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华都教父陈华树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崔雪松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新华都实业集团和集团创始人陈发树的成长历程为线,讲述了陈发树与新华都不凡的发展道路,揭开了向来低调的福建首富陈发树的神秘面纱,通过对陈发树投资、经营管理及用人等诸方面的描述分析,让读者领略到一个真实的民营企业家的风范。

内容推荐

沉默寡言、低调、版本五花八门的发家史……外界对陈发树的印象呈现碎片化,这是典型的“南派商人风格”。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的陈发树,最近几年风光无限,但关于他的发家史,很难有个一致的版本。从汽车运送做到火车托运,1986年,陈发树把自己做成了泉州最大的木材供应商人。这一年,他拥有了自己在厦门的第一套房子。然而,不甘寂寞的陈发树一年之后就把房子抵押出去,并以之为担保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和他的两个弟弟一起为一家小店拉货,不久后即将店面盘下。由此,陈发树与百货结下不解之缘……

本书为你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民营企业家的风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小老板到亿万富翁

1.“赊”来的第一桶金

2.师从山姆·沃尔顿

3.创业:只有小企业,没有小企业家

4.起点:8平方米的杂货铺

5.诞生:新华都百货

6.转入多元化投资

第二章 低调的老板

1.“被迫”撞大运

2.紫金“造富”神话

3.是非福祸胡润榜

4.意外的收获

第三章 用人之道

1.门户清理运动

2.用人唯贤

3.子弟兵

4.挖来的“四大金刚”

5.不管事的老板

第四章 炒手的张力

1.中国“巴菲特”

2.跨领域投资

3.畅饮青岛啤酒

4.入股云南白药

5.兄弟分家是福是祸

第五章 10亿佣金的唐骏

1.一分钟定终身

2.从神交到握手

3.隐形富豪与明星CEO

4.为什么是唐骏

5.杠杆式推手的舞台秀

6.唐骏的梦想

第六章 散财有道

1.慈善大手笔

2.一个大难题

3.公众为何吝啬掌声

4.谁在怀疑我的慈善

后记 从聚财到散财

试读章节

第二章 低调的老板

1.“被迫”撞大运

在投资紫金矿业成功之前,陈发树只是一位普通的福建商人。在承担紫金矿业的土方工程时,陈发树意识到,金矿也许是前景最广阔的生意。

陈景河引线搭桥

2000年,紫金矿业改制,向民营企业敞开大门,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带队到香港、深圳等地招商,最后无果而终。

事实上,陈发树能与紫金矿业结缘,陈景河功不可没。

陈景河,1957年出生,福建龙岩永定人。现在陈景河已经拥有了无数的荣誉,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等等。而这一切的起点则是上杭县海拔1138米的紫金山。

1957年,陈景河出生于福建永定一户贫穷农民家,作为“土楼之乡”永定长大的农家孩子,陈景河自幼的家庭环境并不好,用读书来改变人生,也成了他小时候最简单的愿望。

1977年,陈景河迎来了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国家恢复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陈景河决定参加考试,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人生。

1982年6月从福建大学地质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闽西地质队,对被地矿部视为鸡肋的紫金山进行了十年勘探,以“上金下铜”的结论奠定了其“江湖”地位。

“找矿是个非常困难的过程,紫金山的矿藏不是在地表,而是在地下。大家都认为有东西,但怎么找出来需要看技术支撑。”刚大学毕业的“毛头小伙”陈景河不信这个邪,他一头扎进了紫金山,在大山深处做勘察。

当时地矿部对紫金山矿的评价为“品位低、矿体变化大、没有开发价值”,符合开采标准的黄金只有545吨。陈景河心有不甘,他在紫金山开展“堆浸—重选”提金工艺试验,4个月后将金矿的入选品位从3克吨下降为03克吨,紫金山有开发价值的黄金储量一下子提高到200多吨,成为超大型金矿。

1992年,上杭县聘请陈景河担任经委副主任,主持紫金山金铜矿开发。1993年起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职,1993年紫金矿山投产第一年产金只有8公斤多,盈利63万元。

1993年紫金矿业第一期上马,陈景河开始运用一系列的创新,使得紫金矿业可以低成本开发低品味的矿石,入选矿石边界品位一降再降,从1克吨降到07克吨,直到现在的02克吨。在规模生产和进一步勘探之后,在当前国际市场黄金价格的前提下,可利用资源量达254吨,是获批准储量时的466倍。

陈景河事后总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把技术神秘化了。其实,有些看似很复杂的东西,把它弄明白了,与生产一结合,就显得很简单。”1992年,紫金矿业的利润只有5万元,不过93年实现了554万元的利润之后,开始逐年迅速增长,1996年达到了1000万元。

2000年,紫金矿业初具实力、且在黄金行业内拥有了较高知名度,陈景河适时提出了“国内黄金行业领先—国内矿业领先—进入国际矿业先进行列”的三步发展战略,率领紫金人果断地“走出去”,到贵州、吉林、新疆等地参与矿山开发,抢得了占有资源的先机。

1997年年底,陈景河迎来了一个对紫金矿业影响深广的合作者——陈发树。比陈景河小三岁的陈发树,早年在厦门因为贩运木材而掘得第一桶金,后转入福州百货业,创立新华都集团。发了财的陈发树成立了新华都工程公司,从陈景河掌控的国企紫金矿业那里,得到了紫金山金铜矿的土方工程项目,开始了他们的合作。

紫金矿业改制时,福建省政府出面,给新华都、恒兴实业等省内知名民营企业“打招呼”,两家企业的掌门人陈发树、柯希平“情非得已”,双双入股。

无心撞大运?还是有意而为之

2000年8月,紫金矿业改制设立,兴杭国投以其拥有的紫金矿权益,按1505:1的比例折股48%,金山贸易以其拥有的权益加上现金121778元折股1801%,新华都(002264)(002264)实业、新华都工程、厦门恒兴、新华都百货、福建黄金集团和闽西地质大队,分别以现金260215万元、100083万元、71488万元、24635万元、24563万元和499万元,按1505:1的比例折为182%、7%、5%、172%、172%和035%。

而新华都实业、新华都工程、新华都百货隶属于陈发树,新华都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出资4800万元,拿到了33%的股份,成为紫金矿业第二大股东。

到了2002年,紫金矿业的利润已经从1996年的1000万元上升为2亿元。

2003年12月23日,紫金矿业成功登陆港交所,陈发树绝对控股的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紫金矿业已发行股份的1316%,陈个人直接控制紫金矿业已发行股份的341%。

但外界认为,陈发树能影响的股权更超此数。理由是占紫金矿业第三大股东新华都实业(占紫金矿业1316%)914%股份的厦门华都百货公司,由陈发树控股80%,另外20%属于弟弟陈云岚。在新华都实业股东名单里,还有占409%的弟弟陈志勇和占100%的弟弟陈志腾。此外,紫金矿业第六大股东金山贸易(占紫金矿业254%股权)的股权结构中,厦门恒兴占1938%(厦门恒兴同时持有紫金矿业361%)、陈云岚占1357%、鸿阳矿山和陈志勇各占969%。

据此陈发树直接和间接持有紫金矿业的股份近185亿股,占比1405%。当日陈发树的持股市值飙升至14亿港币,而今该数值已经变为14149亿元。

“被迫”入股紫金矿业,陈发树“撞上大运”。

紫金矿业董事会主任范大游的证实:“陈董(陈景河)肯定是说服陈发树来投,2000年的时候情况已经比较明朗了,那时候的金价还是比较低的,但是收益还是比较明显的。”

业内分析师同样认为,陈发树不可能是完全“被迫”投资紫金矿业,“黄金在陈发树投钱的时候价钱并不高,当时中国那几个大的黄金企业都在亏损。当时的工业品味是1克吨,紫金矿业的品味是05克吨,不够工业品味,就是一堆破石头,不可采,但是陈景河硬是弄出来了,新华都也砸了很多钱,可能有一点赌的精神吧。”

对照巴菲特,不难发现他倾向于投传统行业,不做风投只投成熟产业,抓住稀缺性特点等投资理念,均与其相似。

陈发树的投资原则是:首先是与民生相关的产业,其次投资对象是所在产业的前三名,最后投资对象需有国资背景。对照这三点,不难发现陈发树进军紫金矿业,是在赌黄金价格的未来。

当时的中国已经开始进行黄金市场改革,2000年一年就进行了六次黄金价格调整,对宏观经济一直有敏锐嗅觉的陈发树感觉到了投资黄金的趋势。次年4月,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同年8月1日,足金饰品价格放开。

自此,紫金矿业的发展开始真正进入“黄金时代”——陈发树当年的4800万也随之翻了数十倍。

其实,即使说陈发树当时是被迫接盘,撞上大运才飞速发展起来的,这种大运也是经过大量调查与分析的,是他对这个行业的未来走势做出预判的结果。

P41-45

序言

唐骏是谁?你肯定知道!

唐骏现在的老板是谁?你可能并不知道。

他就是大商人陈发树。

沉默寡言、低调、版本五花八门的发家史……外界对陈发树的印象呈现碎片化,这是典型的“南派商人风格”。

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的陈发树,最近几年风光无限,但关于他的发家史,很难有个一致的版本。

从汽车运送做到火车托运,1986年,陈发树把自己做成了泉州最大的木材供应商人。这一年,他拥有了自己在厦门的第一套房子。然而,不甘寂寞的陈发树一年之后就把房子抵押出去,并以之为担保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和他的两个弟弟一起为一家小店拉货,不久后即将店面盘下。由此,陈发树与百货结下不解之缘。

但真正让陈发树进入福建富豪行列的还是在2000年,陈发树投资紫金矿业,随后他又在多个行业进行扩展,包括旅游业、酒业、医药业等行业。

2007年,陈发树以10亿元高价,从盛大请来唐骏。从2009年的两次投资来看,唐骏确实让陈发树的投资事业如虎添翼。

唐骏给陈发树的投资带来两大调整。一方面将占比较高的资产部分出售,套现资金。另一方面在投资版图中引入更多行业,分散风险。

紫金矿业的上市是一场财富狂欢。它造就了陈发树。

2009年4月27日,紫金矿业49亿限售股开闸上市,从4月27日至5月22日期间,陈发树两次减持累计套现约30亿元,随之陈发树以个人名义从世界第一大啤酒公司百威英博手中买入了青岛啤酒701%股权,以235亿美元的代价成为青啤第三大股东。仅仅四个月后,陈发树又以减持紫金矿业的套现资金入股云南白药。

2007年,陈发树即以1993亿元资产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07年内地富豪榜第16名。2009年10月13日,胡润富豪榜显示,陈发树以250亿元身家居内地富豪榜15位。

富豪的排名,并不完全意味着巨额财产拥有的神话,并不仅仅是金钱数目的高低比较,也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的鼓励和促进。

更主要的是,通过财富数额逐年提升,日益与国际水准靠近的财富数字,能够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经济那种跨越式发展的速度和力量,感受到创造爆发式财富的的中国人和中国企业所带来的成功与未来。

回顾这个简单的发家史,陈发树表示:我只是运气好,更勤奋。

李嘉诚说,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岁至30岁之前,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劳得来。

“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这是巴菲特的名言。如果说在此前的经商生涯中,陈发树已经初步滚起了一个很小的雪球,要成为巴菲特,转身为投资家的陈发树面临的真正考验在于,如何能继续寻找到湿雪与长坡。

巴菲特通过参股、控股,购入公司,在家具、刀具、报社等产业间寻求战略平衡。虽然,陈发树是否能成为中国巴菲特遭到外界争议,但从陈发树长线投资、多元投资的策略看,他正在向巴菲特模式靠拢。

陈发树真的会像巴菲特一样建立一个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吗?中国股市确实需要巴菲特那样伟大的价值发现者,否则纯粹的投机造就的只是资本玩家。

财富不应当是生命的目的,它只是生活的工具。

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的“全球亿万富豪榜”中身价在10亿美元以上的497名超级富豪中,竟有237名是白手起家!美国作家福利森指出,要成为亿万富豪,有如下五大秘诀。

1.懂得把伟大创意发扬光大。富豪不一定是某个伟大创意的发现者或发明者,但却是能把伟大创意发扬光大的人。例如今年的全球首富比尔·盖茨,虽然是靠电脑操作系统DOS发迹,但他并不是该系统的发明者,真正的“DOS之父”很早就在一场酒吧斗殴中丧生,享年只有54岁。

2.通常脸皮都锻炼得很厚。富豪的行为模式异于常人,常做出违反社会常规、甚至招致他人嫉恨的事。美国最大零售商沃尔玛的创办人山姆·沃尔顿经常扰乱市场价格。一旦逮到机会,他便伺机向供应商杀价。所以供应商们都知道和沃尔玛做生意不容易。因此,如果你想当好好先生,最好打消富豪梦。

3.抱紧资产。要想财富长久,就要具备足够的定力,拒绝短期利益的诱惑,抱紧核心资产。微软的比尔·盖茨能够多年蝉联全球富豪榜首,就是得益于他能够抗拒诱惑,不放弃微软的大部分股权。

4.有捡便宜货的独到眼光。对于富豪们来说,捡便宜货不是在整个社会都认为很便宜的时候买进。他们认为,一旦某项资产的现价已经低于其“潜在价值”时,就是介入的最佳时机了。

5.气定神闲地面对投资风险。没有一定赚钱的投资,不过,富豪们一定有办法使自己安度投资的低潮。

显然,陈发树深谙此道。

后记

从聚财到散财

从不名一文的贫困少年至亿万富豪,从“聚财”到“散财”,过去三十年,这位福建安溪人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

1982年,22岁的陈发树坐着别人载木料的货车来到厦门。他没有车票钱,为车主免费做劳工抵了车票钱。当时的他,恐怕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更不会想到日后自己会坐拥数百亿资产。当时的陈发树所能想到的,就是怎么样通过倒卖木头赚钱,好让辛苦操劳的父母能够轻松些。

1992年,32岁的陈发树在木材生意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赚取了人生中第一个八十万。九十年代初,万元户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真的很难想象拥有八十万的一个年轻人会激动成什么样子。可陈发树却异常平静地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举动——为厦门至家乡安溪的隧道工程捐出自己45%的财产(33.88万元)。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一转眼,17年过去了,陈发树变成了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上的常客,更成为了福建首富。此时,他再次抛出了45%这个“幸运数字”,比例未变,但捐款额却是1992年那次的两万五千倍。不变的,是他那颗好善乐施的心。

在西方,很多富人都是到了第二,第三代才开始实施捐赠,或是年老的时候实施捐赠。陈发树能以49岁的年纪就捐出接近半数的财产,这让见惯了大世面的唐骏都觉得惊奇。

陈发树淡淡地说:“在壮年时候捐赠,有一份独特的人生体验,可以一边享受捐赠的快乐,一边享受工作赚钱的快乐。”

陈发树的学历很低,但他的境界很高。

卡内基说:“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是灵魂企业家,这种灵魂源于慈善。”盖茨说:“慈善让我富有成就感。”陈发树要捐资80亿打造“新华都慈善基金”,这将是中国亿万富豪中捐资最多的慈善家,无论如何也应该给予掌声。我们相信,这是因为陈发树看到了企业家的最高境界,也想从慈善事业中找到成就感,真正使自己成为一名灵魂企业家,而不是其他。搞慈善会有其他目的么?可能有。即便有,也不应受到指责。

灵魂在内心的最深处,以至于我们常常不能触达。但引领企业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而捐出数以亿计的个人财富的,恰恰是企业家内心深处的灵魂之光。

1911年,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借助灵魂的召唤和醒悟,创立了卡内基基金会,奠定了现代慈善事业的基础。最终,作为美国第一代的超级富翁,卡内基捐出了他的全部身家。而更为重要的是,他留下了一句触达企业家灵魂的话: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这是一句经典,也是一个标志;更是一把灵魂之剑,悬在每一个巨富企业家心头。比尔·盖茨正是受了卡内基事迹的感染和召唤,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微软的职务,全身心地投入到慈善事业当中。而陈发树,也是受到了内心深处的灵魂召唤,才肯舍弃近百亿个人财富的所有权,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慈善事业当中。

社会是多元而复杂的,如此单纯而善良的慈善义举,却被很多人误解、质疑,“避税说”、“骗局说”此起彼伏。面对公众的误解,陈发树虽然也苦恼也无奈,但他有灵魂的召唤作为后盾,所以他才能够在媒体和公众种种质疑声中不辩解,不恼怒,而且,做慈善的信心丝毫不减。

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陈发树对身边的人说,他很踏实,“我的良心是净化的”。

我们无法探究到陈发树的内心想法,无法判断他做慈善到底是真的一心为公,还是掺杂私心,抑或还有其他目的。但是,判定善的真伪不能太过执著于人的内心,因为人心之复杂之奇妙,使得自己都有搞不清楚的时候,外人更是无从判断。所以,判定善的真伪只能看他的行为。

一个企业家,即使品格再高尚不过,整天在公开场合说自己要捐款要做慈善。但他就是不掏钱,那就不是善行。像陈发树这样的企业家,虽然捐款的过程疑云密布,但毕竟他是把本该属于自己的83亿元财产无偿捐献出来了,就是善行。

将来,利用这笔钱,可以使很多失学的儿童有学上,使很多贫困的学生家庭减轻负担,使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得到奖学金的支持……而且,这不仅仅是“将来”的事情,相当一部分慈善计划已经开始实施了。

公众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要乱猜一个人在想些什么,多看看他在做些什么。

最后,本书能够出版,我要特别感谢夏熹、王豹、高燕、逯雅静、王婧、张成良、梁鸿鹤、伊军涛、朱亚红、张晓碉、杨敏、王宇、刘磊、夏泳、张吴星、徐立、陈鹏、李忠良、张健、赵建华、柯华、李洋、肖娟、周雅瑜、马乐城、冯文斌、王欣洋、翁怡云、杨嗣辰、刘涛、李韬、王振侠、柳惠栋、刘泳、潘学森、牟鹄青、徐剑、朱启明、王绍银、谢家秀、刘子余等同志,能够在我写作和修订期间,对我在行文时忽视和混淆了的问题提出建议,使我能及时做了力所能及的调整、补充和订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7: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