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丛书为蔡东藩所著,详细叙述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自问世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追捧。
清朝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皇朝,他日的泱泱大国,为何会危机四起?想知道清朝由盛至衰的全过程?作者几经搜讨,反复考证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起至宣统退位间的二百九十七年历史,选择其中较为重大的历史事件,编成此书。
本书举清王朝崛起东北,迄宣统退位出宫,近三百年史事。书中重大史实,皆有所本,演绎成章,大多可读,可信且可备,可谓创历史小说新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清史(3皇宫花落典藏版)/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蔡东藩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套丛书为蔡东藩所著,详细叙述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自问世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追捧。 清朝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皇朝,他日的泱泱大国,为何会危机四起?想知道清朝由盛至衰的全过程?作者几经搜讨,反复考证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起至宣统退位间的二百九十七年历史,选择其中较为重大的历史事件,编成此书。 本书举清王朝崛起东北,迄宣统退位出宫,近三百年史事。书中重大史实,皆有所本,演绎成章,大多可读,可信且可备,可谓创历史小说新体。 内容推荐 民初著名作家蔡东藩曾先后撰写了前汉、后汉、两晋、南北史、唐史、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清史、慈禧、民国12部通俗演义,全书1120回,合计约700万字,写了自秦始皇至民国13年(1924年)间2170年的历史(其中民国演义后40回由许廑父续写),为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的宏篇巨著。这次本社搜集多种版本,将原来的l2部历史通俗演义合编成《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分为36个分册精印,以便于广大读者收藏和阅读。 本书作者以饱满的爱国热情,讴歌了历朝保卫和振兴祖国的英雄人物,鞭挞和抨击了历代统治阶级的凶残、荒淫和伪善,还以较大篇幅描绘出、日中国政治黑暗,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惨烈图景。本书在记述历朝史事和人物时,显现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对资治平乱、休养生息、治学为政之道,书中均有精彩的阐发和独到的见解,给读者带来丰厚的教益与启示。因此,本书是一部进行中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料。 本书为《清史》第三卷,文笔亲切自然,通俗易懂。 目录 第一回 战皖北诸将立功 退丹阳大营又溃 第二回 开外衅失律丧师 缔和约偿款割地 第三回 闻国丧长悲国士 护慈驾转忤慈颜 第四回 罪辅臣连番下诏 剿剧寇数路进兵 第五回 曾国荃力却援军 李鸿章借用洋将 第六回 战浙东包团练死艺 克江宁洪天王覆宗 第七回 僧亲王中计丧躯 曾大帅设谋制敌 第八回 溃河防捻徒分窜 毙敌首降将升官 第九回 山东圈剿悍酋成擒 河北解严渠魁自尽 第十回 戮权阔丁抚守法 办教案曾侯遭讥 第十一回 大婚礼成坤闱正位 撤帘议决乾德当阳 第十二回 因欢成病忽报弥留 以弟继兄旁延统绪 第十三回 吴侍御尸谏效忠 曾星使功成改约 第十四回 朝日生嫌酿成交涉 中法开衅大起战争 第十五回 弃越疆中法修和 平韩乱清日协约 第十六回 移款筑园撤帘就养 周龄介寿闻战惊心 第十七回 叶志超败走辽东 丁汝昌丧师黄海 第十八回 失律求和马关订约 市恩索谢虎视争雄 第十九回 争党见新旧暗哄行 新政母子生嫌 第二十回 慈禧后三次临朝 维新党六人毕命 第二十一回 立储君震惊匕鬯 信邪术扰乱京津 第二十二回 袒匪殃民联军入境 见危授命志士成仁 第二十三回 传谏草抗节留名 避联军蒙尘出走 第二十四回 悔罪乞和两宫返跸 撤戍违约二国鏖兵 第二十五回 居大内闻耗哭遗臣 处局外严旨守中立 第二十六回 争密约侍郎就道 返钦使宪政萌芽 第二十七回 倚翠偎红二难竞爽 剖心刎颈两地招魂 第二十八回 遭奇变醇王摄政 继友志队长亡躯 第二十九回 二显官被谴回籍 众党员流血埋冤 第三十回 争铁路蜀士遭囚 兴义师鄂军驰檄 第三十一回 革命军云兴应义举 摄政王庙誓布信条 第三十二回 易总理重组内阁 夺汉阳复失南京 第三十三回 举总统孙文就职 逊帝位清祚告终 试读章节 第一回 战皖北诸将立功 退丹阳大营又溃 却说胡巡抚林翼,移驻英山,即命多隆阿总统诸军,用鲍超为前锋,蒋凝学为后援,浩浩荡荡,杀奔太湖。四眼狗陈玉成,闻清军大集,急纠合捻匪首领龚瞎子、张洛型等,由庐州上攻,有众十多万。捻匪是什么人物?相传捻字是捏聚的意义,无赖亡命,捏聚成群,肆行劫掠,因此叫他捻匪。或又因他明火劫人,搽纸捻脂,叫作捻匪。这种匪徒,起自山东,康熙年间,已是四伏,但当清朝兴盛,官吏严行缉捕,所以随聚随散,未敢称乱。延到洪、杨发难,骚扰东南,捻匪亦乘机起事。首领龚瞎子、张洛型等,占据安徽蒙城县雉河集,恣意出没。清廷曾命太仆寺卿袁甲三,率军剿办。但捻匪性质与长毛不同,长毛有争城夺地的思想,专从险要上着手,所踞城池,总派人防守。捻匪以雉河集为根据,称作老巢,老巢以外,不去占据。有时四出掳掠,所得金银财宝,统是搬归老巢。当出发时,先传令整顿行具,名日整旗,临行则用马前驱,叫作边马。边马在先,大股在后,遇着官兵,可战便战,不可战,就四散走开,不留人影。独老巢却四面固守,依险负蜗,就使有千军万马,一时也攻不进去。所以这位袁太仆,剿办了好几年,仍旧不见平静。袁太仆也是没用。此次陈玉成欲犯江淮,暗中勾结龚、张两捻首,同敌清军。捻匪出现。多隆阿正到太湖,接这警信,忙令鲍超回军小池驿,阻住发捻,适与陈玉成相遇。鲍超兵只有数千,玉成兵恰有数万,那时狗性狂发,又似三河围李续宾一般,把小池驿团团围住。鲍超本是一员猛将,竭力搏战,总不能杀出重围,飞书至多隆阿处告急。多隆阿撤去太湖的围帅,星夜赶援,仍被敌军隔断,不能前进。鲍超被围数日,不见援军,急得眼中出火,鼻窍生烟,忙取出两纸,各随便写了几笔,差几个得力将弁,赶至曾、胡二处乞援。 国藩时在建昌,正拟探听各军消息,忽由外面递进告急书。不瞧犹可,瞧着时,便道:“鲍春霆危急极了!”急传令调发营军,火速进援。后来幕府阅鲍超来书,乃是一个斗大的包字,包字外一个大圈,大圈外面,又有无数小圈,都是莫名其妙。还是曾公替他解释,讲明包字即鲍字右旁,外加大圈小圈,乃是被敌重重围住的意思。春霆若非危急异常,断不出此,所以赶紧派援军救应。嗣闻胡抚亦发兵驰援,便道:“胡润芝毕竟聪明,也晓得春霆用意。”润芝系胡抚林翼表字,春霆就是鲍总兵超。亏有曾、胡二公,方识鲍超书意,否则鲍其休矣!鲍超得了援军,遂出兵大战,两边抖擞精神,打了一日一夜,不分胜败。巧值东南风大起,清军适当上风,放起火来,风猛火烈,熊熊烈焰,扑入敌垒,长毛捻众顿时大乱。四眼狗陈玉成拥着黄盖羽葆,尚是兀立指挥。鲍超杀得性起,驰马直前,大呼道:“四眼狗快来受死!”刀随声下,望玉成脑袋上劈下,亏得玉成眼明手快,忙用刀架住。战了数合,见长毛已经溃散,玉成也虚掩一刀,落荒败走。龚瞎子、张洛型等也都遁去。敌垒七十余座,成为焦土。四眼狗数年积蓄统被祝融氏收去,狗威才渐渐落风了。 太湖城内的长毛,闻玉成败耗,弃城夜遁,窜人潜山。多隆阿等督兵进剿,距城数里,长毛已悉众扑来。多隆阿治军有律,见长毛大至,令部众严阵以待。长毛冲突数次,只受了无数枪弹,不动清兵分毫。蓦然间鼓角齐鸣,清军分两翼杀出,勇壮的了不得,尘埃滚滚,杀气腾腾。此时长毛锐气已衰,那里还能抵敌?三脚两步的向北而逃。将到城下,见前面排着马队,悬着清军旗号,一铡齐的立着,吓得长毛胆战心摇,不敢入城,只好从刺斜里逃将过去。清军马步合队,向后尾追,直至青草塥,连人带草的乱刈,把长毛的头颅,砍落无数。有几个脚生得长,命不该绝,才得漏脱。 看官阅此,方知多隆阿严阵不动的时候,已暗遣马队截敌归路,瘟长毛管前不管后,自然中计。长毛已死得许多,还要说他是瘟,冤哉!于是太湖、潜山二县,都由多隆阿收复。接连克凤阳,复建德,拔太平、石埭及泾县,各路捷书,先后纷驰。老成练达的曾国藩,遂决议率部军攻安庆。适四弟国荃,复自湖南募勇驰至,国藩即分部众与国荃,令他出集贤关,规复安庆去了。 忽报江南大营又溃,张国梁战死,和春退走常州,亦伤重身亡,国藩不禁叹息。原来和春、张国梁,自组成大营。直指江宁后,第一仗,攻克秣陵关;第二仗,大破长毛于七瓮桥、雨花台等处。洪天王汹惧异常,令在安徽的长毛,占据来安县城,作大江南北的声援。偏这和大臣派了总兵成明、协领博奇等,潜师夜袭,竟将来安城克复,江宁愈形危蹙。洪遣沿江驻扎的长毛,出兵四扰。怎奈清水师已随处密布,总兵李德麟、吴全美等,分头截击,又杀毙长毛二千多名。洪天王愤恚已极,饬众出太平、神策两门,分犯大营。副将张玉良、冯子材等,踊跃人阵,夺得长毛大纛,竞将悍目的头颅,借了数颗。趣语。长毛虽称强悍,也是怕死,没奈何退回城中。和春又定了一计,令军士沟濠筑垣,把江宁周城百余里,都用短垣围住,然后将部下八万人,星罗棋布,环绕四周。江中复用舢板联络,成一水营,水陆兼顾,内外相维,竞把一座江宁城,围得水泄不通。故作反笔。 俗语说得好:“狗急跳墙。”这洪秀全做了十几年天王,难道竟没有一点主见吗?况且手下有一班党羽,三个缝皮匠,比个诸葛亮。到了无可奈何的时候,穷思极想,毕竟也有一条救急的方法出来。说得人情人理。当下由李秀成献议,仍用多方误敌的计策,对付江南的大营。秀成乃是长毛中后起人杰,虽然是仍抄老文章,但欲解江宁的围困,舍此更无别法。洪天王信用了他,就命江西、安徽的长毛,分扰浙、闽,牵制江南大营,总教江宁解围,不吝重赏。江西长毛酋应命,遂出兵犯浙江。果然浙中大吏向江南大营乞援,和春只好分兵南下,派周天受援浙。忽闻长毛又窜入闽省,浙、闽是毗连的行省,既援浙,不得不援闽,复派周天培赴援。孤军转战,往往累月不归。又蹈向荣覆辙。 会四眼狗陈玉成自皖东败走,回攻浦口。德兴阿猝不及防,竞被四眼狗捣入,全营溃退,走入扬州。江浦、天长、仪征等县,次第失陷。四眼狗余威尚在,竞长驱至扬州,攻西北门。这时候的德兴阿,恰在江口水师舟中,安安稳稳的坐着,一任扬州受敌。扬州没有一定的主帅,见长毛围攻西北,便由营总富明阿、守备詹启纶,分率马步各军,出北门对敌,守备张德彪出西门迎战。两边正酣斗不下,那四眼狗刁滑得很,窥南门守御空虚,竟分兵逾城而入。城既被破,富詹等人自然不敢恋战,夺路而逃。德兴阿闻这消息,倒也惊惶起来,惊惶何用?急走邵伯湖,收集溃卒,扎营万福桥,扼守东北,一面向江南大营乞师。你的江北大营何处去了?和春不得已,遣张国梁渡江而北,会集江北军,攻扬州城。突有长毛开城出敌,由国梁飞马迎击,单刀直上,勇不可当。长毛狂奔回城,城尚未闭,国梁已一马跃入,麾兵前进,立复扬州。移攻仪征县,亦随手而下。只六合县在江宁北面,一介孤城,独当劲敌,自县令温绍原募勇居守,已历六年。这六年间,大小百战,屡歼红巾。至德兴阿退驻邵伯,扬州叠陷,六合益危。这次张国梁已克扬州,自然统兵往援。到陈板桥,距城尚十余里,长毛知张军且至,分锐出阻,一面穴隧轰城。国梁方与长毛接仗,六合城已被轰坍,绍原投水死,妻孥亦殉节。这信传至张军,恼了这位张军门,恨不把长毛立刻荡平。无如长毛来得很多,一队杀退,一队又来,杀败了数十队,方没有挡路的长毛。正思进攻六合,忽由大营传檄,令他速援溧水。军令如山,不得不南辕前往。至溧水,城早被陷,总兵张玉良,已奉调进攻。国梁巡视形势,见城西有高古山,冈峦环抱,仿佛画屏,遂依山立营,踞住要害,姑把围城的事情,责成玉良。看似国梁推诿,实则让首功于玉良,看官不要错过!玉良遂着副将冯子材、陈朝宗等,竖梯登城。城上矢石如飞,由冯、陈二将,裹创力战,卒将守陴兵杀退,率兵人城。是时正有大股长毛,来救溧水,到高古山,由张国梁带兵杀出,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长毛阵中,有个黄衣头目,不知死活,执刀来斗,战未数合,被国梁手起刀落,劈于马下。头目已毙,部众立即溃散。国梁击退援军,令玉良得复县城,可见国梁之功,亦是不小。当由两张合军穷追,各处兜截,生擒了几个长毛酋,什么洪国宗,什么铜天侯,都就军前正法,叫他到天父天兄处,销差去了。 怎奈江南得捷,皖北丧师,正值李续宾战死三河,四眼狗异常猖獗,皖南的告急文书,又叠至江南大营。和春复派总兵江长贵往都门青阳,总兵戴文英、副将朱承先赴宁国,营内的兵士,又分去了万人。长毛复从九湫洲率众而来,那时仍劳动这位张军门,躬率大队,前去横扫了一阵。和春因屡次告捷,未免骄盈,遂劾奏德兴阿师久无功。清廷谏行言听,竞夺德兴阿职,令和春兼辖大江南北,自是汛地益广,军事益繁。德兴阿固是当劾,但和春立营江南,也只靠了张国梁,算不得什么大才。和春既受了兼辖的重任,不得不出些风头。当下令总兵李若珠攻六合,偏偏不如所愿,若珠败还,长毛乘胜至浦口,列营皆溃。前时援闽的周天培,正回军驻扎浦口,力战身亡,余军退保江浦。此时的长毛军,气焰越张,东伺扬仪。西逼江浦,南窥溧水,亏得张国梁渡江督剿,三战三捷,击走江浦长毛,下浦口,破沿江敌垒八大座,纵火焚九袱洲,把长毛老巢,烧得乌焦巴弓。 国梁回江南,与和春定议招降,解散贼党,申明大义,谕令去逆就顺。有七里洲守营长毛谢茂廷,寿德洲守营长毛秦礼国,俱暗约投诚,愿为内应。这寿德洲系江宁上关的屏蔽,七里洲系江宁下关的藩篱,两洲内溃,待张军门国梁一到,外杀进,里杀出,弄得长毛不知头路,只好弃了关,逃命要紧。不到一昼夜,连克重关,平长毛营垒数十,获大炮百余,战船六十,拔难民男妇五千余人。自这场战胜长毛,金陵城外的犄角,削除殆尽。和春以下诸将士,满意攻克金陵,易如反手。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竞令一座威耀无比的大营,倏忽间化作子虚乌有的幻境。见道名言。 P1-4 序言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永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欤?昔龙门司马氏作《史记》,蔚成一家言,其目光之卓越,见解之高超,为班、范以下诸人所未及,而后世且以谤史讥之;乌有不问是非,不辨善恶,并置政教掌故于不谭,而徒采媒亵鄙俚诸琐词,羼杂成编。即诩诩然自称史笔乎?以此为史,微论其穿凿失真也,即果有文足征,有献可考,亦无当于大雅;劝善惩恶不足,鬻奸导淫有余矣。 鄙人自问无史才,殊不敢妄论史事,但观夫私家杂录,流传市肆,窃不能无慊于心,憬然思有以矫之,又自愧未逮;握椠操觚者有日,始终不获一编。而孰知时事忽变,帝制复活,筹安请愿之声,不绝于耳,几为鄙人所不及料。顾亦安知非近人著述,不就其大者立论,胡人犬种,说本不经,卫女狐绥,言多无据;鉴清者但以为若翁华胄,夙无秽闻,南面称尊,非我莫属;而攀鳞附翼者,且麇集其旁,争欲借佐命之功,博封王之赏,几何不易君主为民主,而仍返前清旧辙也。 窃谓稗官小说,亦史之支流余裔,得与述古者并列;而吾国社会,又多欢迎稗乘。取其易知易解,一目了然,无艰僻渊深之虑。书籍中得一良小说,功殆不在良史下;私心怦怦,爰始属稿而勉成之。自天命纪元起,至宣统退位止,凡二百九十七年间之事实,择其关系最大者,编为通俗演义,几经搜讨,几经考证,巨政固期核实,琐录亦必求真;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成书百回,凡五六十万言,非敢妄拟史成,以之供普通社会之眼光,或亦国家思想之一助云尔。稿甫就,会文堂迫于付印,未遑修饰,他日再版,容拟重订,阅者幸勿诮我疏略也。是为序。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古越蔡东藩自识于临江书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