是指中华文明东渡日本列岛吗?是否还包涵着人类起源和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由西向东的蔓延呢? 初看《东渡》中“西风古道”“问苍茫大地”“古墓马影”等章节,似有稍嫌偏离徐福故事主线之感,但仔细想来,《东渡》正是试图打破狭隘的远古时代国家区域种族概念,从全人类文明流播这一大的概念来阐明文明流播的发展走势,以破译揭密的文学手法寻找勾画出了远古东亚大陆早期文明起源虽显浅显但仍有说服力的那道遗痕。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地球村,所以我们今天的历史视野应该更广阔,应该关注众多的国度、民族和文明形态。这种历史态度应该就是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吧。 古代的日本曾向往学习中华文明,中国对日本列岛上的列国而言,曾是文明的圣地。中国古代史上记载的著名人物晁衡、阿备仲麻吕、空海、鉴真等于中日交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徐福率童男女入海求仙药和贵妃东渡的种种美好传说本身就映照着中日两国人民真诚而美好的交往史。毋庸置疑,传说本身也反映了一种情感和意愿。遗憾的是,唐朝初年有白江村之战,明代中国沿海倭患不绝,晚近的中国更是备受其辱…… 我们可以从情感上抵触日本,但从理智上我们必须细致认真地去了解它。以此为基础,才不会把我们的民族情感导入可悲的、狭隘的深渊。 虽然日本文明史远不如中国悠久璀璨,甚至不如朝鲜,但他们从中国、印度、朝鲜都吸收了大量的文明养分。近代日本学习西方,维新崛起后,成为了亚洲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对整个东亚、南亚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人是应该且必须去了解日本的。戴季陶先生的话言犹在耳:“‘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实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 今天的情形虽有不同,但无论学界和民间,两国对彼此的研究仍严重失衡。本书虽不是纯学术著作,但有学理色彩,又通俗易读。预祝各位和我一样,通过《东渡》开始一段奇异的日本之旅。 干2009年初冬雪霁 后记 日本徐福碑铭有段话: “后之视古,其犹月夜望远耶?视其有物,不能审其形,以为人则人矣,以为兽则兽矣,以为石则石矣,虽其形不可完,而其有物也,信矣,徐福之于熊野,其信然耶?”(仁井田好古《秦徐福碑文》) 徐福细节究竟还是看不甚清晰,但,徐福出海必实有其事,中国大陆来日本者必实有其人,中华文明辐射东瀛者必实有其光。 为把徐福看得更清晰,我曾从天津新港乘燕京号,沿着我猜测可能是徐福和后来遣唐使走过的航线直航神户,想象徐福也曾如我般夜航濑户内海?只是两千多年前的沿岸不似今天灯火通明。从神户登陆,我去京都奈良一带试图寻找徐福的踪迹。后又多次从北京飞抵东京,花时间在东京国会图书馆翻阅相关古籍,应友人之邀进皇居观看皇室歌舞伎,在我居住的千叶北松户和柏,与日本熟人谈论徐福。当然,他们的回应各式各样,总的感觉是:徐福曾是日本人熟悉的人物,但大多数年轻没受过更高等教育的日本人,已经有意无意地对他不甚了解、不愿了解甚至无从了解了。我知道,日本,正越来越远离那个古老的传说,专注于经济的脚步。穿越遥远蒙胧神秘的徐福迷雾,显得有几分形只影单。 不过,还是有日本人对我说起鉴真、杨贵妃,特别是徐福,说起中日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往来,一些大家共同感兴趣的古代史真相被锁在了这岛国海市蜃楼般的迷雾中,那曾是两千年里漫长璀璨美好诱人的共同话题。 通晓白居易诗歌的福满正博曾在上野跟我聊起古代日本如何向中国学习。他说得没错,遣隋遣唐使以来,日本汉文化公开且发达,至迟公元5世纪,日本人把中国汉字用为日语表记,阅读谙熟汉文献诗章并用汉语写作。从7至19世纪末明治时代,日本人一直用中国文字吟汉诗。直至清中前叶,还能见到日本人与清代文人汉诗唱和往来。江户博物馆德川幕府写在绢上的精美书法、千叶柏书店里中学生教材的唐宋古文,上野纪念碑柱上的汉字碑铭,这一切都让我感触着岛国文化的源脉曾与古代中国何等融汇交织!但那伸入历史云雾的源头究竟在哪儿呢? 有人就提出怀疑说: “昔者始皇求仙丹,所谓神山即是日本……舟楫以济当在汉魏之前,载籍有来,岂以隋唐为始?邦此唇齿,政如弟兄,既通文字,何籍舌人?”(《海东唱酬集》) 更有人提出日本之学始于徐福。(所谓:“高丽之学始于箕子,日本之学始于徐福。安南之学始于汉立郡县而置刺史。”明·刘仲达《刘氏鸿书》) 早期的日本史都是汉籍记载,有关徐福的议论自然也在汉籍之中,但至相当于中国唐宋之世,日本的徐福文献、遗迹、传说便流播甚炽广为人知起来。虽对徐福文献遗迹传说的真伪争议始终存在着,即便有的日本人说这种徐福现象是日本师从中国文化的附会心理,但客观上也显示出了日本崇尚中国文化的心态。这种崇尚中国文化的心态一直延续至明治时代。 自从日本提出“脱亚入欧”,特别是甲午战争学生打败老师后,有些日本人开始不愿提及甚至否定徐福的存在和到达日本。举个典型的例子:波田须神社奉祀的神曾是徐福,但甲午战争后,日本人开始将波田须神社奉祀的徐福忽然称为“不详一座”。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好河山,大城市多已沦陷,日军气焰嚣张狂妄,很多日本言论便断言徐福根本不可能到日本,更不承认徐福就是神武天皇,而却大肆宣传“天孙下凡”、日本是神的后裔等神话,说日本各地的徐福遗迹传说是日本古代崇拜中国心理作祟,是好事者擅自附会的产物云云。 随着太平洋海战神风敢死队和神佑日本神话的破灭,特别是昭和天皇通过电波宣读日本投降昭书,公开承认他不是神而是人,使大批日本极端主义分子精神上彻底溃崩,他们在皇居前广场上剖腹自杀,恐怕不单是因为日本战败,还因为神之后裔的神话幻灭使他们精神彻底崩溃。 战后,日本学者开始用科学的史观来看待解释历史。1948年江上波夫发表了“大和朝廷骑马民族”说。率先提出,天皇家族的起源决不是“天孙下凡”,而是源于大陆北方系骑马民族的一支,公元4世纪前半叶,以天皇氏族为中心,大陆骑马民族诸氏族越过朝鲜半岛到达日本。这种说法,在二战后不久,社会上不少人仍迷信“神国日本万世一系”、“皇国史观”的氛围下,不难想象会造成怎样巨大的冲击。 继后,家永三郎新编的历史书一反把天皇神格化的“皇国史观”,摈弃了“天孙降临”的杜撰神话,对日本历史首次从石器时代写起。但却遭到文部省的审查。家永愤怒质问道:难道战前不是用谎言与神话编制的教科书,才使数千万国民和邻邦的人们惨死吗? 随着国际形势发生巨变,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全新姿态走向世界,神创起源在教育已很普及的岛国不得不从深信的史实退归为仅是文化传说。这样,徐福的话题就自然与史学考古学与弥生时代渡来人的讨论联系了起来。 据我不完全统计,从1908至2007年,日本有关徐福研究的文献有277篇之多,其中,1949年前仅为33篇,占总数的11.91%,而1979以后,却有191篇,占总数的68.95%。早在1915年和歌山就成立了保护徐福遗迹委员会,1931年成立了徐福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1955年又成立了徐福协会,今天日本全国各地徐福组织据我粗略统计已达22个之多。祭祀活动也没有中断,例如每年11月28日和歌山人都会聚集在徐福墓前举行一次盛大的庆祝活动。这些研究组织和祭祀活动,都反映了很多日本人承认并纪念徐福为日本历史文明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不少日本人公开承认自己与徐福有着血缘关系,1994年4月,当选的日本首相羽田孜上任前,公开承认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后裔。这使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人十分震惊。他说他的祖先姓秦,在200年前才改为“羽田”,他是率领3000童男女从中国到日本的徐福的一个随员的后代。换句话说,这位首相承认自己具有秦朝血统。昭和天皇御弟三笠宫殿下也称徐福是日本的国父。 日本帝京学园短期大学教授、富士山徐福馆馆长土桥寿说得很客观,他说:“把《宫下文书》和仙鹤徐福当做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是很容易的,但这样就可能抹杀掉历史的珍贵信息,传说的出现,定有其缘由,理应认真对待之。” 是的,对徐福的态度实际上是日本人对待日本历史的态度,对待中华文明圈在亚洲影响的态度。对徐福态度的冷暖变化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日本人不同阶段对中华文明的心态。也许,对徐福传说抱有怎样的看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千多年来徐福传说曾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段历史,并正日益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徐福的意义乃是指向未来。这,也正是本书写作的初衷。 真理是相对的,历史的真实难道就不能相对吗?历史只在发生中一刹那真实而准确,稍纵即逝,任凭后人怎样追忆,也沦为想象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后来者对已逝的一种认知阐释。历史的重音不在阐释过去,而在有助于现在和未来,即使在历史身上采用推论、想象、又有何妨?历史也可以享受欣赏,如同文学音乐戏剧、美味佳肴。为此,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我尽可能放大史学研究中一些学术趣味点,尽可能采用秦始皇和徐福两条人物线索同时并进,着重强调通俗化故事化的叙述手法,以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至于做到没有只能听凭读者的评判。 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概念,本书旨在东亚范围探究有些国家概念形成前古代文明的流播方式,故特加进了“西风古道”和“问苍茫大地”章节。因日本文明的形成,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江上波夫提出的骑马民族登陆日本说,于是又加进了“古墓马影”“古洞神秘符咒誓词解读”“辨听遥远时空传来的马蹄声”等章节。 试图使拙著更个性化一点,我匆忙涂鸦了几十幅插图,供读者一哂口巴。 另,书中所引俄文英文考古人名遗迹地名,皆译自日文,因无从核实原著,只得将假名附后,以便对照,敬希鉴谅。 拙稿始写于日本千叶县北松户市和柏市,其后又多次修改增删,自知才疏学浅,拙著错讹在所难免,还望方家不吝赐教。 承蒙群众出版社各部门支持以及责任编辑张小红女士帮助,拙稿才有幸得以付梓,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写作过程中,承蒙赵艳荣女士卓有成效的襄助,在此表示感谢。 收集翻译日文资料方面,承蒙平野直子女士花费大量时间,在此谨向远在东瀛的她一并致谢。 王 强 2009年11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看过《东渡》,我不知道日本这个葫芦状的国度。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也许有朝一日,我也会带着一颗探秘的心去旅行。在历史的沧桑中寻找蛛丝马迹,把今天拴在我心里的扣一个个的解开。 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徐滔 作者以记者的视角,行者的步履,学者的谨严,带领读者穿越历史时空,破解千年玄机,我曾在济洲岛西归浦聆听徐福悠远古老的故事,而《东渡》带给我们更多更多,和我们一起走得很远很远…… 北京读书形象大使,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春妮 作者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聪明地放大史学研究中一些学术趣味点,采用秦始皇和徐福两条人物线索,辅以亲赴日本考察,搜寻异国古代文明的流播史料,以通俗化,故事化的叙述手法,把一个传说中如幻似真的海市蜃楼,凝定为一幅真实浩瀚的图像,让你一口气读完后,深感回味无穷。 香港小说学会会长、推理小说作家郑炳南 作者精心设置了中国与日本,古代与现代同行并进的多条故事线索。通过徐福与秦始皇斗智角逐,让读者触摸到了两千多年前那场有血有肉,有情有智的历史瞬间。只要你跟随《东渡》的徐福走上一趟,才出迷雾又钻谜团,解开谜题又见谜面!可谓破译破解破题,解谜解密解颐。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赵普 作者驱动灵性而又富有诗意的语言,推理推论,纤悉无遗又酣畅淋漓地剖析徐福与始皇的命运归宿,解读中国同日本源远流长的复杂关系,掀开徐福东渡背后的神秘面纱,终指匪夷所思而又入情入理的另一种真实。 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谈歌 如果我们把当下的视角,转换成大秦时的眼光。徐福就是一个拥有战国思维(当时最先进文明传承力量)的人,3000童男童女是可以繁衍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基础人口。仅凭这两点,徐福东渡就不可小觑。他们在大秦之外,无论驻足何处,都会拥有“外星人”般的优势力量。 北京电视台文化评论栏目《五星夜话》制片人国培源 徐福从中国携来五谷种子。农耕技术。徐氏子孙也在日本繁衍下来、其实,在我看来,美丽的大自然,和煦的气候、风土等,才是长生不老的妙药吧。 日本广岛株式会社若竹私塾高中教师 河元宏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