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10个章节,主要对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阶级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阶级与转型中国政治、法团主义努力与市场化——关于中国工会角色的实证研究、贫困何时成为一个问题——改革后中国东北地区“城市贫民”的产生、中国新兴的中间阶层及其自我认同与公民意识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编辑本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希望在有关中国社会不平等的研究中再次引入阶级分析视角,并希望引起学术界对两个问题的重视:第一,中国社会不平等的形成过程不只是市场性的职业分化的过程,而且如阶级分析视角隐含的冲突论加上所预测的那样,其中蕴含着利益群体间的冲突;第二,国家及国家的政策导向对中国社会不平等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第一章 导论:把阶级还给不平等研究
第二章 阶级与转型中国政治
第三章 国家组织与社会不平等——一个“共产主义小社区”的阶级分化
第四章 阶级政治与单位政治——利益组织化结构和参与特征
第五章 法团主义努力与市场化——关于中国工会角色的实证研究
第六章 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
第七章 特权景观:“封闭式社区”和上海的新兴中产阶级
第八章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的收入与就业——以上海浦东、浙江温州和四川广元为例
第九章 贫困何时成为一个问题——改革后中国东北地区“城市贫民”的产生
第十章 中国新兴的中间阶层及其自我认同与公民意识