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80后男人档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姚讲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小小说集,采用日记+小说的形式,用日记感悟生存,用小说阐释睿智。把所有日记和小说文字加在一起,就成了一本80后男人档案,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日记里所关注的内容以及小说里面所反应的思想都有所不同,对社会、人性、情感的思考也随之改变,从这些渐变中解读一个80后男孩到男人的嬗变。

内容推荐

从男孩到男人,不只形式上的裂变,更有源于思想上的蜕变,本书大胆采用日记+小说的形式,用日记感悟生存,用小说阐释睿智,在那些悠然抑或深刻的文字中,总会找到属于你的温暖。

记录80后男人成长的书,每个80后男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印记。

目录

PART 1 伪证

1984-1989

 1984年6月××日 娘胎里

 1984年10月12日 母难日

 1985年8月14日 蹒跚学步

 1986年9月20日 挨打

 1987年8月27日 晒谷场

 1988年4月22日 幼儿园

 1989年7月24日 捡钱

PART 2 断章

1990-2001

 1990年9月3日 报到

 1991年4月27日 摔碗

 1992年6月24日 死亡零距离

 1993年9月6日 大旱挑水

 1994年6月1日 儿童节

 1995年5月1日 受罚

 1996年7月18日 谈判

 1997年3月26日 千脆面

 1998年某月某日 第一次青春印记

 1999年7月某一天 假期生存体验

 2000年2月4目 除夕夜

 2001年7月30日 黑色高三

PART 3 轻狂

2002-2004

 2002年7月6日 高考前夕/母亲二题

 2002年7月24日 发榜日/菊爱

 2002年8月30日 小工体验/发薪日

 2003年3月28日 表弟到访/表弟

 2003年7月18日 支教/北京烤鸭

 2003年7月31日 迷惘/我是猪

 2003年11月20日 邮展/邮票盒子镀金戒指

 2004年4月8日 那时花开过/诗人阿呆

 2004年8月4日 沉思/猫狗老人

 2004年9月lO日 收获/你们都是最棒的!

PART 4 破茧

2005-2007

 2005年3月10日 游戏VS女人/PK

 2005年5月21日 网络聊天室/主角

 2005年6月13日 第一次面试/财富

 2006年1月29日 春节/母亲的幸福年

 2006年2月26日 忧伤/风干的忧伤

 2006年4月21日 乡村记忆/翠儿

 2006年7月13日 爱上藿香/剩女

 2006年9月25日 记者生涯/凉拌

 2006年11月2日 父亲周年祭/酒父

 2006年12月28日 乞丐追踪/乞讨

 2007年2月22日 接亲/怀念你那张清纯的脸

 2007年4月13日 家的味道/家在西南科大

 2007年5月8日 其实我也不懂美/寻找美丽大行动

 2007年6月1日 消失祭/消失

 2007年7月14日 爱情何物/爱情鸡汤

 2007年8月8日 胡思乱想/广告位

 2007年10月28日 爬山/母亲电话窗

 2007年11月19日 见心理医生,朱自明的职业生涯

PART 5 雏翼

2008-2010

 2008年3月22日 梨花节/新津爱情

 2008年4月1日 小媳妇/龙凤呈祥

 2008年4月S目 猪肉真贵/你是“运动型”猪又咋的?

 2008年5月3目 特殊婚礼/我那个爹

 2008年5月19日 地震一周祭/地震碎片

 2008年7月28日 征服/刀

 2008年8月1日 目全食/日食

 2008年8月23日 人生如戏/配角

 2008年9月9日 一路北上/我爱北京天安门

 2008年10月26日 798艺术区/樱桃

 2009年2月10日 寻/妞妞

 2009年4月16日 有关杯具/苏三

 2009年S月8日 酷照/光头

 2009年6月24日 《变形金刚2》公映/小城一夜

 2009年8月7日 女人说/秋凉

 2009年9月4日 意外/头发

 2009年10月22日 算命/皇帝命姚讲

 2009年12月31日 想起舅舅/孩子和鸭子

 2010年2月14日 韩梅梅结婚/小贝是未发育的宋思明

 2010年2月25日 馒头印象/腊肉

 2010年3月11日 爱情故事/风过了无痕

 2010年4月12日 祭奠/穿过正午的斜阳

 2010年6月8日 出卖/秋殇

 2010年7月20日 母亲生日/哐当

试读章节

1990年9月3日 星期一 晴 报到

每年9月1号报名的规矩,在这年改成了9月3号,因为1号刚好是星期六,多休息了两天。父亲从31号就开始往学校跑,生怕又晚了。原本去年就该读学前班,结果因为在重庆多玩了半个月,回学校时人家已经不要我了,害得我又回到幼儿园去继续折腾。幼儿园老师为此高兴了足足半个月——又有人给她出题了,多好!

学校教导处主任尤老师是父亲小学时的老同学,还是同桌。听说老同学的儿子来学校报到,而且被“发配”到了学前班。直接就把我领着去了一年级报名的地儿。

一年级报名的要求是七岁以上,而我还不到六岁,和其他小朋友比,我明显小了个个头儿,而且又不是从学前班直读上来,所以班主任李老师拒绝收我。

说起来,班主任李老师也是熟人,她是我们院子幺爷爷的干亲家,过年过节他们有走动,但这层熟人关系并没有让我顺利报名。

后来,在尤主任的再三坚持下,李老师同意了让我做一套试卷,如果能考九十分以上就收下我。

没过十分钟我就交卷了,李老师拿去把答案一核对,98分。就表示暂时收下我,但是呢,还得看将来的表现如何。

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父亲马上去学前班把学费退了,然后在一年级报名了。

一年后的期末考试,全年级一共只有一个双百分,那个人就是我。也是那时候我才知道,报名时候做的那套题就是一年级的期末考试题。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1991年4月27日 星期六 梅雨 摔碗

在农村,一般的家庭对大米是没啥概念的,因为都是自己地里种的,每年都吃不完,还多少有点结余。我家例外。因为父亲这两年去重庆做生意了,母亲和奶奶在农村就只种些够自己吃的菜,养了一群鸡和几十只兔子,没再种水稻。吃的大米要掏钱买,六毛钱一斤,好贵的,奶奶说。

一开始,奶奶很是享受她当奶奶的这份荣耀,可怜的是这份荣耀只维持到我断奶的那天。因为从我不再吃母乳的那天开始,似乎就明白了化悲痛为食欲,开始猛吃米饭——不到四岁的我,饭量就相当于父亲加母亲的饭量。从这时候开始,奶奶就很不待见我,她是从六十年代饿饭人群中熬出来的,所以对粮食(特别是大米),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父母亲的庇护下,多吃点其实也没啥的,反正有人掏买米的钱,所以奶奶看到我吃了一碗又一碗的时候,,最多脸色不好看而已。

今天是周六,逢赶集,母亲去赶集买小物件了,就我和奶奶在家。

快中午的时候,母亲还没回家。我做完作业,有些饿了,但是奶奶只颠着小脚在屋子里面晃悠,我也没敢提吃饭的事。奶奶似乎突然想起个什么事,从她的房间里面去转悠一圈后就急急忙忙地往外面奔。奶奶一走,我就乐了,马上跑到厨房,垫了个凳子从碗柜里面翻出个大碗。我盛些清水把碗清洗了一遍,就又搭着凳子在灶台上盛好饭,又偷偷弄了些成菜放碗里。正打算啃饭的时候,奶奶回来了,她舞着三寸金莲,扯着嗓子尖尖地吼:你个败家子,一天就晓得吃,你不晓得米要涨价了啊!紧接着,她冲过来,把我的碗狠狠地摔到地上。引来一群鸡,地上散乱的米饭,顷刻间就被啄没了。做完这一切,奶奶瞪了我一眼,用眼神警告我:要是你敢跟你妈说,以后你都没得吃!

母亲回来,发现地上湿漉漉的,问我怎么回事,奶奶此刻又瞪着我看,我告诉母亲,刚才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碗摔了……母亲没再说话,眼里满是怜爱和无奈。

1992年6月24日 星期三 酷暑 死亡 零距离  父亲有两个妹妹,我叫她们大姑和二姑。

大姑家离我家不远,逢年过节会相互往来。大姑闲得没事的时候,也会来看望她娘亲,顺便蹭口饭吃。大姑来的时候如果拎得有东西,不管是几个柿子,两把萝卜苗子,或者是几个米团,奶奶都会热情招待。并根据大姑提过来的东西的价值判断做啥饭给她吃,割高高挂起的老腊肉抑或去地里扒几颗青菜。如果啥东西都没提来,奶奶就会扯着嗓子骂,白生了这么个死女子,来看老娘居然空着手来。骂完了,然后抓把碎米扔到柴锅里熬成稀粥,再在泡菜坛子里面抓出几只盐了十年八年的酸萝卜,让大姑就着吃,吃完了赶快滚。

二姑则完全继承了奶奶的性格。

我三岁那年,二姑的小二满月,奶奶携我一同前往。奶奶想着老娘亲自驾到,也不需要送啥大礼,原本说提上一百颗鸡蛋,结果担心在火车上会碾碎,所以干脆鸡蛋也没带就去了。二姑一看,啥礼不带还拖个跟班的,脸色马上就晴转多云了。我和奶奶在那里待了三天,吃了三天的稀饭泡菜,就回家了。回家后奶奶就发誓只要二姑还活着,就再不去她家。

今天上午一个长途电话打到队长家,让他转告奶奶,二姑生三小子难产,大出血……孩子保住了,大人没了……奶奶一听到这事,老泪横流,衣服都没换,就往车站赶。

不到八岁的我被寄存在隔壁姑婆家。我问姑婆什么叫孩子保住了,大人没了,姑婆说,就是你二姑死了。我就不再问什么。我对二姑的死没有任何恐惧和后怕,但是我难受。因为二姑的死,我被一个人丢在邻居家过夜,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在邻居家过夜,那天晚上,我几乎一夜没睡,从侧面体会了生死离别。

1993年9月6日 星期一 酷暑 大旱 挑水

重庆是世界闻名的火炉,只要是夏天,气温动不动就到40摄氏度以上了,所以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是不怕热的,我也不例外。

不怕热,但是没水喝是很可怕的事,特别是农村。在城里,有自来水,就算停水也就几个小时。农村不一样,农村的水,不管是吃喝还是洗衣服喂畜生,都需要自己去挑。平日里,所有用水都可以去水井挑。到了夏天,特别是八九月,水井渗水不够,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用水。平日里一挑水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够了,而八九月需要两三个小时。所以挑水还得挑时间,最好是凌晨四五点。此刻,人们基本上都在睡梦中,是挑水的最佳时间。

奶奶年龄大,没办法干太重的活儿,所以挑水这份光荣而无比艰巨的任务就落在我的肩上。我马上九岁了,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但我稚嫩的肩膀无法承担上百斤的担子,所以只能把沉重的大木桶改为小胶桶,把两个胶桶死死地系在细扁担上。

凌晨四点,我就和奶奶出发了。太阳还没露出笑脸,东方的天空微微发白,我和奶奶一前一后,路过池塘的时候,扰乱了一群群出来呼吸嬉戏的鱼儿。

到了水井边,奶奶站在井沿上,手紧紧地拽着扁担,扁担上系着绳子和水桶。我则顺着井的石梯,一步一步下到可以灌水的位置,把水桶狠狠地向着水面一砸,再使劲往上一提,就装满大半桶水。奶奶就着扁担就往上拉,将打好的水装进岸上的空桶中。反复三次,基本上就可以打满一挑水了。

我上岸后,伸伸腰,把担子挑在肩上,就往家冲去。

如此反复三次,就够我和奶奶用一天了。

第三次到家时,天已大亮,太阳也出来了。看看时间,快七点半了,我就背上书包开始向着学校的方向跑。

如果迟到会被老师罚站的,幸福的是,那个夏天,我一次也没迟到过。

P9-12

序言

我和出生于我这个年代的人一起,被称为80后;被强穿上“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的外衣;被高价上大学;毕业后,被失业,被蚁族,被蜗居。

尽管如此,我们依旧坚强。

庆幸的是,80后还有属于自己的成长。从脑海深处拾掇出依稀记忆,再从箱底翻出发黄的日记本,这才发现:岁月流逝,轻狂青春早已汇入历史长河,风干成故事,散着弥醇的馨香。

我把自己的所思所悟沉淀成小说,把睿智隐匿于小说中,再加上那些“史诗”般的日记,就成一段完整的80后男人档案。

本书记录了诸多80后这代人的共同记忆:有12寸黑白电视、幼儿园小红花、白网鞋、“营多”干脆面等印烙着80后的独特道具;也有十岁时因大旱时用胶桶挑水、因为“米贵”被摔碗、因为一句玩笑话被扇耳光等童年往事;更有用一句话英语写“情书”、工地小工体验、没钱就没资格谈爱情、北漂、蚁族等残酷青春体验。

以伪证、断章、轻狂、破茧、雏翼等五个篇章,分别摘录我在学龄前、中小学阶段、大学阶段、大学毕业前期、北漂生活时所发生的一些独特的、却又能引起80后共鸣的日记,以及近十年间创作的部分小说作品,用这种独特的形式记录一个80后男人的成长,展示80后所特有的生活轨迹。

与传统80后残酷文学所不同的是,本书中没有无病呻吟、故作哀愁等所谓的疼痛感和伤痕感,而是一如既往地向往美好的生活、幸福的未来,并用这些温暖的文字告诉世人一个真实的80后。

谨以此书献给和我一样,活在“被”时代,却依旧坚强的人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2: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